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国学

红楼梦一书中没有描写过七夕节,是因为什么?
2022-11-25 10:02:29

  《红楼梦》,中国古代章回体长篇小说,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

  《红楼梦》前八十回对传统节日描写的文字非常之多,我们非常熟悉的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除夕,在小说里都有或浓墨重彩或深情款款的细致描述。

  可是,有一个传统节日,在小说前八十回,虽多次被提及,但却没有对它进行过一次正面描写。唯一一次是在小说第六十四回,一句“七月因为瓜果之节”,就含蓄隐晦地匆匆带过,然后便又没了下文。

  而且这一次,作者还特意把它和中元节家家上秋祭的坟故意糅合在一处写,更让读者对这个传统节日印象淡泊了。

  这个传统节日,就是如今被商家包装炒作成情人节的七夕。

  书中对七夕节隐隐提及的,主要见于以下几处:

  第十八回写元春点戏,第二出是《乞巧》。

  第四十回,金鸳鸯三宣牙牌令时,薛姨妈道:“织女牛郎会七夕。”第四十二回,凤姐女儿经常生病,她对刘姥姥道:“正是生日的日子不好呢,可巧是七月初七日。”

  第六十四回,宝玉细想到,大约必是七月,因为瓜果之节。

  还有《芙蓉女儿诔》里的那一句:楼空鳷鹊,徒悬七夕之针。

  书中这五处涉及七夕的文字,除了以韵文格式及点戏明提七夕外,其余两处都是暗写,故意不提七夕,甚至说它不是好日子,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说到七夕,这个起源于西汉宫廷,更多属于妇女和儿童的传统节日,在明清之际,仍然盛行。

  通过小说里的暗写,大观园里包括晴雯在内的众女儿们,同样也过七夕,并且在七夕开展的家家漂针、户户乞巧等节日活动中,精于女红、针线活极好的晴雯,应该在每年的七夕节各项趣味赛中,都有出色表现,甚至如黛玉作诗般,多次拔得头筹,因此给宝玉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所以他才在追忆中,无限深情道一句,“徒悬七夕之针”。

  由晴雯的针线活,我们自然联想到,小说作者之所以故意淡化这个节日,或许更多是因为,以江宁织造发家致富的曹家,这个昔日曹府过七夕,一定是无比珍重隆重,那以乞巧比赛针线活手艺为主的七夕趣味赛,应该在曹家年年举办,年年盛况空前,规模宏大。

  可是月满则亏,随着曹家的败亡,昔日无比热闹欢腾,处处欢声笑语的曹府七夕节,最终变成曹家后人最不愿触碰回忆的感伤痛苦节日。

  试想,当年曹家过七夕,真的有如今日商家赚个盆满钵满的双十一双十二,那是最能彰显他们江宁织造局实力水平和精湛技艺的一天,也是他们年年举办年年都激动无比的一天啊。

  据记载,康熙一朝,江宁织造局是专门生产云锦和官用缎匹的官办机构,拥有织机近千张,工人近三千人。

  因为是直接负责给皇家和朝廷上贡纺织品,所以这手工活自然对工人技术要求更高,对成品质量要求更精细奢华。

  我们可以大胆设想一下,在曹家掌管江宁织造局最红火的时候,在数千纺织工人中,年年以海选形式挑选出能工巧手,然后在七夕这一天,举办个纺织技艺大比拼,最后评出个一二三等奖来,也一定有可能。

  小说第52回描写病补雀金裘的晴雯,很明显是一个手法技艺高超的女纺织家。她贫苦的出身、悲惨的遭遇,还有善良美丽又脾气火爆的性格,都更像是来自织造局的某一位性格鲜明又技艺高超的出色女红。

  第53回又写绣女慧娘,在小说里通过对她高雅精湛纺织技艺的烘云托月般描写,以及十八岁就一病而亡的人生结局交代,都含蓄折射出作者对曹家江宁织造局昔日辉煌的绵渺深情回顾和追忆,更在淡淡的炫耀中,饱含了对曹家繁盛往昔的无限怀念和无尽感伤。

  当年有多辉煌,如今就有多凄凉,所以这个最能代表曹家辉煌盛世的标志性节日——七夕,便成了烙印在作者心头不能言说的伤,因此作者才在小说里,一再说它不是好日子,一再避免直接提及,更不要说深情描写它。

  所以,我们才看到,在七夕这一天,黛玉悲悲切切做她的《五美吟》;精于针线活,年年七夕举办活动都是焦点人物的晴雯,含冤而死;还有卷入宫廷斗争的贾元春,最终在七夕这一天,被逼自缢。

  她们的薄命人生,都与七夕密密相关。

  以前读过张之先生的《红楼梦新补》,作者积十年之功,续写的红楼梦,遣词造句、运笔构思多神似前八十回,颇值一读。

  但这续书第八十七回回目名便是《潇湘馆漂针女儿节 怡红院伤情夜班时》,然后该回还有一段直接写七夕的文字:七月初七,巧节。众女儿漂针,谈论七夕故事。

  如果我们吹毛求疵,可以说,在曹公八十回后的文字里,绝对不会出现这种对七夕直接描写的语句。

  毕竟,那是属于曹家最辉煌悲惨的记忆,不忍提,不愿提,哪堪提!


推荐中…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历史与传说之间的妲己:从真实人物到狐狸精的转变

  在中国古代的历史与神话传说中,妲己是一个充满争议的人物。她的名字与狐狸精这一形象紧密相连,成为了后世文化中代表妖媚女性的典型符号。然而,历史上的妲己是否真如传说中那样妖媚惑主?她又是如何被丑化成狐狸精的呢?  第一段:历史上的妲己  根据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