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纪事

在古代,功高震主之人如何躲过皇帝的猜忌?
2023-03-28 15:26:59

  在中国历史上,功高震主的人基本上都没有什么好下场。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自秦始皇统一六国,创造出皇帝这一职位以来,一直到清朝,两千年的封建王朝中皇权都是以至高无上的社会形态而存在。皇权对于一切能威胁到自己地位的人都是不顾一切的去打压和清除。

  对于普通老百姓,只要不是起义造反,皇权一般不会理会,而且它也没有那么多精力去理会,老百姓的管理权限大多下放给了贵族集团或士绅集团,除非出现非常大的天灾或特别的人祸,让老百姓实在过不下去了,大多数时候还是比较好管理。

  历史上因农民起义而推翻的皇权数量远远低于因内部阴谋篡位而产生的皇权数量,因此相对来说,老百姓对于皇权的威胁是最小的。

  但对于最接近自己地位的高官,特别是握有兵权的武将,皇权就无比警惕。随着各个朝代的更迭,皇权也有了相当的经验,他们纵观以往的历史,除了极少数皇帝是白手起家外,并且白手起家的皇帝大多是在战乱年代应势而起,更多的皇帝都是前皇朝的高官或掌握兵权的武将篡权后自立。

  其中,军权是重中之重,掌握着这个权力的武将最容易出问题。皇权想要消灭这种威胁,有野心的武将当然要反抗,无非就是胜者为王、败者为寇而已。

  可对于没有野心,不希望国家出现动乱,在功成名就后想安安稳稳过日子的武将,就不得不想出各种招数来证明自己对皇权没有威胁,以打消皇权对自身很有可能的伤害。本文就列举历史上几位非常聪明的典型人物的事迹供读者参考。

  秦朝王翦出征前向秦始皇讨要金钱、豪宅,以示无野心

  公元前224年,秦始皇在用李信蒙恬征讨楚国未果后,以举国之兵六十万托付给王翦,让他率领大军再征楚国。

  在此之前,王翦已经为秦国灭掉的赵国和燕国,他的儿子王贲也为秦国灭掉了魏国,王家的功勋已经是举世无人能及。现在又掌握着六十万大军在手,难免让君王不放心,于是王翦主动做出表示向秦始皇示好:

  于是王翦将兵六十万人,始皇自送至灞上。王翦行,请美田宅园池甚觽。始皇曰:“将军行矣,何忧贫乎?”王翦曰:“为大王将,有功终不得封侯,故及大王之向臣,臣亦及时以请园池为子孙业耳。”始皇大笑。王翦既至关,使使还请善田者五辈。《史记·白起王翦列传》

  在偌大的功勋和权势面前,王翦能保持冷静,提前做出预判和行动,让秦始皇真正的对他放了心,也因为主动表示对皇权无觊觎之心,后世帝王也对他大加赞赏。唐、宋时设立武庙,像王翦这样忠心于皇权的臣子当然就名列其中。

  也有对王翦不屑一顾的,讨厌战争的司马迁在写《史记》时对王翦的评语就是苟且迎合之辈,不过那是个人观点,无伤王翦的名誉。

  西汉卫青拒绝蓄养门客,打消汉武帝对他培植势力的疑虑

  汉武帝时期,以奴隶身份出头的卫青因对匈奴的战功和外戚的身份被汉武帝封为大将军,还是万户侯,有钱有势,亲姐姐是皇后、一个外甥刘据是太子、另一个外甥霍去病是和他并驾齐驱且同掌西汉帝国兵权的大司马、老婆是长公主,跟随他多次出征匈奴的部下也大半封侯。

  当时的卫青成为整个西汉帝国军中的第一人,地位尊贵无比且权势滔天。虽然他是汉武帝一力提拔起来的,但其时的卫青已经是可以威胁到皇权的存在了。汉武帝可不是善茬,他在位期间把宰相换个好多个,就是为了集权办自己想办的事,更何况威胁最大的实权武将?他除了提拔霍去病来制衡卫青外,也在默默的观察着卫青的表现。

  在当时的社会生态中,豪族权贵都习惯豢养门客,这属于豪族势力的一种来源,也是在整个社会上有一定认可度的合法的行为,算是上层家族的常态。但卫青很聪明,他知道自己已经让皇帝忌惮了,军队中他的威望达到了顶峰,如果还在外面培植势力的话,下场估计很惨,因此坚决的拒绝这种行为:

  苏建语余曰:“吾尝责大将军至尊重,而天下之贤大夫毋称焉,原将军观古名将所招选择贤者,勉之哉。大将军谢曰:‘自魏其、武安之厚宾客,天子常切齿。彼亲附士大夫,招贤绌不肖者,人主之柄也。人臣奉法遵职而已,何与招士!’骠骑亦放此意,其为将如此。《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

  这种不主动扩充自己的名望和势力的行为也让汉武帝对卫青放下了心,除此之外,卫青对待皇权的威严特别小心谨慎,在霍去病崛起后,汉武帝有意的限制了卫青出征的次数,刻意打压,卫青毫无怨言,在背后顺着皇帝的意思培养霍去病,这也让他安然度过半生。卫青后来也顺利的进入到各个时期的武庙中。

  明朝徐达时刻警惕,不该拿的坚决不拿

  徐达是明朝开国首席功臣,出将入相,风光无比,明朝成立后把蒙古人赶到长城以北,然后朱元璋把整个北部边疆都交给他镇守,还让自己的儿子和徐达的女儿联姻,恩宠无比。

  不过朱元璋是历史上有名的嗜杀皇帝,开国功臣被朱元璋杀了个七七八八,像徐达这样的大功之臣,在朱元璋面前要特别小心,徐达也是这么做的,史载其:

  “达言简虑精。在军,令出不二。诸将奉持凛凛,而帝前恭谨如不能言。”《明史·徐达列传》

  军前逞威,君前柔顺,这个态度比起后世清雍正朝的大将军年羹尧来可是要聪明的多。即便如此,成为帝王的朱元璋疑心成百倍上涨,依旧多次试探徐达对皇权的态度:

  “还辄上将印,赐休沐,宴见欢饮,有布衣兄弟称,而达愈恭慎。帝尝从容言:“徐兄功大,未有宁居,可赐以旧邸。”旧邸者,太祖为吴王时所居也。达固辞。”

  “一日,帝与达之邸,强饮之醉,而蒙之被,舁卧正寝。达醒,惊趋下阶,俯伏呼死罪。帝觇之,大悦。”《明史·徐达列传》

  深知朱元璋脾性的徐达严守小心谨慎的守则,凡是和皇权有关的事和物都坚决表示出无比敬畏的态度,终于才让朱元璋对他放心,在明朝初年,以徐达的功劳、威望和权势能在皇权下全身而退是极其不容易的,朱元璋给他的评价也是有明以来的第一:

  帝尝称之曰:“受命而出,成功而旋,不矜不伐,妇女无所爱,财宝无所取,中正无疵,昭明乎日月,大将军一人而已。”《明史·徐达列传》

  上述几位历史上著名的能善终的名将或贪财、或小心谨慎、或主动对皇权表示敬畏,都能在几位霸气的帝王面前保持住自己的地位和身后事,他们才是真正有智慧的人。和他们类似的还有郭子仪、尉迟敬德、李靖、韩世忠等名将,在功成名就后放下一切权势,广纳田产、蓄养歌妓、专注养生,都是为了让自身的威胁远离皇权。

  相比较他们,韩信、岳飞、年羹尧这一类就属于政治智慧超级差的那一种了。韩信在国家一统后,刘邦已经很明显的表示出对秦朝郡县制的推崇,还死守封建不放,妄图和皇权分割。岳飞虽然是为民族为国家,但为了心中的执念,忽视了皇权的敏感性、唯一性。年羹尧为了所谓的大将威严和军中制度,让雍正处于尴尬境地。

  他们的举动都让至高无上的皇权感受到了威胁,因此即便如岳飞般不怕死、不贪财,也没造反的可能,一样也被皇权毫不犹豫的清除。

  在封建帝王的统治下,信任和猜忌一直都是存在的,皇权猜忌臣子,臣子也一样猜忌皇权,但皇权始终是站在道德制高点上,还拥有最高的制裁权,即便有心要篡位的奸臣,在事情发动之前也需要不停消除皇权对自己的警惕心,何况那些本来就没有野心的臣子,平庸也就罢了,如果身负大才还表现了出来,就要小心了,本文中的王翦、卫青、徐达就是很好的学习榜样。

推荐中…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孙尚香:历史的真相与传说的融合

  在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学中,孙尚香这个名字往往与英雄、战争和爱情紧密相连。她是东汉末年东吴君主孙权的妹妹,也是蜀汉开国皇帝刘备的妻子。然而,关于她的真实身份和生平,历史记载与民间传说之间存在诸多差异。本文将探讨正史中的孙尚香是否真的是刘备的妻子,并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