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纪事

韩信谋反时,张良为什么不为刘邦献计?
2023-04-20 11:14:43

  张良,秦末汉初时著名的谋士,西汉开国功臣,与韩信萧何并称为“汉初三杰”。刘邦曾这样评价张良,“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接下来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汉高祖刘邦曾这样评价张良:

  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子房,是张良的字,整部《史记》中,汉高祖刘邦一直尊称张良为子房,这可是帝师的待遇啊。

  刘邦不仅对张良的评价非常之高,还对张良言听计从,张良所献之计,按照《史记》的记载,刘邦是照单全收的。

  可是为什么,为什么汉六年,有人举报韩信谋反时,张良却不发一言,不再为刘邦出谋划策了呢?

  其实,如果大家仔细阅读过《史记》中对于汉初的记载,便能发现,自项羽兵败垓下,张良便主动淡出了汉的核心权力层。

  有人说,这是因为张良学道,懂得功成身退。

  实际上并不是这样,纵览张良的一生,张良的人生目标始终都是围绕“韩国”做文章的,年少时为韩复仇而袭击秦始皇,壮年时为韩国复国而东奔西走,后来又因韩王成被杀而转投汉王刘邦,借助汉王刘邦的力量为韩王成复仇,当杀死韩王成的项羽自刎于垓下,张良也便淡出了汉的核心权力层,号称要去修道成仙。

  说得更直白一点,张良心中从来没有汉王,也没有汉的社稷、汉的百姓,张良心中有的,只有韩国,只不过恰巧,汉王刘邦可以帮助他复韩,可以为他击杀韩王成的仇人,所以他就帮汉王刘邦,助汉王刘邦成就帝业。

  相信刘邦也深知,张良心里想的是啥,张良两度离开刘邦,都是为了韩国,张良两度回到刘邦身边,也是为了韩国。

  刘邦知道这一点,而且刘邦从来都是一位明君,从来都知道如何给臣子台阶下,如何让臣子该尽力时尽力,不想尽力时就不尽力,所以刘邦并不会强求张良。

  或许也正因为刘邦对张良极其尊重吧,所以张良才会心甘情愿地为刘邦出谋划策吧。

  也正因为刘邦知道,张良的心里只有韩国,为韩王成报仇之后,张良的心愿已了,再也无心政事,所以在韩信谋反时,刘邦也没向张良问计,而是问了另一个谋略不输张良的人,这个人叫陈平。

  在陈平的计策里,刘邦只需要找几名勇士,就可以生擒韩信。

  后来,刘邦伪游云梦,作为楚王的韩信前去拜见,然后就被刘邦擒住了,到洛阳,刘邦又赦免了韩信的谋反之罪,封韩信为淮阴侯,淮阴,是韩信的故乡。

  参考资料:《史记·项羽本纪》、《史记·高祖本纪》、《史记·留侯世家》、《史记·陈丞相世家》、《史记·淮阴侯列传》

推荐中…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曹植:三国时期的文学巨匠

  在中国的历史上,三国时期是一个充满战争和英雄的时代。在这个时期,有一位文学家以其卓越的才华和独特的风格脱颖而出,他就是曹植。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这位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曹植。  曹植,字子建,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曹操的儿子。他生于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