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国学

成语“食不甘味”历史出处是哪?有什么典故?
2023-01-31 14:15:38

  【成语】: 食不甘味

  【拼音】: shí bù gān wèi

  【解释】: 甘味:感到味道好。吃东西都觉得没有味道。形容心里有事,吃东西也不香。

  【成语故事】:

  战国后期,有齐、秦、楚、燕、韩、魏七国,其中七雄之一的秦国是最为强大,它经常侵犯其他国家

  有一年,秦惠文王派使者去见楚威王,要挟说:“如果楚国不服从秦国,秦国就要出兵伐楚。

  楚威王闻听大怒,下令把秦国使者驱逐出境。

  但楚威王又因实力不足而焦虑不安,如果强秦发兵入侵该如何办呢?

  恰在这时说客苏秦(曾任赵国相国、武安侯)前来拜他劝楚威王与赵、魏等国联合起来抗秦。

  楚威王一听,十分高兴,说:“非常感谢你的妙计,我正为这件事‘卧不安席,食不甘味’呢,现在就按你的计策去做。”“食不甘味”,意为吃东西不辩美味,形容心中忧虑或身体不好。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