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爱修斯,欧洲中世纪开始时一位罕见的百科全书式思想家,生卒时间480年-524年,外文名叫做Anicius Manlius Severinus Boëthius,主要成就“奥古斯丁之后最伟大的拉丁教父”之称。
生平
塞味利诺·波爱修斯于480年生于罗马 ,出身贵族,年幼时父母双亡,由亲属 西玛古 ( 英语 : Quintus Aurelius Memmius Symmachus ) 抚养成人,并教导他学习希腊文、文学和哲学。
著作
波爱修斯博学多才,在中世纪初期的学术界,享有崇高的荣誉,他将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和柏拉图的作品翻译成拉丁文,同时将古代学者毕太古的音乐、欧几里德的几何学、尼哥玛古的数学(De institutione arithmetica libri duo)、托勒密的天文学 、阿基米德的机械学,都翻译成拉丁文介绍给罗马人。波爱修斯自己也编写了许多关于伦理学、数学、几何学和音乐的书籍,他对神学尤有深邃的研究,著有神学书籍多种。
哲学:《哲学的慰藉》(De consolatione philosophiae)
波爱修斯在被囚禁时著成《哲学的慰藉》
波爱修斯最有名的著作是《哲学的慰藉》。这本书最有可能是在他被流放和在监狱中等待处决时写成的。他的一生都在致力于保存古代的古典主义知识,尤其是哲学。
这部著作代表了他本人和哲学的对话。 在书中哲学以哲学女神的形象出现。书中主张尽管这个存在明显的不平等,但是从柏拉图式的意义来说,这个世界上仍然存在一个更高的力量,其他的一切都要服从于这个崇高的“天道”(Providance)。
这本书有几部手稿留存了下来,在欧洲,这些手稿在此后直到十五世纪甚至更晚的世纪曾被广泛地修改、翻译和印刷。
逻辑学:《De topicis differentiis》
数学:《算术》(De arithmetica)
音乐:《音乐的纲要》《De institutione musica》
音乐的纲要(英语:the fundamental of music)是波爱修斯早期的作品,并将音乐归为中世纪博雅教育(liberal arts)的四艺(quadrivium)之一。
对波爱修斯而言,音乐是数字科学,数字的比例决定音程(interval)、谐和音程(consonances), 音阶(scales)及调音(tuning)。
波爱修斯依据希腊哲学家尼科马库斯(Nicomachus)及托勒密(Ptolemy)的第一本著作谐和论(harmonics),进行编纂。虽然后世不太清楚有多少内容承袭自其他作者,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内容的论述乃基于希腊的数学及音乐理论。
波爱修斯将音乐分为三种类型 : 1. musica mundane(the music of the universe):恒星、行星的运动,四季的变换以及自然环境(elements)与数值间的关系有关。 2. musica humana(human music):人的身体、心灵达到协调平衡。 3. musica instrumentalis(instrumental music):乐器或人声制造出听得见的声响。
波爱修斯强调音乐影响性格,故音乐的修习对年轻人来说很重要。音乐不能凭借直觉,是必须透过判断及推理的过程产生的。
神学:《Opuscula sacra》
纪念
扩展阅读
作品
James, H. R. (translator) [1897],The Consolation of Philosophy of Boethius, The University of Adelaide: eBooks @ Adelaide, 2007 .
Boethius, Anicius Manlius Severinus.Boetii De institutione arithmetica libri duo. (编) Gottfried Friedlein.Anicii Manlii Torquati Severini Boetii De institutione arithmetica libri duo: De institutione musica libri quinque. Accedit geometria quae fertur Boetii. in aedibus B.G. Teubneri. 1867: 1–173 [ 2008-08-03 ] (Latin) . 引文格式1维护:未识别语文类型 (link)
Boethius, Anicius Manlius Severinus.Boetii De institutione musica libri quinque. (编) Gottfried Friedlein.Anicii Manlii Torquati Severini Boetii De institutione arithmetica libri duo: De institutione musica libri quinque. Accedit geometria quae fertur Boetii. in aedibus B.G. Teubneri. 1867: 177–371 [ 2008-08-03 ] (Latin) . 引文格式1维护:未识别语文类型 (link)
传记
Attwater, Donald; Catherine Rachel John. The Penguin Dictionary of Saints. London: Penguin Books. 1995. ISBN 0-14-051312-4. OCLC 34361179 .
Baird, Forrest E.; Walter Kaufmann. From Plato to Derrida. Upper Saddle River, New Jersey: Pearson Prentice Hall. 2008. ISBN 0-13-158591-6.
Chadwick, Henry. Boethius, the Consolations of Music, Logic, Theology, and Philosophy. Oxford: Clarendon Press. 1981. ISBN 0-19-826549-2. OCLC 8533668 .
Colish, Marcia L. Medieval Foundations of the Western Intellectual Tradition, 400-1400. 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Press. 2002. ISBN 0-300-07852-8. OCLC 185694056 .
Magee, John. Boethius on Signification and Mind. Leiden: Brill. 1989. ISBN 9-0040-9096-7.
Marenbon, John. Boethius.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4. ISBN 0-19-513407-9. OCLC 186379876 .
Marenbon, John. The Cambridge Companion to Boethius.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9. ISBN 0-52-187266-9.
Westfall, Joseph. Boethius: Kierkegaard and The Consolation . (编) Stewart, Jon. Kierkegaard and the Patristic and Medieval Traditions. Ashgate. 2008: 207–222. ISBN 9780754663911.
Papahagi, Adrian,Boethiana Mediaevalia – A Collection of Studies on the Early Medieval Fortune of Boethius’ Consolation of Philosophy, Zeta Books, 2010, ISBN 978-973-1997-79-7.
音乐作品集
Carlo Forlivesi ( 英语 : Carlo Forlivesi ) , Boethius (2008) for biwa. The piece is included in the CD album Silenziosa Luna ( 英语 : Silenziosa Luna ) (ALCD 76).
古腾堡计划中Anicius Manlius Severinus Boethius的作品
De Trinitate (On the Holy Trinity)— Boethius, Erik Kenyon (trans.)
Theological Tractates; Christian Classics Ethereal Library
A 10th century manuscript of Institutio Arithmetica is available online from Lund University, Sweden
The Geoffrey Freudlin 1885 edition of the Arithmetica, from the Cornell Library Historical Mathematics Monographs
Online Galleries, History of Science Collections, University of Oklahoma LibrariesHigh resolution images of works by Boethius in .jpg and .tiff format.
传记
Blessed Severinus Boethiusat Patron Saints Index
Stephen J. Blackwood ( 英语 : Stephen J. Blackwood ) ,The Meters of Boethius: Rhythmic Therapy in the Consolation of Philosophy.
O'Connor, John J.; Robertson, Edmund F.,Boethius,MacTutor History of Mathematics archive (英语)
Phillips, Philip Edward.Boethius: A Selected Bibliography for Students
Boethiusat The Online Library of Liberty
On Boethius and Cassiodorus—教宗本笃十六世
哲学、逻辑
"Anicius Manlius Severinus Boethius" article by John Marenbon in the Stanford Encyclopedia of Philosophy
The Contribution of Boethius to the Development of Medieval Logic
在中国科举史上,潮州府海阳县东莆都仙都村(今潮州市潮安区金石镇仙都村)走出了一位惊才绝艳的状元—详情
公元前203年,齐国临淄城内,一口沸腾的大鼎被架在街头。齐王田广的怒吼声中,刘邦麾下著名谋士郦食详情
在东汉末年的历史长卷中,"夏恽"作为十常侍集团的核心成员,其姓名读音常因&q详情
东汉王朝(公元25年—220年)作为中国历史上承前启后的大一统王朝,其官制体系以三公九卿为核心,详情
在唐代诗歌的璀璨星河中,中唐时期的大历年间(766—779年)孕育出了一群以细腻笔触描绘自然、以详情
在战国纷争的宏大叙事中,燕昭王姬职的即位堪称一段充满戏剧性的历史转折。作为燕易王之孙、燕王哙之子详情
在中国明朝近三百年的历史长河中,戚继光与邓子龙作为抗击外敌的杰出将领,分别在东南沿海与西南边疆、详情
在北齐王朝的权力漩涡中,武成帝高湛与河间王高孝琬的叔侄对决,堪称中国历史上最触目惊心的皇室相残案详情
在中国古代历史的长河中,宣太后与芈月这两个名字常被并置提及,二者是否为同一人?这一疑问不仅困扰着详情
三国时代,群雄逐鹿的宏大叙事下,暗涌着无数人性之恶。这些恶人以背叛、残暴、贪婪等丑恶行径,在历史详情
战国时代,赵国第六代君主赵武灵王赵雍以胡服骑射改革闻名于世,他北击林胡、楼烦,吞灭中山国,拓地千详情
在中国浩如烟海的历史典籍中,北宋司马光主编的《资治通鉴》以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的独特地位,成为连详情
在法国波旁王朝的辉煌历史中,路易十四(Louis XIV)以太阳王(Le Roi Soleil)详情
公元249年的高平陵之变,是三国历史的转折点。71岁的司马懿以雷霆手段篡夺曹魏军政大权,为其孙司详情
在中国古代的贤才选拔故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堪称最具戏剧性与启示性的典范。这一典故出自《孟子·告详情
在东汉末年的乱世风云中,荀攸作为曹操麾下最卓越的谋士之一,以其算无遗策的智谋与大智若愚的处世哲学详情
在西安秦始皇陵兵马俑的万千军阵中,一尊跪射俑因毫发无损的传奇状态和陕西地图般的独特造型,被网友戏详情
在中国清朝历史上,杰书与康熙帝的关系既是宗室亲缘的纽带,更是政治格局中君臣协作的典范。作为礼亲王详情
隋朝末年,中央政权腐败,徭役赋税繁重,民不聊生之下,各地起义如星火燎原。据《隋唐演义》《兴唐传》详情
在杨家将的传奇叙事中,马赛英以"罗刹女"之名与"九股练索"详情
在明朝正德年间的政治舞台上,刘瑾曾以立皇帝之姿搅动风云,其权势之盛令满朝文武噤若寒蝉。然而,这位详情
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锐字常被赋予锐意进取、敏锐果敢的内涵。北宋名相章得象与当代保险科技企业家方锐详情
在华夏文明起源的宏大叙事中,阪泉之战与涿鹿之战犹如两枚关键拼图,共同构建起炎黄部落联盟的崛起图景详情
公元前273年,战国中期的中原大地战火纷飞。在韩国华阳(今河南新郑北)的战场上,一场改变战国格局详情
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三国鼎立的局面持续了数十年,魏、蜀、吴三国相互征伐,战火纷飞。而最终打破这一详情
1521年,明朝广东海道副使汪鋐指挥的屯门海战,是中国与西方殖民者的首次军事对抗。这场战役虽以明详情
在云南西部高黎贡山南麓的崇山峻岭间,一座名为磨盘山的险峻山岭静默矗立。这座海拔2600余米的山峰详情
公元215年的合肥城下,一场被后世神话为"八百破十万"的战役,实则是三国时期详情
在探讨中国古代军事史时,"淝水之战"作为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广为人知,但&qu详情
《左传》作为一部叙事详实的史书,以其高超的叙事技巧和深刻的历史洞察力,为后人展现了春秋时期诸多重详情
在历史的长河中,北方草原上的游牧民族乌桓,曾是汉朝边疆的重要力量。然而,随着东汉末年的局势动荡,详情
在中国古代历史的长河中,秦朝的统一战争无疑是一段波澜壮阔的篇章。然而,在这场规模空前的征服之战中详情
在中国三国时期的历史长河中,英雄辈出,战事频仍,其中一场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逍遥津之战,至今仍详情
在科学的世界里,有一种细胞被赋予了不死的名号,这就是海拉细胞。这种细胞源自于一位名叫亨丽埃塔·拉详情
在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中,姜子牙和鬼谷子都是极具智慧和能力的传奇人物。他们分别代表了道家和兵家的智详情
一、背景介绍 秦始皇陵兵马俑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考古发现之一,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然而,这些详情
标题:秦始皇10大诡异事件 一、陵墓之谜 1. 兵马俑:秦始皇陵的兵马俑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大的详情
虞姬,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女性人物,她与项羽的爱情故事被后人传颂不衰。而刘邦,作为项羽的对手和汉朝的详情
胤祥没有遭到雍正的清洗,但他在年轻时去世,这一点对于一些历史学家来说存在着一些争议。 一些人质详情
满清十二帝内没有溥仪的画像,只有照片,是什么原因呢? 在满清十二帝中,没有任何一位皇帝画过溥仪详情
溥仪的文化水平不仅仅是初中程度,尽管他的户口本上写着初中,但这并不是他真实的文化水平。 作为大详情
古人常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而在皇权社会,皇帝不具备生育能力,可不仅仅是不孝的问题,毕竟古代历来详情
息肌丸是什么东西?真的有这种药存在吗?息肌丸是一种有催情作用的美容香精,塞到肚脐眼里融化到体内,详情
赵飞燕服用息肌丸保持美貌,息肌丸是什么东西呢?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往下看。 据说详情
古印度文明,作为人类文明的摇篮之一,承载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和深邃的哲学思想。其影响力不仅深远地渗透到了详情
彼岸花,又称曼珠沙华,是一种充满神秘色彩的花卉。这种花通常盛开在秋季,其鲜红的花瓣和细长的花蕊形详情
在现代社会,我们依赖于各种产品来完成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从智能手机到笔记本电脑,从家用电器到汽车详情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忽视地球上的一些奇妙之处。然而,当我们从太空中俯瞰地球时,这些事物详情
在生物多样性的广阔领域中,每一次新的物种发现都像是打开了一扇通向未知世界的窗户。最近,科学家们在详情
在这个世界上,有些物品的价值超越了我们的想象。它们不仅仅是物质的存在,更是艺术、历史和文化的象征详情
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无论是热血沸腾的球场,还是电视机前的粉丝,都被一位女性棒球选手的魅力所吸引。详情
位于中国云南的九龙河瀑布群,被誉为中国的尼亚加拉,是中国最大的瀑布群。这里的瀑布高低错落,气势磅详情
北仑河口,位于中国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是中国大陆海岸线的最南点。这里既有美丽的海滨风光,也有丰富详情
鸭绿江口,位于中国东北地区,是中国大陆海岸线的最北点。这里既有壮丽的山川河流,也有悠久的历史文化详情
湖北省,位于中国中部,素有千湖之省的美誉。全省湖泊众多,水域面积占总面积的四分之一。今天,就让我详情
在武侠文化的语境中,实力往往与武功修为、江湖地位、智谋韬略紧密相连,而当我们将虚构角色殷野王与现详情
在唐代诗坛的苍茫雪原中,刘长卿以五言绝句《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凿出一眼温热的清泉。这首诞生于贬谪途详情
在《红楼梦》这部文学巨著中,妙玉无疑是一个极具神秘色彩和独特魅力的人物。她以超凡脱俗的才情、孤傲详情
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了无数才华横溢的诗人,他们用优美的诗句抒发了对人生、爱情、自然和社详情
在中国古代文学的璀璨星河中,《诗经》犹如一颗耀眼的明珠,汇聚了无数文人墨客的才情与智慧。而在《诗详情
王勃,唐代初期的杰出诗人,以其才华横溢和短暂而传奇的一生著称。在他的众多诗作中,《晚留凤州》以其详情
《射雕英雄传》作为金庸先生的经典武侠小说,自问世以来便受到了广大读者的喜爱。在这部小说中,丘处机详情
在中国古代文化的历史长河中,《世说新语》以其独特的魅力记录了一个个鲜明的人物与故事。这部作品不仅详情
在道教传奇与神话故事中,赤脚大仙这一角色的形象虽短暂却极为鲜明,他在《西游记》中的出场更是令人印详情
在浩瀚的中华文化宝库中,斯斯文文这个词汇常被人们所提及。但是,它究竟是不是一个成语?它背后蕴含的详情
你知道时时刻刻这个成语吗?它不仅仅是描述时间的连续,更是一种对生活态度的诠释!那么,这个成语究竟详情
在中国科举史上,潮州府海阳县东莆都仙都村(今潮州市潮安区金石镇仙都村)走出了一位惊才绝艳的状元——林大钦。他以不足21周岁的年龄折桂,成为潮汕本土培养的唯一一位文状元,其人生轨迹不仅是个体奋斗的史诗,更折射出明代潮汕地区文化崛起与士人精神的深刻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