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国学

红楼梦中赵姨娘是真的害怕王熙凤吗?
2022-12-16 13:53:00

  红楼梦赵姨娘是真的害怕王熙凤吗?趣历史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不知道大家读红楼梦时,有没有产生过这样的疑问:赵姨娘是贾政的小妾,按辈分,她是王熙凤的长辈,不应该怕王熙凤才是。

  但事实却是,王熙凤这个小辈,不仅从来不把赵姨娘放在眼里,还敢指桑骂槐地说赵姨娘心术不正。而赵姨娘对王熙凤也是明显的惧怕。

  这是为什么呢?

  可能有人会说,赵姨娘虽然是小妾,但她的身份却很尴尬,半奴半主,加上自己也不尊重,倒三不着两地,还常干些损人利己的事,让自己成了贾府人人厌恶的对象。

  而王熙凤是正儿八经出身金陵王家的小姐,又是王夫人的内侄女,且是邢夫人的儿媳妇,又深得贾母宠爱,且委以管家重任,是贾母跟前的大红人,更是荣国府里的实权人物。

  以王熙凤的性格,加上古代根深蒂固的嫡庶尊卑的思想,她自然不会把赵姨娘放在眼里。即便赵姨娘是她名义上的长辈。

  但不管怎么说,赵姨娘也是贾政最宠爱的小妾,且生了一儿一女,尤其探春还是个非常有志气的小姐。不看僧面看佛面,王熙凤即便瞧不上赵姨娘。但有贾政和探春在,她也不应该对赵姨娘如此态度吧?

  然而事实却是,王熙凤不仅不把赵姨娘放在眼里,甚至不止一次光明正大地骑在赵姨娘头上。

  元宵节那次,贾环莺儿玩牌耍赖,被宝玉训斥了,赵姨娘得知后不管青红皂白就把儿子咒骂了一顿,这些话正好被从她窗下经过的王熙凤听到。

  你看王熙凤怎么训斥贾环的:你不听我的话,反叫这些人教的歪心邪意,狐媚子霸道的。自己不尊重,要往下流走,安着坏心,还只管怨人家偏心。

  你以为凤姐真的是在训贾环吗?当然不是,这一切都是说给屋里的赵姨娘听的。这一回的回目是“王熙凤正言弹妒意”,从后文赵姨娘母子所作所为来看,王熙凤所说基本属实。

  赵姨娘的确是个愚蠢的妇人,连自己的亲生女儿探春都说她是“阴微鄙贱的见识”,贾母更是大骂她是“烂了舌头的混账老婆”。

  原文没写赵姨娘听了这些话后的反应,只说凤姐喊贾环出去时,“赵姨娘也不敢则声”。可想而知,赵姨娘对王熙凤一定是又气又恨但又不敢怎样的。

  赵姨娘惧怕王熙凤吗?当然怕。因为王熙凤不仅出身高贵,且手握管家大权,背后又有贾母王夫人撑腰,她行事又够狠厉果决,谁得罪了她,注定都不会有好果子吃。

  原文有个细节,写出了赵姨娘对王熙凤这个琏二奶奶的惧怕。马道婆来贾府一回,为了搜刮银子,就假惺惺的各院各房去问安。

  赵姨娘对凤姐可以说是敢怒不敢言,说话都不敢提王熙凤的名字,而是说“我只不服这个主儿”一面说一面伸出两个指头来。

  大约她还对上次王熙凤经过窗下,听到她训儿子这件事心有余悸,深怕隔墙有耳,只能用手势比划。当马道婆脱口而出“可是琏二奶奶?”时,赵姨娘唬得忙摇手,走到门前,掀帘子向外看看无人……确定王熙凤不在后,她才敢继续说下去。

  这个细节,既写出了赵姨娘对王熙凤的惧怕,又写出了王熙凤的狠毒。试想,若是这些话被凤姐听去,她又会如何对付赵姨娘呢?

  然而,赵姨娘会是坐以待毙之人吗?当然不是。她行事的愚蠢和内心的仇恨,让她轻易地被马道婆套住,想要永除祸患的赵姨娘,最终花了五百两银子,要买凤姐和宝玉的性命。

  当一个人内心同时充满了恐惧和仇恨时,结果只能有两个,要么是自己在恐惧中郁郁而终,要么就是在仇恨中鱼死网破。赵姨娘选择了后者。

  用我们今天的话说,王熙凤的主角光环救了她一命。赵姨娘一计不成,此后又多次无事生非,不仅把亲儿子当枪使,自己也能上演大闹怡红院这样的戏码。想必凤姐得知,内心还会窃喜。

  不过公允地来说,王熙凤的确狠了些,赵姨娘作为贾政之妾,虽然地位不高,但怎么说,也算是王熙凤长辈,你不尊重也就不算了,没必要事事跟她过不去。自己过个生日,还要勒掯赵姨娘,这就过分了,也就难怪赵姨娘对她恨之入骨。

  当然,赵姨娘惧怕王熙凤,除了王熙凤本身是荣国府管家,有人撑腰外,更重要的,还是古代嫡庶尊卑的观念在作祟。大约在赵姨娘的心里,无论是面对王夫人,还是在王熙凤跟前,也许她从来就没有真正抬起头来过吧?

  一个人出身高贵,又掌握生杀予夺的大权,占尽先天优势和后天资源。一个人出身卑微,又常常成为他人刀俎下的鱼肉。没有还击余地,翻身也几乎可能。她能不惧怕,能不仇恨吗?

推荐中…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二王:东晋的书法传奇

  在中国古代书法史上,有两位被誉为二王的著名书法家,他们就是王羲之和王献之父子。这两位东晋时期的大书法家,以其卓越的书法艺术成就,影响了后世无数书法家,被誉为书法史上的传奇人物。  首先,我们来谈谈王羲之。王羲之是东晋时期的一位著名书法家,被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