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史揭秘

汉武帝的“推恩令”这么好用,为什么没有其他帝王效仿呢?
2022-12-13 14:24:57

  汉武帝的“推恩令”被称为古代第一阳谋,既然这么好用,为什么没有其他帝王效仿呢?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趣历史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公元前196年,汉高祖刘邦最好的兄弟燕王卢绾,看着汉廷举起的屠灭异姓诸侯王的40米大刀,不由地胆战心惊。

  惊恐又不知所措的卢绾,在手下的撺掇下,最终造反。

  至此,从大汉帝国建立时算起,在不到七年的时间内,刘邦当年所分封的8位异姓王,除了安分守己且龟缩一隅的长沙王吴芮外,其余的全部都走上了“造反”的老道路。

  毫无疑问:这么多的诸侯王,接二连三地造反,绝不是他们都有一个“九五之尊”的帝王梦,而是,皇帝(刘邦)容不下他们了!

  当然,这并不是刘邦不讲义气;而是,时代发展的必然。

  作为一位亲身经历过战国末年七国混战、与秦末时期诸侯争雄的、古往今来少有的杰出政治家,青史君坚信:汉高祖刘邦对“封建制”弊端肯定是感受颇深的;在其内心深处,绝对是颇为认可始皇帝当年所推行的“统一制”的。

  然而,由于大汉帝国的建立,着实是依靠了众位股东的帮扶。如果在建国之初,不给他们分红让利,说不定刘氏江山立马就要翻盘。

  故而,在自己即皇帝位的当天,刘邦不得不册封了以韩信为首的7位异姓诸侯王(燕王卢绾是后封的)。

  但是,后来的事情发展得很明显:对于“异姓王会影响大汉江山长治久安的问题”,深谋远虑的刘邦早就准备好了后手。

  在此后七年间,刘邦以平均一年一个的速度,最终将这些不稳定因素几乎消灭殆尽。

  看到这里肯定有人要问了:既然刘邦早就意识到了分封制的弊端,并且终其后半生都在致力解决这一问题,那么,为什么在解决异姓王的同时,刘邦不直接统一实施“郡县制”,而是依然要大肆封赏同姓诸侯,为后世子孙埋下祸根呢?

  依青史君看来,这个问题其实很好解释:

  那是因为,当时的刘氏江山还面临着功勋集团能力突出、外戚集团势力庞大、以及异族势力环伺的多重困局;如果当时直接废除“封建制”,确实可以一劳永逸,但是,一旦天下有变,却会出现中央政府独木难支的局面。

  为了不重蹈大秦的覆辙,卓越的政治家刘邦不得不采取了一个比较稳妥(折中)的办法——“郡国并行制”。

  虽然,在后来吕后当政之时,由于其私心作祟,彻底统一一事情被暂且搁置下来(吕雉想要册封吕氏族人为王,自然不会提“削藩”的事)。

  然而,问题总归是要解决的。

  公元前180年,吕后驾崩;经过一系列的权力角逐,刘邦的第四子、代王刘恒,入继大统。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很多有识之士已经意识到,诸侯逐渐坐大的危险,于是,汉初之际最为有名的政论家贾谊,就不止一次的向汉文帝提出削弱藩王势力、以保证中央政府的权威;并推出了初代版本的“推恩令”:

  《治安策》:“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

  然而,由于汉文帝自己是藩王上位,现在再去削藩着实有点“出师无名”;再加上当时汉廷还没有“削藩”,济北王、淮南王等人就先后造反(文帝的根基还稳固)。

  所以,审时度势之后的汉文帝,并没有正面回到贾谊的建议,每当贾谊说起此事,文帝就会顾左右而言他。以致于后世留下了“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的典故。

  但是,有意思的是,汉文帝虽然没有采纳贾谊的削藩建议,但是,在后来他却把同样主持“削藩”的晁错,任命为太子刘启的老师。

  文帝虽不用其(晁错)言,但奇其才,拔擢为中大夫(兼太子太傅)——《资治通鉴》

  让一个主张削蕃的人去教导未来的皇帝,汉文帝的心里究竟是怎么想的,是不是有点不言而喻?

  果然,汉文帝刚一驾崩,少年天子汉景帝就开始了轰轰烈烈地“削藩行动”。

  虽然,此事的结果是直接导致了“七国之乱”,以致汉廷的江山差点就此搁浅。但是,当时的各路诸侯已然坐大,眼看着就要威胁到汉廷的稳定,正如晁错所说:

  今削之亦反,不削亦反。削之,其反亟,祸小;不削,反迟,祸大。

  故而,从这角度来看,削藩的这场战争是免不了的!

  看到这里,肯定又有人要问:汉文帝不削藩,是因为时机不成熟,那么,到汉景帝时期,“削藩”已然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的状态了,为什么景帝不采用更为稳妥的初代版“推恩令”呢?反而要付诸于战争呢?

  其实,这问题也很好解释:任何行政命令的顺利实施,都需要强大的实力作为后盾的;没有实力,圣旨也不过是一句空话而已,比如清末的“东南互保”事件。

  而我们都知道,所谓的“推恩令”其实质就是削藩,是软刀子杀人。

  在没有反抗实力时,诸侯只能认栽,但是在有机会翻盘时,是没有一个人愿意坐以待毙的!

  史实表明:在当时不要说推行初代版“推恩令”,即便是汉景帝刚刚动了削藩的心思,不甘心沦为鱼肉的吴王已然准备造反了!

  廷臣方议削吴。吴王恐削地无已,因发谋举事。

  故而,朝廷想要消灭诸侯王、想要废除分封制,战争绝对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阶段;唯一的区别就是谁胜谁负的问题。

  写到这里,青史君相信大家已经明白了:

  那些总是一味地夸赞“推恩令”的内在逻辑无解,是千古第一阳谋的人,其实都没有真正领悟到,权谋的精髓。

  在汉武帝时期,“推恩令”之所以会推行无阻,并不是它的内在逻辑无解,而是经过文景两代帝王的布局与努力,到了汉武帝一朝时,那些诸侯们已然没有实力与中央政府对抗了。

  所谓,真理总是在大炮的射程之内,从来都不是一句空话!

  当然,从这件事里,我们还可以得到这么一条真理:其实,最厉害的谋略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温水煮青蛙似的量变积累。

推荐中…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萧太后:辽国的女性统治者与她的政绩

  萧太后,辽国著名的女性统治者,她的名字在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她不仅寿命悠长,而且在其统治期间,实施了一系列具有深远影响的政策和改革。  萧太后,原名萧绰,是辽朝第七位皇帝辽景宗耶律贤的皇后。她在辽景宗去世后,因其子耶律隆绪年幼而摄政,后来更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