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纪事

朱高煦谋划造反,为何会成为一场闹剧?
2023-03-17 11:19:49

  在古代封建社会,为了争夺皇位而起兵造反的不在少数,可将造反活生生搞成一场闹剧的,却实在不算太多,而明成祖朱棣次子朱高煦便是其中之一。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朱高煦由于在“靖难之役”中屡立战功,且多次救过朱棣性命,因而深受朱棣喜爱,却也因此滋生了其争夺帝位的野心。

  明成祖在位之时,朱高煦便与兄长朱高炽争夺储君之位,即使在太子之位已定的情况下仍不死心,在被赶到封地之后,甚至开始阴谋造反。先是在明仁宗即位之初阴谋反叛,结果还没发动就失败了,后又在明宣宗即位之初起兵造反,结果被围在乐安城揍了一顿后,便跑出城投降了。

  “靖难之役”屡立战功,朱高煦开始滋生野心

  朱高煦作为燕王朱棣次子,小时候曾和其他藩王世子一起在南京城学习,那时便因“为人狡黠狠愎……言动皆轻佻”,而为太祖朱元璋所不喜。朱元璋驾崩后,朱高煦与兄长朱高炽一起入朝奔丧,结果朱高煦又偷了舅舅徐辉祖的宝马渡江返回北平,路上甚至杀死涿州驿丞等官民,结果导致朱棣备受指责。

  虽然朱高煦自小就不是个安分的主,但在战场上却是勇猛异常。朱允炆即位之后,由于削藩引发“靖难之役”,由于长子朱高炽身体行动不便,朱棣便命其镇守北平,而由次子朱高煦随同自己在外征战。

  这朱高炽不仅作战勇猛,因而屡立战功,甚至还多次救了朱棣性命。“白沟河之战”中,朱棣被朝廷大军前后夹击,差点被翟能生擒,恰好李景隆的帅旗被大风折断,这才缓过气来,而朱高煦则趁机率精骑突围而出,自背后放火猛攻建文大军,斩杀翟能父子,这才转败为胜。

  “东昌之战”中,朱棣被盛庸率军包围,为救朱棣,其爱将张玉战死,后在朱能的保护下才侥幸突围,而盛庸的军队则在后紧追不舍。形势万分危急之际,恰好朱高煦率军赶到,这才击退追兵,救出了朱棣。

  “浦子口之战”中,朱棣被徐辉祖、盛庸击败,眼看要全面崩溃,又是朱高煦率军赶到,燕军这才重振声威,彻底击败官军,进而才得以兵临南京城下。或是有感于朱高煦的及时出现,朱棣抚其背道,“我儿努力,世子常常生病”,或许正是这句话,在朱高煦心中埋下了夺取帝位的野心。

  靖难四年,镇守北平的朱高炽固然也算功劳卓著,可毕竟不如朱高煦时常陪在朱棣身边,不仅出生入死屡立战功,更是多次救了朱棣的命。因此,可以预料的是,在登上帝位之前,朱棣在朱高炽和朱高煦之间,应当是更为偏向朱高煦一些,而这则无疑助长了朱高煦日后争夺帝位的野心。

  明成祖时争夺储君之位,储君已定却仍不死心

  由于朱高炽在战场上的优异表现,其深受靖难功臣派系的支持,而朱高炽虽然不为朱棣所喜,功劳也不如朱高煦,但因其嫡长子身份上的天然优势,再加上性格贤德仁义,因而在朝臣中却很受欢迎。如此一来,对于储君之事,明成祖朱棣始终难下决断。

  永乐二年(1404年),明成祖朱棣下令朝臣讨论立储问题,以淇国公丘福、驸马永春侯王宁为首的靖难功臣纷纷上书,请立二皇子朱高煦为太子。然而,兵部尚书金忠却对朱棣“历数古嫡警事”,认为应该还是立嫡长子朱高炽。一时间,朝堂上吵成一片,双方各执己见,相持不下。

  无奈之下,明成祖又私下召见解缙、黄淮、易昌隆三人的意见,而这三人无疑全部支持金忠的看法,黄淮和易昌隆皆主张“立嫡立长”,解缙在强调“皇长子仁孝,天下归心”的同时,又强调了一句“好圣孙”。朱高炽虽然不被朱棣所喜,但朱棣却极为喜爱朱高炽之子朱瞻基,而解缙此语无疑正中朱棣下怀。

  于是,朱棣于同年二月正式册立世子朱高炽为太子,次子朱高煦和三子朱高燧分别被封为汉王和赵王。

  储君已定,朱棣直接便将朱高煦的封地定在了云南,意图彻底免除祸端。然而,朱高煦却仍不死心,立即跑去向朱棣哭诉,“我有何罪,要被赶到万里之外”,死活不肯离京就藩。之后, 朱高煦随同朱棣巡视北平,又趁机向朱棣请求,希望能与儿子留在南京,朱棣在朱高煦的死缠硬磨之下,只得点头答应。

  很快,留在京城的朱高煦便重新取得明成祖宠爱,进而得以索取天策卫为汉王护卫,后来又请求多增加两护卫。随着朱高煦荣宠日隆,其礼秩远超超过了嫡亲标准,结果这使得朱高煦重燃争储之心,时常以唐太宗自比。之后,由于恼怒解缙等人劝说朱棣立朱高炽,朱高煦又百般挑拨,最终导致解缙被冤杀,黄淮入狱。

  到了永乐十三年(1415年),由于朱棣对朱高煦的态度,导致朝堂上再度分为两派,为了避免内部党争,朱棣于是又将朱高煦改封至青州,并严令其前往封地就藩,但朱高煦不仅赖着不揍,而且行事愈发乖张。不仅私募卫士三千,而且在手下兵士强抢民财,且被兵马指挥徐野驴当场抓获的情况下,竟然纵容手下将其杀死。

  永乐十四年(1416年),明成祖返回南京,得知朱高煦违法之事多达数十起,这才对其予以痛斥,并剥夺冠服,囚禁于西华门内,准备将其废为庶人,后在太子朱高炽的求情之下,这才削去其两护卫,在将其亲信诛杀后,于次年三月将其改封山东乐安,并严令其立即前往封地就藩,朱高煦这才离开了京城。

  在这场长达十余年的储君之争中,要说太子朱高炽、太孙朱瞻基对朱高煦不恼恨?恐怕根本不可能,只是父子二人出于自身利益考虑,不敢表现出来罢了。而且,父子二人非但不敢展露恨意,反而时常要装出一副兄友弟恭、亲族友善的样子,但内心深处,两人恐怕早已恨透了朱高煦。

  为夺帝位甚至不惜造反,结果起兵造反成了闹剧

  如果说朱高煦就藩之后,就此熄了争夺帝位之心,那么即使他在地方上仍有违法之事,明仁宗、明宣宗为了自己的名声,也不会对其痛下杀手。然而,朱高煦就藩之后,对于那个皇帝宝座仍不死心,竟然又开始谋划着进行造反。

  然而,造反也是需要天赋的,如果说朱高煦能够暗中积蓄力量,然后等待时机揭竿而起,以其统兵打仗的能力,倒也并非没有一战之力。结果,这位仁兄虽然有造反的野心,但却根本没有造反的能力,结果活生生将一场造反玩成了一场闹剧。

  别人造反都是偷偷摸摸策划,生怕被人发现,可朱高煦的造反却是生怕别人不知道。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明成祖朱棣驾崩,太子朱高炽即位,得知消息的朱高煦便火急火燎的派遣心腹前往京城,伺机发动叛乱,结果消息泄露。

  朱高炽由于刚刚即位,不论是为了维持朝廷的稳定,还是因为其性格真的仁义,对于朱高煦的这次谋逆,朱高炽非但没有深究,反而将其召至京城,对此大家赏赐。之后,又将其嫡子朱瞻坦封为世子,并将朱高煦其余诸子全部封为郡王。

  经过这次事件后,朱高煦倒是安稳了一段时间,但仅仅也只有几个月的时间而已。原因便在于朱高炽在位仅仅十个月,便于洪熙元年(1425年)驾崩了,得知消息的朱高煦于是野心再起。

  朱高炽在位时,由于太子朱瞻基镇守南京,于是朱高煦便打算在半路设伏,准备半路截杀前往北京奔丧的朱瞻基。然而,由于事起仓促,对于朱瞻基的行走路线并不清楚,结果最终失败,朱瞻基这才得以返回北京即位。

  朱瞻基即位之后,对于朱高煦仍然十分客气,不仅对其赏赐极为丰厚,而且对于他所提出的请求,朱瞻基皆予以准许照办。然而,朱瞻基的这种做法,却让朱高煦认为其软弱无能,竟然又升起了起兵谋反之心,在他看来,既然老爹当年能抢了侄子的皇位,为什么我就不行。

  宣德元年(1425年)八月,朱高煦联合山东都指挥靳荣起兵造反,然而明宣宗却并不是当年的建文帝,在得知其果然起兵谋反的确凿消息后,朱瞻基便果断决定御驾亲征。朱瞻基大军先锋刚刚抵达乐安,便收到了朱高煦的战书,明宣宗于是命大军疾行,迅速包围了乐安。

  明宣宗在下令大军攻城的同时,又向城内射入大量劝降书信,结果城中叛军立即军心动摇,部分将士甚至暗中商议,决定抓住朱高煦献给皇帝。朱高煦闻讯大惊,连忙派人去见明宣宗,并约定次日出降。次日,朱高煦瞒着手下人,偷偷从小路出了乐安城,向移驻城南的明宣宗投降。

  朱高煦投降之后,大臣们纷纷上书要求将其明正典刑,而明宣宗却只是严惩了其他涉案人员,而对于朱高煦父子却只是废为庶人,关押在北京皇城的西安门内。

  后来,明宣宗前去探视朱高煦,却被朱高煦故意绊到,明宣宗大怒,命人用三百斤重的铜缸将朱高煦扣住,然而勇武有力的朱高煦竟然将大缸顶起,于是朱瞻基一怒之下便命人在铜缸周围点燃木炭,结果朱高煦便被活活炙死在铜缸内。

  当然,朱高煦绊倒朱瞻基,结果被朱瞻基怒而炙死的说法,并非出自正史,而是出自于明朝万历年间焦竑所著的《国朝献征录》。关于朱高煦的下场,《明史》中只记载道,“废高煦父子为庶人,筑室西安门内锢之。……高煦及诸子相继皆死”。可见,朱瞻基或许同样因为自己刚刚即位,这才没有对其父子痛下杀手,然而等到自己的皇位稳固之后,朱高煦父子最终还是难逃一死。

推荐中…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黄庭坚:北宋书法与文学的杰出代表

  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是北宋时期著名的书法家、文学家,被尊称为江西诗派鼻祖。他的一生充满了对艺术的追求和创造,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文化遗产。本文将简要介绍黄庭坚的生平和他的艺术成就。  黄庭坚生于1045年,自幼聪颖过人,博览群书。他在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