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戚继光的一生是什么样的?他最后的结局是如何造成的?
2022-12-16 11:33:39

  戚继光的一生是什么样的?很多人都不了解,接下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欣赏。

  戚继光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军事家,他率领由自己亲自招募和训练的军队,即敌我双方都称之为的“戚家军”,在东南沿海一带,平息了长达数十年的倭寇之患,是明朝中后期打击入侵之敌,保卫国防的中坚力量。但令人叹息的是,他晚年受到不公正的待遇,忧愤而死。

  (一)将门之子壮志凌云

  明代的规矩,有功劳的官员逝世后,经朝廷特许,可以由其后裔世袭生前职位,明以前朝代所谓的“恩荫”就是这意思。戚继光的先祖戚祥,曾跟随朱元璋南征北战,战死在沙场,是开国功臣。因此戚继光的上几辈人世袭正七品职别的登州卫(今山东蓬莱)指挥佥事。

  戚继光从小聪明伶俐,将门之后虽以习武为主,但他也同时研习文学经史。其私塾老师在父亲戚景通面前夸奖他的文章写得好,还说“这娃娃前途远大,将来肯定能够为你家门户增光添彩”。

  戚继光十三岁那年,父亲戚景通想检验一下儿子的志向,就问他将来如何做人?戚继光脱口而出:我打算当霍去病岳飞那样的英雄人物。父亲不由得含笑点头。后来母病亡父亲多病,生活举步维艰,有时甚至到了断炊的地步。尽管生活如此困难,但他仍坚持关心国家时局和研究兵法。十六岁参加山东乡试,考中了武举

  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病危的父亲把戚继光叫到床前,要他立即起程到京城去办理有关继承父辈职位的手续。戚继光担心父亲,不肯北行。父亲怒道:凡能有成就者肯定都是下了一番苦功的。要珍惜世袭之职,它对你将来的发展有好处。

  戚继光只好告别病中的父亲出发。没过几天父亲就去世了。是年17岁的戚继光做了登州卫指挥佥事。他写了一首五言绝句励志:

  云护牙签满,星含宝剑横;封侯非我愿,但愿海波平。

  (二)威震东南大显神威

  他每天处理完公务就闭门读书,深入研究历代著名军事将领用兵的得失,这对于他日后成为一个军事大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由于政绩和战绩卓著,九年后提升他为都指挥佥使,负责防御山东沿海来袭的倭寇,又过一年调任浙江任都司佥事。

  他每到一处,巩固防御设施,加紧训练士兵,当地的海防很快得到了巩固。因功因才,他得到总督胡宗宪的赏识,推荐他任参将。

  他担任参将不久,参加慈溪县龙山所的战斗,有上万兵力的明军抵挡不住只有几百倭寇的进攻,被打得丢盔卸甲狼狈溃退。他急中生智,赶快跳到旁边一块高高的石头上,快速连发三箭,射倒了三个倭寇头目,敌人才吓得停止进攻。他又赶快组织溃逃的明军反攻,才将敌人全部赶跑。

  这次战斗给戚继光留下了深刻印象,他认为现有的军队已腐败不堪,没有战斗力,再多也不管用,只有另组新军才行。他向总督胡宗宪呈送了一份书面意见,要求由他自己在浙江招募三千新兵并亲自训练,最多三年就能有效地打击敌人。但意见书交上去后久久没有回复。

  戚继光毫不气馁,再送上去一份。胡宗宪把意见书丢在地上,说“练兵的事我也想过,要是能练,还轮得到戚继光现在来创业建功吗?”胡的幕僚提醒他,年轻人有此心,是一件好事,不妨让他试一试。

  胡宗宪觉得有道理,就拨了三千士兵,让戚继光去训练。虽然这三千士兵基本素质差劲,一言以蔽之,基本上是懒汉兵痞,但戚继光不为他们叫苦连天所动,坚持严格要求和训练。一个月后,在围剿倭寇在山东巢穴之一的岑港战役中,戚继光率领导的这三千士兵,虽然发生了几起败坏军纪、厌战的事,有些差强人意,但总的来说作用发挥得不错,是最先攻进敌巢穴的。

  戚继光大喜,觉得自己的思路正确,于是向胡宗宪第三次提出训练士兵的建议,并要求不用拨兵来的方式,而是由自己出面去招募新兵。胡宗觉得戚继光练兵的确有一套,批准了他的建议。

  戚继光招募和训练士兵有一套独特的方法:

  一是严格按照出身、履历、体格、武艺等条件全面综合考虑,招募思想纯朴、勇敢坚强、年轻力壮、练武基础好的工农子弟。

  二是创立兵营,在军中设置帐篷,准备好军用物资和用具,可以随时行动。

  三是进行几乎到了不近人情的严格训练,口号是训练士兵不讲仁慈,因为敌人不会对你讲仁慈。训练内容有队形、格斗、体能和阵图。戚继光十分重视整体的威力,整体的威力通过阵图表现出来。

  几个月过去了,戚继光把这支部队训练成了铁军,经批准后来又增募了三千多人,总数达到了七千人。“戚家军”转战东南沿海的浙江、广东、福建等地,战必胜,攻必克,打得倭寇望风披靡。在台州一役,斩敌数千,生擒倭寇头目两个,“戚家军”仅阵亡三人。

  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广东的倭寇与当地土匪勾结,兵力达到数万人。奉朝廷诏令,戚继光率部进入广东,采取以打击倭寇为主、对当地土匪剿抚并举的方针。经过数次艰苦的战斗,歼敌三万多人,将广东一带的倭寇土匪全部歼灭,恢复了正常的社会秩序。

  随着东南沿海一带倭患的平息,此时北方的形势紧张起来了。远在大漠深处的前朝残余势力趁明朝内忧,纷纷南下骚扰边境,军情紧急时敌骑兵部队到达了喜峰口和居庸关。朝廷诏令戚继光北上镇守边陲,并升任他为太子太保、左都督。

  戚继光率部昼夜兼程到达后,加紧修筑长城和烽火台,坚持训练,严阵以待。敌人见无空子可钻,只好打消了南下的念头。如今北京及山海关一带的长城,就是戚继光负责修建的,在当时起到了极大的防御作用。

  作为有大功于国的一代名将戚继光,他的悲惨人生结局,是由万历皇帝朱翊钧的乱作为造成的。

  张居正是明王朝的一代名相,生前十分看重戚继光,对人说有戚继光这样杰出的军事将领来统兵打仗,根本用不着惧怕倭寇。

  朱翊钧是张居正的学生,没当皇帝前和当上皇帝后,都十分害怕他的张老师,就如现在所用的形容语“叫站就不敢去坐”。

  是朱翊钧心胸狭窄有了报复心理,或是张老师教育方法上存在问题,这些本文就不进行具体分析了。

  反正张居正病逝后,万历皇帝朱翊钧对张居正就大搞“秋后算帐”,不仅整张居正的家人,也整与张居正关系密切的人。

  有些不安好心的人攻击戚继光,说他率领的部队只是偶尔打胜仗,并非百战百胜。他是在沽名钓誉,骗取褒赏。朱翊钧借此机会把张居正看重的戚继光贬职,逐出朝廷,调到已无战事的广东任闲职。

  戚继光有自知之明,感到再留恋禄位就会凶多吉少,于是主动提出退休,朱翊钧想都不想一下,立即朱笔挥批“同意”。

  退休在家的戚继光每天在家喝闷酒,不与家人说话,有时也偶尔自言自语地流泪和叹息:我不是争功之人,但不能中伤我啊!我在东南沿海作战数年,消灭了几十万敌人,身上负伤十多处,这些都成了我的罪过吗?万历十五年(1587年)十二月因心脏病突发在家逝世。

  封建朝廷是残忍寡恩的,但历代后人永远不会忘记民族英雄戚继光的丰功伟绩。

推荐中…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朱祁镇:被讽刺为大明战神的皇帝

  在中国历史上,有许多皇帝因为他们的英勇和智慧而被称为战神。然而,明朝的一位皇帝朱祁镇却因为一个讽刺的说法被称为大明战神。这位皇帝的统治几乎导致了明朝的灭亡,这是为何呢?  二、朱祁镇的统治与战争  朱祁镇是明朝的一位皇帝,他在位期间,明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