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哈伊尔·谢尔盖耶维奇·戈尔巴乔夫,苏联最后一任总书记、总统。外文名俄罗斯语:Михаил Сергеевич Горбачёв,1931年3月2日出生在前苏联-斯塔夫罗波尔边疆区,代表作品《改革与新思维》 《戈尔巴乔夫回忆录》。
基本信息
米哈伊尔·谢尔盖耶维奇·戈尔巴乔夫(Михаил Сергеевич Горбачёв),俄罗斯人,1931年3月2日生于苏联南部斯塔夫罗波尔边疆区普利里沃利诺耶村,苏联最后一任总书记、总统。
1952年,加入苏联共产党。1955年,毕业于莫斯科大学法律系。1980年10月,升为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1985年至1991年间,担任苏联总书记、总统,推动苏联的经济、政治和军事等多项领域体制改革。1991年12月25日,宣布辞去苏联总统一职。1993年5月24日,在国际绿十字会成立大会上当选为该组织第一任主席。2000年3月11日,当选为俄罗斯统一社会民主党领袖。
1990年10月15日,获得诺贝尔和平奖。2005年6月,德国统一委员会给他颁发“阿尔法检查站”德国统一奖。2008年9月18日,在美国受颁自由勋章。2012年5月3日,被俄罗斯时任总统梅德韦杰夫授予俄罗斯最高荣誉圣安德烈勋章。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戈尔巴乔夫出生在斯塔夫罗波尔边疆区,来自一个切尔尼戈夫的乌克兰移民与沃罗涅日的俄罗斯人的混合家庭。
1955年,戈尔巴乔夫从莫斯科国立大学的法学专业毕业,并在大学期间遇见了他后来的妻子。他们1953年结婚,并在毕业后搬去了斯塔夫罗波尔。1957年,他们有了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孩子。1967年戈尔巴乔夫透过函授课程从斯塔夫罗波尔农业学院获得农业经济硕士。戈尔巴乔夫的妻子赖莎·马克西莫芙娜·戈尔巴乔娃1999年死于白血病。现在,戈尔巴乔夫有两个孙女和一个曾孙女。
党内晋升
1961年,戈尔巴乔夫参加了苏共历史上有重要意义的二十二大。在会上,赫鲁晓夫提出,二十年内苏联要在人均产值上超越美国。在此期间,戈尔巴乔夫在地方共青团组织内迅速上升。1963年,他被提拔为斯塔夫罗波尔农业部门的党委领导。1970年,戈尔巴乔夫被任命为斯塔夫罗波尔边疆区党委第一书记,成为苏联最年轻的地方党委领导人之一。在职期间,戈氏努力重组集体农场,重视农民在决策中的意见,扩大他们的自留地,从而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准。
戈尔巴乔夫前往东德巡视一座养猪场,摄于1966年6月10日。
很快,1971年他进入了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三年后的1974年,他成为苏联最高苏维埃的一名代表和青年事务常委会的主席。紧接着,在曾支持戈尔巴乔夫的 费奥多尔·库拉科夫 ( 英语 : Fyodor Kulakov ) 因心脏病去世之后,1978年戈尔巴乔夫替代他进入了中央委员会里的农业秘书处。1979年,戈成为了政治局候补委员,一年后成为苏联共产党中央政治局正式委员。戈尔巴乔夫将他在党内的不断晋升归功于党内的意识形态大佬苏斯洛夫。
在安德罗波夫统治期间(1982至1984年),戈尔巴乔夫已然成为最活跃的政治局委员之一。同时,近五分之一的顶层人员,包括部长与地方大员,都被换成了年轻人。其中像雷日科夫和 叶戈尔·利加乔夫 ( 英语 : Yegor Ligachev ) 这些被提拔的人,都与戈尔巴乔夫有着密切的工作关系。作为苏 共党 内大员,戈尔巴乔夫自然有许多出国访问旅行的机会。而这些出国的经历又深远地影响到了他的政治观点和对社会的看法。1972年,他率代表团前往比利时访问;三年后,他访问了西德;1983年,戈尔巴乔夫又带团去了加拿大并会见了总理皮埃尔·特鲁多和一些加拿大国会人士;1984年,戈氏赴英旅行,其间又会见了时任英国首相玛格丽特·撒切尔。
1984年,苏共中央总书记安德罗波夫去世。其生前曾表示希望戈尔巴乔夫来继任总书记一职。然而,继任者却是高龄且已重病的契尔年科。很快,这位新任的总书记在下一年又去世了。此时,党内已开始迫切需要一名年轻的领导。1985年3月11日,仅在契尔年科死后三个小时,戈尔巴乔夫被选为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此时戈尔巴乔夫仅有54岁,还是当时政治局里最年轻的成员。他也是首位在前次竞争失败后成功当选的党内领导人。
戈尔巴乔夫的总书记身份证 (1986-1991)
出任总书记和民主化改革
苏联领导人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与美国总统里根合摄于美国白宫图书馆。
契尔年科死后,戈尔巴乔夫于1985年3月11日以54岁之龄,当选为苏联最年轻的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成为苏联最高领导人。他试图通过改革和开放来阻止苏联共产主义的退化,其开始标志是1986年2月召开的第27次苏联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
20世纪80年代,戈尔巴乔夫开始推行改革。对军队的改革从削减军费开始,进而对其使命任务和体制编制进行调整,主动放弃了对军队的领导。
戈尔巴乔夫提出了改革司法制度和建立法治国家的任务。在法治和无罪推定原则指导下,1987年9月苏共中央政治局建立了一个委员会重审历史案件。在一年半的时间里,委员会为约100万公民平反。
接着,戈尔巴乔夫又以“公开性”正式地拉开政治体制改革的帷幕。原来被出版检查打入冷宫的作品纷纷出笼,到1988年底,数千部以前被称为特殊作品的著作(包括托洛茨基、李可夫、克伦斯基、邓尼金等的著作)同读者见面。
1988年6月,在苏共中央第19次代表会议上,戈尔巴乔夫首次提出了“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概念,实质内容是建立“真正的人民政权制度”,实现社会公正。进而,戈尔巴乔夫提出“党的地位不应当依靠宪法来强行合法化”,“苏共要严格限制在民主程序范围内”去争取执政地位。
同年,戈尔巴乔夫宣布苏联将放弃勃列日涅夫主义,减少对东欧国家内政的干涉,特别是停止武力干预,他的发言人将这个政策称为“辛纳屈主义”。这个政策导致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于1989年内发生了一系列剧烈的“政治地震”(但大多是和平的革命,在罗马尼亚却发生了暴力事件),史称为“东欧剧变”。东欧剧变实际上结束了从二战以后长达四十五年的全世界范围内冷战格局,为此戈尔巴乔夫于1990年10月15日获诺贝尔和平奖,隔年戈尔巴乔夫创立并出任苏联总统一职。
1989年春天,戈尔巴乔夫在苏联第一次实行了苏联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部分差额直接选举。由电视和无线电现场直播,出现了助选的刊物、集会和电视辩论等新事物。
1990年3月苏联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决议,正式废除了宪法第六条关于“苏联共产党是苏联社会的领导力量和指导力量,是苏联社会政治制度以及国家和社会组织的核心”等规定,苏共不再有法定的领导地位。1990年7月苏共28大以后,苏联正式宣布“结束政治垄断”,实行多党制。
1991年8月19日,一些保守派政治家和一部分军人趁戈尔巴乔夫在克里米亚度假时发动了“八一九事件”,戈尔巴乔夫被软禁了三天,被释放后发现他的声望已被时任俄罗斯加盟共和国总统叶利钦盖过,叶利钦已取代他成为全国的领袖。
辞职
1991年12月25日独立国家联合体成立后,他被迫宣布辞职,苏联正式解体。
2013年的戈尔巴乔夫
重新出山
2008年9月,77岁的戈巴契夫宣布再度进入政坛。
戈氏于2000年至2001年曾担任俄罗斯统一社会民主党领袖、2001年至2007年曾担任俄罗斯社会民主党领袖,但是该政党根据2007年4月俄联邦最高法院的裁决被迫解散,当年10月戈巴契夫当选全俄罗斯社会运动“社会民主人士联盟”主席。戈巴契夫于2009年5月13日在接受俄罗斯国际文传电讯社记者采访时宣布:“我们得出结论认为,国家应当有这样的一个政党,新政党成立倡议委员会的工作已经得到了国家许多公民的支持,目前已收到1万多人的支持信。”2007年11月29日他在接受采访时候称支持普丁,但对统一俄罗斯党无好感。
2011年2月21日,戈巴契夫指责目前的领导人“狂妄自大、轻视选民”。对于麦德维夫和俄总理普丁私下决定在两人之间选出2012年俄总统大选候选人一事,他认为这种行为不仅不尊重选民,而且是“惊人狂妄自大的”表现。“这不是普丁个人的事情,而是由全体民众通过选举决定的事情,难道其他人就不能参选了吗?”
2014年克里米亚归属公投后,克里米亚并入俄罗斯。戈巴契夫对此给予积极评价,称“克里米亚公投是改正历史错误”。
为政举措
经济
戈尔巴乔夫在联合国演讲戈尔巴乔夫时期的经济政策主要围绕计划与市场孰轻孰重的博弈,前期,戈尔巴乔夫仍然延续着斯大林体制的路线,采取以计划为主的经济模式,而在后期矛盾突出的情况下,不得不采取措施放开市场,实行经济体制改革。
1985年4月23日召开的苏共中央全会上,戈尔巴乔夫谈到“加速战略”时指出决定国民经济发展主要方向的,首先应当是计划。同时,应当对计划工作采取新的态度,积极采用经济杠杆,为发挥劳动集体的主动性提供广阔天地。苏共二十七大制定的1986~1990年第十二个五年计划与以往的计划相似,核心仍是重工业,特别是机器制造业。
1987年6月25-26日,苏共中央召开六月全会的核心是经济体制改革。经济学家与政府成员一起制订了经济改革构想,总思路是:扩大企业自主权,加强对劳动的刺激,提高利润的作用。获得自主权的企业迅速提高了职工的工资,1988年工资增长8%,1989年增长达13%。1988年年中,通过了允许开办私人企业的法令。
1990年,在经济发生严重危机的情况下,戈尔巴乔夫不得不考虑向市场经济过渡。3月6日,通过了《苏联所有制法》,承认了各种所有制形式平等。7月27日,以叶利钦和西拉耶夫为一方,以戈尔巴乔夫和雷日科夫为另一方签署合作协议,共同拟定向市场经济过渡的计划。但最终却形成了两个向市场经济过渡的计划,双方都不妥协,戈尔巴乔夫进行了调和。10月中旬,戈尔巴乔夫向总统委员会和联邦委员会递交了“统一方案”,叶利钦等人从中看到的是对己方计划的否定,是戈尔巴乔夫拒绝与俄罗斯领导人一道向市场经济过渡。俄罗斯决定独立行事,实施自己的500天计划。戈尔巴乔夫与叶利钦再次走上了对抗,苏联经济只能靠惯性运行——到苏联解体前夕,苏联经济实际上已经崩溃,难以为继。
政治
苏共二十八大戈尔巴乔夫的政治改革是以“公开性”拉开帷幕的。1986年2月,在戈尔巴乔夫、雅科夫列夫积极谋划下,苏共二十七大正式提出“公开性”的问题。在这次大会上,戈尔巴乔夫提出了改革司法制度和建立法制国家的任务,指出公正审判和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民主原则,保护国家与每个公民利益的其它保障等,应当得到最严格的遵循。
1988年2月,苏共中央二月全会召开,戈尔巴乔夫提出必须对政治体制进行改革,中心是解决党政职能分开问题,使苏维埃成为“国家权力和管理的中心”,提出应重新划分联盟与加盟共和国的权限。1988年6月,苏共第十九次全国代表会议的召开,标志着戈尔巴乔夫正式把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弃之一边,专事政治体制改革和政治发展。在这次大会上,戈尔巴乔夫首次提出了“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概念,实质内容是建立真正的人民政权制度”,实现社会公正。
1989年5~6月,苏联第一次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苏联改变了国家权力结构,正式设立人民代表大会制。人民代表大会成为最高国家代表权力机关,最高苏维埃成为常设机关──议会。1990年,戈尔巴乔夫促使通过了废除书刊检查制度的法律,并开展了为政治迫害受害者大规模平反的运动。 解除了舆论统制和舆论一律,在苏联历史上出现了从未有过的言论自由和社会舆论,苏联社会的政治禁锢由此被打破。一批揭露斯大林体制的影视作品、文学作品、历史著作、以及一大批遭到迫害流亡国外的思想家的著作得到开禁,苏联人民第一次有可能了解自己国家的真实历史。
1990年3月,苏联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决议,规定苏共不再有法定的领导地位。大会还通过了《关于设立苏联总统职位和苏联宪法(根本法)修改补充法》,决定设立苏联总统,从而改变了由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集体行使苏联国家元首职权的制度,戈尔巴乔夫被选为第一任苏联总统。1990年7月苏共28大以后,苏联正式宣布实行多党制。原因是戈尔巴乔夫大力提倡意见多元化、政治多元化,逐渐放松了苏共对社会团体的领导,到后来基本上对各种群众性团体和组织采取放任自流的政策,为多党制局面的形成创造了条件。
社会
在苏联酗酒的人很多,戈尔巴乔夫发动了反酗酒运动,以“整顿国民精神秩序”。他决定逐年减少烈性酒生产,至1988年完全停止生产以水果为原料的酒类,商店限量供应酒类
民族
1985年,戈尔巴乔夫刚上任,就果敢地撤换众多加盟共和国领导干部,其意图是为了把那些“阻挠执行新任务的人调开”,以推动改革,但他对民族因素考虑不周,实际上为引发民族矛盾埋下火种。
1986年2月25日,苏共召开第二十七次代表大会,戈尔巴乔夫代表中央委员会作了总结报告,肯定了苏联已经形成了各民族的新的历史共同体──苏联人民的理论,苏联民族关系问题已得到比较圆满的解决。这样一来,戈尔巴乔夫一心锐意改革,却忽视了敏感和复杂的民族关系问题,结果在他推行的错误改革方针政策的诱发下,长期潜伏的民族矛盾和问题迅速爆发出来,使苏联陷入空前未有的民族关系危机之中。
1988年2月,最突出的民族冲突——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的民族仇杀在纳戈尔诺-卡拉巴赫自治州发生。戈尔巴乔夫同意国防部长亚佐夫下达命令,迅速把军校学员和其他部队派进苏姆盖特,同时还空运来了3000多名警察,在苏姆盖特实行了宵禁。苏军的出动暂时制止了事态的扩大。为了避免冲突演变成武装对抗,苏共中央和最高苏维埃决定自1988年7月26日起,在纳-卡自治州实行中央直接治理,并任命阿尔卡季·沃尔斯基为派驻斯捷潘纳科特的“全权代表”。9月18日~21日,纳-卡地区发生阿塞拜疆人和亚美尼亚人之间的武装冲突,苏联政府不得不在一些地区实行紧急状态。
军事
军队改革
20世纪80年代,戈尔巴乔夫从削减军费开始经济体制改革,进而对军队使命任务和体制编制进行调整,主动放弃了对军队的领导。在组织上,苏共在军队削减了各级政治机关和约8万名政治军官,撤销总政治部,并规定苏共组织及其机构不得干预军事指挥机关的工作。特别是《关于设立苏联总统和苏联宪法修改补充法》,从法律上剥夺了苏共领导和指挥军队的最高权力。
戈尔巴乔夫与里根(右)签署核裁军协议
核裁军
二战后,美苏展开了四十多年的军备竞赛,到80年代中期双方已分别拥有25000枚左右的核弹头。
1985年3月11日,戈尔巴乔夫在当选苏共中央总书记后即发表讲话, 表示希望同美国停止军备竞赛,冻结核武库和停止部署导弹。3月12日,双方开始在日内瓦举行新的军控谈判。在谈判之初,苏联坚持要求把消除中程导弹、削减战略核武器和禁止太空武器试验挂钩,力图打掉美国的"星球大战"计划,但美国拒不放弃该计划。在这种情况下戈尔巴乔夫作出重大让步,不再坚持要美国放弃"星球大战"计划,同时在欧洲中导问题上接受了美国的在全球范围内消除陆基中程导弹的建议。这样,双方在1987年达成并签署了全部销毁陆基中程导弹的条约,在1990年6月达成了削减战略核武器的框架协议。戈尔巴乔夫在限制军备谈判中作出重大让步,于1991年和美国总统里根签署《全面消除中导条约》和《削减战略核武器条约》。这两项条约的达成与签订大大降低了美苏核对抗的水平,是两国在核裁军问题上的一个重大突破。
阿富汗撤军
1979年12月,苏联入侵阿富汗不仅是对国际法的公然践踏,同时也形成苏联直逼波斯湾和包围中国的战略态势,因此遭到国际社会的强烈反对。1985年4月,戈尔巴乔夫上台仅一个月, 即下令对阿富汗的形势进行"扎实的和不带偏见的分析"。1986年2月,戈尔巴乔夫在苏共二十七大上表示指出,一旦达成政治解决办法,能够保证实际停止和保证不恢复对阿富汗内政的外来武装干涉,就将同阿方商定分阶段撤出苏军的期限。7月, 戈尔巴乔夫在海参崴发表的讲话中提出苏将分阶段从阿撤军的打算,表示年底之前先撤回6个团。之后经过多次谈判, 1988年4月14日在联合国秘书长德奎利亚尔主持下,苏联、美国、 巴基斯坦、阿富汗四国代表在日内瓦签署了政治解决阿富汗的协议。5月15日, 苏联宣布开始从阿撤军,9个月后苏在阿的12万军队全部撤出。
外交
与西方关系
戈尔巴乔夫与时任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右)
戈尔巴乔夫继任苏共最高领导以后,在外交政策上,常以和平和裁减军备的倡导者的面目出现在世界政治舞台之上,并以积极的姿态与美国对话,不时地提出一些新的建议,但美苏关系上没有取得实质性的进展。他极力反对美国总统里根的星球大战计划。
1984年12月,戈尔巴乔夫访英,正是在这次访问中,他第一次阐述了他的“新思维”。“新思维”最初只是一种缓和与西方矛盾的外交思维,后来才扩充到其他领域。在英国议员们面前演讲以及与时任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会谈时,戈尔巴乔夫都充分表达了裁军的意愿。这种关注全球核安全、主动思考核裁军的态度和此前苏共领导人拼命增加核武器、动辄向西方叫板的姿态完全不同,为结束冷战做出了贡献。
1988年戈尔巴乔夫担任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并宣布苏联将放弃列昂尼德·伊里奇·勃列日涅夫教条,放弃干涉东欧国家内政,允许东欧国家民主化。他将这个政策戏称为“辛那屈教条”。这个政策在东欧于1989年内导致了一系列大多是和平的革命。只有在罗马尼亚发生了暴力事件。这实际上结束了冷战,为此戈尔巴乔夫于1990年10月15日获诺贝尔和平奖。
与德国关系
参加柏林墙倒塌纪念25周年的戈尔巴乔夫(2014年)
1989-1990年,柏林墙倒塌之后,东德社会政治形势顿时危机四伏,德国问题成为苏联外交的中心内容。当这个问题已经不得不提上议事日 程时,无论戈尔巴乔夫及操纵政治的领袖们,还是苏联全体公民,对此都没有任何心理准备。
直到1990年1月26日,戈尔巴乔夫才召集会议商议德国问题,推出了“六驾马车”的方案,即由四个战胜国(苏美英法)加两德组成专门的谈判机构,就德国统一问题进行谈判,基本上得到了科尔的赞同。苏联的立场是:第一,不动用军事力量阻挠德国统一。第二,不同意统一后的德国加入北约。第三,苏联努力避免同东德关系恶化,并继续同西德接近以确定伙伴关系。而美国为首的西方明确不赞同德国中立,德国应该成为北约的成员国。
随着形势的发展,苏联的态度发生了转变。第一,东德的社会政治危机迅速加深。第二,西德政府积极推进统一步伐,使统一形势越发不可逆转。第三 ,美国对德国迅速统一给予了充分的支持。第四,1989~1990年不顾社会基础开始的政治改革,使苏联政治经济形势日益恶化,极大地限制了对外政策策略的多种可能性,戈尔巴乔夫处理国际事务越来越感到力不从心。1990年2月21日,戈尔巴乔夫阐述了苏联关于德国问题的立场,标志着戈尔巴乔夫已转向了西方的“2 + 4”方案。
经过多次“六驾马车”谈判(“2 + 4”会议),苏联同意德国全面加入北约,统一后的德国拥有完全主权。西德保证,在东德领土上不容纳北约的外国军队和核武器、不允许运载装置。统一后的德国军队数量限制在37万左右。同时西德答应,苏军从东德撤出后给予财政援助。苏联在德国统一问题上的许多让步,使科尔同苏联签署了睦邻友好、伙伴和合作关系的条约,轻而易举地获得了多年梦想的结果。关于德国统一问题的最后文本条约(“2 + 4”条约)于1990年9月12日在莫斯科签署,由此而诞生了统一的德国,德国问题划上句号。
与波兰关系
1987年4月,波兰统一工人党第一书记、国务委员主席雅鲁泽尔斯基出访苏联,和戈尔巴乔夫会谈,双方签署了《波苏意识形态、科学和文化领域合作宣言》,决定解决两国关系史上的“空白点”和“悬而未决的问题”。按照这个宣言精神而成立的两国历史学家联合委员会决定对卡廷事件等进行全面的调查。7月11-14日,戈尔巴乔夫访问波兰,两国发表联合声明中对查清波苏历史遗留下来的“空白点”问题时强调指出“应该加快调查速度,更深入地引用可靠来源的材料,调查两国关系史的各个方面”。
1990年4月,波兰总统雅鲁泽尔斯基访问苏联,在澄清卡廷事件真相问题上,戈尔巴乔夫向前迈了一步。他承认卡廷惨案是“斯大林主义的罪行”,并向雅鲁泽尔斯基转交了一部分有关卡廷事件的档案材料。
与中国关系
戈尔巴乔夫夫妇与邓小平
1988年,中苏关系正常化步伐加快。12月1日至3日,应时任原苏联外长的谢瓦尔德纳泽邀请,时任中国外长钱其琛对苏联进行正式访问,并与戈尔巴乔夫会见。这是中国外长31年来首次访问苏联,可谓破冰之旅。仅仅两个月后,苏联外长谢瓦尔德纳泽回访北京,确定了戈尔巴乔夫访华的具体日期,即1989年5月15日至18日。
1989年,应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主席杨尚昆的邀请,戈尔巴乔夫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这次访问是自1959年以来苏联最高领导人对中国的第一次访问。
个人生活
婚姻家庭
戈尔巴乔夫与夫人赖莎戈
尔巴乔夫年轻时,在莫斯科大学学习法学并在那里认识了他后来的妻子赖莎·戈尔巴乔娃(因患白血病于1999年9月去世),赖莎是哲学博士,莫斯科大学的教授。1953年9月他们结婚,1955年戈尔巴乔夫毕业,两人一同回到戈尔巴乔夫的故乡。唯一的女儿伊琳娜和女婿都是医生。
赖莎去世后,伊琳娜卖掉了位于莫斯科闹市区的房子,在郊外买了一座离父亲近一些的房子。但是伊琳娜经常发现,父亲只要一回到母亲生前住的那个房间,就会情不自禁地陷入沉思与哀伤。戈尔巴乔夫有两个外孙女克谢尼娅和阿纳斯塔西娅,二人分别于2003年4月30日和2010年3月结婚。两人从小就是由外公戈尔巴乔夫和外婆赖莎一手带大的。
患病住院
戈尔巴乔夫患有严重的糖尿病。因健康原因,他2013年未能参加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的葬礼,2013年曾两次住进医院。2014年夏天,他住院两周,未能出席格鲁吉亚前总统谢瓦尔德纳泽的遗体告别仪式。10月9日,戈尔巴乔夫因病住院。10月10日,83岁的戈尔巴乔夫出院。
评价
世人对于戈尔巴乔夫的评价呈两极分化的趋势。有人对其敬仰赞美,有人则对其口诛笔伐。实际上在历史的迷雾尚未散尽之时,试图“盖棺定论”为时过早。对于戈尔巴乔夫和苏联解体,或许至少还要再过很多年才可能有个比较客观或比较一致的看法。
一部分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和民主社会主义者认为,戈尔巴乔夫民主改革的基本思路是正确的,他的“新思维”比斯大林主义更接近真正的马克思主义,但是,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措施过于急躁而不是循序渐进,同时也没能成功解决经济发展问题和民族矛盾问题,因此没能够挽救住苏联。
主要贡献
获得荣誉
曾获三枚列宁勋章,及十月革命勋章和劳动红旗勋章。
1990年10月15日,在挪威获得诺贝尔和平奖。
1992年5月4日,被美国前总统里根授予首枚里根自由勋章。
2005年6月,因为在德国统一中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接受德国统一委员会颁发的“阿尔法检查站”德国统一奖。
2008年9月18日,在美国接受由宪法中心主席、美国前总统老布什颁发的自由勋章。
2012年5月3日,被俄罗斯时任总统梅德韦杰夫授予圣徒安德烈·佩尔沃兹万内勋章。
萧太后,辽国著名的女性统治者,她的名字在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她不仅寿命悠长,而且在其统治期间详情
元朝自1206年铁木真被尊为成吉思汗起,至1368年末帝妥懽帖睦尔退位止,**历经了15位皇帝*详情
在中国历史上,许多英雄人物凭借非凡的毅力和军事才能,从平凡走向伟大,石勒便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他作详情
在中国古代历史长河中,许多皇后和嫔妃因为各种原因没有留下直系后代。其中,曹皇后作为北宋仁宗的正室详情
在中国历史上,杨贵妃作为唐代著名的美女之一,其传奇的一生总是让人们津津乐道。她的爱情故事尤为引人详情
在历史记载中,曹丕对待曹操的妻妾的方式引起了诸多争议和非议。曹操逝世后,根据史料记载,曹丕并没有详情
在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学中,孙尚香这个名字往往与英雄、战争和爱情紧密相连。她是东汉末年东吴君主孙权的详情
在三国历史的浩瀚长河中,诸多英雄人物以其非凡的武艺和智谋成为了后人传颂的对象。其中,马岱和马超这详情
在宋朝的历史长河中,宋仁宗作为一位显赫的帝王,他的家庭生活同样备受瞩目。尤其是公主们的婚嫁及封号详情
在唐朝历史上,唐玄宗李隆基是一个极具影响力的皇帝。他在位期间,创造了辉煌的开元盛世,但晚年却发生详情
在三国历史的长河中,曹魏作为曹操建立的政权,经历了多位皇帝的统治。其中,曹髦之后的继承者是曹操的详情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孙策和张飞都是以勇猛和战斗力著称的武将,他们各自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地域展现了自详情
亚伯拉罕·林肯,美国历史上第16任总统,以其坚定的意志和对理想不懈的追求而被历史铭记。他的领导下详情
当我们回望历史,尤其是清朝时期的服饰,可能会有人觉得它们版型厚重、颜色深沉,给人一种沉闷的感觉。详情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唐朝与西凉的战争是维护国家统一和边疆安全的重要军事行动。西凉,作为西北地区的一详情
亚美尼亚,这个位于南高加索地区的国家,虽然面积不大,但却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从古代石雕到中世详情
洛阳纸贵是中国古代一个著名的成语,源自晋朝时期左思《三都赋》问世后,因其文学价值极高而引起轰动,详情
蔡文姬,东汉末年著名女诗人,因其才华横溢和传奇经历而闻名于世。她的一生经历了三段婚姻,每一段都充详情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三国时期无疑是一个充满英雄豪杰的时代。其中,典韦和关羽作为各自势力的猛将,都以详情
在中国历史的五胡十六国时期,诸多民族和势力在北方地区纷争割据,其中后赵的建立者石勒和他的侄子石虎详情
在中国历史上,少有人物能像赵高这样,在短短几年间对一个强盛的帝国产生如此深远的影响。作为秦国的宰详情
在楚汉争霸的历史剧中,英布的名字如同一抹浓重的阴影,他的背叛不仅改变了项羽的命运,也在一定程度上详情
在历史长河中,有许多战役以其出人意料的结果而闻名于世。其中,以少胜多的战役尤为人们所津津乐道,它详情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一场战争以惨烈著称,却在最绝望的时刻上演了逆转的奇迹——那就是发生在16世纪末详情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长平之战是一场影响深远的军事冲突,它不仅改变了战国时期的国家力量对比,也对后世详情
在历史长河中,蒙古铁骑和八旗都是以勇猛善战而著称的军队。然而,谁才是更厉害的战争之王呢?这是一个详情
野狼坡之战,是唐朝历史上一场具有重要意义的战役。这场战役不仅对唐朝的边疆安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详情
在历史的长河中,战争往往是国家之间力量对比、文化碰撞和利益争夺的直接体现。公元前14世纪至公元前详情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有一场战役以其激烈的战斗和深远的影响而闻名于世,那就是明朝末年的车厢峡之战。详情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有许多重要的战役都以其独特的战术和深远的影响而被人们铭记。其中,车厢峡之战就详情
好水川之战是一场发生在1038年北宋与辽国之间的战役。这场战役发生在今天的四川省南部,因为当时的详情
浅水原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战役之一,发生在公元755年。这场战争是唐朝与安史之乱叛军之间的一场详情
雅克萨之战是中俄两国之间的一场重要战役,发生在1858年。在这场战役中,清朝军队和俄罗斯帝国军队详情
在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中,姜子牙和鬼谷子都是极具智慧和能力的传奇人物。他们分别代表了道家和兵家的智详情
一、背景介绍 秦始皇陵兵马俑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考古发现之一,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然而,这些详情
标题:秦始皇10大诡异事件 一、陵墓之谜 1. 兵马俑:秦始皇陵的兵马俑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大的详情
虞姬,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女性人物,她与项羽的爱情故事被后人传颂不衰。而刘邦,作为项羽的对手和汉朝的详情
胤祥没有遭到雍正的清洗,但他在年轻时去世,这一点对于一些历史学家来说存在着一些争议。 一些人质详情
满清十二帝内没有溥仪的画像,只有照片,是什么原因呢? 在满清十二帝中,没有任何一位皇帝画过溥仪详情
溥仪的文化水平不仅仅是初中程度,尽管他的户口本上写着初中,但这并不是他真实的文化水平。 作为大详情
古人常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而在皇权社会,皇帝不具备生育能力,可不仅仅是不孝的问题,毕竟古代历来详情
息肌丸是什么东西?真的有这种药存在吗?息肌丸是一种有催情作用的美容香精,塞到肚脐眼里融化到体内,详情
赵飞燕服用息肌丸保持美貌,息肌丸是什么东西呢?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往下看。 据说详情
历史上绵亿是荣亲王永琪与侧福晋索绰罗氏所生育的王府中的第五子,但其他的孩子都早早过世了,所以绵亿详情
彼岸花,又称曼珠沙华,是一种充满神秘色彩的花卉。这种花通常盛开在秋季,其鲜红的花瓣和细长的花蕊形详情
在现代社会,我们依赖于各种产品来完成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从智能手机到笔记本电脑,从家用电器到汽车详情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忽视地球上的一些奇妙之处。然而,当我们从太空中俯瞰地球时,这些事物详情
在生物多样性的广阔领域中,每一次新的物种发现都像是打开了一扇通向未知世界的窗户。最近,科学家们在详情
在这个世界上,有些物品的价值超越了我们的想象。它们不仅仅是物质的存在,更是艺术、历史和文化的象征详情
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无论是热血沸腾的球场,还是电视机前的粉丝,都被一位女性棒球选手的魅力所吸引。详情
位于中国云南的九龙河瀑布群,被誉为中国的尼亚加拉,是中国最大的瀑布群。这里的瀑布高低错落,气势磅详情
北仑河口,位于中国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是中国大陆海岸线的最南点。这里既有美丽的海滨风光,也有丰富详情
鸭绿江口,位于中国东北地区,是中国大陆海岸线的最北点。这里既有壮丽的山川河流,也有悠久的历史文化详情
湖北省,位于中国中部,素有千湖之省的美誉。全省湖泊众多,水域面积占总面积的四分之一。今天,就让我详情
京九铁路,这条连接北京、上海、香港、澳门等9个省市的铁路干线,被誉为中国跨省市最多的铁路。今天,详情
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鲜有如妲己这样的人物,其形象复杂多变,既有倾国倾城的美貌,也有导致商朝灭亡的详情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孝道被视为德行的根本。历代以来,无数的故事传颂着孝顺的精神,其中《二十四孝》是详情
在中国民间传说中,白娘子是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人物。她通常被描绘为美丽的女蛇妖,与许仙的爱情故事感详情
在中国的神话传说中,众多的神仙人物构建了一个庞大而复杂的天界体系。其中,东王公这一角色常常出现在详情
《红楼梦》作为中国古典文学的巅峰之作,其中充满了丰富的象征和暗示。许多看似琐碎的细节都蕴含着深远详情
在中国古典名著《水浒传》中,孙二娘是一个独特的人物。她是梁山泊唯一的女英雄,同时也是一个开黑店的详情
在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中,有许多奇特而神秘的生物。其中,最为引人瞩目的莫过于《山海经》中的神兽烛龙详情
在道教神话中,真武大帝是一位备受崇敬的神灵,他不仅是北方的守护神,更是掌管北天门、管理三界妖魔的详情
成语兔死狗烹是一个充满故事性的成语,它的意思在于表达一种过河拆桥、忘恩负义的行为。具体来说,这个详情
《全唐诗》是在清代康熙年间编撰的。 《全唐诗》的编纂工作始于清代,由彭定求、杨中讷、沈三曾、潘详情
中国的传统俗语承载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和历史智慧,其中男不拜月,女不拜灶是一句流传甚广的老话。这句俗详情
萧太后,辽国著名的女性统治者,她的名字在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她不仅寿命悠长,而且在其统治期间,实施了一系列具有深远影响的政策和改革。 萧太后,原名萧绰,是辽朝第七位皇帝辽景宗耶律贤的皇后。她在辽景宗去世后,因其子耶律隆绪年幼而摄政,后来更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