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纪事

唐高祖李渊说过什么话?预示着被儿子推翻是咎由自取
2022-12-05 10:24:58

  唐朝(618年—907年),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等唐玄宗即位后便缔造了全盛的开元盛世,使唐朝达到全盛。天宝末年,全国人口达八千万左右。安史之乱后接连出现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现象,国力渐衰。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从唐高祖李渊这段话就知道他被儿子推翻的下场是咎由自取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在中国古代大一统王朝的开国皇帝中,唐高祖李渊可以说是最窝囊的一位。不仅建立唐朝的风头全被儿子唐太宗李世民抢走,最后连皇位都没保住,成为古代极少数被推翻的开国皇帝之一。

  不过所谓“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唐朝开国皇帝、唐高祖李渊被儿子推翻的结局虽然可悲但很大程度上也是咎由自取。这点从李渊曾经说过的一番话就可以看出来。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根据《旧唐书》记载,李渊对宰相裴寂说:“至如前代皇王,多起微贱,劬劳行阵,下不聊生。公复世胄名家,历职清显,岂若萧何、曹参起自刀笔吏也!唯我与公,千载之后,无愧前修矣。”

  在这段话中,李渊觉得以前的开国皇帝出身不好还要自己亲自打仗,根本比不上自己出身高贵还不用受累就当上了皇帝。而萧何、曹参这些刀笔吏出身的开国宰相也比不上出身名门的裴寂。

  由此可见,李渊不喜欢那些庶族出身的官员和功臣,比如裴寂的能力和军功都不高,只是凭借出身高贵和与李渊的私人关系就当上了首席宰相。正因如此,军功和庶族出身的大臣要另寻代言人。

  于是唐朝初年的很多军功大臣和庶族官员都汇聚在秦王李世民的麾下,不想卷入纷争的也保持中立,没几个人支持李渊和李建成。在这种局面下,李渊最后被儿子推翻也就是顺理成章了。

推荐中…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北魏风云中的铁血太后:冯太后的成就与轶事

  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北魏冯太后以其卓越的政治智慧与果敢的改革精神,成为南北朝时期最具影响力的女性政治家之一。她的一生,既是个人奋斗的传奇,也是北魏王朝从游牧政权向封建化国家转型的缩影。从罪臣之女到两度临朝称制的无冕女皇,冯太后以铁血手腕推动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