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史揭秘

《三国志》说蜀汉没有史官,事实真相真是如此吗?
2022-12-06 11:38:43

  三国是个混乱的时代,也是群雄并起的时代,很多三国爱好者会仔细研究三国史。不研究不要紧,一研究就发现大事了,蜀汉居然没有史官,陈寿的《三国志》也说蜀汉没有史官,事实真相真是如此吗?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通过表面搜查我们发现蜀汉好像确实没有史官,原因也颇多,不过细细探究就会发现蜀汉是有史官的,不过是兼职而已。关于明面上没有史官,后人总结几个原因:

  官制

  蜀汉不设置史官的根本原因在于其官制原因,与其坚守的汉代正统观念有关。

  蜀汉没有史官,但是有一套文书制度,兼有史官的职能。公元221年,刘备称帝,“诏告于皇天上帝、后土神祗,凡诸文诰策命,皆巴所作也”时巴为尚书令,掌握制诏诰文书。蜀汉不设置中书省,朝廷图籍秘记由尚书省掌握,此制度与东汉相同。尚书省虽无记注史官,但其文书制度为蜀汉史修撰积累,保存了大量史料。

  补充机构

  蜀汉还设置了一个机构,兼有补充的职能。秘书官以及秘书图籍制度。秘书官掌握校文献典籍。,秘书官又被称为东观。《华阳国志·陈寿传》陈寿在蜀任东观秘书郎。

  刘备还网罗了一批人从事文化事业。阆中的周群,成都的杜琼,南阳的许慈,魏郡胡潜等学者群聚蜀国。刘备还很注重历史学习,临死遗照“遗诏敕后主曰:可读《汉书》”这都说明刘备并非不在意历史,只是在官制上固守东汉,不设置史官,也无国史修撰制度。

  刘备思想

  刘备以汉代后裔自居,特别是魏国建立后,建立蜀汉,并将正统观念介入他们的官制与史官制度。


  蜀汉史官是什么职位?

  陈寿在《三国志,蜀书,后主传》里留下了这么一句话:又国不置史,注记无官,是以行事多遗,灾异靡书。诸葛亮虽达於为政,凡此之类,犹有未周焉。

  看了这句话,大家首先就会想:“原来蜀国没有史官啊,难怪史料不全了。”但事实上蜀国当时设置了史官的,只是应该在刘备称帝前没有专门的史官。

  把西汉和东汉加在一起,也找不出一个职业史官。所有的史官,都是干兼职的。

  西汉时期的史官主要是太史令,太史令既是天官又是史官,本来就是个兼职官员,这与早年史官天官同源有关。到了东汉,太史令成为职业天官,史官却一直没成为独立的职位。虽然如此,记录历史的工作还是要有人做。

  当时,历史著述工作先后主要由兰台(明帝时)、东观(章帝至献帝初)和秘书监(献帝时)三个机构负责。这些机构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国家图书馆和档案馆。具体的职员分别称作兰台令史、东观校书郎中(校书郎)和秘书监。从这些官号的名称也能看出来,校书郎是管校勘文字的,秘书是管理图书的,他们就是国家图书馆档案馆的管理员、出版社的编辑。

  不过这些图书管理员和编辑都是饱学之士,又守着图书(当时纸张未普及、更没有印刷术,图书是稀有资源)和档案,让他们来负责历史著述的工作,简直是近水楼台先得月。具体而言,这种历史著述工作有二:其一是记言记事,也就是把刚刚发生的事情记录先来,是为“注记”;其二是修撰史书(尤其是修撰本朝国史),是为“修史”。负责注记的,我们可称之为注记官;负责修史的,当然就称他修史官。不过注记官和修史官往往不这么泾渭分明,汉魏之时大多数史官既是修史官,也是注记官。

  蜀国明明有史官一职,陈寿为什么要说:“国不置史,注记无官。”原因争议颇多,后人不得知晓。

推荐中…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黄庭坚:北宋书法与文学的杰出代表

  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是北宋时期著名的书法家、文学家,被尊称为江西诗派鼻祖。他的一生充满了对艺术的追求和创造,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文化遗产。本文将简要介绍黄庭坚的生平和他的艺术成就。  黄庭坚生于1045年,自幼聪颖过人,博览群书。他在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