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国学

成语“止戈为武”历史出处是哪里?有怎样的典故呢?
2022-11-17 14:00:00

  【成语】: 止戈为武

  【拼音】: zhǐ gē wéi wǔ

  【解释】: 意思是“武”字是“止戈”两字合成的,所以要能止战,才是真正的武功。后也指不用武力而使对方屈服,才是真正的武功。

  【成语故事】:

  公元前597年,晋国为了救援被楚国围困的郑国,派出以苟林父为首的军队前去与楚国作战。晋国大军刚刚到达黄河边,郑国因抵挡不住楚国的围攻而投降了。此时,晋国内部出现了分歧。以中军主帅苟林父为首的一部分将领认为应撤军回国,避开楚国锋芒;以中军副帅先毅为首的一部分将领认为应维护晋国霸主地位,与楚国交战。苟林父约束不住先毅,先毅单独率领自己的军队渡过黄河,准备与楚军决战。苟林父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进,恐怕要吃败仗;退,就等于把先毅送进虎口,一时不知如何处置。司马韩厥说:先毅如果失败,主帅您的过失就大了。

推荐中…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北魏风云中的铁血太后:冯太后的成就与轶事

  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北魏冯太后以其卓越的政治智慧与果敢的改革精神,成为南北朝时期最具影响力的女性政治家之一。她的一生,既是个人奋斗的传奇,也是北魏王朝从游牧政权向封建化国家转型的缩影。从罪臣之女到两度临朝称制的无冕女皇,冯太后以铁血手腕推动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