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国学

历史上武则天真的杀了自己的女儿?真相是什么?
2023-03-13 14:34:28

  武则天是唐朝至武周时期政治家,武周开国君主,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正统女皇帝。下面趣历史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一代女皇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最牛的女政治家,几乎没有之一,她出身不算低微,可也是别人看不起的没落贵族,她父亲武士彟在隋朝时不过是一介商贾,搭上了唐高祖反隋的战车,混成了唐朝开国功臣,爵位是应国公。

  不过在当时的那些世袭贵族们看来,武士彟其实就是个暴发户,跟他们不是一路人,这也导致了在武士彟死后,武家没人帮助和看护,堂堂大唐开国元勋“太原元谋功臣”的女儿只能进皇宫去做一个小小的才人。

  因为天然的出身不高,加上名义上是以母侍子,所以武则天在唐高宗把她第二次接近宫之后的上位之路很艰难,这中间免不了各种惊心动魄的勾心斗角、阴谋诡计,她不耍手段自保和升级,别人就会用手段把她干掉。

  对于武则天来说,幸运的是她成功了,还不是一般的成功,上下五千年的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位正史承认的女皇帝就是她成功的标志,在封建社会男权至上的时代,能做到这一点当然不容易。

  甚至于武则天都不敢在自己的墓碑上刻字,她不知道后世会给她的一生什么评价,不过古代人写的史书也的确没给她好的评价,在史官们看来,“牝鸡司晨”就是最大的错,于是在史书上对武则天的一些行为就免不了进行诋毁。

  在武则天一系列的夺权阴谋过程中,关于武则天为登上皇后之位杀害亲生女儿的说法几乎在正统的史书上都有记载,不过各个版本里面所记录内容的含义却都大不一样,史书上关于武则天杀害亲生女儿的事共有三个版本:

  《旧唐书·则天皇后本纪·史臣曰》

  武后夺嫡之谋也,振喉绝襁褓之兒,菹醢碎椒涂之骨,其不道也甚矣,亦奸人妒妇之恆态也。

  《唐会要·卷三》

  俄诬王皇后与母柳氏求厌胜之术,昭仪所生女暴卒,又奏王皇后杀之,上遂有废立之意。

  《新唐书·则天武皇后列传》

  昭仪生女,后就顾弄,去,昭仪潜毙儿衾下,伺帝至,阳为欢言,发衾视儿,死矣。又惊问左右,皆曰:“后适来。”昭仪即悲涕,帝不能察,怒曰:“后杀吾女,往与妃相谗媢,今又尔邪!”

  另外在《资政通鉴》上也有相关的记录,和《新唐书》的记载差不多,《旧唐书》没有在正文里面写这个事,而是在文后的史臣论述里面有描述,也就是没有证据的猜测,三个版本的内容归纳起来就是一猜测、一否定、一肯定。那么武则天到底有没有为了上位而丧心病狂的去杀害自己的女儿?

  第一:如果杀女不能马上让唐高宗下定废掉王皇后的决心,武则天就没必要这么做

  《旧唐书》是猜测,《新唐书》是肯定,这就是矛盾,到了《资政通鉴》里面,甚至都详细到整个杀女的动作过程都有,有点像小说:“昭仪潜扼杀之,覆之以被。上至,昭仪阳欢笑,发被观之,女已死矣,即惊啼。”

  也不知道司马光是从哪得知的武则天杀女具体行动的?如果是武则天杀的,旁边怎么可能会有旁观者?所以这事还真只能靠猜的。大家都说武则天杀女的目的是嫁祸给王皇后,可唐高宗废除王皇后时昭告给天下的理由是“厌胜”和“绝嗣”,其中没有杀皇女。

  既然王皇后的被废和武则天死去的女儿无关,那么武则天就没有可能去杀女,在武则天的女儿死后,唐高宗一度为了安慰她,还打算先封她为“宸妃”,之后才经过一系列的斗争和操作,隔了一段时间,最终在李绩代表的军方力挺下,废掉王皇后,改立武则天为后。

  以武则天的头脑和政治手段,如果亲手杀掉亲生女儿,还不能在当时就换来重大的利益,比如说马上能够让唐高宗废掉王皇后,相信她是不会去干蠢事的,这个筹码毫无意义,仅仅是让唐高宗对王皇后感到厌恶?那多亏啊。

  第二:武则天的反抗者是最需要她杀女成为事实的,可当时没有一个人对此有疑问

  武则天以女子之身掌一国权柄,在当时是有不少仇人的,她执政期间爆发的造反起义就有好多次,凡是造反都会有一篇征讨檄文,反抗者会在檄文里面把武则天的罪状向天下人公开,这种情况下的檄文,基本上是有多少罪恶就写多少,只会夸大,不会减少。

  武则天时期,造反者檄文里面最有名的就是“初唐四杰”之一的骆宾王写的那篇《为徐敬业讨武曌檄》,在檄文里面,骆宾王指责武则天“加以虺蜴为心,豺狼成性,近狎邪僻,残害忠良,杀姊屠兄,弑君鸩母”。

  骆宾王在檄文中把武则天可能残害过的人都写进去了,甚至都写了武则天鸩母,唯独却没有写武则天杀女,要知道,鸩母的罪名可比杀女大多了,连杀母都写了,为何不加上证据或许更明显的杀女?这篇檄文或许是武则天没有杀女的重要参考证明。

  第三:继续使用安定公主的封号,武则天有过明显的缅怀已故公主的行为

  武则天的这个女儿在死后被唐高宗追封为安定思公主,若干年后,武则天权倾天下时收唐高祖的女儿千金公主为义女,她给这位新收的义女的封号就是安定公主。如果武则天有杀女行为,她应该不会使用这个封号,这个是明显的缅怀。

  就好像传说萧淑妃临死前说要变成猫来找武则天算账,结果武则天把皇宫中所有的猫都杀死或赶走一样,武则天真杀女,行为上就不应该是缅怀,而是害怕和愧疚,古代人对鬼神的敬畏还是有的,武则天正常的做法绝对是把这个封号永远忘掉,而不是大大方方的拿出来给义女使用。

  综合以上分析,武则天不会是杀死亲生女儿的凶手,三个版本中《唐会要》描述的暴卒更可信,以唐朝时的婴儿夭折率,刚出生的小公主患病突然死亡是很正常的,武则天是在悲痛中抓住机会,利用女儿的死“又奏王皇后杀之”,但因为没证据,所以只是让唐高宗更加厌恶王皇后,更加对武则天产生愧疚之心,为后来的争位加上了点小小的筹码。

推荐中…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曹植:三国时期的文学巨匠

  在中国的历史上,三国时期是一个充满战争和英雄的时代。在这个时期,有一位文学家以其卓越的才华和独特的风格脱颖而出,他就是曹植。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这位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曹植。  曹植,字子建,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曹操的儿子。他生于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