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史

伊丽莎白·彼得罗芙娜·罗曼诺娃历史-伊丽莎白·彼得罗芙娜·罗曼诺娃历史百科
2021-12-10 10:53:02

  伊丽莎白·彼得罗芙娜·罗曼诺娃,又名伊丽莎白·彼得罗芙娜,史称伊丽莎白一世,是俄罗斯罗曼诺夫王朝第十位沙皇,俄罗斯帝国女皇,外文名俄文:Елизаве́та I Петро́вна,生卒时间1709年12月29日—1762年1月5日。

  人物简介

  伊丽莎白一世·彼得罗芙娜(俄语:Елизаве́та I Петро́вна;1709年12月29日—1762年1月5日),史称伊丽莎白一世(英语:Elizabeth I),是俄罗斯罗曼诺夫王朝第十位沙皇,俄罗斯帝国第六位皇帝(1741年12月6日—1762年1月5日在位),彼得一世叶卡捷琳娜一世的第三个女儿。

  伊丽莎白在1741年因宫廷政变推翻伊凡六世而即位。她宣布继承彼得一世的传统,废除了声名狼藉的内阁,恢复了俄罗斯元老院,并把权力集中于它。1762年病逝。

image.png

  伊丽莎白·彼得罗芙娜·罗曼诺娃

  人物经历

  伊丽莎白1709年出生,1741年登基,在位21年,逝世于1762年。她是彼得大帝和玛尔塔·斯卡夫隆斯卡娅(即后来的叶卡捷琳娜一世)的小女儿。

image.png

  伊丽莎白·彼得罗芙娜·罗曼诺娃

  倾城之貌

  伊丽莎白出生那天,正逢彼得一世从波尔塔瓦战役凯旋。为庆祝这次胜利,莫斯科为彼得一世举行了盛大的凯旋入城仪式。彼得一世入城后,得知女儿诞生的消息,欣喜万分,下旨把欢庆胜利的宴席改为庆祝公主诞生。彼得大帝和叶卡捷琳娜一世对这个女儿都是珍爱有加,尤其是晚年的彼得大帝,他最亲近的人只有伊丽莎白一人而已。

  伊丽莎白自幼美貌出众,许多来俄罗斯的外国使臣都注意到俄罗斯公主的倾城之貌。有一次少女时代的伊丽莎白和姐姐安娜·彼得罗芙娜迎接从国外归来的父皇彼得一世,姐妹俩特意穿上了西班牙的宫廷礼服,令在场的欧洲使者为之倾倒。1732年,在庆祝安娜女皇登基举行的盛大宴会上,俄罗斯贵族们向前来祝贺的各国使臣询问,哪位前来赴宴的女贵宾最美,各国使臣不约而同地都指向二十三岁的伊丽莎白公主。

image.png

  伊丽莎白·彼得罗芙娜·罗曼诺娃

  闺中待字

  等到伊丽莎及笄,彼得大帝曾想把她嫁给法国国王路易十五,但法国波旁王朝对这门婚事并不热心,非常礼貌并坚决地回绝了俄罗斯的提议。于是彼得大帝降低要求,转而想在德国诸城邦公爵中给伊丽莎白找一位丈夫。挑来挑去,选择落在了荷尔施泰因公国王子卡尔·奥古斯特头上,但这位王子未来得及和伊丽莎白订婚就病故了。后来叶卡捷琳娜一世在位,已经顾不上女儿的婚事,就这样伊丽莎白一直就闺中待字,没有嫁人。而伊丽莎白的姐姐,安娜此时已经远嫁给德国荷尔施泰因-戈托普公爵卡尔·腓特烈为妻。

  伊丽莎白与彼得二世

image.png

  伊丽莎白一世

  母皇叶卡捷琳娜一世病逝后,彼得大帝与前妻的孙子小彼得继位。从辈分上算,小彼得是伊丽莎白同父异母哥哥阿列克谢的儿子,也就是她的侄子。尽管如此,伊丽莎白与彼得二世年纪相仿,而且伊丽莎白天性开朗活泼,喜欢各类打猎,骑马等室外活动,很快就成为小彼得的亲密玩伴,每次彼得二世出去游玩,一定要伊丽莎白陪同。久而久之有传闻说,彼得二世成年亲政后,不如把伊丽莎白嫁给他,这样亲上家亲,还解决了皇位之争。首先提出这个建议的是戈洛夫金公爵和奥斯特尔曼伯爵等人,但马上就遭到了教会和大多数贵族的反对——姑姑怎么可以嫁给侄子?此外伊丽莎白眼中的小彼得,不过是年少在一起游戏伙伴而已,谈不上什么严肃关系。尽管如此,小彼得对伊丽莎白非常依赖,容不得别人靠近她:当伊丽莎白的生活中出现了男友之后,每次都是被彼得二世以各种借口,把这些人或是调到乌克兰当差,或是派到国外当大使。

  屡受排挤

  安娜一世女皇登基后,伊丽莎白的处境日益艰难,屡受排挤。尽管伊丽莎白无心觊觎皇帝宝座,不喜欢参与政治,安娜女皇还是对她不放心,先是大幅削减了她的俸禄,此后又削减其封地。两人屡次发生争执,最后伊丽莎白干脆离开莫斯科,搬到圣彼得堡去居住。

  驱逐德国势力

image.png

  伊丽莎白一世

  安娜女皇在位期间,重用情人兼宠臣比龙,指使比龙控制下的秘密刑侦衙门对莫斯科贵族们大肆打击,滥用刑罚,招致很多人的不满。这时候一贯忠于彼得大帝的禁军等力量把希望寄托在伊丽莎白身上,很多人认为伊丽莎白在所有彼得大帝继承人中,最有资格。等安娜女皇过世,襁褓中的伊凡六世成为俄罗斯皇帝。本来库尔兰公爵兼秘密刑侦衙门长官比龙已经让天下人为之侧目,又加上了伊凡六世代表的德国布伦瑞克家族势力,两股势力共同秉政俄罗斯,使得朝中重臣们的不满情绪进一步发酵,最终演化成了宫廷政变。

  一方面由于有了彼得大帝亲自组建的普列阿布拉仁斯基军团鼎力支持,一方面伊丽莎白对自身命运的担忧,终于,1741年12月6日清晨,伊丽莎白率领普列阿布拉仁斯基军团发动不流血政变,推翻了伊凡六世,并将德国势力彻底清除出宫。之前,伊凡六世之母,摄政的安娜·利奥波尔多芙娜曾经接到过关于伊丽莎白计划谋反的消息,却因为她过分相信这位“闺蜜”,加上要参加另一位闺蜜的婚礼,而耽搁了下来。政变当天,伊丽莎白身穿胸甲,在向圣母玛利亚祷告后乘坐雪橇,前往普列阿布拉仁斯基军团营地,率众前往皇宫。

  虽然有禁卫军的支持,但支持者中没有一个在当时是军官,无法下令,伊丽莎白只好亲帅大军进入冬宫。政变者几乎没有遇到任何阻碍,宫中守卫普遍倒戈相迎,由于积雪太厚,身穿长裙的伊丽莎白几乎全程是被抬进宫中去的。政变军顺利进入冬宫二楼,逮捕了熟睡中的安娜·利奥波尔多芙娜和安东·乌尔里希夫妇,将他们押上了事先准备的雪橇。随后伊丽莎白向士兵们下令,只有在小皇帝醒来之后才能逮捕他,于是众人一直守在伊凡六世的摇篮边,直到他醒来。伊凡六世醒来后被眼前的景象吓哭,隔壁卧室里年仅四个月的妹妹叶卡捷琳娜公主也摔下床来,导致双耳失聪。不伦瑞克家族全体遭到逮捕和关押,俄国宫廷的德意志势力被彻底剪除。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十一年前最高秘密委员会七个人关起门来,决定让库尔兰女公爵安娜继承皇位,是为了让伊凡五世这个代表保守派势力的支系上台,防止伊丽莎白代表的西派恢复彼得大帝的各项改革措施;而禁军和各位大臣又全力支持伊丽莎白登基,也是为了驱逐盘踞在俄罗斯皇位上的德国势力,恢复代表俄罗斯的“正统”重登大宝。无论如何,当时确实有很多人把支持伊丽莎白看成是爱国义举,把政变看成是驱逐布伦瑞克家族的正当手段。

  自彼得大帝和叶卡捷琳娜一世之后,彼得二世登基,接着安娜女皇秉政,伊凡六世继位,最后伊丽莎白上台,十四年间俄罗斯宫廷政变迭起,西派、本土派、德国党、俄罗斯党轮流掌权,大有鲁迅所说的“革命,革革命,革革革命......”的意味。

  就这样,伊丽莎白公主登上皇帝宝座,成为俄罗斯罗曼诺夫王朝的第六位皇帝,也是第三位女皇。

  开明君主专制

image.png

  伊丽莎白一世

  伊丽莎白登基伊始,宣布恢复所有彼得大帝的改革措施,解散了内阁,恢复彼得大帝时代的枢密院,设枢密院总理大臣,总领国务,取消死刑(在伊丽莎白下旨处死了所有亲德贵族和她的政治敌人之后做出的决定),取消了俄罗斯国内海关,颁布鼓励商业流通的法令,用法律形式确定了贵族特权,建立起能够吸收社会各个阶层任职的文官体制,同时也全力以赴巩固君主专制。从历史角度看,伊丽莎白女皇是俄罗斯开明君主专制制度的始作俑者,自伊丽莎白女皇开始,俄罗斯的各项国家制度,包括君主制度才可以说真正成熟起来。

  很多人都有一个印象,似乎伊丽莎白在恢复枢密院以后,就把所有国家要务交给她信任的大臣们去办理,而她本人则热衷于组织假面舞会和各种游艺活动,可谓投纵奢华声色之内,置身勤勉国政之外。但仔细分析一下就不难看出,伊丽莎白女皇巧妙地利用手下大臣们和俄罗斯各派贵族之间的关系,不露锋芒,但又不遗余力,有所取舍地推行各项富国强兵政策。这对于被人推上皇位的伊丽莎白来讲,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三条裙子的联盟

  伊丽莎白在位期间,除了在内政方面颇有建树,在对外交往和开疆拓土方面页小试牛刀。1741年至1743年俄罗斯和瑞典之间爆发战争,最后以俄军胜利而告终,俄罗斯占领了一小块原属芬兰的土地。此后又与奥地利签署同盟条约,用来牵制日益强大起来的普鲁士,在1745年和1748年主动依靠外交手段调停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中的奥普关系和奥法关系,获取了战场上得不到的利益。此后俄罗斯还参加了七年战争,占领了普鲁士的柯尼斯堡(今加里宁格勒)。

  七年战争,按照丘吉尔的说法,可以称作是欧洲近代史上的第一次世界大战。这是欧洲进入资本时代后的第一次大规模战争,实质就是欧洲列强为争夺殖民地和势力范围,为抢夺海外市场进行的一次势力洗牌。几乎当时的所有欧洲列强、欧洲大小国家都参加了这次战争,参战各方除了把陆军投入战场,还有海军参战;作战地点也不限于欧洲,在加勒比海,印度和菲律宾都有战事发生。

  七年战争的全面爆发是在1756年,但此前英法两个殖民大国为争夺北美殖民地就开始武装冲突,自1755年起两国在北美大打出手;而在欧洲大陆,普鲁士和奥地利为西里西亚地区已经两度交手,最终西里西亚被普鲁士一口吞下,普鲁士的领土面积由12万平方公里一下子扩大到近16万平方公里,人口也由230多万激增到500多万,这是奥地利所不能接受的。(腓特烈大帝就说过奥地利女王玛丽亚·特雷西娅与法国路易十五的情妇蓬帕杜夫人与女沙皇这三条裙子定立了毁灭他的联盟,双面骑士德恩·多·波蒙的传说也不是没有根据的)原来由法国和奥地利主导的欧洲大陆政治秩序受到新崛起的普鲁士的挑战,俄罗斯也加入了对欧洲事务话事权的角逐。本来与法国敌对的奥地利转而与法国结盟,对抗普鲁士;普鲁士为了防止俄罗斯插手欧洲事务,避免在东西两线同时向法奥俄三国开战,就向英国寻求帮助,签订了同盟条约。这样欧洲大陆敌对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逐渐形成,战争爆发已经不可避免。

  七年战争

image.png

  伊丽莎白一世

  1756年,英国对法国宣战。此后,以普鲁士,英国,葡萄牙,汉诺威王国,黑森-卡塞尔侯国,布伦瑞克公国和北美印地安易洛魁联盟为一方,以奥地利,法国,俄罗斯,西班牙,萨克森王国,瑞典,那不勒斯王国和撒丁王国为另一方,进行了全面战争。

  1757年夏天,俄罗斯加入战争。第一阶段的战役由费多尔·马特维耶维奇·阿普拉克辛元帅指挥,但他畏首畏尾,裹足不前,在战局顺利的情况下仍按兵不动,而且听信谣言,误以为伊丽莎白女皇病逝,差点就从前线撤军。伊丽莎白大怒,将阿普拉克辛元帅召回,投入监狱。三年后阿普拉克辛元帅死在狱中。

  自1758年开始,俄军由威廉·费尔默将军指挥。费尔默的父亲是英国人,他生在俄罗斯,少年从军,曾在禁军服役,担任过禁军将领米尼赫的副官。后来参加了远征克里木和对瑞典的战争,历经多次战争,一步一步升到将军。费尔默果然没有辜负伊丽莎白的期望,很快就占领了东普鲁士首都柯尼斯堡,横扫整个东普鲁士。在当年8月14日的曹恩道夫战役中,俄军士兵的表现异常英勇顽强,重创腓特烈二世率领的普鲁士军队。

  1759年5月,伊丽莎白女皇任命萨尔特科夫将军接替费尔默,指挥俄军同普鲁士作战。据史书记载,费尔默被撤换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女皇陛下认为他在曹恩道夫战役取得决定性胜利的情况下,未能继续扩大战果,一举全歼普军,而是以伤亡惨重为借口于次日先于普军从战场撤出,结果错失良机,造成战争局势的反复。萨尔特科夫将军接任后,战局发展对俄军非常有利,1760年10月,俄奥联军一度占领了普鲁士首都柏林。

  战争就在反复争夺中持续下去,直到1763年2月以普英联盟的彻底胜利而结束。战争的结果对以后的欧洲历史和整个世界历史都产生了重大影响:根据英法《巴黎和约》,法国把加拿大,东路易斯安那和加勒比海上的几个群岛以及印度大部割让给英国。这场战争宣告了法国在美洲殖民统治的结束,而英国成为世界第一号殖民大国。

  普鲁士也最终把西里西亚并入版图,一跃成为欧洲强国,自此开始了百余年的德国统一进程。战后普鲁士开始外交努力,最终和俄罗斯结成了同盟,这对日后的欧洲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对于俄罗斯来讲,这个战争可以说是不胜不负。在七年战争期间,伊丽莎白女皇病逝,继任者彼得三世立即和普鲁士签订和约,放弃了所有的胜利果实。俄罗斯的最大收获不过是一次练兵,所有18世纪后期叶卡捷琳娜二世时代名满天下的将军都是从这场战争中成长起来的。

  文化发展

  奢华潮流

image.png

  伊丽莎白一世

  伊丽莎白女皇统治的时代,政治上相对稳定,经济发展迅速,而且在文化发展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就。伊丽莎白很重视科学和教育的发展,在她支持下,由伊万·舒瓦洛夫伯爵和著名学者罗蒙诺索夫在1755年创建了莫斯科大学,大学当时下设两个学校。此外还开办了俄罗斯第一所美术学院,建成了建筑艺术的杰作--位于圣彼得堡附近皇村的叶卡捷琳娜宫。在生命的最后几年时间里,伊丽莎白女皇更多地信任舒瓦洛夫伯爵和枢密院总理大臣沃伦佐夫等人。

  俄罗斯的奢华风气始于伊丽莎白时代。她在少年时代曾受过法国式教育,对法国的服装和化妆品情有独钟,妙龄的伊丽莎白除了相貌姣好,还长了一双美腿(至少别人对她是这样说的),所以很多时间都用在打扮和对容颜的护理上。伊丽莎白喜欢不停地置办新衣服,而且每件长裙礼服从不穿两次。有一次伊丽莎白存放衣服的宫殿起火,一次就烧掉了4000件礼服。而在她逝世后,又从宫中点出了15000多件长裙,数千双鞋子和整整两大箱子绸制长筒袜。

  时尚潮流

image.png

  老年伊丽莎白一世

  此外,伊丽莎白女皇还喜欢跳舞,每个星期至少要在宫中举行两次假面舞会。在一次舞会上,伊丽莎白竟前后三次换装。她还别出心裁地要求参加舞会的女宾一律着男装,而所有男士一律改穿裙子。每次从巴黎运载化妆品和服装的商船一抵达圣彼得堡,伊丽莎白就要求立即把所有她喜欢的商品买下,而且不许别人看见,这样就总是第一个穿着新款式服装参加社交活动,永远领导俄罗斯的时尚潮流。

  就这样,伊丽莎白女皇带动了俄罗斯贵族崇尚奢华精致的风气,比起行为粗鲁的安娜女皇,可谓有天壤之别。也就是在伊丽莎白女皇统治期间,俄罗斯开始逐渐形成了类似西欧的上流社会。

  女王轶事

  秘密成婚

  伊丽莎白终生未嫁。但据史料记载,她曾与阿列克谢·拉祖莫夫斯基秘密成婚,二人没有生育子女。在伊丽莎白女皇逝世后,有多人冒充她的子女,最出名的就是塔拉坎诺娃女公爵。现代莫斯科特烈齐亚科夫画廊珍藏的世界名画《塔拉坎诺娃女公爵》,描绘的就是这位冒名顶替的女公爵在水牢中生命的最后时刻,背靠牢墙的绝望之情。

image.png

  阿列克谢·拉祖莫夫斯基被称作是俄罗斯十八世纪历史上“最偶然的人”。他来自乌克兰,本来在乡下教堂做歌手。有天,一位来自莫斯科的上校偶然路过教堂,听到他的歌声,不禁为其演唱折服,惊为天人,遂带回圣彼得堡,推荐入宫,为王宫大臣们演唱。拉祖莫夫斯基不但演唱技巧高超,嗓音优美,而且仪表堂堂。安娜女皇统治时期,伊丽莎白公主前来观看拉祖莫夫斯基的演出,演出结束,伊丽莎白已被拉祖莫夫斯基的嗓音和相貌俘虏,于是就招他做了自己的宠臣。伊丽莎白登基做了女皇之后,对拉祖莫夫斯基大加封赏,集千万宠爱于一身,除赏地之外,被封至伯爵。二人此后在一所小教堂秘密成婚,并正式书写了结婚文件。

  伊丽莎白女皇从不掩饰自己和拉祖莫夫斯基的特殊关系,每逢宴会都要拉祖莫夫斯基陪同,而且他就坐在女皇旁边的位子上;拉祖莫夫斯基生病,女皇就前往他的寝宫居住,吃住均在拉祖莫夫斯基处;冬天二人去剧院观看歌剧,出门的时候女皇也要亲自为拉祖莫夫斯基披上裘皮大衣。拉祖莫夫斯基尽管身居高位,但深知自己出身低微,所以发迹后也为人低调谦和,从不插手政务,每天的时间大多数用来为伊丽莎白安排演出和各类娱乐节目,并且与所有的王公大臣都能和睦相处。众人皆知他是女皇不公开的丈夫,所以也对他极尽奉承阿谀之能事。

  伊丽莎白女皇逝世之前,曾要求继任者彼得三世和朝中重臣立誓,不得在她百年后寻隙为难拉祖莫夫斯基。众人许诺。而拉祖莫夫斯基在伊丽莎白逝世后,自己就搬出皇宫,回自己的封地去了。

  叶卡捷琳娜二世女皇登基后,曾派总理大臣沃伦佐夫公爵前去拜会拉祖莫夫斯基,并带去了女皇的一封手谕。在手谕中,贵为一国之君的叶卡捷琳娜二世尚尊称拉祖莫夫斯基为“陛下”,语气甚为恭谦。拉祖莫夫斯基接到手谕后,思索片刻,从保险柜中抽出了当年他与伊丽莎白女皇的结婚证书,展示给沃伦佐夫看,并把证书从头到尾读了一遍,之后就投入壁炉中烧掉了。然后拉祖莫夫斯基徐徐说道:我不过是先女皇陛下的一个忠诚奴仆,陛下对我恩赏有加,其实难副......如今我手上什么文件也没有了。

  莫名奇妙的沃伦佐夫公爵只好回去,如实向叶卡捷琳娜女皇禀报了拉祖莫夫斯基的举动和表述。叶卡捷琳娜笑曰:我们相互都明白了对方的意思。他和女皇陛下的秘密婚姻不曾存在过,如此就可以放心了!

推荐中…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甄嬛的原型孝圣宪皇后钮祜禄氏活了多少岁?

  在众多影视作品中,清宫剧一直备受观众喜爱。其中,《甄嬛传》作为一部热门的清宫剧,讲述了聪明绝顶的甄嬛如何在后宫中脱颖而出,最终成为皇后的故事。然而,剧中的甄嬛并非完全是虚构人物,她的原型是清朝乾隆年间的孝圣宪皇后钮祜禄氏。那么,这位历史上的皇后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