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史揭秘

魏源与洋务运动的关系到底是怎样的呢?
2022-12-13 11:39:56

  魏源洋务运动的关系,表现以下几个方面。魏源的改革思想为洋务运动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观点。这个理论突破了中国历代以来传统陈旧的思想,打破了“祖宗制度不可变”封建理论,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这个向西方学习的思想,被后来的洋务派所吸收和借鉴,最终构成了洋务思想。

  洋务运动在实践上表现了魏源的思想。魏源提出,中国应该扶持建造工业基础,大力发展军事工业,同时应该向西方学习先进的军事科学技术,要将西方的枪炮船舰学习借鉴过来,成为本人的东西,然后再用这些东西,维护本身的独立和主权。

  十几年以后的洋务运动,实践了魏源所提出的政治观点。1865年到1890年,洋务派指导人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人,先后在中国大地上,建立了江南制造总局、湖北枪炮房、山东机械局、福州船政局等21个军火制造局,还聘请西方的洋人作为设计师,制造各类的枪炮舰船。

  不仅如此,他们还购买了大量的外国舰船,组建了庞大的清朝海军。在经济方面,魏源倡导发展近代的民用工业,建议将机器引入军需用品和民用品中。在洋务运动中,洋务派办了航运、煤炭、纺织、电讯等40家近代企业,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

  魏源思想与洋务运动的思想,有着一个共同的局限性。就是仅仅只看到了经济不如西方列强,并没有看到中国落后的本质是政治,向西方学习只是为了维护清王朝的统治。由于这种局限性,最终导致了洋务运动的失败。

  魏源与洋务运动承上下的关系,使得中国开始向着近代化迈进。

推荐中…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文彦博:北宋政坛的定海神针与翰墨大家

  在北宋四朝更迭的政坛长河中,文彦博以九十二载人生跨越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其仕途轨迹如同一部浓缩的北宋政治史。这位集政治家、书法家于一身的传奇人物,既以铁腕平定王则起义、整顿军政,又以"耆英会"雅集引领士林风尚,更以《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