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纪事

朱元璋为什么处死胡惟庸?胡惟庸真的谋反了吗?
2023-03-06 11:37:58

  胡惟庸是明朝初年宰相,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宰相,他在洪武十三年(1380年)正月被朱元璋以谋反罪处死,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胡惟庸的死,主要是因为他入了老朱布的局。从历史上的种种蛛丝马迹来看,胡惟庸基本没有造反的可能。

  至于老朱为何要忍胡惟庸七年的时间,苦心去布一个套让胡惟庸去钻,这事就得从头说起了。

  胡惟庸加入老朱麾下的时间非常早,公元1355年,老朱刚开始脱离岳父郭子兴,自己出来单干的时候,胡惟庸就投奔了老朱。这个时期的朱元璋,还处于创业阶段,麾下能招揽来普通的底层起义军,已是不易。而那种识文断字、能够替老朱出谋划策的文人,那就更是极为稀罕了。

  因为加入的时间够早,本身学识也不差。所以,胡惟庸自打加入老朱麾下的那天开始,就比较受重用。更巧的是,他和老朱麾下的头号文官李善长是同乡,两人关系极好。因为这层关系,胡惟庸在老朱麾下的文官体系内,就更受重视了。

  不过,老朱想要创业打江山,更多的还是得依仗那些武将,去真刀真枪地替他打拼。至于文官,在开国创业阶段,可能就没那么吃香了。好在胡惟庸工作做得也不错。虽说不能真的上阵杀敌,但文官那一摊活确实干得不错,老朱倒也很欣赏他。

  洪武元年,明朝建立的时候,胡惟庸被提拔为太常少卿。这是个正四品的官职,大概就是个负责礼仪和祭祀的官职。从这个官职我们也不难看出,明朝开国的时候,胡惟庸其实真的不算太过重要。刨去那些战功赫赫的开国武将不说,就算在文官系统内,正四品也不算位置太高。比太常少卿官大的,绝对是一抓一大把。

  照理来说,开国时才官至四品的胡惟庸,距离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丞相之位,怎么看都遥不可及。如果没有意外的话,他至少得把排在他前面的那一大批开国文官,全都熬死之后,自己才有可能。

  但是,就在明朝开国之后,因为一个现象的出现,彻底改变了胡惟庸的命运。

  这个现象,名叫党争。

  老朱创业那会儿,麾下的人大概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最早开始追随老朱打天下的那群人,这群人大多生于淮西,基本上都是老乡。所以明朝开国之后,就不自觉地开始站到一起,形成了所谓的淮西党。另一类则是后来老朱逐渐发展壮大,逐渐依附而来的文人。因为这群人,很多都出身于浙东,所以形成了所谓的浙东党。

  党争的出现,让老朱感到无法忍受。当时北元朝廷还在,明朝还没有彻底拿下中原所有地盘,你们就开始内斗,这还了得?更重要的是,在两党明争暗斗的过程中,老朱忽然发现,双方为了斗争,会本能地争权。而这种争权,不管会从对方的手里去争,还会从他这个皇帝的手里去争!

  而且,随着后来浙东党势力越来越大,全面压制了淮西党以后,在朝堂上越来越有一家独大之势。如此一来,他们从老朱手里争权的倾向,就越来越明显了。

  你们这是活腻歪了吧?

  朱元璋这个时候,自然就想解决这个问题。但是,随着老朱逐渐深入了解这个问题之后,发现问题似乎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简单

  不管是淮西党还是浙东党,都是开国功臣,想要收拾起来,极为困难。甚至可以说,牵一发而动全身。杀了一个,就会带出一窝。对于当时还没有彻底拿下整个中原的明朝来说,此时杀戮功臣,显然是不能接受的。

  于是,老朱想出了一个办法,决定布一个局。

  这个局的关键,就是废掉旧有的丞相之位,把所有的权力,都抓在自己手里。因为丞相这个位置,权力实在太大了。只要丞相这个位置还在,不管谁当,都会权力很大。只要权力很大,就会分走自己手里的权力。而且当时淮西党的领袖李善长,正是凭借担任丞相之位,才能全面压制淮西党,甚至从自己手里抢权。

  最直接的办法,自然是直接干掉李善长,马上宣布取消取消丞相之位。但是,李善长是开国功臣之首,从当时的局面来看,就算是老朱,也不能在没有确凿证据的情况下,轻易杀掉李善长。另外,李善长还是整个淮西党的领袖,如果杀了李善长,就得同时杀掉一大批文官。这对于老朱而言,同样不是个好办法。

  所以,老朱首先用了一些小手段,逼李善长辞去丞相之位,暂时退休回家。然后,换一个资历浅名望低的人上来,担任丞相之位。

  正是因为这些错综复杂的原因,原本没有半点机会的胡惟庸,就被这张天上掉下来的馅饼,给砸中了。

  洪武元年,胡惟庸还只是个太常少卿。而到了洪武三年,仅仅三年之后,胡惟庸就被提拔为中书省参知政事,相当于是丞相决策团体中的一员。又过了三年之后,洪武六年,在李善长的推荐下,胡惟庸担任右丞相。洪武十年,直接升迁为左丞相!

  仅仅十年时间,胡惟庸就从一个四品文官,一步步成为明朝权力体系当中,仅次于朱元璋的那个人。

  随着官位越来越高,胡惟庸一步步走向那个大明权力最高点。但同时,胡惟庸并没有意识到,他的上位,其实是老朱有意识的引导。或者说,胡惟庸认为,老朱真的是看中了自己的才干,所以才提拔自己。

  胡惟庸从来没想过,老朱的真正目的,其实是为了把他当猪养。

  没有意识到这一切的胡惟庸,开始在丞相这个位置上,肆意争权揽权,广结朋党。这其实也不奇怪,毕竟以前绝大多数朝代的丞相,都是这么干的。没有朋党,没有门人下属,如何实行政令?但在这个过程中,胡惟庸也越发侵占到老朱的权力范围。

  在老朱眼里,天底下所有的权力,都应该属于他。而胡惟庸的这种做法,无异于是从他嘴里夺食。

  再等等,等你真的长得特别肥了以后再杀你。

  洪武十二年,这个机会终于来了。

  洪武十二年九月,占城国来到明朝进贡。当时胡惟庸不知道是忘了还是故意的,就把这件事给忘了,没及时和老朱汇报。老朱借着这件事发作,斥责整个中书省,下令让中书省进行整改。作为中书省的主官,胡惟庸自然难辞其咎,但是在磕头谢罪之后,胡惟庸却开始推卸责任,将责任推卸给礼部,礼部又把责任推回给中书省。

  这下,老朱总算有理由抓人了。

  老朱当即下令,把所有涉及到的官员,全都抓了起来。

  接下来就好办了,都是明朝最高级别官员,谁屁股底下没有点脏东西?为了脱罪,那就互相指认呗。在老朱的种种操作下,最终,御史中丞涂节告发胡惟庸,说胡惟庸要谋反。

  老朱终于等到了这个杀人的理由。

  老朱当即下令,杀胡惟庸九族,并且将胡惟庸朋党一并杀掉。杀掉胡惟庸之后,老朱下令,就此废除丞相官职,将权力下放给六部,同时设立大学士制度,让大学士给皇帝做顾问,最后由皇帝做决策。

  不过,胡惟庸案其实并没有随着胡惟庸的死而结束。老朱最开始的打算,是贬黜李善长,让资历声望都很一般的胡惟庸上位,再广结朋党,最后一举清除。如此一来,既不需要杀那些开国功臣,又能将丞相之位废除,彻底解除党争之祸,可谓一举数得。

  但老朱最后发现,自己好像还是想简单了。

  胡惟庸被杀之后,虽然没了丞相这个位置,但老朱依然发现,自己的权力还是会受到掣肘。于是,老朱就将目光,再次投向那些开国功臣身上,投向了已经退休多年的李善长。

  洪武二十三年,在胡惟庸已经被杀十年之后,老朱再次举起屠刀,掀起了胡惟庸案的下半场。老朱以谋反为名,杀掉李善长,并且株连了大量开国功臣。至此之后,昔日随朱元璋一起打天下的淮西党,近乎被老朱自己给杀绝了。

  纵观整个胡惟庸案,我们不难发现,胡惟庸从上位开始,就是老朱精心布置的一个局。为了不牵连到大量开国功勋,影响国家稳定。老朱才不得不将一个声望资历都不行的胡惟庸,扶上丞相之位。而老朱的目的,就是要让胡惟庸主动结党,然后一举铲除,彻底废掉丞相之位。

  至于谋反,那就更不太可能了。老朱马上得天下,对京城内看管极为严格,甚至创造性的搞了锦衣卫这样一个部门。胡惟庸身为一个文官,想要在老朱眼皮子底下,玩谋反的戏码,可能性基本为零。

  胡惟庸或许至死都没有想明白,自己的步步高升与败亡,其实都是在老朱一手操控当中。他的存在,不过只是老朱的一枚棋子罢了。

推荐中…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孙尚香:历史的真相与传说的融合

  在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学中,孙尚香这个名字往往与英雄、战争和爱情紧密相连。她是东汉末年东吴君主孙权的妹妹,也是蜀汉开国皇帝刘备的妻子。然而,关于她的真实身份和生平,历史记载与民间传说之间存在诸多差异。本文将探讨正史中的孙尚香是否真的是刘备的妻子,并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