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纪事

第五次俄土战争发生在什么时候?最后是什么结局?
2023-02-06 15:20:17

  第五次俄土战争发生在什么时候?最后是什么结局?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

  1735年—1739年,沙俄为了夺取黑海入海口而对奥斯曼帝国发动了第五次俄土战争。同时沙俄还鼓动波斯与奥地利对奥斯曼开战,企图使奥斯曼陷入三线作战的困境。那奥斯曼能否顶住沙俄的攻势呢

  一,欧洲局势

  1733年,波兰国王兼立陶宛大公奥古斯特二世去世,沙俄女君安娜·伊凡诺芙娜为了控制波立,扶持奥古斯特三世为波立君主,便与受法兰西国王路易十五支持的波立君主斯坦尼斯瓦夫·莱什琴斯基开战,挑起了波立君位继承战争。然后俄军就在1735年获胜,赶走了斯坦尼斯瓦夫而控制了波立。

  16世纪时奥斯曼帝国就与法兰西结成同盟,共同对付神圣罗马帝国,所以奥斯曼在波立君位继承战争中支持斯坦尼斯瓦夫,反对沙俄入侵波立。而沙俄早就想从奥斯曼手中夺走黑海的出海口,便以奥斯曼的藩属国克里米亚汗国袭击自己为由而对奥斯曼宣战,挑起了第五次俄土战争。

  沙俄为了确保自己能够打败奥斯曼,便故意与波斯帝国萨非王朝议和,将1722年—1723年的俄波战争中侵占的高加索地区归还波斯,鼓动其对奥斯曼开战。但波斯权臣纳迪尔·沙阿·阿夫沙尔为了取代萨非王朝称王,便在1736年主动与奥斯曼议和,结束了奥波冲突。

  二,沙俄南侵

  1735年,沙俄在对奥斯曼宣战后就决定立即派兵南侵,准备趁克里米亚可汗卡普兰·格来一世带兵远征高加索之机打其一个措手不及。然而俄军行动迟缓,直到10月才出发。结果俄军出发不久就遇到严寒的暴风雪天气,加之粮草不足,只得在半途选择退军。

  1736年5月,俄军在布克哈德·克里斯托夫·冯·明尼希的带领下突破彼列科普地峡,攻入克里米亚半岛。6月,俄军攻占克里米亚汗国首都巴赫奇萨赖,稍后又占领黑海沿岸重镇奥恰基夫,控制了整个克里米亚半岛。但克里米亚人不甘心受沙俄统治,于是对俄军发起了多次偷袭,还烧毁沿途的田地和房屋,以防俄军从当地获得补给。

  6月,彼得·彼得罗维奇·拉西率领的另一支俄军在顿河舰队的支持下围攻亚速要塞,很快就迫使当地奥斯曼守军投降而夺取了亚速。随后拉西就带兵入侵克里米亚半岛,协助明尼希镇压当地人的反抗。可很快俄军就面临粮食短缺的问题,只得选择撤军。

  1737年俄军再次兵分两路入侵奥斯曼,明尼希再次带兵围攻奥恰基夫,拉西则带兵入侵克里米亚。很快明尼希就带兵攻克奥恰基夫,在留下8000士兵驻守该要塞后退军。随后奥斯曼大军发动反攻,试图夺回奥恰基夫,但没有成功。拉西则两次击败克里米亚军队,还像去年一样在当地大肆烧杀掳掠,以摧毁克里米亚对抗沙俄的能力。随后拉西遇到粮食短缺的问题而选择撤军。

  俄军对奥斯曼的胜利,鼓舞了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对抗奥斯曼的信心。然后奥地利为了遏制沙俄扩张并扩充自身实力就对奥斯曼开战,引发了哈布斯堡—奥斯曼战争。虽然奥斯曼在对抗俄军入侵方面屡次失利,但实力仍在奥地利之上,于是多次击败奥地利军,稳固了自己对巴尔干半岛的控制。

  1738年,俄军第三次入奥斯曼。明尼希带兵沿德涅斯特河前进,意图占领沿岸的宾杰里和霍京要塞。然而由于物资短缺及军中疫病流行,明尼希并未与奥军发生大规模冲突,只是在短暂对峙后退军。拉西则再次入侵克里米亚,对当地实行焦土政策。随后拉西发现无法在当地获得足够补给,只得选择撤军。

  三,战争结束

  1739年,明尼希带兵6万强行借道波立,再次进攻霍京。奥斯曼苏丹马哈茂德一世于是任命维希帕夏为指挥官,带领7万大军抵抗俄军。8月,奥俄两军在斯塔夫恰尼爆发大战,结果奥军兵败并失去霍京。随后明尼希带兵乘胜追击,想要夺取雅西。拉西原本计划再次带兵入侵克里米亚汗国,结果因为疫病和粮食短缺而未能成行。

  法兰西为了加强自身对奥斯曼的影响力,于是在其与沙俄、奥地利之间进行调停。奥地利在战场屡次失利,便接受法国调停,选择与奥斯曼和谈并签署了《贝尔格莱德和约》,结束了双方的战争。

  沙俄见盟友奥地利退出战争,又担心瑞典王国会重新强大,便命明尼希撤军,选择与奥斯曼议和。随后双方签订《尼什条约》,结束了第五次俄土战争。条约规定:沙俄放弃对克里米亚和摩达维亚的领土要求;奥斯曼将亚速割让给沙俄;沙俄保证不在亚速修建军事堡垒,更不得在黑海组建舰队。

推荐中…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唐朝的开国皇帝李渊,人生有什么故事存在?

  唐朝,作为中国历史上最为辉煌的朝代之一,其创立者李渊的贡献功不可没。李渊,字淑德,是唐朝的开国皇帝,被尊称为唐高祖。他的人生经历充满了传奇色彩,从起兵反隋到建立大唐帝国,李渊的一生都在为中国历史书写着重要的篇章。  ### 李渊的出身与早年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