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国学

红楼梦中贾母和元春,谁的地位更高?
2023-03-20 11:42:21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章回体长篇小说,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通行本共120回。这是一部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人情小说、中国封建社会百科全书、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其作者以“大旨谈情,实录其事”自勉,只按自己的事体情理,按迹循踪,摆脱旧套,新鲜别致,取得了非凡的艺术成就。下面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现代人看来,《红楼梦》中,地位最高的贾府人是元春。因为元春是贵妃,贾母见了都得下跪、磕头,所以元春地位最高。

  在当时的封建社会里,最尊贵、地位最高的贾府人是贾母,而不是元春。

  第一、女儿是外姓人,媳妇是自家人。

  封建社会里,女儿虽然和儿子是一伙姓氏,可是女儿结婚后就不是自己家的人,而是丈夫家的人。所以女儿是外姓人。

  媳妇虽然和丈夫不是一个姓氏,可是她生是夫家人,死是夫家鬼。媳妇才是自家人。

  贾母是贾府的媳妇,自然是贾府人。

  元春虽然是贾府的女儿,可是她出嫁了,而且嫁给了皇帝。所以,元春再也不是贾府人了。

  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元春不再是贾府人了。所以贾府地位最高的人自然不是她。而是荣国公夫人,朝廷诰命贾母。

  第二、元春是皇家人,不是贾府人。

  贾元春当选贤德妃那一刻,就已经不再是贾府中人,而是皇帝妃嫔,是皇家之人。元春是君,贾府诸人是臣。元春和贾府是君臣关系,不是母女关系。

  贾母和薛姨妈说,我们家四个女孩都不如宝丫头。这里的四个女孩是不包括元春的。

  贾母再大胆,也不敢说贵妃娘娘不如一个商人之女。如果被人知道这是对皇族的大不敬。

  第三、贾母辈分高,诰命等级高,是贾府当之无愧的老祖宗。

  贾母是贾府中辈分最高的老太太,她已经有了重孙子

  贾母是荣国公的夫人,是超品诰命夫人。她接触的都是公主,郡主,王妃,以及诰命夫人,内外命妇等等。

  贾母是贾府的老封君。贾赦,贾政,贾珍等都对贾母众星捧月一般。谁都不敢忤逆老太太。

  贾政打宝玉,贾母给儿子骂个狗血淋头,只有磕头请罪的份儿。贾母听说贾珍导致宝玉被打,就把贾珍叫过去大骂一顿。邢夫人,王夫人,李纨,王熙凤都是亲自伺候贾母。

  在贾府里,贾母的地位无人可以撼动。

  如果问《红楼梦》中出场的人,谁最尊贵?谁地位最高?无疑是元春。

  元春是贵妃,在整个王朝的所有女人当中,位列第三位。第一,皇后,第二皇贵妃,第三,就是贵妃元春了。

  当然,元春没有北静王和忠顺王有权力,但是如果北静王和忠顺王见到元春,也需要向元春行国礼拜见。元春的丈夫是皇帝,夫贵妻荣。王爷也要给皇帝,和皇帝的女人面子。

  元春出门的仪仗,是贾母等诰命夫人望尘莫及的。

  元春省亲的时候,对元春出门的仪仗进行了描述。元春省亲的街道前几天就戒严了。并用帷幔围起来。省亲当天,我们看看元春的排场。

  忽见一对红衣太监骑马缓缓的走来,至西街门下了马,将马赶出帷幔之外,便垂手面西站住。半日又是一对,亦是如此。少时,便来了十来对,方闻得隐隐细乐之声。一对对龙旌凤翣,雉羽夔头,又有销金提炉焚着御香。然后一把曲柄七凤金黄伞过来,便是冠袍带履。又有值事太监捧着香珠、绣帕、漱盂、拂尘等类。一队队过完,后面方是八个太监抬着一顶金顶金黄绣凤版舆,缓缓行来。

  金顶金黄绣凤版舆里端坐的就是贵妃元春。

  元春虽然已经不是贾府人了,但是她出身贾府。她是贾府的精神领袖,是贾府的辉煌和荣耀。

  元春封妃,虽然没有“姊妹弟兄皆列土”的殊荣,贾府人没有因为元春封妃封妃而升官发财,列土封侯。但依然“光彩生门户”。元春省亲,贾府门户生光彩,令人羡慕又向往!

  因为元春的成就“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薛家就希望通过优秀的女儿薛宝钗,给薛家争来靠山。即使薛蟠一辈子不成器,也会衣食无忧,富贵到老。

  贾府中的男人都不成器,唯独女子,每个人都十分出色。

  元春是贾府培养出来的最优秀的女子,也是成就最高,地位最高的女子。

  结语

  元春走出贾府,走向了宫廷,她是天底下最尊贵的女子之一。

  贾母是贾府关起门来最尊贵,地位最高,辈分最大的女子。

  总之,在家庭中,贾母地位最高,最尊贵;在天下面前,在整个国家里,元春是是地位最高、最尊贵无比的女子。

推荐中…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朱祁镇:被讽刺为大明战神的皇帝

  在中国历史上,有许多皇帝因为他们的英勇和智慧而被称为战神。然而,明朝的一位皇帝朱祁镇却因为一个讽刺的说法被称为大明战神。这位皇帝的统治几乎导致了明朝的灭亡,这是为何呢?  二、朱祁镇的统治与战争  朱祁镇是明朝的一位皇帝,他在位期间,明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