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国学

在小说红楼梦中,宝钗带着红麝串的真正用意是什么?
2023-04-13 14:24:05

  薛宝钗是小说红楼梦中的人物,与黛玉并列为金陵十二钗之一,对此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薛宝钗自来不爱“花儿粉儿”,一身素雅,清淡平和。得到的宫花自己不戴都送了别人。但第二十八回贾元春赐节礼第二天,宝钗却堂而皇之地戴上了“红麝串”,又是为什么呢?其实得到主人家礼物,戴上给主人看一下表示感谢是人之常情。反倒是礼貌之外红麝串背后,影射的是薛宝钗身不由己的一生。

  薛宝钗是个物质欲望极低的人,从“雪洞”一般的房间看,她若到现代是“断舍离”的高手,也是极简主义的拥趸。但放在古代,曹雪芹如此描写薛宝钗,其实是隐喻她守活寡的一生,注定像李纨一样,远离这些“脂粉”装饰之物。

  (第二十八回)此刻忽见宝玉笑问道:“宝姐姐,我瞧瞧你的红麝串子?”可巧宝钗左腕上笼着一串,见宝玉问他,少不得褪了下来。宝钗生的肌肤丰泽,容易褪不下来。

  贾元春赐节礼,独薛宝钗与贾宝玉一样。扇子和红麝串之外,比其他人多出“凤尾罗二端,芙蓉簟一领”。林黛玉对此心中不快,第二天就与贾宝玉闹起脾气。

  (第二十八回)正说着,只见宝钗从那边来了,二人便走开了。宝钗分明看见,只装看不见,低着头过去了,到了王夫人那里,坐了一回,然后到了贾母这边,只见宝玉在这里呢。

  原文这段描写将薛宝钗为什么佩戴“红麝串”的原因交代清楚。

  贾元春赐节礼是给贾家人的。薛宝钗作为客人也得到一份。于情于理要拿过去给王夫人和贾母看看。就像赵姨娘收到薛宝钗赠送礼物,想讨个好去王夫人面前献殷勤一样,都是人情。只不过王夫人讨厌赵姨娘,让她碰了一鼻子灰。薛宝钗带着节礼去给贾母王夫人看,既能表示感谢,又能表达重视。这是知礼的人都应该做的,连赵姨娘都懂,何况薛宝钗。

  (第二十八回)薛宝钗因往日母亲对王夫人等曾提过“金锁是个和尚给的,等日后有玉的方可结为婚姻”等语,所以总远着宝玉。昨儿见元春所赐的东西,独他与宝玉一样,心里越发没意思起来。

  薛宝钗平时被“金玉良姻”的说法弄得没意思,当然不会拿着扇子、更不可能抱着“凤尾罗、芙蓉簟”去给贾母王夫人看,红麝串人人都有,还可以拢在袖子里不显眼,不惹人注意。

  薛宝钗先去王夫人处,正是感谢收到礼物,顺便给王夫人看一下她的红麝串。

  此处有两个误解要多解释下。

  第一,并非只有薛宝钗佩戴了红麝串。红麝串是贾元春所赐节礼,姐妹们出于尊重和礼貌应该都戴上了,林黛玉也不例外。否则贾宝玉也不会见到宝钗就要看她的红麝串子,皆因林黛玉戴的红麝串他已经看过了。黛玉处于礼貌戴红麝串,只是宝钗更乖巧,戴过去主动给长辈看过。

  对红麝串的态度反映出林黛玉和薛宝钗的情商不同。林黛玉不屑于主动讨好,薛宝钗却认为人之常情,孰对孰错见仁见智。但王夫人无疑更喜欢薛宝钗的善解人意面面俱到的性格。薛宝钗佩戴红麝串后,主动去到王夫人处给王夫人看,是她的乖巧,并不难堪。难堪的反而是同样佩戴了,却只有贾宝玉知道的林黛玉。同样作为结果相悖,林黛玉确实不如薛宝钗周到。但薛宝钗一般的林黛玉您需要么?答案一定是否定的!

  第二,《红楼梦》那个年代女孩子的身体肌肤除了手以外,都会被衣服遮住。宝钗的红麝串拢在袖中,贾宝玉笃定薛宝钗会戴才会要求看。薛宝钗在撸取红麝串时,露出一截手臂给贾宝玉看见,绝非故意轻狂展示给贾宝玉。

  薛宝钗戴上红麝串最应该说的不是她为什么戴,而是戴上后为什么只有她去了先后去王夫人和贾母那里。

  薛家来到贾家图谋金玉良姻,是舅舅王子腾给她们母女安排的任务,不成功便成仁。薛宝钗输不起,哪怕她是黄花大姑娘,哪怕她觉得“没意思”,都要硬着头皮装聋作哑面对别人背后对她的非议。

  薛家倒了,岌岌可危。哥哥薛蟠靠不上,需要她找一门强有力的婆家反哺薛家。她戴着红麝串周旋在贾母和王夫人面前,单纯为了“讨好”,给长辈留下好印象?

  薛宝钗对贾宝玉确实有点情意,但救家族是她的使命。京城权贵没有看上她的,若有宝钗也会嫁。林黛玉总感叹身不由己,薛宝钗比她还要身不由己。第二十二回薛宝钗面对贾母替她过生日表达撵人之意时,是薛宝钗最后一次为自己辩解:

  “漫揾英雄泪,相离处士家。谢慈悲剃度在莲台下。没缘法转眼分离乍。赤条条来去无牵挂。那里讨烟蓑雨笠卷单行?一任俺芒鞋破钵随缘化!”

推荐中…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黄庭坚:北宋书法与文学的杰出代表

  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是北宋时期著名的书法家、文学家,被尊称为江西诗派鼻祖。他的一生充满了对艺术的追求和创造,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文化遗产。本文将简要介绍黄庭坚的生平和他的艺术成就。  黄庭坚生于1045年,自幼聪颖过人,博览群书。他在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