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纪事

魏灭蜀之战是怎么回事?在历史上造成了什么影响?
2023-01-12 11:42:53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魏灭蜀之战是怎么回事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魏灭蜀之战是三国后期的吞并战,也是强者消灭弱者的一场战争。263年8月,魏国实际领袖司马昭决定向蜀汉发动战争,派遣钟会邓艾诸葛绪三路攻蜀。蜀将姜维廖化率军以剑阁(今四川剑阁)险道为屏障,阻击魏军主力。

  魏军具体进军路线是:西路邓艾主攻沓中屯田的姜维,中路诸葛绪负责切断姜维后路,东路钟会军则主攻汉中诸城。姜维在沓中与邓艾交战后,晃飞诸葛绪,直奔东路抵挡魏军主力。而钟会大军在占领汉中大部分据点后,前进到剑门关外时,被回援的蜀军阻拦,僵持不下。

  邓艾则采用以迂为直的谋略,在魏蜀两军主力对峙于剑阁之时,自率精锐部队绕道阴平(今甘肃文县西北),越过700余里荒无人烟的地区,凿山开路,奇袭江油(今四川江油北)。又在蜀汉腹地绵竹大破诸葛瞻、攻占涪城(今四川绵阳),进逼成都。后主刘禅因邓艾兵临城下,向魏军投降。263年11月,蜀汉正式灭亡,开始了三国时代统一的序幕。

  当时蜀汉兵多在剑阁,成都兵少。蜀君臣听闻魏军到来之时,皆不知所措。有人建议先逃向南中地区,也有人建议东投孙吴,其中谯周力主降魏,群臣多附和。十一月,刘禅接受谯周意见,开城降魏,同时遣使令姜维等投降。蜀汉正式灭亡。

  坚守于剑阁的姜维,先闻诸葛瞻兵败,但未知刘禅的确切消息,恐腹背受敌,便引军东入巴中。钟会率魏军进驻涪城,另派胡烈、田续、庞会等追赶姜维。姜维再退到郪县,得知真实情形后,便率廖化、张翼、董厥等人向钟会投降。魏灭蜀之战结束。

  邓艾灭蜀后,为刘禅请封扶风王,又上书伐吴,引起司马昭猜忌。此时钟会野心膨胀,与卫瓘、胡烈等人上书说邓艾有谋反迹象,导致邓艾父子被捕,发往洛阳。收押邓艾后,钟会独大于蜀中,与希望恢复汉室的姜维联合发动叛乱。

  钟会原打算派姜维率蜀兵出斜谷,占领长安,再派骑兵经陆路、步兵经水路,攻打孟津、洛阳,夺取天下。但司马昭早已派贾充领一万余兵占据斜谷,又自领十万兵马屯于长安。后来钟会决定占据巴蜀,割据西南,于正月十六矫诏讨伐司马昭,魏将皆不服从。有人建议钟会屠杀牙门骑督以上官职的人,钟会犹豫不决,结果胡烈于正月十八发动兵变。魏军于成都城内激战,姜维率先被杀,不久魏兵杀死钟会,死伤数百人。钟会被杀后,邓艾部下想把邓艾迎接回来,但卫瓘派田续追击邓艾,双方在绵竹附近遇上,邓艾被杀。乱兵烧杀抢掠,成都城内死丧狼藉。后由卫瓘约束将士,方才平息。至此钟会之乱结束。

  魏灭蜀之战,是强者消灭弱者的一场战争。魏能灭蜀,在于前者在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方面优于后者,但战场上的胜负,又与双方的指挥、谋划直接有关。

  魏征西将军邓艾趁两军主力相持之际,率偏师出奇兵,行大纵深迂回穿插,绕过蜀军的正面防御,直捣蜀都成都,创造了中国战争史上著名的奇袭战例。

推荐中…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朱见深:明朝的继承者与改革者

  朱见深,明朝第八位皇帝,明英宗朱祁镇的长子,他的统治时期是明朝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在他的统治下,明朝经历了许多重大的历史事件和社会变革。  朱见深出生于1426年,他在很小的时候就展现出了非凡的领导才能和智慧。他的父亲,明英宗朱祁镇,是一位英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