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

伊藤博文对中国的贡献-伊藤博文遇刺事件
2021-11-19 14:13:01

  伊藤博文(日语:いとう ひろぶみ;1841年10月16日-1909年10月26日),日本近代政治家、明治九元老之一。

image.png

  伊藤博文

  人物生平

  学习经历

  天保十一年(1841年)10月16日,伊藤博文出生在日本长州藩(现日本山口县)。幼名利助,后改称利介、利辅、俊辅和舜辅。父林十藏,母名琴。其父原在村务农,后去萩城谋生。不久,入伊藤武兵卫家做工。武兵卫年老无子,收十藏为养子,伊藤博文即随父母入伊藤家。伊藤博文自幼备尝辛苦,其父外出打工时,伊藤博文随母寄居外祖父秋山家,过着贫困的生活,那时他是个喜欢恶作剧的顽童,村里的孩子叫他饿鬼大将,胡说利助。

  嘉永六年(1853年),伊藤博文寄宿于寺院,后又在藩士福原等家作侍童,平时做杂役,闲时习文识字。安政三年(1856年),伊藤博文前往相州服役,守卫边防。安政四年(1857年),伊藤博文返回长州藩,他先是投奔来原良藏,后入松下村塾(しょうかそんじゅく),受教于改革派下级武士的领导人吉田松阴(よしだ しょういん)门下,深受吉田松阴器重。

  安政五年(1858年)10月,伊藤博文前去长崎,入江户幕府创办的炮术传习所学习军事。安政六年(1859年)6月,再次回到长州,在长州结识了木户孝允(きど たかよし)。10月,随从桂小五郎一起去江户(今东京)。文久二年(1862年)12月12日夜,伊藤博文与久坂玄瑞高杉晋作等十几名志士,潜入品川御殿山新建的英国公使馆周围。伊藤博文在前面开路,手持木锯,锯断使馆四周的木栅栏,其他人随即鱼贯而入,扔出自制的燃烧弹。随后,伊藤博文等人返回附近住处,彻夜痛饮,沉醉于“攘夷”的狂热之中。

  少年斗士

  文久三年(1863年),伊藤博文同井上馨(いのうえ かおる)等5人,受长州藩派遣,去英国留学。他亲眼见到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物质文明,思想发生变化。认识到仅仅凭着一股保卫民族独立的热情去盲目攘夷,决非上策,只有开国,向西方学习,才能成就倒幕大业。在英国期间,伊藤博文了解到萨英战争爆发。

  元治元年(1864年)6月,伊藤博文同井上馨回国。此时正值英、法等四国联合舰队攻打下关前夕,伊藤博文即力劝藩主毛利敬亲不可“攘夷”。指出与其空费国力,不如将此力用于恢复王政,以完成国内统一。后因藩主毛利敬亲执意“攘夷”,终发生四国舰队炮击下关事件。不久,江户幕府第一次讨伐长州藩,藩内保守派即向幕府表示“恭顺”。庆应元年(1865年)初,高杉晋作等改革派下级武士起兵,夺得藩政,伊藤博文坚决支持。伊藤博文是从“攘夷”到“开国进取转变的先行者和促进者。

  庆应二年(1866年)1月,萨摩、长州两藩下级武士结成倒幕联盟。6月,江户幕府第二次讨伐长州藩。伊藤博文前往石州,准备参战,抗击幕府军。后伊藤博文受长州藩之命,去长崎向外商购买轮船,以对付江户幕府的海军,但未成功,又转往中国上海。8月底买回两艘轮船。此时,征长战事以幕府军的失败而告终。

  庆应三年(1867年)10月14日,朝廷向倒幕派发出讨幕密诏。同一天,幕府将军德川庆喜提出“大政奉还”(たいせいほうかん)。12月9日(阴历),天皇发表“王政复古”(おうせいふっこ)大诏令,宣布废除幕府制,建立新政府。伊藤博文得知讨幕消息后,即从长崎来兵库,欲与长州藩诸队一起战斗,后因故回长州。

  维新先驱

  明治元年(1868年)1月初,伊藤博文来到兵库,1月13日,伊藤博文被明治新政府任命为外国事务交涉员。在木户孝允、大久保利通和细田道一的领导下负责处理外交事务,后又任外国事务局判事、大阪府判事兼外国官判事、兵库县知事。明治维新开始后,伊藤博文积极主张把“欧美各国之政治制度、风俗习尚、教育、生产”的“开明风气”移入日本,使日本进入“开明诸国之行列”。明治新政府成立之初,伊藤博文就向木户孝允提出废封建诸藩,立府县之制。

  明治二年(1869年)2月,伊藤博文又草拟“国是纲要”,详细阐述设郡县,统一兵力、财力及发展教育的好处。5月,伊藤博文任会计官权判事。7月,又任大藏少辅。8月,兼任民部少辅。在任职中,伊藤博文大力推进改革,其中尤以修建铁路和改革货币制度的成绩最为显著。 9月,英国公使提出帮助日本修建第一条铁路(东京—横滨),伊藤博文表示同意。经政府批准,伊藤博文全权与英国交涉借款事宜。当时反对者甚多。伊藤博文不顾反对,坚持己见,经英国东洋银行借款100万英镑(合488万日元),并从明治三年(1870年)4月起动工修建铁路。于明治五年(1872年)9月完工,正式通车。以此为开端,其他铁路干线陆续修建,加速了日本交通运输的近代化。

  明治三年(1870年)10月,伊藤博文提出建立新的统一的货币制度,并于同年12月赴美考察,向大藏省提出有关金银货币的铸造法、新纸币发行法等建议。日本政府根据这些建议,于明治四年(1871年)5月,发布新的货币条例和造币章程。不久,伊藤博文回国,又负责监督新货币的铸造及新货币制度的实施,推进了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

  明治四年(1871年)11月,伊藤博文以副使身份,参加由右大臣岩仓具视率领的使节团。历时近两年,访问欧美十多个国家,参观考察了金融、商业机构、军事工业、重工业和轻纺工业部门以及文化教育设施等。访问中,伊藤博文更加深切感到,必须用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推进日本资本主义的工业。

  明治六年(1873年)9月,伊藤博文回国;10月,伊藤博文又任工部卿。他领导工部省,大力“劝奖百工”。大力修建铁路,创办国营企业,引进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和设备,改造和扩建了佐渡金矿、生野银矿和三池、高岛等煤矿以及赤羽机器制造厂、深川水泥厂、品川玻璃制造厂、兵库和长崎造船厂等。19世纪70年代中期起,伊藤博文扶持三菱会社等航运企业与英、美等国轮船公司开展国际航运竞争,又采取多种示范与保护措施,把出口工业转向民间,使“殖产兴业”达到了新阶段。为日本的产业革命和资本主义工业化奠定了物质基础。

  明治十年(1877年),以西乡隆盛(さいごう たかもり)为代表的封建武士,发动了大规模的武装叛乱。伊藤博文坚决主张平定叛乱。伊藤博文曾派人去山口县,征募壮兵1300多人,军夫7600余人,送往前线,支援政府军。

  明治十一年(1878年)5月,大久保利通被暗杀后伊藤博文继任内务卿。在政府中的地位与作用进一步提高,成为由萨摩、长州藩出身的下级武士组成的藩阀官僚政府的核心成员。

  政府元老

  明治十四年(1881年),由于明治三杰西乡隆盛、木户孝允,大久保利通先后死去,政界最有实力的人物当属伊藤博文和大隈重信(おおくま しげのぶ)两人。就在这一年,伊藤博文秘密联合政府中的萨摩、长州系官僚及皇室公卿,发动明治十四年政变,排斥了政治上的强硬对手大隈重信,从此伊藤博文便成为政界的头号人物。当时的日本,虽已进行了种种改革,开始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但在对外关系上,以往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依然存在,成为压制日本独立、束缚其发展的严重威胁和障碍。欧美列强以日本法律不完备为由,拒绝修改不平等条约。

  在国内,板垣退助、大隈重信等先后组织自由党和改进党,发起声势浩大的自由民权运动,提出的口号就是开设国会和制定宪法。为了缓和国内矛盾,加强天皇统治,并在法制健全的名义上与欧美列强展开修约谈判,争取民族独立,建立宪政就成为刻不容缓的急务。具体负责立宪准备的就是伊藤博文。他向政府提出建议书,指出立宪思想已成为世界潮流,要顺应潮流,先发制人,循序渐进,按政府意图制定宪法。2月,明治政府派伊藤赴欧洲考察宪政。通过考察,他对英、法、德三国宪法加以比较,认为英国宪法中“国王虽有王位而无统治权”,“与我国国体不相符”;而“德国政府虽采众议,却有独立权”,“君主亲掌立法行政大权,不经君主许可,一切法律不得实行”,“可见,邦国即君主,君主即是邦国”。对德国宪法推崇备至,认为适合日本国情。

  明治十五年(1882年),伊藤博文开始赴德国研究宪法。明治十六年(1883年)8月,伊藤博文回国。归国后致力于订定日本宪法,并订定华族制度、内阁制度、皇室典范,设立枢密院等。

  明治十七年(1884年)3月,伊藤博文任制度调查局长,进行体制改革,为立宪做准备。同年7月,根据“华族令”,伊藤博文被授予伯爵爵位。

  任职首相

  从明治十八年(1885年)起,伊藤博文四任日本首相。2月,作为日本特命全权大使来到中国天津,与李鸿章会晤,就朝鲜问题与李鸿章进行交涉,这也是他与李鸿章的第一次交锋。12月,按伊藤博文建议,日本政府废除太政官制,实行西方资产阶级的内阁制。伊藤博文任内阁总理大臣兼宫内大臣,执掌大权。同月,制定“保安条例”,镇压民众运动,以便按政府意图制定宪法。明治十九年(1886年)6月起,伊藤博文组织人员起草宪法。9月,草成“日本宪法修正案”。

  明治二十一年(1888年)4月,“日本宪法修正案”经反复修改,呈奏明治天皇。并提出设立枢密院,作为最高顾问府,网罗天下元勋及贤达,在天皇监督下,审议宪法。日本政府按此提议,于同年4月28日,设枢密院。30日伊藤博文辞去首相职务,改任枢密院议长。

  明治二十二年(1889年)2月11日,枢密院正式颁布“大日本帝国宪法”(だいにほんていこくけんぽう;也称“明治宪法”)。同一天,天皇授予伊藤博文旭日大桐花勋章。国会组成,又任贵族院议长。

  明治二十三年(1890年)宪法开始实施,7月进行第一次大选,选举众议员。10月,伊藤博文任贵族院议长。11月,帝国议会正式成立。伊藤博文主持制定的明治宪法,具有浓厚的封建性。它保留了天皇的统治,规定了天皇的至高无上的地位和拥有的绝对无限的权力。明治宪法的制定,标志着天皇绝对主义统治体制的确立。

  明治二十五年(1892年)8月,第一次松方正义内阁因议会弹劾和内讧倒台,伊藤博文受命第二次组阁。他一改过去对民党和议会的高压政策,采取怀柔软化政策,以保留自由党领袖后藤象二郎、河野敏鎌的大臣职务,作为与民党合作的旗帜,并更换了严重干涉地方选举的知事、郡长,瓦解民党的攻势。

  甲午构祸

  第二次内阁成立时,对中国的作战准备已经进入最后阶段。为准备对中国作战,第一次山县有朋内阁和第一次松方正义内阁都制定过以增加军备开支为主要内容的财政预算案,但都被议会否决了。伊藤博文的老练在于,他没有像他的前任那样采取解散议会或者贿赂议员的做法,而是策动天皇发下诏书,迫使议会在圣断下让步。首开用天皇压制议会的先河。

  明治二十六年(1893年)与英国达成协议,取消英国人在日本的治外法权。明治二十七年(1894年),伊藤博文内阁以朝鲜东学党起义(こうごのうみんせんそう)为借口,发动中日甲午战争。7月,日本舰队不宣而战,在朝鲜西部海面的丰岛袭击中国舰队。8月1日,日本政府正式对中国宣战。9月,伊藤博文随大本营来广岛,参与指挥战事。在整个中日甲午战争的过程中,所有日本明治政府和大本营作出的重大决策,他无一不参与,并且出谋划策,亲自作出重大决议,对于整个战争起了决定性作用。很快,战争扩大至辽东半岛。11月,日军攻占旅顺口。与山县有朋所代表的军方不同,伊藤博文主张打一场有节制的战争,他认为把战火烧到北京,迫使清朝签订“城下之盟”的做法,将很可能引起日本与西方列强的对抗。伊藤博文提出建议,派兵占领中国台湾,攻打威海卫,全歼北洋舰队,以此要挟清朝谈判,逼其割地、赔款。这个重大政治事件表明在东方民族中,日本首先获得现代化的成功。中日甲午战争后,随着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力量不断增强,政党活动有所增长。伊藤博文为大势所趋,转向拉拢政党。

  明治二十八年(1895年)2月12日,日本海军获胜。日军又在中国东北战场连克海城、牛庄、营口等地。清朝在军事上彻底败北,只好派李鸿章(り こうしょう)赴日谈判。明治二十八年(1895年)4月10日,伊藤博文、陆奥宗光与清朝政府签订了《马关条约》(しものせきじょうやく)。按此新约,日本不仅取得治外法权和租界权,还取得欧美各国不曾有过的权利,如长江航运权等。后来因俄、法、德三国干涉还辽,伊藤博文坚决反对对俄一战,力主妥协退让,日本采取了对三国全面让步,对清朝寸步不让的方针。日本交还辽东半岛,作为补偿,日本又取得3000万两白银的赔款。

  三次组阁

  明治三十一年(1898年)9月,伊藤博文曾来中国,维新派欲请其赞助新政,面见光绪皇帝和康有为,提供改革方针。戊戌政变后,参与救援被捕的黄遵宪,并协助康有为和梁启超逃往日本。 伊藤博文第三次组阁。他本想拉自由党领袖板垣退助、进步党领袖大隈重信入阁,建立所谓的举国一致内阁,强化其统治基础。但因板垣、大隈争夺内务相要职,预定计划落空。其后伊藤制定的预算案和增加地税案,被自由、进步两党议员控制的议会否决,伊藤博文粗暴的解散了议会。这一行径立即激发了民党的反政府情绪,促进了自由,进步两党的联合。6月22日,两党召开合并大会,组成宪政党,联合对抗政府。这届短命的内阁,在民党打击下,不到半年便告瓦解。在对付民党上,伊藤博文软硬兼施都归失败,他痛感“雇佣兵不可靠,必须有自己的御林军。”因此他在辞掉首相后,不顾山县有朋等人的反对,不惜辞官纳爵,也要亲手建立一个政党。

  明治三十三年(1900年)。伊藤博文巡游日本各地,发表演说28次,阐述了他举国一致主义和建党宗旨。同年9月15日,以伊藤博文为总裁的立宪政友会(りっけんせいゆうかい)宣布成立。该党以官僚政客为基干,刚一成立,就瓦解了宪政党(前身是自由党),分裂了宪政本党(前身是进步党),拥有会员100万人,成了势力最大的保守政党。在建党大会的致词中,伊藤号召“从事农、工、商者”入党。其目的就是,以宪政为招牌,尽可能地联合地主、资产阶级,共同对付日本人民,加强天皇制的统治。10月,伊藤博文再次出山,以政友会骨干为班底,组成“政友会内阁”。

  正像他希望的那样,此次内阁提出的以增加非直接税为特点的预算,在政友会控制的众议院顺利通过。但出乎意料的是,预算案却被一贯支持政府立场的贵族院所否决。伊藤博文奏请明治天皇命贵族院休会。这是内阁组建以来首次命令贵族院休会。接着伊藤博文故伎重演,再次请出天皇圣旨,迫使贵族院接受了提案。然而新建立的政友会还不能尽如人意,总裁的绝对权威一时还难以确立,政友会内阁也没有能做到意见统一。身为政友会副总裁的大藏相渡边国武,反对政府募集公债的政策,坚持削减乃至取消募集公债,并主张放弃国营企业。伊藤博文无力调解内阁分歧,只好再次辞职。

  统监朝鲜

  明治三十八年(1905年)11月10日,日本在日本海海战(对马海战)获胜后,伊藤博文以特使身份来朝鲜。

  明治三十九年(1906年)3月,伊藤博文到朝鲜,任第一任统监,统管朝鲜外交,指挥在朝鲜的日本官吏活动,制定和颁布“统监府令”。伊藤博文成了朝鲜的“太上皇”。

  明治四十年(1907年)7月,伊藤博文又利用朝鲜高宗(ゴジョン)派使臣去海牙国际会议控诉日本侵略的事件,逼朝鲜高宗退位,并强迫朝鲜签订新的“日韩条约”。剥夺了朝鲜政府的政权,并在一周之后解散了朝鲜的军队,朝鲜成了不折不扣的殖民地。他还装出一副和善谦恭的面孔。在每次演讲结束之前,必不忘对在场的朝、日官员说“我现在提议,请诸君随我三呼韩皇万岁”。

  为了永远控制朝鲜,伊藤博文煞费苦心于明治四十年(1907年)请日本皇太子嘉仁(后来的大正天皇)来朝鲜视察。同年,他又任朝鲜皇太子的老师,被授予“太子太师”之职。12月,陪同朝鲜皇太子来日本留学,加以精心指导,以培植俯首听命于日本的傀儡皇帝。 8月,伊藤博文被授予公爵爵位。地位显赫,在政府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遇刺身亡

  伊藤博文虽然将朝鲜变为日本的保护国,但是伊藤博文本人却是反对日韩合邦的,在明治四十二年(1909年)的阁议中他便公开表达反对立场,表示“合并是长期的问题”,这与许多参与日本对朝鲜政策参与者的想法并不同 。明治四十二年(1909年)正月,安重根(あん じゅうこん)与十一名同志断指示盟,献身于救国斗争。同年,他得知侵略朝鲜、强迫朝鲜签订失去主权的《己巳条约》的祸首伊藤博文公爵将在东北与俄罗斯财政大臣科科夫切夫会谈,于是安重根也潜往哈尔滨,装扮成日本人,潜入火车站。10月26日9时,伊藤博文乘坐的专列抵达哈尔滨火车站。同行的还有日本枢密院议长秘书官古谷久纲、宫内大臣秘书官森泰二郎、医师小山善、贵族院议员室田义文、田中清次郎、关东都督府参事官大内丑之助等数十人。

  专列抵达后,俄国财政大臣科科夫切夫走进车内,和伊藤博文进行了约25分钟的谈话,之后两人走出车厢,在站台上检阅俄国仪仗队。阅兵完毕之后,伊藤博文走向日本人欢迎队伍,此时安重根从欢迎人群中冲出来,举起手枪向伊藤博文射击。伊藤博文猝不及防,被打倒在地。安重根的手枪内有8发子弹,发射了7发,向伊藤博文连开3枪。第一发子弹从右上膊中央外面射入,进入右胸肋,水平穿通两肺,留在左肺叶中;第2发从右关节后面射入右胸肋,穿通胸腔,留在左肋上;第3发子弹从右上膊中央外面擦过,从上腹中央射入,留在腹肌中),另外四发分别打伤了日本驻哈尔滨总领事川上(右手腕被击穿,身负重伤)、森泰二郎和田中清次郎。医师小山善急忙爬了过来解开伊藤的礼服为其疗伤,但由于三颗子弹全射进了内脏部位,凭借随身携带的简便医疗器械难以将其取出;再加上安重根使用的是高杀伤力的开花子弹,使得伊藤博文内脏出血无法止住。十几分钟后,伊藤博文不治身亡,终年68岁。

  安重根当场被扑过来的沙俄宪兵逮捕,关东都督府高等法院于1910年(明治四十三年)2月10日依法判处安重根死刑。

  为政举措

  政治

  尊王攘夷

  伊藤博文在德川幕府衰落、国家政治腐败和西方影响扩大的时代成长。青年时即参加尊王攘夷运动(そんのうじょうい)。结识了一大批重要人物,木户孝允是他当时最有影响的良师益友。十九世纪六十年代的日本正处于社会变革的大动荡时代。幕府与西方列强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不仅加深了封建幕府体制的固有矛盾,而且使日本面临着沦为半殖民地的严重威胁。为反对西方列强的侵略和幕府的妥协态度,以萨摩、长州等西南藩为中心的下级武士阶层,与豪农巨贾结成联盟,开始了尊王攘夷。伊藤博文登上政治舞台后,即投入尊王攘夷运动。在伊藤博文等人的斡旋下,长州藩与倒幕的另一大藩萨摩达成了联盟,并且取得了英国人的支持。最终“倒幕运动”获得了成功。在这一过程中,伊藤博文等维新志士功不可没。他们可以说是日本维新运动中的元老级人物。

  制定宪法

  伊藤博文于明治二十二年(1889年)参与制定《大日本帝国宪法》(《明治宪法》),这部东亚首部的现代成文宪法是摹仿《德意志帝国宪法》的钦定宪法。《明治宪法》第一条规定:“大日本帝国由万世一系的天皇统治之。”《明治宪法》系基于天皇主权的原理,由天皇总揽立法、司法、行政之统治权。此外,行政各部的官制、陆海军的统帅、宣战的公布、条约的缔结等,都属于天皇的大权。从此,天皇摇身一变,成为神圣不可侵犯的“神人”。《明治宪法》从准备、起草到审议、颁布和实施的各个阶段,自始至终反映了伊藤博文的思想和主张,他甚至特地为此写了《日本帝国宪法义解》一书,以阐释其宪法思想,是不折不扣的“明治宪法”之父。

  伊藤博文在政治上的成熟在于,他不仅熟悉萨摩、长洲系明治元勋的想法和实力,也对新出现的政党很了解,更重要的一点,作为《大日本帝国宪法》的重要起草者,他在设计宪法之初就已经为对外扩张、富国强兵等国策留出了余地——当政府与内阁无法说服在野党、元老或阁僚时,只要借助天皇,就可以让整个国家机器高速运转起来。

  经济

  工业发展

  明治四年(1871年)11月,伊藤博文以副使身份,参加由右大臣岩仓具视率领的出访欧美的使节团。使节团历时近两年,访问了欧美十多个国家。参观考察了欧美各国的金融、商业机构、军事工业、重工业和轻纺工业部门以及文化教育设施等。访问中,伊藤博文更加深切感到,必须用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业。明治六年(1873年)9月,伊藤博文回到日本;同年10月,伊藤博文又任工部卿。他领导工部省,大力“劝奖百工”,推行创办国营企业,引进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和设备等政策;改造和扩建了佐渡金矿、生野银矿和三池、高岛等煤矿以及赤羽机器制造厂、深川水泥厂、品川玻璃制造厂、兵库和长崎造船厂等。

  19世纪70年代中期起,伊藤博文扶持日本国内企业如三菱等航运企业与英、美等国轮船公司开展国际航运竞争。同时又采取多种示范与保护措施,把出口工业转向民间,使“殖产兴业”达到了新阶段。为日本的产业革命和资本主义工业化奠定了物质基础。

  交通运输

  明治二年(1869年)8月,伊藤博文开始兼任民部少辅。他任职期间大力修建铁路,并且改革日本的货币制度。在他的推动下,同年9月,英国公使提出帮助日本修建第一条铁路,即东京到横滨的铁路。伊藤博文全权与英国交涉借款事宜。伊藤博文不顾当时各方势力的反对,坚持自己的意见,经英国东洋银行借款100万英镑(合488万日元)。从明治三年(1870年)4月起动工修建东京到横滨的铁路。明治五年(1872年)9月,日本第一条铁路在伊藤博文的策划下正式完工通车。以此为开端,日本的其他铁路干线也陆续修建,加速了日本交通运输的近代化。

  货币制度

  明治三年(1870年)10月,伊藤博文提出建立新的统一货币制度,还向大藏省提出有关金银货币的铸造法、新纸币发行法等建议。日本政府根据这些建议,于明治四年(1871年)5月,发布新的货币条例和造币章程。不久,伊藤博文从美国回国,又负责监督新货币的铸造及新货币制度的实施。

  外交

  对俄策略

  对日本来说,北方大国俄国依然是一个巨大威胁。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明治二十九年(1896年)俄国与清朝缔结过密约,约定共同防日。同时俄国得到东清铁路筑路权,并于明治三十一年(1898年)得到旅大港的租借权。明治三十二年(1899年),俄国借义和团起义之机事实上占领了整个满洲(中国东北)地区,攫取了在该地区的独占权益。义和团被镇压后,俄国仍不撤兵。

  为了对抗俄国的所谓南下政策,伊藤博文与井上馨提出与俄国进行交涉,以承认俄国对中国东北的支配权换取俄国承认日本在朝鲜的支配地位(即所谓“满朝交换论”)的建议。当时的首相桂太郎以及山县有朋、小村寿太郎等人则力主与英国结盟。明治三十四年(1901年)底,日本政府内倾向于对俄妥协的伊藤博文访问俄国。伊藤博文对俄国提出了他认为日本国内“好战派”可以接受的基础协议条件:俄国应当彻底让出朝鲜,任凭日本全权主宰;日本则容忍俄国占领关东州并修筑通往旅顺口的中东铁路支线,但要俄国从满洲撤军并实行门户开放政策。与此同时,日本与英国的谈判也进行到了最后阶段,伊藤博文此行不过是最后的与俄妥协努力。俄国政府并未接受伊藤博文的协议基础,而是用反建议把日本人最核心的要求顶了回去。这便加速了英、日两国关于英日同盟的谈判。英国则主动接近日本,于明治三十五年(1902年)结成日英同盟。伊藤博文最后也为日英缔结同盟作了努力。

  日英同盟

  明治二十五年(1892年),伊藤博文再任首相后,为摆脱国内危机,欲发动对外侵略战争,又怕西方列强,尤其俄国出面干涉,故利用俄国与英国的矛盾,力图与英结盟,取得支持。由外相陆奥宗光出面与英国谈判,于明治二十七年(1894年)7月签订了新的英日通商条约。新条约取消了治外法权,还取得贸易上的最惠国待遇。但是,关税自主权仍未收回,只是规定特定的品种可以提高税率。此后,美、德、奥等国都仿照英日新条约,与日本签订了新约。而关税自主权直到明治四十四年(1911年)才由日本政府完全收回,最终完成了修改不平等条约的历史使命。

  人物评价

  贝尔茨:此公爱酒、女人和烟草,而且从不隐讳,常对身边人说:‘我对你们什么也不指望。在我终日为国事操劳而头痛之时,与其晚餐时让你们给我倒杯酒,服侍我换衣服,大概还不如天真漂亮艺妓的玉手可解我心宽呀。

  朝鲜高宗:太子太师伊藤博文,禀英灵之气,具匡济之略。挽回时运,发展文明,不惮贤劳,匪躬自任,屹然为东洋之砥柱。尝以平和大局为主,尤惓惓于韩日关系。曾年往来我邦,扶危济艰,专仗弘猷。顷以统监常驻阙下,随时晋接,殚诚启沃,旋膺太师之任。辅导我东宫,开进睿学,靡不用极。邵龄脩程,伴行巡览,余惫未休,继有辽满之行,尚冀克日利旋,长资倚毗。岂意变生不测,噩报遽至,震悼痛衋,曷有其既。故伊藤太师丧,特遣义亲王堈致祭会葬,葬需令宫内府输送,特赠谥文忠。

  梁启超:伊有优于李者一事焉,则曾游学欧洲,知政治之本原是也。

  木户孝允:欲在日本做新文明的开拓事业。

  李鸿章:维时闻贵大臣谈论及此,不胜佩服,且深佩贵大臣为变革俗尚,以至于此。我国之事,囿于习俗,未能如愿以偿。当时贵大臣相劝云,中国地广人众,变革诸政,应由渐来。今转瞬十年,依然如故,本大臣更为抱歉,自惭心有余而力不足而已。贵国兵将,悉照西法,训练甚精;各项政治,日新月盛。此次本大臣进京,与士大夫相论,亦有深知我国必宜改变方能自立者。

  轶事典故

  醉卧美人膝

  伊藤博文是使日本迈入现代化国家、成为近代世界列强之一的功臣,但由于其一贯奉行对外扩张政策,在日本国内外都有着截然不同的评价。而伊藤博文的性好女色也是许多人都知道的。“醒掌天下权,醉卧美人膝”。虽然他是日本历史上的大政治家,但也因好色而与丰臣秀吉并列青史。他所交往的女性大多是艺妓,他的梅子夫人也是艺妓出身。

  明治维新以后,伊藤博文时常在东京的新桥狎妓作乐。后来为了避人耳目,让宠伎阿仓在横滨开设茶屋富贵楼,富贵楼成了明治新贵的秘密寻欢处。在伊藤博文手握大权以后,风流韵事依然不断,曾经一度追求艺伎江良加代。江良加代是只园名伎,曾为政界元老西园寺公望的小妾,后来跟从木户孝允。木户死后,伊藤博文紧追江良,但是最后江良却嫁给了三井财阀的三井源右卫门去朝鲜赴任统监时还堂而皇之地带了一个19岁的艺伎。即使是在现代,这种事情也是不能允许的。从这一点上看,他根本没有资格被称为“维新志士”。梅子虽然是他唯一的正室,但是他身边却从来不乏其他的女人。因此,他曾写信给他的长子博邦,意思是说梅子夫人与他的爱情和付出的辛劳非笔墨可以言尽,要他的儿子在他死后从遗产中拿出10万元给梅子,可见他心中对其夫人也不无愧疚。不过,在他死后,人们整理他的遗物时发现余款不足5万元,后来幸亏日本天皇赐了10万元,才完成了他的这一心愿。他门下的食客有十几人,再加上他“人生得意须尽欢”“千金散尽还复来”的态度,所以不可能积攒下多少财富。同时,这种毫不隐讳的性格也是他受到人们喜欢的原因之一。伊藤博文在内政方面有相当的政绩,但在对外政策和女性关系方面却实在让人无法恭维。

  遭讽辜鸿铭

  19世纪末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访华时,曾会晤辜鸿铭,名为请教孔孟学说,却语含讥诮:“先生留学欧美,精通西学,难道还不知孔子之教能行于数千年前,而不能行于当今吗?”辜鸿铭微微一笑,道:“孔子的思想,就好比加减乘除,几千年前是三三得九,几千年后依然是三三得九。贵国如果没有孔子之教,焉能有今日?”不待对方发话,他又接着说,“不过,阁下说的也不是没有道理,三三得九也有不正确之处。比如说,我们向洋人借款,三三得九却七折八扣变成了三三得七。还钱时,三三得九却连本带利还了十一!嘿,我真是落伍得很!”一席话说得伊藤博文哑口无言。

  对话李鸿章

  明治二十八年(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前,伊藤博文与清政府全权大臣李鸿章有一段令人回味的对话。 伊藤博文对李鸿章揶揄道:想当年中堂大人何等威风,谈不成就要打(指1884年伊藤博文因日本想侵略朝鲜来华与李鸿章谈判,被李鸿章断然拒绝一事),如今真的打了,结果怎样呢?我曾经给过大人一句忠告,希望贵国迅速改革内政,否则我国必定后来居上,如今十年过去,我的话应验了吧?李鸿章叹了一口气说:改革内政,我非不欲做,但我们国家太大,君臣朝野人心不齐,不像贵国一样上下一心。如果我们两人易地以处,结果会如何?伊藤博文思忖片刻,表示:如果你是我,在日本一定干得比我强;如果我是你,在中国不一定干得比你好。 这段对话俨然可为李鸿章所蒙受的“冤屈”开脱——甲午之败,非李鸿章之罪也。而是“国家太大,君臣朝野人心不齐”导致的问题,这个问题似乎是个人解决不了的。

  亲属成员

  父母

  父亲:伊藤十蔵(1816年—1896年)。

  母亲:伊藤琴子(1819年—1903年)。

  妻子

  先妻:すみ子,生卒不详,入江嘉伝次之女。文久三年(1863年)与伊藤博文结婚。

  继妻:伊藤梅子(1848年—1924年)木田久兵卫的长女。庆应二年(1866年)结婚。

  子女

  长男:伊藤博邦。

  次男:伊藤文吉(1885年—1951年):养子。

  三男:伊藤真一(1890年—1980年):庶子。

  长女:伊藤贞子(1866年—1869年):夭逝。母梅子。

  次女:末松生子(1868年—1934年):母梅子。

  三女:西朝子(1876年—1944年)。

  四女:大竹泽子(1899年—1942年) :庶出。

  后世纪念

  伊藤博文墓位于港区原水神社伊藤家族墓园。

  伊藤博文与陆奥宗光的铜像设立于下关,二人于1895年(明治二十八年)4月在日本下关与中国代表李鸿章签订了《马关条约》。为纪念此事,日本政府在下关树立伊藤博文与陆奥宗光的铜像。

推荐中…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秦始皇与秦昭襄王:谁更厉害?

  在中国历史上,有许多伟大的君主。他们在位期间,通过各种手段,使得国家强大起来。其中,秦始皇和秦昭襄王是两位非常重要的君主。他们都是秦国的皇帝,但他们的统治方式和成就各有不同。那么,秦始皇与秦昭襄王哪个更厉害呢?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首先,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