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史

多纳泰罗
2021-11-24 10:39:01

  多纳泰罗,又译多纳太罗,是意大利文艺复兴雕塑家,画家,外文名Donatello,生卒时间是在1386年-1466年12月13日,主要成就是文艺复兴早期第一代美术家、杰出的雕塑家。

  个人简介

  多纳泰罗(Donatello ,又译多纳太罗、唐纳太罗,1386年 —1466年)意大利文艺复兴雕塑家、画家。

image.png

  多纳泰罗雕塑作品

  生平

  多纳泰罗出生于弗洛伦萨,年轻时从师于吉贝尔蒂( Lorenzo Ghiberti),在他的工作室里受过严格的艺术训练,由于老师是位严守哥特传统的雕刻家,这使追求自然、孤傲而有才能的弟子不能忍受。

  29岁时独立创作《圣乔治》,塑造了一位充满自信心和自傲感的青年英雄理想化形象,雕像全身重量压在左腿上有前进迸发出巨大冲击力量之感,雕刻家按对立方式保持躯体均衡的表现手法塑造形象。《圣乔治》问世使多纳太罗名盖佛罗伦萨,紧接着为乔托大师设计建造的独立式钟楼制作四个先知雕像,在这些雕像中人们发现都是同代人的肖像。他在制作雕像时,有时高声叫道:“你说话呀,你真该死”,他常把雕像当活人一样与它对话。

  45岁的雕刻家和同代建筑大师布鲁内莱斯基一起赴罗马,对古代艺术作深入的考察研究,充分地继承古希腊罗马的古典艺术传统,相继创作了《大卫》等名作。

  57岁的大师来到帕多瓦城,在那里塑造了名作《加塔梅拉塔骑马像》。

  10年后又回到故乡佛罗伦萨,已是68岁的老人了,他仍然从事创作。由于客观社会的变化,雕刻家思想感情和艺术观念也发生了巨大的转变,这些转变在他晚年的名作《抹大拉》中充分体现出来。

  多纳太罗的前期艺术核心,是直接研究人与自然为基础的新的写实手法,借鉴希腊罗马古典表现形式为基础的理想化的艺术处理方法,作品中介入作者强烈的个性化表现;晚期的创作特色,是有意追求形式上的夸张和变形,脱离古典雕像的理想美和华丽庄严气魄,强调激情,丑陋和痛苦成为他后期创作的内涵。

  创作历程

  同许多诗人和艺术家一样,多纳泰罗在承受了他前辈以及同时代艺术家的影响之后,在驯服于学派及传统的教训之后,更与当时一般艺术家同样仔细观察过了时代以后,渐渐显出他个人的气禀,肯定他的个性,甚至到暮年时不惜趋于极端而沦入于“丑的美”的写实主义中去。多纳泰罗有时因为要表现纯粹的精神生活而遗弃作品外形的美。

  作品

  早期作品《大卫》铜像,即有精巧优雅的风格,并以对写实风格有所注意。《圣乔治》雕像则清楚展现其实体逼真的动态感。《圣乔治屠龙》浮雕,首创平雕法,雕面很浅,但透过浮雕表面微妙的起伏控制光线阴影的对比,却能表现出如凿子作画般惊人的深度及多变的层次感。

  中期作品《希洛德之宴》(Feast of Herod)铜雕及在建筑物背景上所做的浮雕,具有符合透视学的线条。《图卢兹的圣路易》则是较具有古典风格的作品,线条较柔和细腻。而此时期多那太罗的浅浮雕,则显现出强烈的远近法;但在《愚者》(Il Zuccone)和《哈巴谷》(Habukkuk)两项作品中,又恢复至明暗光度对比、线条颤动的形式。而1443-1444年间制作的《大卫》铜像,光线明暗交错复杂,是其最富古典主义之作,也是文艺复兴时期最早的独立大型裸体雕像。

  1443年为安东尼大祭坛制作的《圣母子与圣徒》(The Virgin and Child with Saints)巨型雕像群,是由大理石或铜质混合制作成的一组浅浮雕及独立雕像,除了有中世纪祭坛的庄严虔敬气氛外,也表达出多那太罗的宗教哲学。而《格太梅拉达骑马像》(Gattamelata)为文艺复兴时期首次以罗马人表扬英雄骑马造型创作的作品,为骑马雕像的始祖。

  而其晚期木雕作品《圣约翰像》及《玛格达琳像》(Magdalene),以深刻表现人物心理为特色,虽然较于严厉、复杂艰涩且深沉自省,但其豪放的表现力曾震惊佛罗伦斯。

  圣马克像(St. Mark)

  1411至1413年,多纳泰罗完成了雕像圣马克(St. Mark)。那是依据了传统思想与传统技巧所作的雕像,是十三世纪以来一切雕塑家所表现的圣者的模样。

  圣马可面貌庄严,垂着长须一直悬到胸前,手里拿着一册书,就是所谓福音。衣褶是很讲究地塑成的。多纳泰罗对于圣马克的身体先给了一个很明显的倾侧的姿势,然后可使衣褶更复杂,更多变化。外衣的褶痕,都是垂直地在支持整个体重的大腿方面下垂。这一切都与传统符合。

  米开朗琪罗(Michelangelo Buonarroti, 1475-1564)曾经说过:这样一个好人,真教人看了不得不相信他所宣传的福音!圣马可的手势依了自然的模型而雕塑的。这是又粗又大的石工的手。右手放在大腿旁边,好似不得安放。多纳泰罗全部作品中都有这个特点。一个关于劳作的工人,当他放下工具的时候,往往会有双手无措的那种情景。多纳泰罗就是这样一个工人。他雕像上的手,永远显得没有着落,这“没有着落”,是他不知道怎样使用的“力”在期待着施展的机会。

  圣乔治像(St. George)

  1417,多纳泰罗创作完成雕像圣乔治(St. George),是弗洛伦萨圣弥额尔教堂外墙上的装饰雕塑,被认为是最早的中央透视法(central perspective) 的代表之一。

  这座雕像,表现圣乔治威武地站着,左手执盾,右手垂在身旁,同样也是那种无可安放的情景。紧握的拳头更增加了强有力的感觉。圣乔治肩上挂着一件小小的外衣,使整个雕像不至有单调之感。这件外衣更形成了左臂上的不少衣褶,使手腕形成许多阴暗的部分。这样穿插之下,整个作品便显得丰富而充实了。但整个雕像的精神,还是没有摆脱古雕塑的宁静的风格。

  该作品现藏于弗洛伦萨国立巴杰罗美术馆,圣弥额尔教堂外墙原址摆放的是复制品。

image.png

  圣乔治像

  哈巴谷(Habacuc)

  1423-1425年,多纳泰罗创作了著名的雕塑哈巴谷(Habacuc,俗称Zuccone)。

  在哈巴谷像中,再没有庄严的面貌、垂到胸前的长须、安排得很巧妙的衣褶,一切传统的法则都不见了。这是一个秃顶的尖形的头颅,配着一幅瘦削的脸相,一张巨大的口,绝非美男子的容仪,而是特别丑陋的形象。

  他已不是以前作品中所表现的先知者,而是一座忠实的肖像了。为圣徒造像而用真人作模型,算是雕塑史上的新纪元了。此时的多纳泰罗已经和传统决绝而标着革命旗帜了。

  哈巴谷与圣乔治一样,是像要向前走的模样。这是动作的暗示,多纳泰罗很多重要的作品都有这类情景。雕像上并没有随着肉体的动作而布置的衣褶,整个身躯只是包裹在沉重的衣帛之下。哈巴谷的左手插在衣带里,右臂垂着。可以说,多纳泰罗把一切艺术的辞藻都废弃了,使作品的“丑”更明显。佛罗伦萨艺术一向是研究造型美的,至此却被多纳泰罗放弃了。他尽情地摹写自然,似乎认为细微准确的素描,即是成全一件作品的“美”。哈巴谷毕竟还是美的,只是另外一种美罢了。他的美是线条所传达出来的精神生活之美。那张大口,旁边的皱痕,是宿愁旧恨的标记;身体似乎支撑不了沉重的衣服;低侧的肩头,表示他的困顿。双目并非是闭了,而是给一层悲伤的薄雾蒙住了。

  大卫像(David)

  青铜雕像大卫是多纳泰罗的另一名作,创作于1435-1440年期间,现藏于佛罗伦萨巴杰罗国立美术馆。它被公认为是文艺复兴时期第一件在青铜铸造过程中没有使用支撑的作品,和第一座复兴了古代裸体雕像传统的独立的、无支撑的裸体男子雕塑。

  公元前10世纪以色列希律王在位时,非利士人兴兵入侵,有个武士叫哥利亚,身高8尺,手持巨戟,出阵40天,以色列人不敢迎战。一日,少年大卫去看望在军中服役的兄长,听说哥利亚如此飞扬跋扈,很伤自尊心,他坚决要求希律王同意他出阵杀死哥利亚以雪以色列人的耻辱。无能的希律求之不得。大卫出阵后,大吼一声,随即用甩石机击中哥利亚的头。被击昏的巨人倒地,大卫机敏地拔出利剑割下哥利亚的头。多纳太罗雕塑的少年大卫正是表现这一情节。

  多纳泰罗是意大利文艺复兴前期雕塑新纪元的代表人物,曾耗费大量的精力去研究古代希腊和罗马的雕塑,但他并不一味地模仿,而善于在继承古典主义雕塑艺术的基础之上进行创新。这尊《大卫》就是多纳泰罗进入艺术的成熟期的一件重要的代表作。

  着意表现人的完美体魄和崇高精神的雕塑作品,在黑暗的中世纪已经消失,所以同真人一般大小的裸体《大卫》问世,实在是惊世骇俗之举。裸体的、有血有肉的少年大卫立在人们面前表现了过去时代的结束和新时代的到来,开创了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和颂扬人体美的先河,奠定了文艺复兴时期的现实主义传统。他所塑造的大卫是佛罗伦萨人热爱和平、追求自由的心愿象征。《大卫》的身体各部分之间的比例符合古典艺术的理想标准;它的姿态遵守“重心转移”的造型规律,显得放松而自然。《大卫》正陷入复杂沉思的心理状态,他的沉思目光似乎发现了人类自身的美和力量。这种对人类自身价值的发现和认识,正是文艺复兴的根本精神。

  雕像塑造的人物大卫是圣经《旧约全书》中的英雄,后来成为以色列王,并使国家得到了统一。以色列王扫罗在位时,非利士人进攻以色列,其中有一个巨人勇士哥利亚所向披靡,无人能敌;大卫见此情景,主动要求作战,并用智慧和勇气杀死了哥利亚。雕塑表现的就是这个青年勇士杀死敌人后的场景。在雕像中,用裸体形象表现宗教形象,并强调肉体的美感,表明这个作品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大卫在雕像中被塑造成了一个可爱的牧童形象,头戴牧人帽子,右手握剑,脚下踩着被割下的哥利亚的头颅,脸上的表情是那样悠闲,似乎还有一点得意。他的身体形态几乎完全是古希腊风格的,显得自然而放松,身体各部分的比例也符合古典主义理想美的标志,似乎又回到了崇尚人体美的希腊和罗马时代。然而,大卫的表情却表现出人物是复杂的心理状态:这位还没有成年的英雄的目光并没有对准巨人哥利亚的头颅,而是对准了自己的身体,似乎是由于他所完成的英雄业绩才使他首次发现了人类自身的美和力量。作品体现了佛罗伦萨人热爱自由和追求自由的心愿,也开创了文艺复兴时期美术作品的一个重要而引人注目的主题,就是对人类自身价值的发现和认识。同时,作为中世纪以来第一尊裸体的圆雕作品,《大卫》就更显得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了。

  加塔梅拉塔骑马像(1445-1453)

  为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雕刻,由多纳泰罗作于1445-1453年间,立于帕多瓦圣安东尼广场。

  1444年左右,多纳泰罗应邀到帕多瓦作加塔梅拉塔骑马像。当时多纳泰罗参考了古罗马著名的"马库斯·奥里路骑马像",将人物英勇善战、果敢的性格刻画得栩栩如生。人物盔甲也综合了当代实际装束以及古装细节,赋对象以真正罗马贵族式的气质。马匹矫健非凡、比例十分高大,骑手除了有过人的奋力,非得有指挥若定的涵养才能驾驭。这是文艺复兴时期人们特有的沉着和自信。无形之中,雕塑家以炉火纯青的技艺为自己留下了一座丰碑。它至今仍放在原处:帕多瓦圣安东尼教堂正门前高大的基座上。多纳泰罗的雕塑创作使意大利雕塑彻底摆脱了哥特式造型的痕迹,树立了一代新的风尚。作品安置在意大利北方城市帕多瓦的圣安东尼广场中央,观众能从四面八方观看它,加塔梅拉塔眉头紧皱,两眼圆睁,面部神情刚毅,棱角分明,体积饱满厚重,充分表现了一个威武骑士的英俊形象。

推荐中…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李光弼:唐朝中期的杰出将领与战略家

  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那么一些人物,他们以非凡的勇气和卓越的才能,书写着时代的篇章。李光弼,作为唐朝中期的一位杰出将领,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从出身将门到成为安史之乱中的关键人物,李光弼的军事才能和战略眼光,为唐朝的中兴立下了汗马功劳。以下是对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