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国学

七绝的四种平仄格律解析
2024-04-08 11:04:00

  七绝,又称七言绝句,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由四句组成,每句七个字,共计二十八个字。七绝的平仄格律严谨,根据平仄的不同排列方式,可以分为四种格律:平起平收、平起仄收、仄起平收和仄起仄收。

  1. 平起平收:这种格律的特点是第一句和第四句的第二个字都是平声。例如,杜牧的《秋夕》:"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这首诗就是平起平收的典型例子。

  2. 平起仄收:这种格律的特点是第一句的第二个字是平声,而第四句的第二个字是仄声。例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首诗就是平起仄收的典型例子。

  3. 仄起平收:这种格律的特点是第一句和第四句的第二个字都是仄声。例如,杜甫的《月夜忆舍弟》:"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这首诗就是仄起平收的典型例子。

  4. 仄起仄收:这种格律的特点是第一句和第四句的第二个字都是仄声。例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首诗就是仄起仄收的典型例子。

  以上就是七绝的四种平仄格律,每种格律都有其独特的韵味和节奏感,诗人根据自己的创作意图和情感表达需要,选择合适的格律来创作诗歌。

推荐中…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武将末路:探究于禁之死

  在三国历史的长河中,许多英雄人物的生死离别往往充满了戏剧性和悲剧色彩。其中,曹魏的名将于禁的命运尤为引人深思。据史料记载,于禁最终是因为被曹丕羞辱,郁闷而死。这一事件不仅反映了古代君臣关系的复杂性,也揭示了人性中的脆弱和尊严的重要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