历史人物

朱元璋一直想迁都的想法至死都没有实现,是为什么?
2023-02-06 15:24:09

  朱元璋一直想迁都的想法至死都没有实现,是为什么?说到这个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

  明朝永乐十九年,明成祖朱棣正式宣布将南京改为留都,以北京为新国都,此后,历经明仁宗、明宣宗时期,北京的首都地位出现过一定反复,明仁宗曾经想把国都又迁回到南京去,但终于在明英宗正统六年彻底画上句号,北京的首都地位最终正式确定。

  朱棣为何要迁都到北京?一直是历史学家们争论的问题,虽然有许多种猜测和争议,但总的来说,朱棣为了亲征蒙古,而把指挥中心迁移到更靠近蒙古的北京,这个目的是无可置疑的,至于所谓的“天子守国门”?这个和朱棣毫无关系,他是去进攻蒙古扩张领土的,不是去做小媳妇龟缩防守的,“天子守国门”是“土木堡之变”后明代宗在于谦的支持下干的事。

  朱棣这个皇帝是篡位得来的,篡位的起初,他是用杀戮来震慑不服,但不停的杀人总不是长久之计,特别是文人,光靠杀是吓不住的。要让他们闭嘴,最好的办法就是做出远超历史上各位皇帝们的功绩,以证明朱棣当皇帝是无比正确的事。作为一名有理想的皇帝,朱棣在位期间,也确实一直在努力。

  其中,亲征蒙古是朱棣继位后施政纲领中的重中之重,明朝建立后,外部最大的威胁就是逃到长城外的元朝残余势力,朱棣本人自从受封藩王之位起,也一直在北京和蒙古作战,当了皇帝后,朱棣有了统筹全国资源的权力,必然会全力以赴完成当藩王时的未竟之业。且汉朝曾逐匈奴于漠北,唐朝也曾灭突厥、掌西域,朱棣要想比肩汉唐,能干的也就是打败蒙古人了。

  而且,朱棣二十岁就被朱元璋封藩到北京,到四十二岁篡位成功,大半生都生活在北方,无论是气候、环境、生活习性都更适应和熟悉,靠近蒙古的战争式空气也更能让朱棣这位马上皇帝享受欢愉,实际上,他在当上皇帝后五征蒙古,大多数时间就是在北京遥控指挥,南京的一切都是交给了皇太子朱高炽,虽然是永乐十九年才正式迁都,但明朝的行政大脑早就跟着他去了北京。

  朱棣的迁都不是突发奇想,为了征蒙古的战事占据了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但迁都却是必须的,早在朱元璋在位时,就已经时刻准备着迁都了,因为南京从地理位置上来说,不适合作为一个大一统王朝的国都,洪武二年,朱元璋下令兴建中都凤阳,当时就有意把首都迁到老家去,只不过到洪武八年时,朱元璋突然宣布“罢营中都”,这事才终止。

  此后,朱元璋也分别考察过北京、开封、洛阳、太原、西安等地,就是为了找寻合适的国都地点,最终选定的新国都可能是西安,《明史》中有记载:

  御史胡子祺上书日:‘天下形胜地可都者四。河东地势高,控制西北,尧尝都之,然其地苦寒。汴梁襟带河、淮,宋尝都之,然其地平旷,无险可凭。洛阳周公卜之,周、汉迁之,然嵩、邙非有觳函、终南之阻,涧、漉、伊、洛非有泾、渭、灞、沪之雄。夫据百二河山之胜,可以耸诸侯之望,举天下莫关中若也。”帝称善。

  但因为朱元璋的接班人皇太子朱标在去考察西安时突然得病,回南京后不久就因病身亡,朱元璋大受打击,晚年的心思也只能放在如何培养新的继承人,也就是建文帝朱允炆身上,迁都这样牵扯到更多精力的大事只能暂时放下,如果朱标不亡故,或许在朱元璋执政末期,也或许在朱标登基初期,明朝就会迁都到西安。

  所以,朱棣的迁都是必然的,北京只不过因为朱棣曾经在那当藩王,且北京的地理位置更契合朱棣的战略构想,在国都的选择中占据了优势,算是完成了朱元璋一半的愿望。迁都北京的好处是,方便明朝掌控和威慑塞外的蒙古和东北地区,有利于恢复北方远落后于南方的经济和文化,让南北经济能均衡一致的发展。

  逆势是北京的一切太过于依靠漕运从南方运送物资,加大了南方的压力。并且,南北两京制还造成了机构的重叠、官员数量的冗余,实际上增加了财政的压力。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是整个明王朝最重要的一次政治事件,这次迁都对明王朝的影响到底是好是坏,褒贬不一,喜欢明朝历史的朋友们大可以根据自己的见解来评述。

推荐中…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黄庭坚:北宋书法与文学的杰出代表

  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是北宋时期著名的书法家、文学家,被尊称为江西诗派鼻祖。他的一生充满了对艺术的追求和创造,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文化遗产。本文将简要介绍黄庭坚的生平和他的艺术成就。  黄庭坚生于1045年,自幼聪颖过人,博览群书。他在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