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纪事

高昌做了哪些事?唐朝为什么要攻灭高昌?
2023-03-29 14:46:22

  想知道高昌做了哪些事?唐朝为什么要攻灭高昌吗?其实在唐朝攻灭东突厥后,伊吾(今新疆哈密)、高昌、焉耆等西域小国纷纷宣布归附,奉唐朝为正朔。最初几年,诸国相安无事,各自发展。然而后来却因一条道路经营权之争导致这几个小国兵戎相见,而作为宗主国的唐朝也因此被拉入了这场纷争之中。

  古代丝绸之路在西域地区原本有两条线路:一是经过高昌,伊吾到达玉门关的北路;二是穿过白龙堆,途经楼兰国抵达玉门关的南路。后来楼兰古国神秘消失,南路的通道也因无人维护而被废弃,所以北路便成了唯一的黄金通道。而高昌作为北路的关键节点,自然能坐享商贸往来的巨大好处。

  眼看高昌赚得盆满钵满,位于高昌西部的焉耆坐不住了。为了能分一杯羹,焉耆决定修复楼兰古道,重新打通南线商路。下定决心后,焉耆将这一工程计划上报给唐朝。对唐朝来说,商路越多越能促进贸易往来,更何况修路资金由焉耆自掏腰包,中央朝廷啥都不用干就能坐享好处,这又何乐不为呢?因此焉耆的修路计划很快就得到了批准。

  然而,焉耆要打通南线商路就势必会影响到高昌北线商路的独家经营权,所以此事对高昌来说显然是重大利空。高昌国王麹文泰认为自己归附唐朝没得到多少实际好处,眼下唐朝还要扶持焉耆来分走自己的利益,这事干得也太不地道了。经过一番深思熟虑,麹文泰决定改弦更张,投靠唐朝在西域的最大对手——西突厥

  在西域诸多小国中,高昌的实力算是相对较强的。因此,高昌在决定翻脸后立即就派兵攻打此次事件的元凶焉耆,并狠狠教训了对方一顿。

  焉耆被揍了一顿后立即就老实了,再也不提修路之事,而作为宗主国的唐朝也没什么实际行动。麹文泰认为唐朝虽强,但离高昌有七千余里,而且中间还有两千里的沙漠荒地,大军难以前行。所以既然已经翻脸,那就干脆翻到底。在随后的几年时间里,高昌不仅不再去朝贡,而且还对前往唐朝的商队设置各种苛刻条件,一言不合就要惩处罚金或没收货物,垄断经营转型成为了车匪路霸。

  贞观十三年(639年),高昌与西突厥联合出兵攻打这条商路上的另一个关键节点伊吾,一旦伊吾落入高昌和西突厥之手,整个河西走廊将彻底被其封锁。

  眼看大唐的利益将受到严重侵害,李世民终于忍不住了。他下诏要求高昌国王麹文泰到长安当面做出解释,可麹文泰并未理会,反而回复说:“鹰飞于天,雉伏于蒿,猫游于堂,鼠噍于穴。大家各有各的活法。”

  在外交手段无效的情况下,李世民决定出兵攻打高昌。贞观十三年(639年)十二月,李世民任命侯君集为交河道行军大总管,率领大军前往讨伐。唐朝攻灭高昌之战就这样拉开了序幕。

推荐中…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二王:东晋的书法传奇

  在中国古代书法史上,有两位被誉为二王的著名书法家,他们就是王羲之和王献之父子。这两位东晋时期的大书法家,以其卓越的书法艺术成就,影响了后世无数书法家,被誉为书法史上的传奇人物。  首先,我们来谈谈王羲之。王羲之是东晋时期的一位著名书法家,被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