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纪事

建文帝失踪之后,为什么朱棣要杀光朱允炆的妃嫔?
2023-02-21 14:46:05

  朱允炆没有军事能力也没有政治头脑,最终葬送了自己,那么建文帝失踪之后,为什么朱棣要杀光朱允炆的妃嫔?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趣历史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明太祖朱元璋从贫穷放牛娃历经磨难成为明朝开国皇帝,建立不朽的功业,称帝后的朱元璋为了能够让明朝昌盛不衰,想尽办法通过皇室成员本身的力量来维持朱氏天下的长治久安。

  朱元璋采取的办法是分封皇室子孙为藩王,《明太祖实录》记载“天下之大,必建藩屏,上卫国家,下安生民。”

  按照朱元璋的预期,在朱元璋死后,明朝应该是这样的局面:宗室儿孙分别居住在边疆地区或者国内战略要地,藩王拥有属于自己的官署和军队,各地藩王不准私下见面来往,一心保卫大明江山。

  朱元璋给予藩王足够的权力,比如军事指挥权。普通的藩王至少可以拥有护卫兵士三千人,多的可以达到近两万人。对于镇守边疆的九位藩王,拥有兵士的权力则更大,比如朱元璋的第17子朱权,拥有兵士数量达到八万。

  在朱元璋在位时期,元朝残余势力仍然需要派出军队出塞打击,而晋王和燕王经常率军出征,受到朱元璋的格外重视。

  朱元璋害怕后代皇帝镇不住那些开国功臣,曾对太子朱标说是为他扫除荆棘障碍,但是朱元璋在自家人这里失算了。

  曾经有位叫叶伯巨的人向朱元璋提醒,藩王势力过于膨胀,会导致中央权力受损,经过几代皇帝后就会形成尾大不掉的现象,如果到那时再行削藩,很容易出现汉朝时期七国之乱的惨剧。

  朱元璋非常相信自己皇室自家人,他相信只要藩王都呆在封地,互相不准通信来往,入朝觐见也只能是一个离开京城,另一个才能程出发。

  只可惜朱元璋预想的美好愿景,在他死后就轰然崩塌,明朝“靖难之变”已经在路上。

  建文帝“一路小跑”埋葬自己

  朱元璋本想传位给太子朱标,没想到白发人送黑发人,朱标去世后,朱元璋决定将皇位传给朱允炆。公元1398年,隐隐担心的朱元璋驾崩,建文帝朱允炆登基称帝。

  建文帝登基后,镇守边疆的藩王势力已经很大,这让年轻的建文帝对手握重兵的叔叔们心生忌惮,慌乱之下就急于削藩。在兵部尚书齐泰和太常卿黄子澄的建议下,建文帝决定对藩王开始削藩。

  在削藩的顺序上也曾经出现过分歧,齐泰认为应该从实力最强的燕王开始,而建文帝和黄子澄却认为应该从势力较弱的开始,结果就是建文帝先后废削五王。

  建文帝为保证顺利削减燕王势力,先是在北平附近进行屯兵,随后以边疆需加强兵力防守为借口,将燕王朱棣的精兵强将调至塞外驻扎,准备伺机削减燕王势力。

  公元1399年,朱棣以清君侧的名义起兵反抗,史称“靖难之役”。在战争前期,朱棣占据的地盘非常小,而且在军事力量上也处于下风,建文帝具备压倒性优势,但是最终的结果是朱棣胜、建文帝败。

  公元1402年,南京城西北门的守将打开城门迎接朱棣入城,建文帝眼见大事不妙,在宫中燃起熊熊大火,当燕军冲入宫殿时,建文帝已经下落不明,成为千古之谜。

  由此可见,建文帝也并非是雄才大略的君主,如果明朝在他的治理下,很有可能还不如明成祖朱棣,毕竟朱棣还创造了永乐盛世。

  朱棣为何杀尽建文帝后宫妃子

  其一,宣示建文帝已死。

  朱棣最初起兵的名义是清君侧,在朱棣攻入南京城后,昔日建文帝身边出谋划策的大臣已经被杀,朱棣想登基称帝,首先要证明建文帝已死,可惜始终找不到建文帝的尸体。

  建文帝的尸体以后肯定会继续找,但是登基称帝是当前最紧要的大事,只能向天下宣示建文帝已经被大火烧死。朱棣将建文帝的妃子全部杀死,以殉葬的方式从侧面印证建文帝命丧火场,为自己登基称帝奠定基础。

  其二,杀人灭口杜绝舆论压力。

  在古代非常重视皇位继承的合理合法性,朱棣在这件事上操碎了心,曾经想让方孝孺来起草登基称帝的诏书,来赢得天下士子之心。

  可惜方孝孺并不配合,张嘴就问朱棣为何不传位给建文帝之子,朱棣以孺子太小为由推脱,方孝孺再问为何不传位给建文帝之弟,兄终弟及也是可以的,唯独没有皇帝驾崩叔叔登基的传统。朱棣大怒之下将方孝孺灭十族。

  建文帝的妃子很有可能会传播舆论,朱棣并不想在日后对自己得位不正留下更多的把柄,唯有死人是不会说话的。

  其三,赶尽杀绝,永除后患。

  建文帝登基数年,在这次宫廷大火中,不仅仅是建文帝下落不明,并且建文帝的两个儿子也下落不明,这是朱棣比较担心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无论从哪种角度来看,建文帝的后代都是对朱棣皇位最大的威胁,失踪的建文帝和皇嗣可以寻找,而这群妃子中也许有人此时同样怀有建文帝的皇嗣,朱棣不得不赶尽杀绝,永除后患。

  也许,朱棣当时也想通过这样方式来恐吓建文帝妃子,让她们说出建文帝的去向,方便日后追捕,从结果来看,朱棣应该是一无所获。

  结语

  明朝“靖难之役”的发生,朱元璋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其错误至少有二:一是过于相信皇室藩王制度,并且未能控制藩王实力;二是朱标死后不应再立朱允炆为皇位继承人,在这里刘三吾也成为罪人,因为当时朱元璋想要更换太子,是翰林学士刘三吾极力劝谏朱元璋,最后才仍然立朱允炆为太子,最终造成今日靖难之役。

  历史终究是历史,偶然的些许差错就能影响数百年,一切都是历史注定,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推荐中…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二王:东晋的书法传奇

  在中国古代书法史上,有两位被誉为二王的著名书法家,他们就是王羲之和王献之父子。这两位东晋时期的大书法家,以其卓越的书法艺术成就,影响了后世无数书法家,被誉为书法史上的传奇人物。  首先,我们来谈谈王羲之。王羲之是东晋时期的一位著名书法家,被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