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纪事

张说的诗:盛唐气象中的山水之思与人生哲韵
2025-05-16 16:59:04

唐代诗人张说(667年—730年)以“燕许大手笔”闻名于世,其诗作既有盛唐气象的雄浑壮阔,又因贬谪经历而浸润着山水之思与人生哲韵。作为三朝宰相,他以诗笔记录时代风云,亦以诗心抒写宦海沉浮,其创作展现了初唐至盛唐文学转型的独特风貌。

一、贬谪与山水:从庙堂到江湖的诗思转向

开元二年(714年),张说因权争被贬相州,次年再贬岳州。这一转折成为其诗歌创作的分水岭。贬谪前,他的作品多应制之作,如《恩制赐食于丽正殿书院宴赋得林字》以“诵诗闻国政,讲易见天心”彰显宰辅气度;贬谪后,岳州山水激发其创作灵感,诗风转向凄婉深邃。

在《巴丘春作》中,他以“湖阴窥魍魉,丘势辨巴蛇”描绘洞庭湖的神秘与险峻,将异域风物与贬谪心境交织。而《深渡驿》则以“旅泊青山夜,荒庭白露秋”勾勒秋夜羁旅的孤寂,尾联“他乡对摇落,并觉起离忧”直抒胸臆,将贬谪之痛与自然时序相融。这种“江山之助”既带来创作丰产,亦深化了其诗的情感厚度。

二、边塞与宴饮:盛唐气象的多元书写

张说曾任朔方军节度大使,其边塞诗雄浑豪迈,如《幽州夜饮》以“凉风吹夜雨,萧瑟动寒林”起兴,继而“军中宜剑舞,塞上重笳音”展现边关将士的豪情,末句“不作边城将,谁知恩遇深”更暗含对朝廷的忠诚。此类作品突破传统边塞诗的悲慨,融入建功立业的壮志。

宴饮诗则体现其作为宰辅的雅集风范。《幽州新岁作》以“去岁荆南梅似雪,今年蓟北雪如梅”对比南北风物,尾联“遥遥西向长安日,愿上南山寿一杯”将个人情感升华为对家国的祈愿。而《醉中作》以“动容皆是舞,出语总成诗”的醉态,展现盛唐文人“诗酒风流”的精神特质。

三、咏史与赠别:历史回响与人间情谊

张说的咏史诗常借古讽今,如《邺都引》以“城郭为墟人代改,但见西园明月在”感慨曹操霸业的消逝,暗喻权力更迭的无常。而《过汉南城叹古坟》则通过“古墓成苍岭,幽宫像紫台”的意象,表达对历史兴亡的沉思。

赠别诗中,既有对友人的关切,亦含身世之感。《送梁六自洞庭山作》以“巴陵一望洞庭秋,日见孤峰水上浮”起笔,尾联“闻道神仙不可接,心随湖水共悠悠”将离愁别绪融入洞庭湖的浩渺烟波,意境空灵。而《南中别蒋五岑向青州》以“有泪皆成血,无声不断肠”直抒离别之痛,情感真挚动人。

四、艺术特色:盛唐风骨与个人风格的交融

张说的诗作语言凝练,意境开阔。其五言律诗如《深渡驿》以“月影”“江流”“猿响”“萤飞”构建多重意象,形成“以哀景写哀情”的典型范式。七言古诗如《邺都引》则以“昼携壮士破坚阵,夜接词人赋华屋”的时空跳跃,展现历史场景的宏大叙事。

他善用对比手法,如《幽州新岁作》中“去岁荆南梅似雪,今年蓟北雪如梅”以南北风物对举,既凸显地域差异,又暗含时间流逝的感慨。此外,其诗中常出现“剑舞”“笳音”“龙节”“凤”等盛唐意象,折射出时代精神的昂扬。

推荐中…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司马朗之死:盐与瘟疫交织的历史谜团

  在三国历史中,司马朗作为司马懿的长兄,其死因一直备受关注。尤其是多放点盐就死了这一说法,更是引发了诸多猜测与讨论。本文将结合真实资料,深入剖析司马朗之死的真正原因,以及盐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  一、司马朗生平与死因背景  司马朗,字伯达,是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