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很多人都不理解,秦王并未下诏书赐死吕不韦,吕不韦为什么自杀?其实关于吕不韦的自杀,最主要的爆发点其实就来源于嫪毐事件,还是得从秦王嬴政的加冠礼开始讲起……
二十二岁那一年,秦王嬴政举行完加冠礼之后,嫪毐就发动了叛乱,在镇压叛乱的过程当中,嫪毐被活捉了。
在审讯嫪毐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牵扯出了吕不韦,他躲都躲不掉:
①:嫪毐是吕不韦的门客,是他找来的猛男。
②:嫪毐进宫是吕不韦在背后操作,否则赵姬不会认识嫪毐。
但有一点非常值得我们注意,秦王嬴政处理嫪毐事件是在秦王政九年,四月平叛,九月车裂嫪毐;处理吕不韦却在十三个月后,秦王政十年十月,嬴政下令免去了吕不韦的相国职务,让他回到了洛阳的食邑。
那么问题来了,秦王明知道吕不韦在嫪毐事件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可当时为什么只处理了嫪毐和赵姬,对吕不韦却显得非常仁慈,足足拖了一年多才处理?
根据《史记》中的记载,秦王之所以这样做有两个原因:
①:吕不韦辅佐先王有功。
②:很多人都在替吕不韦求情。
因此,秦王嬴政不忍心对吕不韦执行刑罚,此事就先放下了。
按理说,嫪毐案已经完结,秦王对吕不韦也采取了冷处理,吕不韦只是被贬了官职,罪不至死,他为何要自杀呢?
根据史书记载:岁余,诸侯宾客使者,相望于道,请文信侯。吕不韦回到自己的封地(洛阳)之后,六国使者纷纷来到洛阳,想请他到六国去做官。
其实,这种事在当时是个很普遍的现象,秦国的丞相卸任之后,经常会被六国聘去做高官。
原本是件很普通的事,却引起了秦王嬴政的担忧:恐为其变。
嬴政的担心出于两点考虑:①,吕不韦有才;②:吕不韦有声望。
于是,嬴政就给吕不韦写了一封信,措词非常严厉:你对秦国有何功劳?秦国封你在河南,食邑十万户。你和秦王有什么血缘关系,而号称仲父?你和你的全家都迁到蜀地去。
面对秦王嬴政的责难和迁徙令,吕不韦饮鸩自杀(鸩:一种毒酒)。
那么,吕不韦明明看到的是秦王写给他的迁徙令,并不是要他自杀,他为什么要死呢?
根据《史记·吕不韦列传》记载,看了秦王的信,吕不韦感到非常恐惧,他怕秦王会步步紧逼,心里非常担心。另外,虽说吕不韦是由商人转型成了政治家,但是他也有自尊,与其等待秦王下达处死自己的命令,倒不如自己自裁而死。
实际上,关于吕不韦的死,除了担心和自尊之外,还有一个更深层的原因,那就得从他的门客说起……
根据史书记载,吕不韦的门客很多,大约三千多人,而嫪毐的门客只有一千左右。
吕不韦之所以养这么多门客,其实有两个目的:
①:吕不韦想在自己的门客中选拔人才。
②:秦国虽说强大,但却没有一个人拥有很多的门客,吕不韦心里很不服气。
因为在战国后期,出现了著名的四公子,他们分别是:魏国的信陵君,楚国的春申君,赵国的平原君,齐国的孟尝君。
吕不韦觉得四公子各个手下都有几千门客,而秦国虽说强大,却没有那么多的门客,和四公子比起来简直是太掉价了,因此他才盛养门客。
那么,吕不韦手下的三千门客都为他做了哪些事儿呢?
吕不韦手下的门客为其编著了一部很有名的书,叫《吕氏春秋》。书里面总结了先秦诸子的精华,吸收了各家的优点,形成了自己的一家之言。
《吕氏春秋》修好之后,吕不韦还曾经把它挂在咸阳的城门之上,说只要谁能够改动其中的一个字,就赏赐此人千金,如同当年商鞅说谁能把木头搬一搬,就赏他重金一样。
其实,吕不韦说的“改动一个字赏赐千金”,按照今天的说法就是炒作,而且是自我炒作!
大家都知道,自己写的书不可能一个字都不能改,书都是能改的,而吕不韦那样做只能说明两点:第一,他很自信;第二,显摆权势。
可以说,吕不韦的门客是他巨大的一个人才库,同时也是秦王朝巨大的一个人才库,吕不韦只是想替秦国储备人才,但秦王却不一定那样想。
对此,我们可以通过一个真实的例子,来看秦王嬴政心里真实的看法……
吕不韦是在秦王政十二年的时候自杀的,按理说他生前是相国,死后就应当举行国葬,可因为他是自杀,所以不能举办国葬。
因此,吕不韦的门客们把他埋到了洛阳的邙山,此葬法当时叫“窃葬”。
秦王得知此事,专门下了一道诏书:凡是吕不韦的门客,无论参加吊丧仪式与否,一律流放;如果参加吊丧的门客有韩、赵、魏三国的人,一律驱逐出境;如果是秦国人,且俸禄在600石以上的,不但要流放,还要免其爵位;如果俸禄在500石以下,只流放。
从秦王嬴政对吕不韦手下三千门客的处理就可以看出:关于吕不韦想替秦国储备人才一事,秦王嬴政并不领情,他也不认为那三千门客就是秦国的人才库,而是把他们看作是自己政治上的一股敌对势力,是威胁自己政权的一股势力。
在《史书·吕不韦列传》中曾经记载,六国使者纷纷去请吕不韦,因此秦王非常担心。实际上,这件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秦王不但戒备吕不韦一人,而且也很戒备他手下的三千门客。
那么,秦王嬴政为什么要如此戒备吕不韦呢?
理由只有一个:吕不韦的权力太大。
在秦庄襄王时期,吕不韦当了三年丞相,在秦王嬴政时期,他又当了九年的相国,前后做了十二年的丞相,而吕不韦这个丞相的权力来自两个方面:①,他的职务;②:太后赵姬(吕不韦是赵姬的前夫)。
秦王嬴政还小的时候,吕不韦和赵姬重温旧梦,还保持过一段时间的私密关系。因此,赵姬又给了吕不韦一些特殊授权,使得他的权力相当之大,也让秦王嬴政非常担心。
除了权力之外,吕不韦还曾立下过不少的军功……
秦国从商鞅变法以来,非常重视每一个人的军功,在吕不韦掌权期间,秦国继续执行统一中国的既定方针,不断对六国用兵,而且是节节胜利。
特别是在秦王政五年的时候,吕不韦领兵在魏国打了一个大胜仗,他在魏国的地盘上先后夺取了几十座城池,继而建立了东郡。
可以说,吕不韦建立东郡的意义是非常重大的……
原本和秦国接壤的只有韩国和魏国,而东郡(山东一带)的建立使得秦国和东边的齐国也接壤了,也把六国的南北自此割断了,六国再想众合对付秦国就变得非常困难。
同时,吕不韦的军功有着双面性:一方面代表着他的政绩,另一方面也代表着他的权力基础。
吕不韦犯下了一个致命错误,那就是他在不自觉中越位了……
作为一个臣子,他超越了君权,就是越位。
不得不说,吕不韦是个极其精明的人,从一个商界精英变成一个政界精英,他非常精于如何获得权力,但却不懂得如何在适当的时候放弃权利。
所有从政的人都必须记住两句话:有权而不恋权,到位而不越位。
大家要知道,中国古代的行政环境决定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到春秋战国时期就进入了中央集权制,而国君是最高的统治者,君权是至高无上的权力,在这种制度下,任何人的权力都不能超越君权,一旦超越,肯定会被君王除掉。
在中国古代书法史上,有两位被誉为二王的著名书法家,他们就是王羲之和王献之父子。这两位东晋时期的大详情
在中国古代的姓氏体系中,司马是一个相当常见的姓氏。然而,当我们谈论到两位著名的历史人物——司马欣详情
在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吕布被塑造为英勇无敌的武将,然而在真实的历史记载中,吕布并未被列入蜀汉详情
春秋时期,吴国的历史充满了权力斗争和血腥冲突。在这个充满变革的时代,王僚和庆忌的父子关系成为了一详情
关羽,字云长,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武将,他的英勇和忠诚使他在中国历史和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其中,他详情
在中国历史上,三国时期是一个充满战争与政治斗争的时代。在这个混乱的时代中,有一位关键的人物——他详情
在中国历史上,汉高祖刘邦斩白蛇的故事广为流传。这个故事不仅被视为秦朝灭亡的征兆,也是刘邦推翻秦朝详情
汉成帝刘骜在位共25年。 汉成帝,即刘骜,是西汉的第十二位皇帝。他的在位时间从公元前33年开始详情
在中国古代汉朝宫廷中,钩弋夫人以其非凡的身份和悲剧性的命运,成为了历史长河中一个不可忽视的人物。详情
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北宋末年发生的靖康之难是一段让人痛心的往事。这场灾难不仅标志着北宋的灭亡,也使得详情
薛仁贵,历史上确有其人,他是一位闻名于唐朝初年的军事将领。 首先,薛仁贵(614年-683年3详情
东周之后,中国历史上出现了一个极为重要的朝代——秦朝。这个朝代不仅结束了长达数百年的分裂局面,也详情
在三国历史的激流中,曹魏的第二位皇帝曹叡承载着父辈的遗志与国家的重任。他在位期间,不仅继承了曹操详情
明朝历史上,建文帝朱允炆的下落一直是一桩悬而未决的历史之谜。据史料记载,建文帝是明成祖朱棣发动靖详情
岳飞,南宋时期的民族英雄和著名将领,因其忠诚勇敢、战功卓著而深受后人敬仰。然而,他生前却因政治斗详情
在中国历史上,明朝的最后一位皇帝——崇祯皇帝,其一生与死亡都充满了悲剧色彩。崇祯皇帝,原名朱由检详情
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元嘉时期是南朝宋的一个重要阶段,这一时期孕育了三位杰出的文学家——谢灵运、颜详情
在历史的长河中,鞋履作为人类文明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不仅承载着实用性的功能,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详情
1986年4月26日,位于乌克兰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了历史上最严重的核事故之一。这场灾难不仅对详情
在波澜壮阔的欧洲历史长河中,玛丽娅·特蕾莎以其非凡的政治智慧和开明的统治理念,成为了18世纪最著详情
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秦国以其非凡的崛起与戏剧性的灭亡,成为了一个令人津津乐道的话题。作为中国历史详情
画家四祖,这一称谓汇聚了晋唐时期四位杰出的绘画大师,他们分别是**东晋的顾恺之、南朝宋的陆探微、详情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一场战争以惨烈著称,却在最绝望的时刻上演了逆转的奇迹——那就是发生在16世纪末详情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长平之战是一场影响深远的军事冲突,它不仅改变了战国时期的国家力量对比,也对后世详情
在历史长河中,蒙古铁骑和八旗都是以勇猛善战而著称的军队。然而,谁才是更厉害的战争之王呢?这是一个详情
野狼坡之战,是唐朝历史上一场具有重要意义的战役。这场战役不仅对唐朝的边疆安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详情
在历史的长河中,战争往往是国家之间力量对比、文化碰撞和利益争夺的直接体现。公元前14世纪至公元前详情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有一场战役以其激烈的战斗和深远的影响而闻名于世,那就是明朝末年的车厢峡之战。详情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有许多重要的战役都以其独特的战术和深远的影响而被人们铭记。其中,车厢峡之战就详情
好水川之战是一场发生在1038年北宋与辽国之间的战役。这场战役发生在今天的四川省南部,因为当时的详情
浅水原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战役之一,发生在公元755年。这场战争是唐朝与安史之乱叛军之间的一场详情
雅克萨之战是中俄两国之间的一场重要战役,发生在1858年。在这场战役中,清朝军队和俄罗斯帝国军队详情
雅克萨之战是中俄两国之间的一场重要战役,发生在1858年。在这场战役中,清朝军队和俄罗斯帝国军队详情
在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中,姜子牙和鬼谷子都是极具智慧和能力的传奇人物。他们分别代表了道家和兵家的智详情
一、背景介绍 秦始皇陵兵马俑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考古发现之一,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然而,这些详情
标题:秦始皇10大诡异事件 一、陵墓之谜 1. 兵马俑:秦始皇陵的兵马俑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大的详情
虞姬,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女性人物,她与项羽的爱情故事被后人传颂不衰。而刘邦,作为项羽的对手和汉朝的详情
胤祥没有遭到雍正的清洗,但他在年轻时去世,这一点对于一些历史学家来说存在着一些争议。 一些人质详情
满清十二帝内没有溥仪的画像,只有照片,是什么原因呢? 在满清十二帝中,没有任何一位皇帝画过溥仪详情
溥仪的文化水平不仅仅是初中程度,尽管他的户口本上写着初中,但这并不是他真实的文化水平。 作为大详情
古人常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而在皇权社会,皇帝不具备生育能力,可不仅仅是不孝的问题,毕竟古代历来详情
息肌丸是什么东西?真的有这种药存在吗?息肌丸是一种有催情作用的美容香精,塞到肚脐眼里融化到体内,详情
赵飞燕服用息肌丸保持美貌,息肌丸是什么东西呢?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往下看。 据说详情
历史上绵亿是荣亲王永琪与侧福晋索绰罗氏所生育的王府中的第五子,但其他的孩子都早早过世了,所以绵亿详情
彼岸花,又称曼珠沙华,是一种充满神秘色彩的花卉。这种花通常盛开在秋季,其鲜红的花瓣和细长的花蕊形详情
在现代社会,我们依赖于各种产品来完成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从智能手机到笔记本电脑,从家用电器到汽车详情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忽视地球上的一些奇妙之处。然而,当我们从太空中俯瞰地球时,这些事物详情
在生物多样性的广阔领域中,每一次新的物种发现都像是打开了一扇通向未知世界的窗户。最近,科学家们在详情
在这个世界上,有些物品的价值超越了我们的想象。它们不仅仅是物质的存在,更是艺术、历史和文化的象征详情
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无论是热血沸腾的球场,还是电视机前的粉丝,都被一位女性棒球选手的魅力所吸引。详情
位于中国云南的九龙河瀑布群,被誉为中国的尼亚加拉,是中国最大的瀑布群。这里的瀑布高低错落,气势磅详情
北仑河口,位于中国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是中国大陆海岸线的最南点。这里既有美丽的海滨风光,也有丰富详情
鸭绿江口,位于中国东北地区,是中国大陆海岸线的最北点。这里既有壮丽的山川河流,也有悠久的历史文化详情
湖北省,位于中国中部,素有千湖之省的美誉。全省湖泊众多,水域面积占总面积的四分之一。今天,就让我详情
京九铁路,这条连接北京、上海、香港、澳门等9个省市的铁路干线,被誉为中国跨省市最多的铁路。今天,详情
成语兔死狗烹是一个充满故事性的成语,它的意思在于表达一种过河拆桥、忘恩负义的行为。具体来说,这个详情
《全唐诗》是在清代康熙年间编撰的。 《全唐诗》的编纂工作始于清代,由彭定求、杨中讷、沈三曾、潘详情
中国的传统俗语承载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和历史智慧,其中男不拜月,女不拜灶是一句流传甚广的老话。这句俗详情
在中国的古代神话传说中,有四只凶猛无比的神兽,它们被称为四凶。这四只神兽分别是饕餮、混沌、穷奇和详情
在中国古代的神话与民间传说中,判官是地府中的司法官员,负责审判阴间亡魂的善恶与罪责。传说中的判官详情
《资治通鉴》是中国历史上一部极具影响力的编年体史书,它诞生于宋朝,由著名的历史学家司马光主编。这详情
中国的烹饪艺术以其多样性和复杂性而闻名于世,其中最为人熟知的便是分布在各地的八大菜系。每一菜系都详情
李时珍,明代著名医学家,他的代表作《本草纲目》被誉为中国乃至世界药学史上的一部巨著。这部书籍不仅详情
在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中,有许多神兽的形象深入人心。其中,最为人所熟知的莫过于饕餮。这个名字,源自详情
《洗冤集录》,作为世界上第一部系统的法医学专著,自南宋时期问世以来,就以其严谨的科学态度、细致的详情
在中国现代教育史上,蔡元培先生的名字如同一座里程碑,标志着中国高等教育的转型与飞跃。作为北京大学详情
在中国古代书法史上,有两位被誉为二王的著名书法家,他们就是王羲之和王献之父子。这两位东晋时期的大书法家,以其卓越的书法艺术成就,影响了后世无数书法家,被誉为书法史上的传奇人物。 首先,我们来谈谈王羲之。王羲之是东晋时期的一位著名书法家,被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