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国学

探秘成语“口口相传”的用法、出处与典故
2024-08-29 10:18:27

成语是汉语中一种独特而富有魅力的语言现象,它们如同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汉语言文化的历史长河中。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个人们耳熟能详的成语——“口口相传”。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口口相传”这个成语的用法。它通常用来形容某种信息知识或经验通过人们口头的方式,一代代地传递下去,不依赖于文字记录。这种传递方式自然、亲切,充满了生活气息,往往能够迅速传播开来。

那么,“口口相传”这个成语出自哪里呢?它源自宋代的文献。具体来说,最早可见于释普济的《五灯会元》卷十二·筠州洞山良价禅师条:“有一般学人,向五台山求文殊现,早错了也。五台山无文殊,你欲识文殊么?只你目前用处,始终不异,处处不生,眼见如盲,口说如哑;心心如拄杖,身身如鼓乐。更有一般堪笑处,师子拈球,道士弄笏。且道意在于何?要会么,口口相传,莫作见会。”这段文字中的“口口相传,莫作见会”便是“口口相传”成语的原始表述。

除了文献记载外,关于“口口相传”的典故也十分有趣。它与佛教禅宗有关,讲述了僧人们通过口头教导来传承佛法和领悟禅理的故事。这种传递方式强调了直接体验和亲身实践的重要性,避免了文字记录可能带来的误解和局限。

在现代社会,虽然信息传播的方式多种多样,但“口口相传”依然具有重要的价值。它提醒我们,在追求便捷和高效的同时,不要忽视直接交流和亲身体验的重要性。有时候,正是那些看似古老的方式,能够带给我们更为真实和深刻的感受。

推荐中…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阎圃:智慧与忠诚的谋士

  在三国乱世中,汉宁太守张鲁手下有一名杰出的谋士——阎圃。他以智慧和忠诚著称,不仅为张鲁出谋划策,还为其谋取了终身富贵。那么,阎圃是如何做到的呢?  首先,我们来了解阎圃的背景。他是汉末益州巴西郡人,早年与张鲁一同隐居在宕渠的山中。后来,张鲁出任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