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纪事

曹丕赐死甄宓就算了,为什么还要故意羞辱她?
2023-02-14 14:00:27

  众所周知甄宓曹丕的妻子,但不知为何曹丕要赐死她,并且派遣的使者态度强硬,甄宓只能饮下毒酒。曹丕赐死她之后还把她披头散发遮盖住脸,将糟糠塞进嘴巴里,那么曹丕为什么要故意羞辱甄宓呢?

  今天,我们通过史料还原“理想妻子”甄宓,以及分析她遭受死后屈辱的原因。

  公元183年,甄宓出生在中山国的无极县,这是东汉时期的封国,在今天的河北石家庄。甄宓祖上非常给力,拜官封爵掌握天下兵权,当时的无极甄氏,是中山国名副其实的豪门望族,世袭的俸禄就有2千石。

  《三国志·后妃传》记载,“文昭甄皇后,中山无极人,明帝母,汉太保甄邯后也,世吏二千石。父逸,上蔡令。

  甄宓的父亲名叫甄逸,官职是上蔡令,甄宓的母亲张氏共生育有3子5女,其中甄宓是年纪最小的女儿。命运对甄宓并不友好,在她3岁的时候,父亲甄逸就突发疾病去世,好在甄氏家族强盛,甄宓并不会受到衣食的困扰。

  当姐姐们在院子里玩耍的时候,甄宓总是独自到阁楼看书,9岁的甄宓记忆力极好,热衷于读书写字。有一天,甄宓的二哥甄俨嘲笑她,说“女孩子应该学习女工,读书能有什么用,难道你还想做女博士吗?”

  甄宓回答说,“古代那些贤德的女子,无一不是借鉴前人的经验,以此警示纠正自己的行为,如果不读书,我拿什么来借鉴自省呢?”

  《魏书》记载,“后答言:闻古者贤女,未有不学前世成败,以为己诫。不知书,何由见之?”

  东汉王朝摇摇欲坠之际,各地起义军此起彼伏,在战乱年代又遇上饥荒,底层百姓为了养家糊口,被迫卖掉家中所有值钱的东西。当时,甄氏家族家底雄厚,家中存储的粮食非常多,因此趁机低价购买各种宝物。

  年仅12岁的甄宓得知内情后,劝说母亲停止这种行为,甄宓认为在乱世中收集大量宝物,很容易引来乱民贼寇,给家族带来灾祸。甄宓建议将家中的粮食无偿分发给乡亲邻里,帮助大家度过饥荒,也算是惠及百姓的善行。

  《魏书》记载,“后年十馀岁,白母曰:今世乱而多买宝物,匹夫无罪,怀璧为罪。又左右皆饥乏,不如以谷振给亲族邻里,广为恩惠也。”

  甄宓母亲听从女儿的建议,甄家在当地名声极好,也没有遭遇任何“坏人”惦记。

  在甄宓14岁那年,曾经“嘲笑”甄宓读书的二哥甄俨去世,由于甄宓母亲性情严厉,对待寡嫂极为严格,甄宓便劝说母亲,“嫂子年轻守寡,还要照看甄家后人,虽然她是儿媳妇,但您应该像亲生女儿一样对待嫂子”,甄宓母亲听后极为感动,从此婆媳亲密相处。

  甄宓的这段话,在2千年后的今天,又有多少人真正理解其中的道理呢?

  转眼间,甄宓已经到了婚嫁年龄,当时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江南有二乔,河北甄宓俏”,众所周知三国时期大小乔的美丽,但是甄宓的美貌也是数一数二的,很多名门望族前来求娶甄宓。

  当时,东汉朝廷已经失去统治力,在众多割据群雄当中,袁绍占据冀州、青州、并州等地,实力最为强大。袁绍为了继续增强实力,有意通过联姻拉拢甄氏家族,袁绍为此专门聘请当地名儒,携带重金厚礼到甄府求亲。

  公元198年,甄宓嫁给袁绍的次子袁熙。次年,袁绍在易京之战中击败公孙瓒,占领幽州,这时的河北完全归属袁绍。袁绍任命次子袁熙为幽州刺史,而甄宓则留在邺城伺候婆婆。

  《三国志》记载,“建安中,袁绍为中子熙纳之。熙出为幽州,后留养姑。”

  从甄府嫁给袁熙不久,两人被迫变成异地夫妻,在战乱年代更难相见,因此两人也没有生育孩子。

  公元200年,历史上经典战例“官渡之战”爆发,曹操以少胜多击败袁绍,两年后袁绍去世。公元204年,曹操率军攻破甄府所在邺城,曹丕奉命查抄袁熙的府邸。

  甄宓试图以蓬头垢面躲过曹丕,但是表面的凌乱无法掩盖她的风韵气质,曹丕见到甄宓,发现她姿色绝伦,于是奏明父亲曹操,将甄宓娶为妻子。

  这一年,甄宓刚满22岁,而曹丕则只有17岁,这是三国时期罕见的“姐弟恋”。

  关于曹丕迎娶甄宓的这段历史,在《世说新语》中记载,是曹操最先惦记甄宓的,只是被曹丕捷足先登了,曹操懊悔不已。

  《世说新语》记载,“曹公之屠邺也,令疾召甄,左右白曰:五官中郎已将去。公曰:今年破贼正为奴。”

  曹操更早听说甄宓的美貌,在攻破邺城之后,立即派人到袁熙家中去找甄宓,没想到曹丕已经醉心于娇俏的甄宓,曹操悔恨地直跺脚,说“我攻破邺城就是为了甄宓呀”。

  《世说新语》并不是正统史料,是南朝的笔记小说,因此相关记载并非事实,很有可能是根据曹操喜好“二婚妻”的缘故,作者才据此改编曹操父子抢夺甄宓的故事。

  虽然甄宓是二婚再嫁曹丕,但是仍然凭借着美貌、才华和智慧被曹丕宠爱数年。在甄宓嫁给曹丕的当年,甄宓便生下儿子曹叡,三年后即公元207年,甄宓又生下女儿东乡公主。

  《三国志》记载,“文帝纳后于邺,有宠,生明帝及东乡公主。”

  自从甄宓嫁给曹丕,她不仅悉心照顾丈夫,而且对婆母卞夫人也尽心尽力,得到卞夫人的多次夸赞。

  公元211年盛夏,曹操带着卞夫人率军西征,命曹丕和甄宓留守邺城,卞夫人难以忍受酷暑行军病倒了,曹操将卞夫人安顿在孟津。

  甄宓得知婆母生病,立即送去滋补药材,还因不能伺候在身边急得坐立不安,经常躲在角落里哭泣。后来,卞夫人亲自写信说明身体已经痊愈,甄宓这才放心,卞夫人深有感触地说,“甄宓真是孝顺的儿媳妇!”

  甄宓的至孝之心感动曹操和卞夫人,汉魏时期宴请宾客,家主的正妻理应出来拜见客人,当时曹丕府中宴请文人,甄宓按规矩出来拜见,结果刘桢低不肯低头拜见甄宓,曹操听说此事,本来想要处死刘桢,在甄宓的求情下,免除死刑改为发配苦役。

  面对曹丕的妾室,甄宓向来是宽容大度,对那些受宠的妾室,甄宓劝诫她们走心侍奉,对于那些不受宠的妾室,则经常安慰开导,此外,甄宓还经常劝说曹丕纳妾要挑选贤淑美好的女子,这样才能子嗣兴旺,曹丕对甄宓极为赞赏,也更加宠爱她。

  《魏书》记载,“后宠愈隆而弥自挹损,后宫有宠者劝勉之,其无宠者慰诲之,所愿广求淑媛,以丰继嗣。”

  班昭在《女诫》中说“女有四行,一曰妇德,二曰妇言,三曰妇容,四曰妇功”,意思是,妇人做到举止有规矩、说话选择时机、穿着得体干净、专注家庭事务,这就是女人的大德。

  按照古人对女子的标准,对照甄宓的行为处事,样样都能完美做到,堪称古代妇人的标杆,甄宓配得上“理想妻子”的赞誉。

  公元220年6月,曹丕率军南征,而甄宓留在邺城。10月,汉献帝将皇位禅让给曹丕,并且将两位女儿嫁给曹丕做妃子,此外曹丕逐渐开始宠爱贵嫔郭氏、贵人李氏、贵人阴氏,曹丕逐渐开始疏远甄宓。

  公元221年6月,曹丕派遣使者赐死甄宓,安葬在邺城,令人难以接受的是,曹丕让甄宓死后“披发遮面、以糠塞口”。

  那么,曹丕为什么要羞辱妻子甄宓呢?

  有一种说法是甄宓“红杏出墙”,与曹植有私情。

  这种说法主要源自曹植的名篇《洛神赋》,原名《感甄赋》。公元222年,也就是甄宓去世的第二年,曹植拜见登基称帝的曹丕,在返回封地的途中经过洛水,有感而发写下传世名篇。

  《感甄赋》主要讲述的是,曹植在洛水邂逅伏羲之女洛神,被洛神美丽温婉的气质所吸引,两人相互爱慕,最终因人神殊途无奈分离。

  因此,有人说曹植所写《感甄赋》的主角就是甄宓,是为了纪念嫂子甄宓而作。

  实际上并非如此,曹植主要是抒发“相煎何太急”的不满情绪,“甄”字与“鄄”是通假字,正好是曹植在这次拜见曹丕后,被封为鄄城王。

  此外,曹植的有感而发是指宋玉在《神女赋》中对楚王所说遇到巫山神女的故事,并不是曹植与甄宓的往事。

  更重要的是,曹植与甄宓的爱情故事,最早出现在唐朝,此时距离甄宓去世已经超过500年,让这个传说的真实性大打折扣。

  唐朝时期的思想更为宽容开放,喜爱诗词的唐朝人对曹植更为喜爱,谢灵运曾说“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由此可见曹植在后世文人心中的地位。

  在这里,我个人猜测,很可能在唐朝这种氛围下,人们创造了“才子与佳人”的美好故事,这才导致后世出现甄宓“红杏出墙”与曹植存在私情的误会。

  甄宓遭受羞辱最可能的原因是曹丕“移情别恋”,受人挑拨做出错误决定。

  前文说到,曹丕在登基后逐渐宠爱贵嫔郭氏以及其他妃嫔,甄宓这时远居在邺城,逐渐被曹丕遗忘,即便甄宓能够泰然处之,但是她所处的位置注定不会风平浪静。

  曹丕宠爱的郭氏心计深沉,她曾献上计谋,帮助曹丕当上世子,面对更年轻漂亮的郭氏,曹丕自然沉湎在温柔乡里。更为重要的是,曹丕本来就不是专情的男人,喜新厌旧是他身上的标签之一。

  曹丕的身边从来不缺女子,在登基之前是众位妾室,甄宓对此宽容相处,在登基称帝之后,曹丕更是肆无忌惮,宠爱的妃嫔换了一波又一波,比如汉献帝刘协的两个女儿、贵人朱氏、仇昭仪等,郭氏只是其中一个而已。

  按照常理来说,曹丕登基后应该册封皇后,但是曹丕始终没有册封妻子甄宓为皇后,就在这时,郭氏早就觊觎皇后宝座,抓住机会诬陷甄宓所生的曹叡不足月,愤怒的曹丕派遣使臣赐死甄宓。

  这是郭氏的一箭双雕计谋,既可以除掉甄宓,又可以避免曹叡被立为太子,将来继承皇位。

  《汉晋春秋》记载,“初,甄后之诛,由郭后之宠,及殡,令被发覆面,以糠塞口,遂立郭后,使养明帝。”

  郭氏如愿以偿,公元222年,即甄宓被赐死的第2年,郭氏被曹丕册立为皇后,但她一直没有子嗣。

  直到公元226年,魏文帝曹丕病重不起,在临终之前,才将曹叡册立为皇太子,仅1个月后,曹丕驾崩,曹叡登基称帝,史称魏明帝。

  《三国志》记载,“(222年)夏五月丙辰,帝疾笃,召中军大将军曹真、镇军大将军陈群、征东大将军曹休、抚军大将军司马宣王,并受遗诏辅嗣主。”

  曹叡是甄宓的儿子,登基后不久,就追封生母甄宓为文昭皇后。

  魏明帝曹叡对母亲甄宓被赐死的事,一直耿耿于怀,当时的他已经17岁,但是并不明白其中的具体原委,多次追问郭太后母亲的死状。

  起初郭太后的回答是“你母亲是先帝赐死的,现在为什么逼问我?你应该责怪你的父亲,况且你作为先帝的儿子,怎么能因为生母逼迫后母呢?”

  魏明帝曹叡听到郭太后的回答,愤怒不已,具体对郭太后做了什么,史书并没有记载,可以确定的是,郭太后被逼惊惧而死。

  《魏略》记载,“明帝既嗣立,追痛甄后之薨,故太后以忧暴崩。”

  郭太后死后,李氏当年受甄宓临终委托抚养曹叡,她才敢向曹叡说出实情,甄宓是被郭氏构陷致死的,得知母亲甄宓死后惨状,魏明帝曹叡悲痛万分,命人同样以“披发覆面、以糠塞口”下葬郭太后。

  《三国志》记载,“及太后崩,夫人乃说甄后见谮之祸,不获大敛,被发覆面,帝哀恨流涕,命殡葬太后,皆如甄后故事。”

  因果循环,自有定数,万事皆有轮回。郭氏在曹丕面前诬陷好人,甄宓被赐死后再遭受羞辱,甄宓的儿子曹叡让郭太后也尝到昔日恶果,算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三国时期史学家王沈对甄宓有这样的评价,“后之贤明以礼自持如此”,足见对甄宓的高度评价。《三国志》作者陈寿对甄宓也评价极高,他说“适足以为百王之规典,垂宪范乎后叶矣”,将甄宓视为后世效仿学习的典范。

推荐中…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孙尚香:历史的真相与传说的融合

  在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学中,孙尚香这个名字往往与英雄、战争和爱情紧密相连。她是东汉末年东吴君主孙权的妹妹,也是蜀汉开国皇帝刘备的妻子。然而,关于她的真实身份和生平,历史记载与民间传说之间存在诸多差异。本文将探讨正史中的孙尚香是否真的是刘备的妻子,并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