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史揭秘

礼亲王代善病逝之后,多尔衮的野心终于显露出来
2023-02-27 15:00:37

  1643年,福临虽只有六岁但登基称帝。很多人被影视剧误导,以为是多尔衮孝庄有一腿所以才扶持的福临上位,其实事实并非如此。可以说,多尔衮称帝的野心从来没有消失过。

  皇太极病逝的仓促,并没有留下传位的诏书,也没有正式建立“父死子继”的皇位继承制度;所以只能按照太祖努尔哈赤留下的八王议政的方式,选出下一位皇帝人选。

  除了皇太极的儿子们:

  皇长子肃亲王豪格

  皇九子福临

  皇十子博穆博果尔

  其他的全部都是庶出,没有继承皇位的资格。

  皇太极的兄弟们照样有资格竞争:

  礼亲王代善

  睿亲王多尔衮

  英俊王阿济格

  豫郡王多铎


  在皇太极的这些兄弟与儿子中,其中最有实力而且竞争最激烈、势均力敌的就是肃亲王豪格与睿亲王多尔衮。

  但新帝的人选并没有在这两个人当中产生,而是毫无功绩、年仅6岁的福临。

  崇政殿议政之时睿亲王多尔衮主动提出“立皇九子福临”为新帝,并主动提出郑亲王济尔哈朗与睿亲王多尔衮两位亲王辅政;等福临成年以后再归政,所以很多人便猜测:多尔衮本可以坐上皇位,但却将皇位拱手让人,难不成真的如民间传说的那样“孝庄太后下嫁多尔衮”,多尔衮为自己心爱的女人,连皇位都不要了吗?

  确实我们在很多的影视剧中被多尔衮与孝庄之间的感情所感动,多尔衮为了大玉儿(孝庄)什么都肯做;但真实得了历史上真的如此?

  当然不是!

  多尔衮确实喜欢孝庄不假,但多尔衮真没有我们在影视剧中看到的这么专情;而且多尔衮一直到死都没有放弃自己的皇帝梦,让福临登基不过是多尔衮的权宜之计。

  多尔衮病逝后,其身边的侍女吴尔库尼在殉葬之前曾经将罗什、苏拜等五人叫来,叮嘱他们:“王爷在生前没有让你们知道,他早就偷偷地准备了龙袍、大东珠这些东西,你们要悄悄地放到王爷的棺椁中。”

  后来经过查证,确实是事实。

  既然多尔衮至死都有皇帝梦,为何不在生前称帝呢?

  只能说:非多尔衮不欲,是多尔衮不能也!

  这篇文章让我们一起看看,究竟谁才是挡在多尔衮面前,阻挡他登上皇位的人?

  01 九王议政,福临登基

  1643年八月初八皇太极处理了一天的朝政,前往哲哲皇后的清宁宫,坐在清宁宫的南炕上歇息;谁也没想到皇太极这一坐便再也没站起来。

  皇太极猝死,皇帝之位出现空缺,时隔17年的时间大清再一次出现帝位之争。

  身处深宫的庄妃突然想起睿亲王多尔衮生母阿巴亥之死,不禁打了一个寒颤。阿巴亥是太祖努尔哈赤生前最宠爱的大妃,为太祖生了三个儿子,其中就包括多尔衮。

  即便是如此,太祖病逝后阿巴亥仍旧被逼殉葬;据说是跟太祖留给阿巴亥的遗言有关“让多尔衮继承皇位,代善辅政”,但不管怎么样阿巴亥无路可走,为了三个儿子只能自缢而死。

  而庄妃,既没有皇太极的盛宠,也没有三个儿子傍身,会不会在帝位之争中走了阿巴亥的老路呢?

  皇太极在生前确实想要确立“父死子继”的皇位继承制度,奈何没有正式颁布圣旨;皇太极生前只有将皇八子(海兰珠的儿子)封为皇太子,奈何皇八子早夭,之后再没有提过有意想要将谁立为皇储。

  如此以来群龙无首,有没有明文规定“父死子继”,只能遵循旧制“八王议政”。

  在皇太极所有的儿子中,最有实力而且最有希望的便是肃亲王豪格,豪格是皇太极所有儿子中凭借自己的真本事为大清立下汗马功劳的人;豪格虽然称呼睿亲王多尔衮为叔叔,但实际上比多尔衮还要年长三岁,是皇太极继妃乌拉那拉氏所生的长子。

  努尔哈赤还在时豪格就已经南征北战,因征讨蒙古有功被封为贝勒。成为正黄旗旗主;之后再与明朝多次对战中,立下赫赫战功,丝毫不输给自己的叔伯们;而且有勇有谋的一个人,皇太极称帝后,将长子豪格封为和硕肃亲王,掌管正蓝旗。

  在清朝初期,镶黄旗与正黄旗两旗向来是皇帝亲掌;皇太极一死,豪格则代表镶黄旗、正黄旗与正蓝旗为核心的皇权势力。自然会成为两黄旗大臣最支持的对象,当然也是因为豪格的功绩。

  很快两黄旗中最主要的贝勒大臣们,比如索尼、鳌拜、图赖等八人都聚到了肃亲王豪格的府上。这八人建议将肃亲王豪格推上皇位,豪格见这么多人都支持自己,瞬间觉得很有信心。

  一番商议后大家决定先争取郑亲王济尔哈朗的支持,然后再争取礼亲王代善的支持。

  当时在朝中一共是四位亲王:

  皇太极的长子肃亲王豪格

  太祖努尔哈赤的儿子睿亲王多尔衮

  太祖努尔哈赤的次子礼亲王代善

  太祖努尔哈赤的侄子郑亲王济尔哈朗


  除此之外还有三位郡王,这七位王爷,不仅各自手里掌管着八旗兵,且还是整个大清命脉的影响者。

  郑亲王虽然是努尔哈赤的侄子,但在朝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郑亲王的意思很明确:“只有大家一起商量以后,才能做出最终的决定”,因为睿亲王多尔衮的存在。

  若没有睿亲王在的话,肃亲王豪格会成为当之无愧的继承人。

  与此同时,支持多尔衮称帝的人也齐聚睿亲王府,多尔衮虽比豪格小三岁,但他非常有才略,且军功上与豪格相比只多不少;加上又同母兄弟阿济格与多铎的支持,他的手里有镶白旗与正白旗两旗的支持,在两红旗与两蓝旗中也有很多人支持多尔衮。

  多尔衮与豪格两派势均力敌,谁也不肯让谁,可以说形势很是严峻。

  为了能够弄清楚两黄旗大臣的意思,多尔衮找到昔日的同僚索尼,索尼直言不讳:“先帝有皇子,必定从先帝的皇子中选一位”,索尼的态度确实让多尔衮很是受挫。

  “先帝有皇子在,必立其一,他非所知也”

  这让多尔衮不得不重新考虑:我是不是该考虑一种“以退为进”的方案呢?;更何况多尔衮一直喜欢庄妃,知道庄妃想让自己的儿子登基,而不是自己。正是多种复杂的原因交错,让多尔衮不得不重新制定争夺皇位的策略,万一不能一举成功的话,便走第二步棋。

  而多尔衮与豪格剑拔弩张的同时,身为福临的生母庄妃也想为自己以及儿子争一争。

  皇太极病逝以后,豪格、多尔衮等人的地位确实很高,但都不及皇太极后宫妃嫔,尤其是“崇德五妃”的地位要高。皇太极在时,庄妃确实在朝政上帮助了太宗不少忙,这些大臣们也都很清楚;更何况福临背后不仅有庄妃以及皇后哲哲,还有整个科尔沁草原的支持。

  在索尼向庄妃征求意见的时候,庄妃并没有直接回答而是让索尼先说。索尼直接说出了自己跟两黄旗大臣的意思“想要将肃亲王豪格腿上皇位,然后让福临当太子”;庄妃当然知道福临做太子只是暂时的而已,若是豪格登上了皇位,又怎么肯将皇位传给自己的弟弟而不是自己的儿子呢?

  不过庄妃并没有先入为主的去说索尼的建议哪里不好,而是先听索尼说原因;庄妃并没有接着索尼的话茬直接往下说,而是提到了索尼的父亲还有叔父,将他们都夸赞一番;而且还提到了先帝皇太极说的一句话:

  索尼确实在处理蒙古问题上处理得极为妥当,而且很清楚“满蒙联姻”是大清的国策。

  索尼恍然大悟,犹如醍醐灌顶一般:若是不支持福临称帝的话,那我?

  庄妃知道索尼是一个一点就透的聪明人,便直接让索尼退下,不过在索尼走之前又说了半句话:“皇帝向来亲自掌管两黄旗,但肃亲王现在掌管的可以正蓝旗.....”

  若是肃亲王登基的话,势必两黄旗的利益会受损;作为两黄旗大臣,索尼自然要维护自己的利益。从庄妃的永福宫出来,索尼便迫不及待召集两黄旗大臣,一番商议后,改了主意“坚决拥护皇九子福临”。

  很快便到了崇政殿议政的日子,肃亲王豪格与睿亲王多尔衮两方势力谁都不肯想让,而两黄旗大臣剑拔弩张,表明自己的态度“坚决拥护先帝的皇子”。

  如此紧张的局面之下,多尔衮便决定走自己的第二步棋,不紧不慢地说:“既然肃亲王退出,不愿意称帝,那我们就拥立皇九子福临吧,大家觉得呢?”

  福临若是能称帝的话,丝毫不会损害两黄旗大臣的利益,两黄旗大臣首先支持;

  紧接着多尔衮提出与郑亲王济尔哈朗一起辅佐年幼的福临,如此便又得到了镶蓝旗的支持。

  为了防止再生出什么变故,代善立马召集诸位王公大臣,当众宣布皇九子福临为新帝。

  天位不可久虚,伏观大行皇帝的第九子福临天纵徇齐,昌符协应,爰定议同心翊戴,嗣皇帝位。我们当共立誓书,明告天地。”

  多尔衮为夺帝位步步紧逼

  福临登基后,最不服气的便是肃亲王豪格,毕竟豪格除了生母的母族背景不如福临外,其他各方面都要胜过福临;被一个年仅6岁的孩童打败,豪格的心思可想而知。

  不过豪格并没有怨恨福临,而是将所有怒气都撒到了提议“福临为新帝”的多尔衮身上。并且诅咒多尔衮“不是有福气的人,一身的病痛,必定不会善终。”豪格及其正蓝旗的人自然想要反抗,但很快便被郑亲王济尔哈朗与多尔衮给压了下去。

  豪格也在反抗的过程中,被贬为庶人,失去了自己所有的权力。

  郑亲王济尔哈朗虽然名义上与多尔衮一起共同辅政,但郑亲王是个聪明人,深知多尔衮想要“大权在握”的心思,为了保住自身性命,便主动示弱。慢慢地,朝中无人能与多尔衮相抗衡;但即便如此,多尔衮想要夺皇位,还是很困难。

  因为福临与孝庄的背后有三股势力:

  娘家科尔沁蒙古

  两黄旗忠臣

  范文程与洪承畴等人组成的智囊团

  当然科尔沁蒙古远在千里之外,范文程与洪承畴等人是汉人,对孝庄与福临的支持是有限的;对于孝庄与福临来说最强的支柱是两黄旗。对于多尔衮而言,最头疼的恰恰也是两黄旗中矢志不渝、忠诚不二的大臣们,是多尔衮实现自己称帝野心最大的障碍。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两黄旗大臣都对孝庄还有福临忠心耿耿,总有那么几个趋炎附势的小人,不过对于坚如磐石的两黄旗来说,这些小人的影响力并不大。

  最早向多尔衮示好的是福临宗族中的叔叔拜尹图等兄弟三人,他们表面上是福临身边的忠臣,但实际上是多尔衮的耳朵与眼睛。

  所以在多尔衮掌权期间,这几位大臣可以说是扶摇直上。

  另外还有一位是多尔衮主动巴结过来的,承诺给予比较高的爵位,此人便是谭泰;从一个小小的二等子成为一等公,官居吏部尚书等要职。在多尔衮的利诱下,背叛了福临,也背叛了孝庄。


  这些害群之马确实也给其他忠心耿耿的两黄旗大臣造成了很大的伤害,他们为多尔衮提供了很多打击两黄旗大臣的依据,比如:

  图赖与索尼是两黄旗大臣的核心,其他的王公大臣都听这两个人的;

  另外谭泰等人还告诉多尔衮:鳌拜与巴哈都不应当留在京城,应该赶走。

  索尼、图赖等人不管多尔衮如何威逼利诱,都对福临坚贞不渝;正因为如此,多尔衮在谭泰的“帮助下”以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将索尼革职;即便是鳌拜等人不愿给多尔衮作证,多尔衮照样直接将索尼给处置了。

  可以说两黄旗大臣最大的功劳便是阻止了多尔衮篡位夺权:顺治帝三年五月,多尔衮直接将福临与孝庄调兵的大权给抢夺;十二月,以自己身体有疾病为由,取消了自己对福临行跪拜之礼;顺治四年到五年,多尔衮竟然直接提出“自己称帝,福临为太子”的想法,前往内廷逼迫孝庄与福临同意,并没有如愿;之后多尔衮又找到两黄旗的大臣,两黄旗大臣坚决反对。正因为两黄旗大臣坚决抵制多尔衮称帝,才让多尔衮的阴谋没有得逞。

  “体有风疾,不胜跪拜”

  正因为两黄旗大臣如此跟自己作对,坚决拥护福临,让多尔衮怀恨在心。

  到了顺治五年,多尔衮在处理郑亲王济尔哈朗的同时,下令:

  鳌拜免死赎身

  索尼所有的职务被革除,前去昭陵为皇太极守灵;兄弟子侄中原先做侍卫的全部被革除;

  图赖虽然已死,但还是被论罪,家产全部没收,其子承袭的一等公爵之职革除;

  遏必隆虽被免死罪但革职

  ......

  这些对福临忠心耿耿的大臣之所以被多尔衮议罪,理由是:

  “谋立肃王为君”

  确实这是事实,在皇太极刚病逝时,这些两黄旗的大臣想要拥立肃亲王豪格为新帝;其实他们坚持的是拥立“先帝的皇子”,并不一定是豪格;更何况此时福临登基已经成为板上钉钉的事情,这些大臣又是福临的忠臣。

  以这样的理由议罪无非就是多尔衮找了一个借口罢了,毕竟这些大臣在福临登基之前坚决反对多尔衮登基,福临登基后更是坚决抵制多尔衮篡位方案。

  多尔衮曾经对自己亲信这样说过:若是让我做皇帝,福临为储君的话,我怎么会有病呢?如此索尼这些人,是不能留了。

  “若以我为君,以今皇上(福临)居储位,我何以有此病症?今索尼、鳌拜辈,意向参差,难以容留,遂将索尼遣发,鳌拜问罪。”

  在失去了肃亲王豪格以后,孝庄与福临的日子便不好过了;如今又失去了郑亲王多尔衮与这些两黄旗忠心的大臣,孝庄与福临的日子很不好过。

  之后多尔衮又派人“劝降”索尼与鳌拜等人,希望他们能“改过自新”,但被言辞拒绝了。

  多尔衮想要称帝的方案被严辞拒绝后,多尔衮并没有放弃,而是决定拐弯抹角地实现自己的目的;礼亲王代善是太子努尔哈赤第二子,向来威望极高,代善还在时,多尔衮即便是再过分,都要给代善几分面子,毕竟代善是多尔衮的二哥,更是大清开国的功勋。

  顺治五年十月代善病逝后,多尔衮更加没有了绊脚石,开始肆无忌惮:

  代善病逝次月,将自己称为皇父摄政王。

  “皇父摄政王”是一国之君对于自己尊敬长辈的尊称,虽没有直接称皇帝,但有皇帝的实权。

  德国传教士汤若望虽然是一个外国人,但是被孝庄称为“义父”,被福临称为“玛法”,在紫禁城内的事情还是比较了解的,在《汤若望传》中关于多尔衮自称“皇父”是这样说的:

  “满人入关最开始的六年时间里,摄政王多尔衮是大清实际的掌权者;但是大家还是尊福临为皇帝,所有的奏折都会直接呈送到皇帝的手里,批复、发布谕旨也都是以皇帝的名义;但是到了后来摄政王想要篡夺皇位,他想要自己修建一座美丽的宫殿,身穿皇帝才穿的服装,自称为“皇父或者是国父”,而且以自己的名义下诏谕;年幼的皇帝不得不为自己的生命担忧。”

  《汤若望传》这段话的记载很明显可以看得出:在多尔衮自称“皇父摄政王”之前,还将皇帝放在眼里,最起码表面上遵循君臣之道;但是自称“皇父摄政王”之后,便直接将坐在皇位上的皇帝给丢到了一遍,以自己的名义下诏谕,明显将自己当成皇帝了。

  多尔衮如此跋扈专横,福临又怎么感觉不到呢?在顺治十二年,福临曾经对诸位王公大臣说

  “墨勒根王摄政,朕惟拱手以承祭祀,凡天下国家大事,朕既不预,亦未有人向朕言者。”

  福临的这句话,透露着无奈。

  但这仅仅是多尔衮的权宜之计,他最终的目的还是直接坐上皇位。因为他早就已经准备好了称帝时要穿的皇帝服饰,若不是多尔衮突然病逝,福临的皇位确实很难说。

  苏克萨哈原先是多尔衮身边的人,后来忠于顺治帝;苏克苏哈提到一件事情:在多尔衮病逝以后,他的侍女吴尔库尼在为多尔衮殉葬之前,曾将苏拜等五人叫来,告诉他们:“王爷在生前已经准备好了龙袍、东珠、黑狐褂等,你们要偷偷地放到王爷的棺椁中去。”

  之后果然在多尔衮的棺椁中发现了这些东西,可见多尔衮的野心。

  可以说至死,多尔衮都没有放弃自己的皇帝梦。

推荐中…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萧太后:辽国的女性统治者与她的政绩

  萧太后,辽国著名的女性统治者,她的名字在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她不仅寿命悠长,而且在其统治期间,实施了一系列具有深远影响的政策和改革。  萧太后,原名萧绰,是辽朝第七位皇帝辽景宗耶律贤的皇后。她在辽景宗去世后,因其子耶律隆绪年幼而摄政,后来更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