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历史上的美男子潘安是个怎么样的人?结局如何?
2022-11-22 15:23:44

  历史上的美男子潘安是个怎么样的人?据说人帅还痴情,对结发妻子杨容姬感情极为专一,但是死的巨惨,这是为什么呢?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潘安是三国魏晋时期的人,他的名字其实并不叫潘安,他的本名叫作潘岳,字安仁,潘安的名号其实是源自于唐代大诗人杜甫的名作《花底》中的名句“恐是潘安县,堪留卫玠车”之故,潘安的名号由此流传出来,反而让后世把他的本名潘岳淡忘了。

  潘安的帅气从古一直流传至今,在古代就有想获得美女放心须有潘驴邓小闲之说法,所谓潘驴邓小闲指的就是男人要具有潘安的帅气长相,下面要有驴一般的家伙事,还得有西汉大富豪邓通的财富,还得有像小针一般细腻的心思关怀女人,以及能有比较充足的时间陪伴。古人把这泡妞五要素第一位就列为了潘安的容貌,可见潘安的长相有多么帅气。

  潘安的俊美在很多历史文献中都有记载,《世说新语》中就记载潘安容貌让当时的首都洛阳民众都大为惊艳,当时青年时期的潘安在首都洛阳做官,他每次出城游玩都会有大批少女追赶其马车,一批一批的少女给他献花献果,所以故此潘安每次外出游玩回家都能够满载而归,这也是“掷果盈车”典故的由来。

  潘安不仅是帅气,他也非常有才华,文学书法方面造诣都很高,在文学上潘安与同时期的才子陆机并称“潘江陆海”,素有西晋文坛盟主之称。

  潘安不仅人长得帅还有才华,而且非常专一痴情,他对结发妻子杨容姬极为专情。潘安出身于地方官宦家族,他的父亲是琅琊内史潘芘,而他的结发妻子杨容姬家族门第却远高于潘安家族,杨容姬之父杨肇是魏国后期西晋初期的重臣,也是西晋时期的东武伯、荆州刺史杨肇。

  在三国魏晋时期,一个人再有才华想在仕途有所发展也需要看其门第出身,因此门第出身非常重要,杨肇祖父曾跟随曹操南征北战,在曹丕建立魏国之后杨恪曾为骁骑将军,杨肇的老爹杨暨是魏明帝曹叡时期的中领军,也很有才华,因此来说杨氏家族都是当时魏国的高官阶级,门第远比地方官出身的潘安家族高多了,杨容姬嫁给潘安算是下嫁。

  潘安的父亲潘芘也是非常有才华,他早年在洛阳求学与杨肇结识,两名知识分子惺惺相惜,因此结为莫逆之交,后来杨肇生下长女杨容姬,而潘芘则有次子潘安出生,因此潘芘与杨肇定下了娃娃亲,两人相约日后双方子女长大成人就让他们结为夫妇。

  但后来潘安的父亲潘芘壮年去世,潘安家道中落,在被生活所迫无奈之下潘安来到洛阳寻求世交杨肇的帮助,当时正好是司马炎取代魏国建立晋朝之时,而杨肇很得司马炎赏识,是当时洛阳炙手可热的权贵。

  家道没落且潦倒落魄的潘安投奔世交杨肇,按理说潘芘当时已经去世,杨肇即使悔婚也合情合理,不过杨肇人品还是很不错,他没有嫌贫爱富,当他得知潘安家道没落之后并没有冷落潘安,一面安排他在洛阳求学,一面又信守诺言将自己的长女杨容姬许配给了潘安,就这样24岁的潘安就在老丈人杨肇的经济支持下娶了娃娃亲的媳妇杨容姬。

  此后杨肇又多次在仕途上帮助潘安,不过后来杨肇被司马炎外放为荆州刺史负责为攻灭东吴做准备,杨肇被外放之后,潘安被杨肇引荐给了西晋开国功臣司空荀凱做秘书,潘安才算在仕途上有了一丝起色。

  这也是潘安一生挚爱杨容姬的原因之一,岳父杨肇对潘安帮助很大,杨容姬又是姿色绝美贤良淑德,再加上妻子和岳父从没有嫌弃过潘安家道落魄,门不当户不对,因此潘安对妻子和岳父也是非常感激。

  潘安对妻子杨容姬是非常体贴爱护,他从不纳妾,一生只爱妻子一人,即便后来杨肇在领兵支援东吴叛逃到西晋的步阐时,杨肇在西陵一战被东吴名将陆抗击败,西晋军队被打的全军覆没,司马炎大怒,杨肇被褫夺爵位,罢免官职,贬为庶民。

  潘安为此多番为老丈人杨肇鸣不平,后来被贬为平民的杨肇抑郁去世,潘安亲自为老丈人撰写碑文,称其为孤军深入,后援不力才致战败,多方为杨肇开解。可见潘安对老丈人杨肇是非常感激,对老丈人如此,对妻子更是爱护有加。

  五十岁的时候潘安妻子杨容姬去世,当时潘安已经事业有成,虽已年过五十,依旧帅气的很,要钱有钱,要颜值有颜值,这样的男人在什么时代都不愁再婚,但是潘安却对杨容姬去世深深悲痛,从此并未再婚,即使纳妾都没有。

  潘安更是为杨容姬开创了中国文学史上悼亡词的先河,杨容姬去世后,潘安写了很多悼亡词来怀念亡妻。因此潘安与杨容姬的爱情也成为了后世佳话,被称为“潘杨之好”。

  潘安俊美帅气,才华横溢,还感情专一,按理说这样的人理应很让人羡慕,但实际上潘安的人生并不顺利,尤其是潘安在仕途是十分坎坷,这也为潘安后来被杀诛灭三族埋下了伏笔。

  由于老丈人杨肇官场失意,被贬为平民,潘安在仕途上唯一的助力也倒了,潘安就只得谄媚攀附太尉贾充,后来潘安更是借着晋武帝司马炎亲自下地干农活带头躬耕的事情写了一首《藉田赋》,其实潘安写这篇《藉田赋》就是在吹捧颂扬司马炎,但是潘安写的太好了,虽然是谄媚之意,但通篇毫无谄媚之词,写的是文才斐然,一时之间潘安凭此作品名震京师。

  不过这篇《藉田赋》并没有让潘安获得仕途的通行证,相反它却造成了当时权贵嫉妒潘安又有美姿容,又有文采,潘安因此受到权贵排挤,被调离京城洛阳去外地偏远地区出任县令一职,此后十年潘安未得升迁,可以说这十年让潘安的仕途一片灰蒙蒙。

  也是在这十年中潘安三十多岁就长了白头发,仕途不顺,白发渐生,让潘安非常的苦闷至极,因此写下了《秋兴赋》,这一典故被后世称为“白发悲秋”。

  十年后潘安终于有机会又调入京城做官,不过很快潘安又因为恃才傲物,讽刺朝廷重臣被贬到更偏远的地区做县令。后来潘安获得了司马炎的岳父太傅杨骏赏识,被引入到其门下做秘书工作。

  杨骏是西晋时期著名的外戚、权臣,司马炎去世时命杨骏为顾命大臣,辅佐后来继位的痴儿皇帝晋惠帝司马衷。杨骏一时之间权倾朝野,不过晋惠帝司马衷虽然有点弱智,但他的媳妇儿皇后贾南风可是历史上出了名的悍妇,贾南风早就想专权擅政,而杨骏则成为她的障碍,因此她勾结楚王司马玮除掉杨骏。

  后来贾南风与司马玮成功将杨骏诛杀,杨骏被诛灭三族,杨骏的门生故吏以及亲信都被诛杀,潘安其实也应该在被诛杀的范围之内,不过却因为曾经的际遇而免于被诛杀。

  潘安当初在给荀凱做秘书之后又曾被荀凱推荐到太尉贾充门下当秘书,贾充是三国时期司马家族的铁杆拥护者,深受司马昭、司马炎父子信任和器重,司马炎更是为自己的弱智儿子司马衷聘娶了贾充之女贾南风为太子妃。

  贾充去世后由于没有子嗣,他的外孙子贾谧改姓为贾承袭了贾充的爵位,贾谧也是一个文艺青年,在潘安给贾充做秘书的那段时间里与潘安相处得很是不错,而且潘安曾经救助过楚王司马玮的秘书公孙弘,因此有了贾谧和公孙弘替潘安说话,潘安才免于受杨骏牵连被诛杀。

  躲过这一次政治劫难的潘安被外调为长安县令,后来潘安的母亲生了重病,潘安为了照顾母亲直接辞去官职专心回家照顾母亲,在照顾母亲这段时日中,潘安的母亲也看清了官场险恶,劝他不要再趋炎附势妄想入仕途做官,不如安安稳稳在家过平淡日子终老一生罢了。

  但潘安自恃才高,却始终不得施展,所以他总想在政坛上大展拳脚,因此他听不进母亲劝说,他口头答应母亲,却最终又重新回到了官场。

  潘安弃官照顾母亲在当时算是孝举,他的这一孝举后来也被列入二十四弃官奉母之典故中,在元朝郭守正编选《二十四孝》之前,确切的说是宋代以前,潘安弃官奉母都被列入二十四孝之中。

  但由于后来潘安没有听从母亲劝说,执意又重回官场最终导致被诛杀,并且还被诛灭三族,连累了七十多岁的老母晚年死于刀斧之下,因此在宋朝之后二十四孝中就把潘安弃官奉母排除出去,改成了宋代人朱寿昌弃官寻母的典故。

  潘安后来没有听从母亲的劝说,他又通过趋炎附势巴结贾谧重新步入仕途。皇后贾南风诛杀杨骏之后又除掉了楚王司马玮因此得以独揽大权,她的外甥贾谧也受到了重用,所以潘安开始巴结贾谧。

  潘安与好友石崇谄媚贾谧,他们俩经常在贾谧家门口等候贾谧出门,贾谧人还没到,门口的尘土刚刚起飞潘安与石崇就望着尘土而拜,这也是望尘而拜的成语典故。可见潘安为了仕途已经毫无节操,丝毫没有风骨。

  后来贾南风想废掉不是自己亲生的太子司马遹,而潘安却因此卷入废太子事件之中。当矮黑丑的胖娘们贾南风让外甥贾谧找到潘安来商议陷害司马遹之事,就注定了潘安将来的杀身之祸了。

  贾南风和贾谧的威势让潘安无法拒绝,他只能加入到参与陷害司马遹的事件之中。贾谧故意引司马遹喝醉酒,司马遹醉酒之后,潘安就被安排写了一篇祭神的文章,并让司马遹抄写,司马遹早已醉得神志不清,依葫芦画瓢地写了一通。潘安拿到司马遹写的文章以后,通过模仿字迹以及改变文意,把它变成了一篇谋逆的文章,这件事在贾南风的操控下最终导致司马遹被废。

  司马遹被废之后被贾南风秘密杀害,此举激怒了皇室司马家族的人,也是引发西晋八王之乱的导火索,赵王司马伦首先发难,他带兵控制了京城和皇宫,诛杀了贾南风和其外甥贾谧。

  随后司马伦囚禁痴儿皇帝晋惠帝司马衷,自立为帝,以亲信孙秀为宰相,随后开始对贾南风党羽进行政治清算。

  司马伦的亲信孙秀本是低级小吏,为人狡猾,善于谄媚,而且性格贪婪凶残,是个睚眦必报之人。孙秀曾经在潘安的父亲潘芘手下当差,潘安少年时期十分正直,非常看不惯孙秀狡猾贪婪的性格,于是潘安经常拿鞭子鞭挞孙秀。

  此时孙秀深得司马伦信任,大有操控司马伦的态势,睚眦必报的他自然对潘安恨之入骨要一雪前耻。潘安从曾经试探过孙秀,问他还记得从前的事吗?孙秀回答说铭记于心岂敢或忘。

  潘安自此就知道自己此次在劫难逃了,果然后来孙秀将潘安诛杀,潘安被诛杀时恰好他的好友石崇因为不肯将爱妾绿珠交给孙秀,也被孙秀诛杀,两人同一天被杀,石崇在行刑前看到潘安到来,还惊讶地问你咋也来了,潘安回答白首同所归,其实这是当初潘安写给石崇的一句诗,本意是两人友谊天长地久,等老了还能在一起畅所欲言,结果却成了两人同一天被杀。

  永康元年(300年),一代美男子潘安那颗英俊帅气的头颅终于掉到了地上,这一年潘安是53岁,他被杀之后,还被诛灭三族,他的哥哥弟弟侄子都受连累被杀,连他七十多岁的老母也没能幸免,死于刀斧之下。

  这就是潘安为何被诛灭三族的原因,只因为他得罪了一个睚眦必报且性格残忍的无耻小人孙秀,所以不仅自己被杀,还连累了家人。

  其实这也是潘安咎由自取,《晋书》记载潘安“性轻躁,趋世利”的评价真的很精准,潘安一生太过于追求政治上的名利,如果在第一次杨骏被诛杀时他能吸取教训,听从母亲的教诲,从此退出政坛,他也不至于遭到杀身之祸以致灭族。

  要怪就只能怪潘安太过于看重功名利禄,也难怪如此,魏晋时期的文人其实都主要缺少的是风骨。

  纵观潘安这一生,他集才情、美貌、专情和政治罪恶于一身, 是一个复杂矛盾的生命个体。在千百年来的芸芸众生之中,潘安能够在千百年岁月的洗礼之后,仍然作为一个美男子的代名词被现代人所熟知,他英俊的外表和才华横溢都是流芳百世的原因。

推荐中…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历史与传说之间的妲己:从真实人物到狐狸精的转变

  在中国古代的历史与神话传说中,妲己是一个充满争议的人物。她的名字与狐狸精这一形象紧密相连,成为了后世文化中代表妖媚女性的典型符号。然而,历史上的妲己是否真如传说中那样妖媚惑主?她又是如何被丑化成狐狸精的呢?  第一段:历史上的妲己  根据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