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史揭秘

唐朝灭亡之后,都城长安怎么就变成了一个“废都”?
2022-11-29 10:24:33

  相信很多小伙伴都知道,关于长安这个地方,大家应该都非常的熟悉了,毕竟长安可是很多朝代的都城。而且长安也是一直都是一个比较繁花的地方,而且最重要的是,唐朝的长安城看起来非常富丽堂皇,而且生活也是非常的满足。可是就是这样,唐朝灭亡之后,长安怎么就变成了一个“废都”呢?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环境的逐渐恶化,是长安最终被废弃的最根本原因。

  自战国时期秦国定都咸阳开始,关中地区的开发也就随之展开。秦朝建立后,咸阳继续作为帝国都城,供养着大量的人口,秦始皇为修建陵墓以及行宫,大量砍伐南部秦岭以及北部黄土高原的植被,使得关中平原周边植被覆盖率不断下降。

  汉朝建立后,汉高帝刘邦曾有意定都洛阳,毕竟洛阳位置很好,周边有九关拱卫,安全系数很高。但洛阳盆地面积较小,不足以供养大量人口,且洛阳靠近山东地区,易受战乱波及。因此刘邦谋士娄敬极力劝说刘邦迁都长安,此建议得到“汉初三杰”之一的张良的支持,于是汉朝最终定都长安。

  相比于洛阳,长安远离山东,函谷关能有效阻挡来自山东地区的猛烈进攻。且长安周边也有四关护卫,比洛阳不遑多让。更重要的是,关中地区沃野千里,足以供养长安这一大城市的消耗,自给程度很高。

  但汉朝之后,王朝更替相当频繁,且但凡王朝兴亡,作为都城的长安总是首当其冲,受到的破坏尤其严重。而长安城的多次毁灭与重建,意味着需要大量的资源消耗。在以土木结构为主的古代,这就意味着需要砍伐大量的木材,这使得长安周边尤其是黄土高原水土流失越来越严重。

  隋朝建立后,在汉长安城的东南修建了大兴城,唐朝基本沿袭。虽然隋唐的长安城比汉长安城更加恢弘壮丽,但此时的长安周边环境却更为恶劣。

  由于水土流失严重,加上战火的不断屠戮,关中地区早已无法保证粮食自给。不得不倚靠山东以及江南地区的粮食供应,鉴于此隋炀帝修建了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大运河的修筑使洛阳成为运河中转站,虽然从大运河向西有黄河和广通渠的水路可抵长安,但此时的黄河因为水土流失不断淤塞,关中地区的泾水渭水因植被覆盖率骤减导致水量小到无法通航,粮食从山东地区运到长安耗时费力,成本高昂。

  在这样的情况下,即便隋唐盛世,长安也常年受到粮食饥荒的困扰,从隋文帝开始,隋唐的皇帝就养成了有灾年就跑到洛阳蹭吃蹭喝的习惯,隋炀帝更是将事实上的都城摆到洛阳,唐德宗差点因长安断粮死在兵变中。

  所以在“民以食为天”的古代,在粮食问题上越来越力不从心甚至完全无能为力的长安,被抛弃似乎也是理所当然。虽然长安有强烈的“王气”,但不想断气的皇帝们最终做出了自己的选择。

  帝国重心的东移,是长安被彻底遗忘的重要原因。

  众所周知,洛阳的位置才是天下之中,长安的位置明显偏西了。但从秦朝到唐朝,历朝统治者多将都城定在长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这里一方面距山东比较远,另一方面离西域比较近。

  唐朝自玄宗时期设置黑水都督府开始,东北作为帝国的重要板块开始纳入版图。随后这里的汉化迅速推进,契丹、女真、蒙古等民族相继完成汉化,并陆续在北方建立起了异常强大的专制王朝。

  与此同时,鸭绿江对岸的朝鲜也开始蠢蠢欲动,随着王氏高丽的建立,朝鲜对东北地区的觊觎和侵袭也在不断加剧。为了充足的粮食,更为了有效控制东北地区,帝国的都城不断东移。

  而同样因为盆地狭小,最重要的是没有了长安的呼应,洛阳也彻底泯然众人,汴梁由此异军突起。

  而随着元朝大一统的到来,为更好地兼顾中原、东北和蒙古高原的统治和管理,处于三个板块交界的北京最终成为帝国的都城一直延续到今天。

  所以,唐朝的由盛转衰,由“兴”到“废”,既是自然淘汰的结果,也是后继帝国需求变化的必然选择。

推荐中…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孙尚香:历史的真相与传说的融合

  在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学中,孙尚香这个名字往往与英雄、战争和爱情紧密相连。她是东汉末年东吴君主孙权的妹妹,也是蜀汉开国皇帝刘备的妻子。然而,关于她的真实身份和生平,历史记载与民间传说之间存在诸多差异。本文将探讨正史中的孙尚香是否真的是刘备的妻子,并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