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纪事

侯君集作为唐朝大功臣,为什么会被李世民处死?
2023-02-19 11:08:37

  侯君集是唐朝时期名将,北周平州刺史侯植之孙,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接下来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公元640年,唐朝贞观十四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战事,在新疆吐鲁番地区发生。在这场战争之后,原本在西域地区颇为强大的高昌国,被唐军将领侯君集,一战灭国。

  在这一战之后,唐朝终于得以将势力范围,扩张到了西域。自从西晋灭亡之后,中原王朝终于再一次控制了西域地区,意义重大。

  但匪夷所思的是,作为这场大战的领军大将,唐军主将侯君集返回长安之后,却很快被李世民打入监狱。而且,三年之后,向来号称不杀功臣的李世民,竟是难得破了一次例,直接杀了侯君集这位大功臣!

  作为唐朝收复西域的主将,侯君集到底做了什么事情,才会让李世民如此愤怒?甚至不惜破例诛杀功臣呢?答案其实很简单,因为侯君集率军返回之后,极其狂傲,最后甚至直接开始谋反,所以才让李世民动了杀心。

  要想说清楚这件事,我们还得从侯君集这个人说起。

  侯君集出身上谷侯氏,家里世代做官。爷爷侯植曾先后追随过贺拔岳宇文泰,在西魏的时候当过骠骑大将军,后来被北周权臣宇文护所杀。宇文护被杀之后,又被平反追封。总之,侯家算是典型的关陇贵族家族,而且侯君集他爷爷,绝对处于第一代关陇集团的核心区域里面。

  后来的几十年里,天下虽然从北周换成了隋朝。但对于侯家来说,影响并不算大。作为关陇贵族集团的核心家庭,侯家有这个资格。不过,侯家家教一般,导致侯君集小时候做人特别浮夸,说得通俗一点,就是好吹牛。天天吹自己弓马娴熟,但实际上却本事平平,能力有限。说自己学识渊博,但其实根本没读过几天书。

  照理来说,这样一个人,在隋朝末年那个群星闪耀的时候,本来应该默默无闻才对。就算上了战场,也是去送死的。但在侯君集长大之后,他的家世却再次深刻影响到了他的命运。作为关陇集团的核心家族之一,隋朝末年的时候,随着李渊入住长安。整个关陇集团的所有家族,几乎都开始一边倒地支持李渊,侯家也是如此。

  更重要的是,侯君集他妈姓窦,和李渊的正妻窦氏(也就是李世民他妈)沾点亲戚,而且亲戚关系还不远。在这两个关系的作用下,侯君集后来直接进入唐军高层,到了李世民麾下工作。

  此后的几年里,侯君集随着李世民南征北战,也算立下了不少功劳。不过,当时李世民麾下能打的猛人实在是太多,本事平平的侯君集,其实也排不上号。但就是这样的侯君集,后来却逐渐被李世民看中。因为侯君集有个优点,那就是对李世民特别忠诚,基本上称得上是死忠粉。尤其是到了后来,随着李世民和李建成的矛盾越来越激化,侯君集更是坚决追随李世民身边,和尉迟恭、长孙无忌等人,力劝李世民直接干掉李建成。

  正是在他们的劝说下,李世民终于下定决心,发动了那场玄武门事变,最后登上了皇位。侯君集作为李世民的心腹,自然也参加了那场玄武门事变,冲锋在前,也算是立下的大功。

  经过这一连串的奇遇之后,原本资质平平的侯君集,就这样一路成为了唐朝的右卫将军。不得不说,家世和运气,有时候真的是比人的努力更重要。

  到了贞观年间之后,作为李世民的心腹手下,侯君集的位置,自然也是稳如泰山。不过,到了这个时候,侯君集的弱点就凸显出来了。除了作为李世民心腹的这个优势之外,侯君集的能力,其实根本配不上他的地位。李世民当时对此也是很无奈,有心给侯君集更重要的位置,但侯君集却根本扛不起来。所以,出于栽培侯君集的目的,李世民后来把侯君集调到了名将李靖的麾下,让李靖教侯君集兵法,希望侯君集能够有所长进。

  此后的几年里,侯君集确实跟着李靖,学了不少能耐。但在这个过程中,侯君集性格当中的缺点,开始继续放大。侯君集这个人,性格特别浮夸,这种浮夸有时候就让他显得十分骄狂。照理来说,能够跟着李靖这种当世名将学兵法,这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机会。然而对此,侯君集却并不满足,反倒是因为李靖对他有所保留,没有倾囊相授,暗地里向李世民举报,说李靖有谋反之意。后来虽然查无实据,没给李靖造成什么麻烦。但这件事,也让李靖彻底看清了侯君集这个人,更不愿意教他了。

  不过,既然在李靖门下学了几年,就算是一点皮毛,对付一般的敌人也够用了。贞观九年,李世民任命李靖为统帅,率领唐军去收拾西北的吐谷浑。在这场战斗当中,侯君集也被任命为李靖麾下的将军。在征讨吐谷浑的战斗当中,侯君集曾和李家宗室王爷李道宗一起,追击了两千多里,横跨整个柴达木盆地,终于歼灭了吐谷浑主力。

  这场仗打完之后,侯君集也就算是有了过硬的功劳,李世民也可以继续提拔他了。返回长安之后,侯君集被李世民直接封为陈国公,而后又被拜为吏部尚书。李世民的这个任命,等于是直接将侯君集从军队系统转到了文官系统,栽培之意显而易见。而侯君集借着这个机会,也同样学习到很多文治方面的东西,出将入相,一时间被传为佳话。

  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两年之后,当西域的高昌国有所异动,和唐朝断绝往来之后。李世民便任命侯君集为主帅,前去讨伐高昌。

  西域这边,情况其实有点特殊。早在汉朝那会儿,西域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被汉朝政府牢牢控制着。后来汉朝灭亡之后,因为东汉政府太弱,所以西域曾短暂失联过一段时间。后来曹魏统一北方之后,魏国名将曹真,又打通了西域。但是再后来,随着司马家篡魏建立西晋,西晋又迅速衰败被灭之后,西域就彻底脱离了中原王朝的掌控。

  此后的几百年里,中原内部自己都没能统一,自然也就顾不上西域这边了。南北朝结束后,隋朝虽然统一了天下。但隋朝统一天下后,主要敌人是北方的突厥。当时的西域,大部分也都在突厥的掌控当中。此后隋朝开始对突厥发力,让突厥分裂为东突厥和西突厥,终于算是打服了突厥。但在这之后,没过多久,隋朝就亡了,所以也没来得及对西域这边动手。

  再之后,就到了唐朝。贞观年间,李世民首先对付的,就是北方的东突厥,贞观四年直接让李靖去把东突厥给灭了。解决了东突厥之后,李世民下一个解决的,是西北的吐谷浑,这就是之前李靖带侯君集打得那场仗。

  打败了这两个敌人之后,唐朝才终于和西域那边,有了更多的接触范围,终于有条件解决西域问题了。

  至于西域这边,当时的局面,则更像是一个松散的联盟。小国林立,这其中又以高昌国最大。作为西突厥和大唐的缓冲地带,这些小国自然就成了西突厥和唐朝双方争取的对象。之前唐朝打趴下了东突厥,成了整个东亚的霸主,西域的这些小国,也清一色的顺风倒,认唐朝做大哥。当时的高昌国自然也在其中,高昌国的国王麴文泰,十年前还曾亲自带着媳妇来长安,朝见过李世民。

  但是如今,随着西突厥内部结束了内乱,开始招揽高昌,并且给出了更高的筹码。所以,当时高昌的国王麴文泰,便直接倒向了西突厥那边。不但彻底和唐朝断绝了来往,甚至还利用高昌国的地理优势,完全掐断了唐朝和西域的商贸道路。

  对于李世民来说,高昌国的所作所为,无疑是在打他的脸,这肯定忍不了啊!所以,李世民才会当即派侯君集率军,前去征讨高昌国。另外,高昌国虽然并不算强,但地理位置很重要,打下高昌之后,唐朝就能将势力范围,延伸到西域。以后在西域那边开疆扩土,继而进攻西突厥,就更容易了。

  正是带着这样的使命,侯君集率兵出发,前往高昌。得知这个消息的时候,高昌国王麯文泰差点没吓死。他原本以为,唐朝远在中原,不可能横跨两千多里,派军队来吐鲁番这边来进攻他,所以才敢和唐朝断交。可眼下,唐军真的来了,这可就要命了。麯文泰是亲自去过长安的,自然知道唐军的厉害,当即吓得不轻。更让人没想到的是,麯文泰被吓到之后,竟是一病不起,最后直接被吓死了。

  等到侯君集带着唐朝大军,跨越两千多里荒漠,抵达吐鲁番的时候,麯文泰已经被吓死了。他的儿子麯智继位,做了新的高昌国王。麯智上位之后,对于眼前这个烂摊子,也没什么好办法。不过麯智当时仗着有西突厥撑腰,还是打算先和唐军打一架再说。

  但麯文泰万万没想到的是,等他组织好人手,准备和唐军硬碰硬了一仗的时候。西突厥那边早就跑的没影了,根本不愿过来和唐军直接交战。仅凭高昌国自己那点军队,自然不是唐军的对手,一个回合都没撑住,很快就被侯君集击溃了。

  眼见于此,麯智也傻了眼,知道自己是惹上了真正的大哥。于是麯智连忙给唐军写信,把所有责任都推给他那个死掉的老爹,把自己摘得干干净净,然后表示愿意投降。

  可侯君集哪里会放过到手的军功?再说,唐军劳师远征,也不单单只是为了让高昌简单臣服,本就是为了灭国而来的。于是侯君集开出了条件,让麯智直接开城,解除所有武装,听凭唐军发落。麯智也不傻,知道开城之后,自己肯定是必死无疑,根本不敢开城。侯君集当即指挥唐军进行猛攻,很快就攻下了高昌国的都城,俘虏了整个高昌国的高层。

  就这样,侯君集一战灭了高昌,彻底将唐朝的控制范围,扩张到了西域地区。此后,唐朝又直接在西域地区,设立了安西都护府,继而继续在西域开疆扩土,逐渐走向了极盛时代。

  不提唐朝后来在西域这边的情况,我们继续说侯君集。打完这一仗之后,侯君集也有点飘了,觉得自己也有了灭国之功,可以和李靖这种顶级名将相媲美了。但纵观整个战役,我们不难发现,侯君集攻灭高昌这一役,和当初李靖灭掉的突厥和吐谷浑相比,难度实在不是一个档次的。侯君集能灭掉高昌,主要还是靠唐军当时出色的战力。至于他本人的指挥能力,其实并不是至关重要的,换其他唐军将领来,其实结果也是一样的。

  但当时侯君集显然没想到这些。灭了高昌之后,侯君集觉得自己有了灭国之功,一下子就飘了。攻下高昌国之后,侯君集私自将高昌国的财宝给吞了。侯君集当时做这些的时候,基本上等同于是半公开,自然瞒不过李世民的耳目。等到侯君集返回长安之后,自然就会有御使来弹劾他。私分战利品本就是大罪,所以李世民也没办法,只好将侯君集暂时抓了起来。

  以侯君集的身份和功劳来说,这事其实原本也不是什么大事。既是李世民的宠臣,又有灭国之功。如果只是贪污一些财宝的话,李世民其实根本不会往心里去,甚至会觉得更加满意。李世民在乎的,其实只是侯君集不听自己的号令而已。而且,这待遇其实也不光侯君集享受过,当初李靖打完吐谷浑回来,也曾被御史弹劾过。

  果不其然,短暂入狱之后,很快就有人替他求情,李世民最后也‘念在侯君集有大功’,将侯君集从牢里放了出来,甚至都没怎么责罚他。而且,不久之后,李世民评定凌烟阁功臣榜,还把侯君集也加了进去,而且名列第十七位。这个排名其实已经相当高了,要知道,演义小说里大名鼎鼎的程咬金、徐茂公、秦琼等人,清一色全都排在他之后。这足以说明,在李世民心里,侯君集到底有多重要。

  这个结果,如果换成李靖这种有大智慧的名将,肯定会觉得庆幸。但放到侯君集这边,侯君集反倒觉得,李世民对不起自己了。

  在侯君集看来,自己好歹也是灭了一个高昌国,不过是拿了一些财宝,怎么就被抓起来了?因为这件事,侯君集越想越生气。再加上之前的灭国功劳,让他越来越膨胀。最后,侯君集甚至干脆生出了造反的念头。

  这个念头产生之后,便再也无法抑制了。

  当然,侯君集也不傻,知道仅凭自己这点能耐,想要和李世民较量,无疑是在找死。但恰在此时,当时身为太子的李世民嫡长子李承乾,因为种种原因,和李世民关系越来越差,侯君集便把主意打到了李承乾的头上。

  李世民和李承乾父子之间的矛盾,说来话长。简单来说,就是李世民作为一个雄才大略的皇帝,对自己的太子要求过于苛刻。早些年李承乾的母亲长孙皇后在世的时候,还能居中调停一下,让父子二人有个沟通的桥梁。但后来随着长孙氏去世,李世民只知道严苛教导太子,根本不顾李承乾能不能受得了,导致父子二人的关系越来越僵。恰好当时李世民又很宠自己的嫡次子李泰,搞得李承乾认为,李世民打算换太子。

  为了保护自己的太子之位,李承乾也开始生出了一丝反意。

  在李承乾生出这丝反意的同时,侯君集的女婿,贺兰楚石,正好在李承乾的东宫内做官,而且还是李承乾的心腹。在察觉到李承乾的反意之后,贺兰楚石就把自己的岳父侯君集介绍了过来。就这样,李承乾这位太子,和侯君集这位实权大将,一拍即合,共同决定,谋反篡位。

  这里要多解释一下。很多电视剧小说当中,说侯君集之所以要帮李承乾谋反,是因为他女儿嫁给了李承乾,他是李承乾的岳父。这事在正史上是没影的事情,正史上李承乾的妻子姓苏,和侯君集半毛钱关系都没有。侯君集和李承乾能走到以前,完全就是他女婿贺兰楚石的原因。

  太子和实权大将勾结在一起,这个阵容,其实还真算是顶配了。而且,当时李世民作为一个严父,虽然对李承乾很严格,但也从来没想过李承乾会谋反,根本没怀疑过李承乾。所以,李承乾和侯君集的这个谋反计划,至少在策划阶段,还真的是一切顺利,差一点就真的成功了。

  但就在这个时候,一个突然事件的发生,改变了历史。

  就在这时,李世民的另一个儿子李佑,同样也是因为李世民管得太严,产生了误会,直接在封地造反起兵了。当时唐朝猛将如云,李佑的这次谋反,最后自然是被轻易平定了。照理来说,李佑和李承乾俩人根本没有任何关系。这场谋反案,是怎么都查不到李承乾头上的。但在审讯李佑同党期间,审查官员偶然查到了一个叫纥干承基的人。这个人恰好是东宫的官员,而且还是李承乾的心腹。纥干承基被抓之后,一不小心把李承乾谋反的事情,也给抖落出来了。

  这下子,问题大了。

  之前李佑谋反,只是一个王爷,处理起来还没那么复杂。但李承乾不一样,他是太子,那影响可就太大了。而且,在查案期间,审讯官员很快就查到了侯君集的头上。最终证据确凿,侯君集想抵赖也无能为力了。

  得知这个结果的李世民,当时受到的冲击极大。因为他怎么都没想到,自己精心培养的儿子,会和自己最信任的大臣联手,想要逼宫造反。经过这场谋反案之后,后来的李世民,开始变得多疑。而参与组织谋反计划的侯君集,最后自然也是难逃一死。不过,李世民到底还是念及侯君集过去立下的功劳,最后只是杀了侯君集一个人,没有株连全家。侯君集死后,侯君集的妻儿都被特赦,而后只是流放岭南。

  这个结果,对于侯家来说,已经算是不幸中的万幸了。

  纵观侯君集的整个故事,我们不难发现:侯君集最后被杀,其实纯粹是自己作出来的。侯君集的问题,就是典型的‘错把平台当能力’。侯君集始终不明白,他的地位和功劳,其实都是李世民给的。不管是之前平定吐谷浑,还是灭高昌,都是李世民给他机会。当时唐朝能打得猛人一抓一大把,为啥李世民偏偏要让侯君集去?显然是在培养他!

  然而侯君集显然没领会到李世民的良苦用心,甚至还心生反意。这样的人,最后没祸及满门,都算李世民善良。这要是换某个嗜杀的皇帝,估计会直接杀侯家十族。

  从侯君集的故事,我们也得到一个启发:做人,一定要分清平台和自身能力的区别。有些人在大公司呼风唤雨,但离开大公司之后,自己却连温饱都成问题,其实就是这个道理。

推荐中…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二王:东晋的书法传奇

  在中国古代书法史上,有两位被誉为二王的著名书法家,他们就是王羲之和王献之父子。这两位东晋时期的大书法家,以其卓越的书法艺术成就,影响了后世无数书法家,被誉为书法史上的传奇人物。  首先,我们来谈谈王羲之。王羲之是东晋时期的一位著名书法家,被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