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幕运动,又名讨幕运动,主要指的是江户幕府末期,为了打倒江户幕府而发起的政治运动。
简介
倒幕运动是日本近代历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历史事件。在日本明治维新前,以中下级武士为主体的改革派集中在西南部经济较发达的萨摩、长州、土佐、肥前四藩。改革派逐渐认识到自己国家的落后民族的危机,提出“尊王攘夷”的口号,目的是推翻幕府统治。
倒幕运动浮世绘
历史背景
反幕意识
19世纪六七十年代日本发生的倒幕维新运动,一般被认为是使日本由封建社会转向近代资本主义社会的“资产阶级变革”。然而,关于士农工商各阶层在这场变革运动中的作用问题,却存在诸多不同的观点。例如,有强调“农民的反封建斗争是推动明治维新的主要动力”者,有强调“草莽”——下级武士是“倒幕斗争中一支积极的、主体的力量”者,有强调武士阶级通过自我变革调整完成“政权交替”者等等,而较少重视幕末士农工商诸阶级中惟一可代表日本资产阶级前身的町人阶级的作用。
在德川幕府末期,由于掌握政治权力的武士阶级贫困化和无政治权力的町人阶级富有化,以及随着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而在町人阶级内部发生两极分化,使本来就带有重视经济而轻视政治倾向的町人阶级的政治态度变得异常复杂和“暧昧”。他们给历史学家们留下的印象似乎依然是:“无论在行动上还是在理论上,都未曾对武士阶级特权的正当性发起挑战。他们似乎乐于扮演二等政治角色,满足于赚钱和家庭生活。”的确,从幕末町人阶级的总的表现看,他们没有因身处被统治阶级和对现存政治不满而主动发起旨在推翻幕府权力的政治斗争,而是仍然相信“资本的逻辑”和金钱的力量能够改变一切,致力于赢利赚钱。但与此同时,他们也并未因自己既有的经济地位而去积极维护现存的封建制度,或者“与幕府和诸藩同呼吸共命运”。在幕末出现的“佐幕”与“尊王”、“开国”与“攘夷”等重大政治课题面前,作为握有强大货币资本的町人阶级虽然因地域差别、贫富差别以及当时的利益关系等缘故认识并非完全一致,但也表现出了具有普遍性的政治倾向。
对于町人阶级而言,“佐幕”与“尊王”问题首先是对幕藩统治的态度问题,而对幕藩统治态度问题的关键则在于对士农工商身份制的态度问题。元禄时代7曾有伊藤仁斋、井原西鹤、西川如见等代表町人对幕府的身份道德发起挑战;享保改革后町人学者石田梅岩提出了“四民职分平等论”,大阪怀德堂学派打出了“不论贵贱贫富,一律视为同辈”的平等精神旗帜;化政时代(1803—1830),以式亭三马、司马江汉等为代表的化政町人又表现出了强烈的反封建身份制的思想,这些都反映了町人对幕府等级身份制的鲜明立场。这种反封建身份制的思想和精神,到了幕末不仅发展为鄙视武士的思想意识,而且表现为鄙视甚至侮慢武士的行动。例如《藤冈屋日记》记述了许多町人鄙视、侮慢武士的事件,有武士进店吃饭因计较饭菜量少而受讥笑的,有因买衣服要求减价而受侮慢的,有因听到炮声打颤而被町人嗤之以鼻的,还有因对町民无理施暴被打得半死的等等,说明“在町人中广泛流行鄙视施政阶级——武士的意识已成为幕末的一种时代特征”。
町人这种鄙视武士的思想意识,诚然是基于武士经济的贫困化、武士武力的懦弱化、武士政治的腐败以及町人经济、文化力量的增强产生的,但其精神动力,无疑是来自他们对等级身份制的反抗意识。与这种轻蔑武士意识的扩展同步,幕末町人对幕藩统治的反抗斗争也不断兴起高潮。
在谈论町人反幕斗争的问题时,首先有一点需要说明,即: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而出现的武士町人化和农民的商人化以及大批农民流入城市,到幕府末期,町人阶级的成分与初期相比已经有了较大变化,加之即便是原来的城市町人也在20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贫富两极分化,使町人阶级内部产生了不同的阶层。因此,在诸如“打毁”、“改世”(日文写作“世直”)等所谓“都市一揆”的反幕府统治的斗争中,由于当时不同的利益关系等缘故,富裕的上层町人与贫穷的下层町人的态度不可能完全一致,甚至有时上层町人还成为被下层町人“打毁”的对象。然而,上层与下层町人之间的矛盾,毕竟属于町人阶级内部的矛盾,而不是幕末政治社会的主要矛盾,因此他们在“佐幕”还是“尊王”这种大原则问题上的政治态度,并没有根本的分歧。就是说,作为町人阶级总的政治倾向,是支持所谓“王政复古”的“尊王”,而反对既有的幕府统治。当然,总的政治目标一致未必就斗争形式相同,加之由于町人阶级长期被排除在政治权力之外而造成的参政意识淡漠,使得町人反抗幕府统治的斗争大多是围绕自己切身利益展开的,并且贫、富两阶层町人的反幕斗争形式也有较大不同,即:贫穷的下层町人主要通过“打毁”、“改世”等所谓的“都市一揆”形式,反抗、打击、动摇幕府的统治;富裕的上层町人则主要通过经济力量和手段反抗、瓦解、动摇幕府统治和“以经济支援者的身份”协助、支援“革命军”倒幕。
幕末町人阶级反抗幕府统治的斗争,在“天保改革”时就掀起了高潮。例如天保十三年(1842)春町人写的《阿房艰难经》中尖锐批判幕府的政治说:“各色贿赂,权门流行,诸家献金,多多益善……(而町人)与他町买卖,不得融通,困难重重,致使店铺昨设今撤,到处搬迁难得定所,家妇不知如何是好。……太过分啦!太过分啦”,表现了町人对幕府统治者腐败行为及其恶政的愤慨和批判。再如当时的江户,到处贴着批判讽刺幕政的“落首”(打油诗),辛辣讽刺和批判了幕府的俭约政策。这反映了町人阶级对幕府统治的反抗精神。然而对幕府统治直接造成有力打击的,应该说是以下层町人和城市贫民为主体发动的一次又一次的“都市一揆”。
从整个江户时代看,以下层町人和城市贫民为主体发动的“都市一揆”,比以农民为主体发动的“百姓一揆”要少得多。但据青木虹二和原田伴彦的统计,也有420余次。江户时代中期后的“都市一揆”,可说以享保十八年(1733)年江户发生的“米骚动”打毁运动为肇始,到18世纪后半叶以后不断增多,尤其是天保年间(1830—1844)至幕末,更加频发和激烈。“都市一揆”的主体势力,初时带有以“町役人”为领导的“?町民一揆”的性质,但是越到幕末,如“改世一揆”那样,下层町人尤其是城市贫民成为主体。“都市一揆”爆发的直接契机,多为发生饥荒、米价飞涨,以及反对幕府或诸藩横征暴敛“御用金”之类强化苛捐杂税等政策。其表现形式,既有如大盐平八郎(1793—1837)领导的大阪市民暴动,也有诸如幕末福知山城下町发生的“一揆”那样,要求藩主撤销“产物会所制”等财政规定,允许米谷买卖自由、降低税收等内容的起义。但是,大多数的“都市一揆”,往往是町民要求当政者降低米价、救济贫民、减轻课税等出于经济目的的自发性暴动,其“打毁”的对象也多是囤积大米的米店和经营“两替屋”等的大富商,而直接“打毁”幕藩统治机构的斗争却极少。然而这不能说其矛头所向只是富裕商人,而不是幕藩统治权力。因为第一是诸如要求降低课税、谴责“代官町役人”的腐败行为,批判和要求幕藩统治者修正“专卖制”和乱发藩札等施政政策,本身就具有反抗和批判幕藩统治的政治性质;第二是因为驱动町民打毁行动的根本精神动力,是要求改变世道的“改世意识”。尤其是后者的“改世意识”,才真正代表了幕末町人的阶级立场和政治倾向。
所谓“改世意识”,即要求改旧世道为新世道的思想观念。林基氏的研究认为,“改世”的观念在江户时代见于文献最早是在宝永五年(1708)。当时流行的题为《松平赞岐守上洛为御规式进贡五桶十条真鲷备忘录》的“落首”中说:“屡屡摇斜桶,一心欲改世。”此后每当地震时,人们就把“改世”一语当作咒语叨念,意为“改天换地”。天明年间(1781—1788)田沼政权与定信政权交替,时人已称之为“改世”,俳人小林一茶(1763—1827)文化五年、六年(1808、1809)的俳句中也有“轻轻拂动世直风,飘飞流传萤火虫”之名句,至化政时期“改世”已是日常用语,并“成为人们的一种观念”。这种观念到了幕末,由于幕府政治的日益腐败,人们要求改变世道的意识更加强烈,不仅在“落首”中常出现诸如“人所翘首以盼者,改正之世也”,而且诸如“百姓一揆”和“都市一揆”等打毁暴动也成为“改世意识”的行动表现,称之为“改世一揆”。例如,庆应二年(1866)4、5月至6月江户町人连续发动的“改世一揆”,不仅持续时间长,“打毁剧烈”,而且波及全国。同年5月大阪町人的打毁暴动与此遥相呼应,规模扩展到西自兵库南至纪州附近的大阪湾沿岸的几乎全部城市,极大地动摇了幕藩的权威,沉重打击了幕藩权力,敲响了幕府统治的丧钟。
阶级关系
新兴地主阶级
他们占有大量土地,有的出租土地,收取地租,仍具有封建性质。有的则雇人耕种,具有资本主义农场性质。但他们的土地在法律上,仍是封建领主的产业,他们要承担封建义务,故与幕藩领主有深刻矛盾,在政治上倾向资产阶级,成为倒幕运动的领导者之一。
新兴资产阶级
这是一个新兴的阶级,在政治上处于无权地位,经济上的发展受到封建制度的限制,有很强的革命要求。但因其处于形成的初级阶段,有的人还经常投资于土地,成为新地主,具有地主、资本家一身二任的特点,因此在政治上十分软弱,无力单独领导一场资产阶级革命运动。
大资产阶级
主要是一些居住在大城市的享有特权的大商人和高利贷者,如三井、住友、鸿池、小野等。他们都是一些特权商人,属于商业资产阶级,同封建领主有联系,但也有冲突,虽缺少革命要求,但并不拒绝有利于自己的改革。
西南诸藩的大名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西南部的萨摩、土佐、长州诸藩的大名,也开始经营商业和手工工场,他们逐渐与商人、资本家接近,开始不满幕府的统治.
中下级武士
中下级武士在政治上没有实权,经济上常常受到将军、大名的克扣、剥削,致使部分武士失去生活来源,成为“浪人”。他们“恨主如仇敌”,有的出卖武士身份,成为富人家族中的养子;有的同富人家族通婚,以解救经济困难;有的从商,经营手工工场;有的接触到了西方资产阶级文化,产生了走资本主义道路的愿望。通过上述途径,部分中下级武士的经济地位和世界观向资产阶级转化,到19世纪中叶,基本上资产阶级化了,成为尚未成熟的资产阶级在政治上的代言人,成功地领导了倒幕运动。
西南四藩
长州藩
长州藩,是日本江户幕府时期的一个藩属地,位于日本本州岛最西(当时的周防国和长门国),与九州岛的萨摩藩、四国岛的土佐藩隔海相望。藩主毛利氏族驻萩城(现山口县萩市)。所以又叫毛利藩或萩藩。
长州藩距离江户较远,历代藩主与幕府不睦。幕末时期,长州藩后来和萨摩藩结成“萨长同盟”,共同讨伐幕府。
江户幕府末期长州藩的著名思想家吉田松阴提出“一君万民论”,主张天皇之下万民平等。其门下涌现许多日本明治维新的志士和军国主义扩张的推进者,如伊藤博文:日本“明治宪法之父”,策划侵略朝鲜和中日甲午战争。木户孝允(桂小五郎):与西乡隆盛、大久保利通并称为“维新三杰”。高杉晋作、山县有朋:三代、九代总理大臣、甲午战争中有誉为日本第一军司令。
萨摩藩
萨摩藩,为日本古时藩阀属地,位于九州西南部,即今天的鹿儿岛县的北半部。日本江户时期,和幕府关系亲近的大名藩属在江户即现在的东京附近,而关系越疏远其属地就离江户越远。萨摩藩位于日本四岛的最西,与幕府的关系可想而知。是故其青年武士阶层推动革新,与其附近的长州藩的青年武士一起在和西方列强的接触中发展壮大,被称为强藩。幕末时期,萨摩藩等强藩力组成倒幕联盟,主张废除幕府,还政于天皇。在明治天皇掌握政权之后,日本内阁的大多数阁员均出身于长州藩和萨摩藩。
于此之前,1609年,萨摩藩派大将桦山久高入侵当时中国明朝的藩属国琉球,开始了日本对琉球的征服,为两百多年之后日本正式将琉球改称冲绳并入日本打下基础。
肥前藩
肥前藩,是日本江户幕府时期的一个藩属地,位于日本九州岛西北部(今日本佐贺县)。幕末倒幕运动中四大强藩之一,藩主先后为锅岛闲臾和锅岛直大。比起其他三强藩来,佐贺几近于凑数,人才之鼎盛,远不如水户、熊本诸藩,值得提及的,区区三人而已。
先是“二大”,即最早提出迁都江户(东京)并成为首任东京府知事的大木乔任(1832~1899),以及组织日本最早政党内阁的大隈重信(1838~1922)。
还有江藤新平(1834~1874),主张雄藩联合与公武合体。维新时在与彰义队的作战中立下大功。后主张征韩论,与西乡隆盛同时下野,但先西乡在佐贺发动叛乱,兵败被杀。
土佐藩
土佐藩(とさはん)是废藩置县实施之前于土佐国(现在的高知县)一带的统称,属于外样大名的属藩,正式称呼是高知藩(こうちはん),藩厅(类似该地的首府)为高知城(高知市)。
土佐藩一带过去在战国时代末期是由长宗我部氏(氏:家族的意思)所统治。庆长5年(1600年)的关原之战(关ヶ原の戦)时,长宗我部盛亲(ちょうそがべもりちか)以西军身份参战,战后遭贬并去除领地权力,改由山内一丰接替,山内一丰是德川家康的爱将,原有的领地是远江国的挂川城(现在的静冈县挂川市附近),挂川的石高(领地的谷物年产量,是衡量受封赏赐多寡的量化依据)为6.9万石,改封土佐国则拥有20万石,获得大幅提升,如此山内氏一直统领该地到明治时代为止。
领主的家族姓氏虽然替换了,但由于土佐过去施行一领具足制度所以有许多长宗我部氏的旧臣,为了防止旧臣抗拒新统领,高知城内的核心高层为山内系的武士(藩士、上士),而旧臣则被打入外围低层(乡士、下士),这种双层性的治理结构使上下少有往来互动,一直到幕府末年才有了中层接续性。
一开始,山内一丰先在长宗我部氏的旧城:浦戸城发展城下町及沿海狭窄地区,此处成为今日高知市市中心与城外商店街,而藩政的确立大体是从第2代的山内忠义开始,山内忠义采用执行野中兼山的新田开发政策,然第3代的山内忠丰继任后,过往不满野中兼山过度强严的政敌对其提出弹劾因而失势,之后身故。
土佐藩的财政一直到江户时代的中期才逐渐安定。宝暦期(1751年—1764年)之后因农民因抗拒高征税、高利贷而发起一揆(团结的意思,指农民武装起义、武装暴动)使人民向外地逃散,财政因而动摇。之后,第9代的山内豊雍提倡以节俭朴素为主的藩政改革(天明的改革)使藩政稍有好转,然而到了第13代的山内丰熙因为任用“おこぜ组”的马渊嘉平,以其为中心的改革派来进行藩政改革,但结果失败。
到了幕府末年,第15代的山内丰信(山内容堂)上任,他任用吉田东洋(佐幕派)来进行强势的藩政改革,但此举受到保守派门阀(攘夷派)与乡士的反感,而安政大狱时山内容堂被下令闭门隐居,这时以武市瑞山(又名武市半平太)为首的土佐勤王党暗杀了吉田东洋,之后山内容堂重新掌政对勤王党展开报复,将武市瑞山(潘士)及相关党员进行处决,其中武市瑞山被赐予切腹,经此镇压后勤王党因而解散。此外,吉田东洋门下的后藤象二郎(藩士)、干退助(之后改名为板垣退助)(藩士)、岩崎弥太郎(浪人)等都成为明治时代的代表人物,还有武市瑞山的知己乡士:坂本龙马及中冈慎太郎也都是杰出人物。
最后,由坂本龙马最先发想出大政奉还构想,之后由后藤象二郎透过前土佐藩主山内容堂向第15代的幕府大将军:德川庆喜提劝,此后结束德川幕府时代,在这个时代转换中土佐藩成为关键性的一角,与另外三个关键影响性的藩合称“萨长土肥”,是指萨摩藩、长州藩、土佐藩,以及肥前藩。
明治4年(1871年)开始实施“废藩置县”政策,土佐藩被改为高知县,而山内家族在明治17年(1884年)被受封为华族令侯爵。
在16世纪末,在进行太合检地时长宗我部氏所申报的土佐国石高只有9.8万石,到了山内一豊成为藩主后对产量重新进行估算,并在庆长10年(1605年)向幕府申报为20.26万石。之后元和元年(1615年)时阿波德岛藩在淡路国的石高申报从17万石增至25.7万石,土佐为了超越也因而增报到25.7万余石,其实石高申报的原意是给幕府日后有征役需求(如大工事或战争)时的一项依据(例如每百石征召5人),不过土佐的增报是为了藩主的面子,山内家必须维持四国第一的地位,因此高报谷产、谷获量,不过幕府没有承认山内家的增报,正式的记载依然是20.26万石。此外常言的24.2万石其实是根据‘武鉴’的俗闻而有。
运动进程
1865年尊王攘夷运动向武装倒幕转化。
1866年萨摩、长州两藩的倒幕派武士结成同盟。
1867年,年幼的明治天皇继位,倒幕派得到天皇密诏。倒幕派发动政变,宣布“王政复古”,废除幕府统治,成立新政府。大久保利通、西乡隆盛、木户孝允等掌握了政权,勒令德川庆喜交出领地。
1868年,德川庆喜聚集军队企图反扑,但在鸟羽――伏见战役中被倒幕军队打败,势力被肃清。倒幕运动的胜利为接下来的维新打下了基础。
运动经过
早在1837年,下级武士出身的大盐平八郎,在大阪发动武装起义,反对幕府的暴政,有几百人参加。尽管在一天之内就被镇压下去,这次起义成为打倒幕府统治的一个信号。从60年代中开始,日本人民掀起了斗争的高潮。在这一过程中,日本西南部的长州、萨摩、土佐、肥前四藩中的下级武士,迅速扩大实力,成为日本资产阶级和倒幕的主要力量。1863年6月,幕府被迫宣布“攘夷”,随之发生了美、法军舰进攻下关,英国舰队进攻萨摩藩的事件。1865年春,长州藩尊王攘夷派领袖高杉晋作提出“开港讨幕”的战略,决定不再提“攘夷”,转向武装倒幕,并与萨摩藩结成秘密军事同盟。与此同时,英国也权衡利害,改变策略,援助倒幕派。幕府方面则投靠法国,于1866年7月发动第2次征讨长州藩的战争。此时人民起义风起云涌,沉重打击幕府。长州藩联合倒幕势力英勇抗击,同年9月迫使幕府撤军。幕府权威一落千丈。1867年孝明天皇死,太子睦仁亲王(即明治天皇)即位,倒幕势力积极结盟举兵。倒幕派加紧在宫廷活动,联络一些权贵,争取到年幼的明治天皇的支持,获得讨幕密诏。11月8日,天皇下达讨幕密诏。9日幕府将军德川庆喜奏请“奉还大政”,同时却在大阪集结精兵,妄图以此来分化瓦解倒幕派,等待时机,卷土重来,企图反叛。1868年(戊辰年)1月3日,天皇发布《王政复古大号令》,废除幕府,令德川庆喜“辞官纳地”。1868年初,德川庆喜潜出京都,逃往大阪,集结兵力,待机反扑,于是一场公开的内战爆发了。8日及10日,德川庆喜在大阪宣布“王政复古大号令”为非法。1月27日,以萨、长两藩为主力的天皇军5000人,在京都附近与幕府军1.5万人激战,在京都附近的伏见、鸟羽一带,倒幕军与政府军展开了决战。这场战役,幕府军队全线溃败,倒幕军取得了决定性胜利。倒幕军乘胜追击,直逼江户,德川庆喜被迫投降,德川庆喜败走江户。“戊辰战争”由此开始。天皇军大举东征,迫使德川庆喜于1868年5月3日交出江户城,至11月初平定东北地区叛乱诸藩,战争基本结束。1869年春,天皇军出征北海道,于6月27日攻下幕府残余势力盘踞的最后据点五廓(函馆),戊辰战争结束。战争中,人民群众的斗争有力地配合天皇军作战,是天皇政府取得战争胜利的重要原因。这样,日本最后一个封建幕府政权被推翻了。1869年,明治天皇政府从京都迁往东京,并开始了一系列的政治、经济改革,即明治维新。
历史意义
倒幕运动是19世纪中期,由日本的中下级武士、高利贷商人、资本家、新兴地主和西南诸藩的大名组成倒幕派,在人民群众的支持下,武装推翻封建幕府统治的一场资产阶级革命运动。
从运动爆发的原因看,它是19世纪中期,日本社会资本主义发展、农民反抗斗争兴起、幕府统治发生危机、民族危机严重的情况下发生的。明治维新前的日本是一个闭关、落后的封建国家。天皇、将军、大名、武士构成的幕藩体制,同占全国人口80%的农民及手工业者、商人、城市贫民之间矛盾日益尖锐。农民反抗斗争此起彼伏,大大加深了幕府统治危机。从18世纪中叶起,日本农村的自然经济开始向商品经济转化,逐渐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到19世纪中叶,资本主义得到进一步发展,手工工场大量出现。但总的来看,当时日本资本主义发展水平还不高,处于手工工场阶段。19世纪50年代,日本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殖民者的武力威胁下被迫开国,面临陷入半殖民地的危机,这进一步加剧了国内各种矛盾,对倒幕运动的爆发起了催化作用。从领导阶级来看,中下级武士、新兴地主和资产阶级起了领导作用。从运动的目的、任务和后果来看,倒幕派主要要求用武力推翻腐败的卖国幕府,进行社会改革,最后通过1868年革命推翻了统治日本260多年的德川幕府.建立了实质上是资产阶级和新地主联合专政的统一的新政权——明治政府。倒幕运动为明治维新创造了必要的政治前提,保证了一系列具有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措施得以凭借国家政权力量强制推行。
特殊性
由于日本特殊的历史环境,使得倒幕运动与欧洲资产阶级革命相比有许多不同特点:第一,资本主义的发展有限,资产阶级力量软弱,无力单独领导一场革命运动;第二,是资产阶级化了的武士、商人、新地主和大名的参与,使得革命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第三,是这场运动是在国内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空前严重的情况下发生的,资本主义与封建主义的矛盾并不像西欧那样占突出地位。因此,倒幕运动是一场“早产的、不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
在众多影视作品中,清宫剧一直备受观众喜爱。其中,《甄嬛传》作为一部热门的清宫剧,讲述了聪明绝顶的详情
在中国近代史上,有一起具有深远影响的事件,它不仅标志着中国反对外来侵略的开始,也展示了中国人民的详情
在三国历史的纷争中,公孙瓒与袁绍之间的斗争是东北方势力争夺的关键一役。尽管公孙瓒拥有白马义从的精详情
在中国古代书法史上,有两位被誉为二王的著名书法家,他们就是王羲之和王献之父子。这两位东晋时期的大详情
在中国古代的姓氏体系中,司马是一个相当常见的姓氏。然而,当我们谈论到两位著名的历史人物——司马欣详情
在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吕布被塑造为英勇无敌的武将,然而在真实的历史记载中,吕布并未被列入蜀汉详情
春秋时期,吴国的历史充满了权力斗争和血腥冲突。在这个充满变革的时代,王僚和庆忌的父子关系成为了一详情
关羽,字云长,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武将,他的英勇和忠诚使他在中国历史和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其中,他详情
在中国历史上,三国时期是一个充满战争与政治斗争的时代。在这个混乱的时代中,有一位关键的人物——他详情
在中国历史上,汉高祖刘邦斩白蛇的故事广为流传。这个故事不仅被视为秦朝灭亡的征兆,也是刘邦推翻秦朝详情
汉成帝刘骜在位共25年。 汉成帝,即刘骜,是西汉的第十二位皇帝。他的在位时间从公元前33年开始详情
在《三国演义》中,猛将张飞被描述为被自己的部下范疆和张达所杀。然而,这是否是真实的历史呢?让我们详情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有许多令人毛骨悚然的酷刑。其中,董卓被点天灯的故事尤为引人关注。这种刑罚不仅揭详情
在中国西藏自治区的首府拉萨,有一座举世闻名的宫殿——布达拉宫。这座宏伟的建筑不仅是藏传佛教的象征详情
在中国古代的皇宫中,除了皇帝、皇后等皇室成员外,还有一些特殊的群体——太监和宫女。他们作为皇宫中详情
在历史的长河中,许多美丽的传说和故事被创造并流传下来,尽管它们可能并非真实发生的历史事件,但这些详情
在中国古代历史中,有许多记载着极端残忍的刑罚,其中人彘作为一种令人毛骨悚然的酷刑,成为了封建暴政详情
在中国文学史上,唐代被誉为诗的盛世,孕育出许多才华横溢的诗人。其中,李贺以其独特的诗歌风格和深刻详情
吕布的死因是被曹操斩首。 历史上真实的吕布,是东汉末年的著名武将及群雄之一。他出生于并州九原县详情
在古代中国的刑罚历史中,存在着许多令人毛骨悚然的酷刑,其中虿盆作为一种残忍的刑罚,其恐怖程度令后详情
唐朝的三江城,即今日湖北省荆州市。 荆州,古称江陵,位于长江中游、江汉平原西部,南临长江,北依详情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为了追求权力和地位,一些人不择手段,甚至做出了极端的行为。杀妻求将的故事就是这详情
在历史长河中,有许多战役以其出人意料的结果而闻名于世。其中,以少胜多的战役尤为人们所津津乐道,它详情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一场战争以惨烈著称,却在最绝望的时刻上演了逆转的奇迹——那就是发生在16世纪末详情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长平之战是一场影响深远的军事冲突,它不仅改变了战国时期的国家力量对比,也对后世详情
在历史长河中,蒙古铁骑和八旗都是以勇猛善战而著称的军队。然而,谁才是更厉害的战争之王呢?这是一个详情
野狼坡之战,是唐朝历史上一场具有重要意义的战役。这场战役不仅对唐朝的边疆安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详情
在历史的长河中,战争往往是国家之间力量对比、文化碰撞和利益争夺的直接体现。公元前14世纪至公元前详情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有一场战役以其激烈的战斗和深远的影响而闻名于世,那就是明朝末年的车厢峡之战。详情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有许多重要的战役都以其独特的战术和深远的影响而被人们铭记。其中,车厢峡之战就详情
好水川之战是一场发生在1038年北宋与辽国之间的战役。这场战役发生在今天的四川省南部,因为当时的详情
浅水原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战役之一,发生在公元755年。这场战争是唐朝与安史之乱叛军之间的一场详情
雅克萨之战是中俄两国之间的一场重要战役,发生在1858年。在这场战役中,清朝军队和俄罗斯帝国军队详情
在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中,姜子牙和鬼谷子都是极具智慧和能力的传奇人物。他们分别代表了道家和兵家的智详情
一、背景介绍 秦始皇陵兵马俑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考古发现之一,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然而,这些详情
标题:秦始皇10大诡异事件 一、陵墓之谜 1. 兵马俑:秦始皇陵的兵马俑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大的详情
虞姬,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女性人物,她与项羽的爱情故事被后人传颂不衰。而刘邦,作为项羽的对手和汉朝的详情
胤祥没有遭到雍正的清洗,但他在年轻时去世,这一点对于一些历史学家来说存在着一些争议。 一些人质详情
满清十二帝内没有溥仪的画像,只有照片,是什么原因呢? 在满清十二帝中,没有任何一位皇帝画过溥仪详情
溥仪的文化水平不仅仅是初中程度,尽管他的户口本上写着初中,但这并不是他真实的文化水平。 作为大详情
古人常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而在皇权社会,皇帝不具备生育能力,可不仅仅是不孝的问题,毕竟古代历来详情
息肌丸是什么东西?真的有这种药存在吗?息肌丸是一种有催情作用的美容香精,塞到肚脐眼里融化到体内,详情
赵飞燕服用息肌丸保持美貌,息肌丸是什么东西呢?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往下看。 据说详情
历史上绵亿是荣亲王永琪与侧福晋索绰罗氏所生育的王府中的第五子,但其他的孩子都早早过世了,所以绵亿详情
彼岸花,又称曼珠沙华,是一种充满神秘色彩的花卉。这种花通常盛开在秋季,其鲜红的花瓣和细长的花蕊形详情
在现代社会,我们依赖于各种产品来完成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从智能手机到笔记本电脑,从家用电器到汽车详情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忽视地球上的一些奇妙之处。然而,当我们从太空中俯瞰地球时,这些事物详情
在生物多样性的广阔领域中,每一次新的物种发现都像是打开了一扇通向未知世界的窗户。最近,科学家们在详情
在这个世界上,有些物品的价值超越了我们的想象。它们不仅仅是物质的存在,更是艺术、历史和文化的象征详情
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无论是热血沸腾的球场,还是电视机前的粉丝,都被一位女性棒球选手的魅力所吸引。详情
位于中国云南的九龙河瀑布群,被誉为中国的尼亚加拉,是中国最大的瀑布群。这里的瀑布高低错落,气势磅详情
北仑河口,位于中国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是中国大陆海岸线的最南点。这里既有美丽的海滨风光,也有丰富详情
鸭绿江口,位于中国东北地区,是中国大陆海岸线的最北点。这里既有壮丽的山川河流,也有悠久的历史文化详情
湖北省,位于中国中部,素有千湖之省的美誉。全省湖泊众多,水域面积占总面积的四分之一。今天,就让我详情
京九铁路,这条连接北京、上海、香港、澳门等9个省市的铁路干线,被誉为中国跨省市最多的铁路。今天,详情
成语兔死狗烹是一个充满故事性的成语,它的意思在于表达一种过河拆桥、忘恩负义的行为。具体来说,这个详情
《全唐诗》是在清代康熙年间编撰的。 《全唐诗》的编纂工作始于清代,由彭定求、杨中讷、沈三曾、潘详情
中国的传统俗语承载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和历史智慧,其中男不拜月,女不拜灶是一句流传甚广的老话。这句俗详情
在中国的古代神话传说中,有四只凶猛无比的神兽,它们被称为四凶。这四只神兽分别是饕餮、混沌、穷奇和详情
在中国古代的神话与民间传说中,判官是地府中的司法官员,负责审判阴间亡魂的善恶与罪责。传说中的判官详情
《资治通鉴》是中国历史上一部极具影响力的编年体史书,它诞生于宋朝,由著名的历史学家司马光主编。这详情
中国的烹饪艺术以其多样性和复杂性而闻名于世,其中最为人熟知的便是分布在各地的八大菜系。每一菜系都详情
李时珍,明代著名医学家,他的代表作《本草纲目》被誉为中国乃至世界药学史上的一部巨著。这部书籍不仅详情
在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中,有许多神兽的形象深入人心。其中,最为人所熟知的莫过于饕餮。这个名字,源自详情
《洗冤集录》,作为世界上第一部系统的法医学专著,自南宋时期问世以来,就以其严谨的科学态度、细致的详情
在中国现代教育史上,蔡元培先生的名字如同一座里程碑,标志着中国高等教育的转型与飞跃。作为北京大学详情
在众多影视作品中,清宫剧一直备受观众喜爱。其中,《甄嬛传》作为一部热门的清宫剧,讲述了聪明绝顶的甄嬛如何在后宫中脱颖而出,最终成为皇后的故事。然而,剧中的甄嬛并非完全是虚构人物,她的原型是清朝乾隆年间的孝圣宪皇后钮祜禄氏。那么,这位历史上的皇后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