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纪事

什么是隆万改革?对明朝产生了什么影响?
2022-12-08 15:02:03

  你们知道隆万改吗,接下来趣历史小编为您讲解。

  当一个国家原有规则无法正常合理运行,导致国内人民出现抵触情绪时,为了政权的长久发展,势必要对这些规则进行必要的改革。

  中国几千年封建历史里,有太多类似改革。战国时期有商鞅变法,直接让原本实力弱小的秦国成为七雄之一。清朝末年有维新变法,只不过在当时社会变革中最终走向了失败。

  但不可否认的是,无论是成功亦或是失败,改革都是基于改善当时社会环境而做出的积极性努力,就如明朝时期的隆万改革,而它究竟为大明王朝延续了多长的生命?

  摇摇欲坠的大明朝

  正所谓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自从朱元璋在1368年建立起明朝以来,到了嘉靖年间也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但随着时间的流逝,曾经国力强盛经济繁荣的明朝,到了嘉靖晚期逐渐也显露出一些弊端出来。

  不论是经济,还是政治,或多或少都出现了大小不一的问题,严重影响着掌权者利益。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细数当时激烈的社会矛盾以及为何说变革迫在眉睫。

  首先是政治上,其实在嘉靖皇帝刚继位那会儿,朝堂上就已经展现出了党争问题。结党营私,拉帮结派,朝堂上的大臣们整日想的不是为人民做政绩,而是想着如何排除异己,独占鳌头。

  这样的情况竟前后持续了四十年,难以想象四十年这样的政治环境,又如何能够更好地服务皇帝,服务人民呢?

  如此一来行政效率逐年下降,大臣官员的频繁更迭也导致了官员成本的增加。说白了当时就是官员只拿钱不办事,明朝的政府决策机构简直是形同虚设。

  其次是表现在经济上,过度的重农抑商政策严重影响社会经济正常运转。明朝建立之初,为了缓和社会矛盾,朱元璋提出了重农抑商,实际上是鼓励人民进行农业生产。这样的话确实能够短时间迅速恢复明朝的社会经济,但是到了中后期显然就本末倒置了。

  因为到了中后期,政府极度打压商人,不仅不允许他们参加科举,就连穿衣的面料也有一定的限制。此时商人社会地位极度低下,造成了逆反情绪,也不利于经济发展。

  再加上农业税的每况愈下,不仅造成了国库税收减少,也让大多数皇室宗亲因免土地税而兼并土地。如此一来贫富差距被逐渐拉大,也近一步加大了社会矛盾。

  最后是军事上,当年明朝就是以“驱除鞑虏”起兵发家,因此他们对外族一直都有种莫名的仇视。

  于是建国后,一直把“禁海”作为基本国策执行,严禁百姓私自进行海上贸易,也不愿接受外族的示好。与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有着异曲同工之效,如此一来也埋下了走私犯罪的导火索。

  到了嘉靖后期,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常年遭受走私与倭寇侵扰,老百姓苦不堪言。又因政府明令禁止与外族沟通,一时间竟成了当时的一大海患存在。

  同时北边蒙古鞑靼部多次骚扰边境,一度到了河套地区,显然威胁到了明朝的安全。再加上辽东地区的女真族也与蒙古鞑靼互通有无,明朝出现了内忧外患之况。

  大刀阔斧的隆万改革

  眼看国家政权岌岌可危,朝堂内少数真正为国奉献的大臣站出来了,他就是张居正,也是明朝内阁首辅。

  大概介绍一下张居正生平情况,作为明朝中后期政治家改革家,他从很小的时候就显露出异于常人的天赋与特长。

  5岁识字到12岁中秀才再到16岁中举人,张居正的仕途之路之坦荡让人瞠目咋舌。见到明朝社会问题后,他与高拱一起针对当时问题出台一系列改革方案,试图扭转当时局面。

  针对朝堂上的排除异己,掌握权利后他采取考成法,使用对官员的考核来整顿吏治。其中包含了对地方财政收入,具体考核官员的行政能力,主要通过地方财政收入和新法执行程度来判断官员是否称职。

  然后便是针对财政税收,将原有的实物税收更改成银两征收。如此一来大大减少了官员的工作量提高效率,避免了原本实物运输途中所可能出现的徇私舞弊问题。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商业发展,商业逐渐发展步入正轨。

  而对于皇室宗亲的人土地兼并情况,也进一步更改了土地政策。从原来的免税变成一部分免税,从原来的不徭役变成徭役摊派。在此之前又派人去全国各地重新丈量土地,避免了隐报、漏报情况。

  最后便是针对边境问题,明朝在边疆地区设立专用场地进行商品交换,主动与鞑靼部进行贸易往来。如此一来双方歇战发展经济,迎来了很长时间的和平。

  最后便是针对海边倭寇,张居正采用的是重用武将驻守整顿防御工事。

  北交南攻这样的外交方式处理下,困扰明朝多年的内忧外患也得到了解决。

  改革后的新面貌

  这场历时十八年的大改革,也被后世称为隆万改革。因为它因时制宜因事制宜针对性地做出的各项措施,也让后来原本积弱的明朝出现了一段“回光返照”情况。

  经济,文化,科技,军事等各方面都有了显著的提升,综合实力也飞速增长,颇有唐朝贞观时期万国来朝的状态。

  而且这次改革还进一步缓解了国内民众与世族之间的阶级矛盾,也缓解了国外的民族矛盾。要知道明朝自土木堡之变后,军事实力原本就大不如前,甚至整个国力也开始由盛转衰。

  如果不针对性地进行改革,国内出现农民起义,国外再有蒙古部的虎视眈眈伺机而动,想必明朝也无法招架,最严重的后果便是被其他新兴国家所灭,就如后来的清军入关,最终成为一段历史。

  可以说隆万改革对明朝的贡献不亚于隋唐时期的改革,也不亚于雍正时期改革对清朝的影响。

  除了在军事国防上,给了明朝军队足够的时间“休养生息”,也让民众生活得到了质的飞跃。尤其是在经济发展上,商人不再受到歧视,开放的社会环境造就了繁荣的社会经济。

  “道不拾遗,夜不闭户”,隆万盛世也由此而来,如果说汉光武帝是汉朝的中兴之王,开辟了东汉延续了西汉刘氏宗亲的事业。

  那么张居正就是以个人之力挽救了原本岌岌可危的明朝政权,开辟了一个盛世繁荣的景象,而且我们也看到自隆万改革之后,明朝还是存活了将近百年的时光,很难不说这里面没有这次改革的功劳。不然在此之前明朝早就被内忧外患的现实给拖垮了。

  因此毫不夸张地说这次大改革为明朝延续了将近百年的生命。

  隆万改革固然对当年的明朝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其归根结底是建立在封建主义基础上的改革,从一开始也就注定了失败。

  就如后来史学家一致认为,封建社会的中国最终会走向没落,而要想让中国重新屹立于世界之林上,就必须对其进行大刀阔斧的“换血”。

  改革是不能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唯有革命才是真正正确的途径。

  历史也向我们证明,隆万改革只能是维持短暂荣光的“昙花一现”,革命才是中国真正的光明大道!

推荐中…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曹植:三国时期的文学巨匠

  在中国的历史上,三国时期是一个充满战争和英雄的时代。在这个时期,有一位文学家以其卓越的才华和独特的风格脱颖而出,他就是曹植。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这位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曹植。  曹植,字子建,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曹操的儿子。他生于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