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多尔·冯·博克,德国元帅,外文名Fedor von Bock,生卒时间1880年12月3日—1945年5月5日。
简介
费多尔·冯·博克,1880年12月3日出生于勃兰登堡省库斯特林的军人世家,德国元帅。
博克的父亲曾升至少将,母亲也是军人家庭出身,博克从小就向往成为真正的军人,在军界大干一番。博克先后到格罗斯利希特菲尔德军校和波茨坦军校学习。1898年,博克以优异成绩从军校毕业,获得少尉军衔,1905年,任营部副官,1907年,任团部副官,1908年,晋升为中尉。1910年,博克调入总参谋部任职。1912年,博克晋升为上尉。
1945年5月5日,博克死于英军轰炸。博克生前在陆军中获得“库斯特林的圣火”绰号。
经历
早年
1900年的柏林大光野普鲁士军官军校
博克出生于勃兰登堡省的库斯春,该地是一个古老的城堡,位于柏林东方的奥德河畔。博克的家庭是一个普鲁士新教贵族,有着可追溯到条顿武士时代的古老军事传统。博克的曾祖父曾在腓特烈大帝的军队中服役,祖父弗里德里希·威廉·博克(Friedrich Wilhelm Bock,1780年5月25日–1838年2月1日)则是普鲁士军驻耶拿的少校,曾担任驻马格德堡的军队副司令职务,妻子为阿尔贝丁·冯·豪登查米(Albertine von Hautcharmoy,1800年6月16日–1876年1月11日)。父亲卡尔·莫利兹·冯·博克(Karl Moritz von Bock,1828年1月15日–1897年4月16日)是普法战争时的一位军官,后被晋升为少将,并曾任托尔高的指挥官。卡尔曾在圣昆丁战役中指挥第44步兵团,后在身受重伤的情况下继续指挥,使第44步兵团最终得以于法耶一地重挫法军。因卡尔对普军的胜利有功,受集团军司令奥古斯都·卡尔·冯·哥埃本(August Karl von Goeben)推荐获颁功绩勋章,但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决定以加封头衔代替奖励,因此在1873年1月19日,卡尔被加封为贵族。
博克的母亲为奥尔加·海涅·福朗西斯卡·冯·法金汉(Olga Helene Fransziska Freifrau von Falkenhayn,1851年3月4日–1919年12月14日),她是俄罗斯和德国出身的贵族,具有女爵头衔,同时也是未来德国参谋总长—埃里希·冯·法金汉的姐姐。卡尔与奥尔加于1873年10月19日结婚,育有两个儿子—博克与他的兄长费多尔·法朗兹·卡尔(Fedor Franz Karl,1876年2月6日–1943年12月3日),由于博克的家族与俄罗斯贵族关系密切,因此依照传统地被赋予了俄罗斯名字—“费多尔”(德语:Fedor、俄语:Фёдор)。日后博克之兄成了德军第3集团军的参谋将军,并与博克一样,获得了功绩勋章。
在博克出生前10年,德意志帝国完成了统一,当时国内军国主义相当兴盛,故博克在8岁的时候就被送到柏林大光野(Groß-Lichterfelde)的普鲁士军官军校(Preußische Hauptkadettenanstalt)就读,与后来德军将领君特·冯·克鲁格与武装党卫队将军保罗·豪塞尔为同班同学,由于博克亲切的性格,同学们都以“小博克”(Böckchen)称呼他。博克的课业成绩相当突出,包括现代语言、数学和历史都相当优异,并能说流利的俄语、法语与英语。由于家庭与学校的影响,忠于国家和以军职奉献一生的思想深深稳固在博克心里,这在往后二战其指挥风格中不时地显现出来。博克于1897年成为了驻坡兹坦帝国步兵警团候补军官,1898年3月15日起正式任官,阶级少尉,于驻柏林斯潘道的第5徒步近卫团中服役。博克的军事教育平顺,于1903年10月1日时进入了军事高级中学;1904年3月1日起成为了军务的辅助指导官;同年7月12日起,博克成为了第5徒步近卫团第1营的行政参谋官。1905年,博克与年轻的普鲁士贵族玛莉·冯·莱欣贝克(Mally von Reichenbach)结婚,并在波兹坦驻军处举行传统的军事婚礼,两年后,他们有了一个女儿,但1910年博克的妻子即因病而逝。
1906年1月28日,博克晋升为团上行政参谋官,后进入了柏林普鲁士战争学院(Preußische Kriegsakademie)就读。博克也在这时期加入了“陆军爱国联盟”,与日后在二战担任要职的德国军官—弗朗兹·哈尔德、瓦尔特·冯·布劳希奇和格特·冯·伦德斯特结识。1908年9月10日,博克晋升中尉。1910年至1912年,博克并未继续就读战争学院,反被派往总参谋部进行参谋业务的培训。1912年3月22日,博克晋升上尉。1913年10月1日起,博克转调至近卫军总参谋部的军需处(Ib)服务。
第一次世界大战
功绩勋章
1914年8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隶属于巴伐利亚皇储鲁普雷希特的第6集团军,同年5月又调至第11集团军参谋处。但另有资料指出博克在此时期任职为近卫军参谋部的代理作战处长(近卫军隶属于第2集团军),之后于1915年1月26日晋升为近卫军作战处长。
在各部服役期间,博克曾参与过那慕尔、圣昆丁、伊普尔等地的作战制定。然而由于博克对参谋工作感到厌烦,同时也想要前线指挥的资历,因此他谒见鲁普雷希特,表示欲另调他职并获准,博克因而成为了第4徒步近卫步兵团下的一个营长,而此调任时间点各方资料不一,有的写为1916年1月28日,也有表示1917年者。1916年12月30日,博克晋升少校。
博克曾参与过索姆河战役和康布雷战役,他的单位伤亡惨重,康布雷战役令他损失70%的人员,因此他的营还被戏称作“自杀营”。之后,博克转调到南德的后备部队——第200步兵师,担任参谋(有资料指出博克于1916年8月6日转调到第200步兵师,但当时康布雷战役并未开始,与上述资料有所矛盾),博克在第200步兵师中几乎受到全部参谋军官的厌恶。1917年4月11日至,博克转任皇太子威廉指挥的“德国皇太子集团军群”(Heeresgruppe Deutscher Kronprinz)参谋部担任军需处长,同年7月27日起则任集团军群作战处长。在此期间,博克与威廉培养出了深切的友谊,后者曾在回忆录《我的德国战斗英雄之回忆》(Meine Erinnerung aus Deutschlands Heldenkampf)中如此描述博克:“凭著无穷无尽的精力,即使在最艰困和最严苛的情势下,这位天赋异禀的军官对我和我参谋长的支援从未动摇过。”
1918年4月,博克因索姆河和康布雷的英勇表现而获得了德国军事奖励中级别最高的勋章——功绩勋章。在德国停战之前2天,博克曾晋见人在比利时斯帕的德皇威廉二世,他请求德皇返回柏林并下令镇压基尔的叛军,但并未成功。在德国政府投降、国内暴动的时候,博克指挥军队协助镇压左翼份子的行动,虽然他对右翼势力企图恢复君主制国家的“卡普政变”感到同情,但也拒绝加入,他也对在这段期间内诞生的魏玛共和国强烈的蔑视。
魏玛共和期间
一次大战结束、魏玛防卫军成立后,博克成为《凡尔赛条约》规定德军10万兵力的人员之一,在共和政府成立前四年,博克一直关注著东疆可能来自波兰的攻击。1920年12月18日,博克晋升中校。1922年,魏玛政府与新生的苏联签订了《拉帕洛合约》,两国外交关系正常化,双方也急需重整军事力量,博克与库尔特·冯·施莱谢尔、尤根·奥特(Eugen Ott)、库尔特·冯·哈默斯坦-埃垮特等人被汉斯·冯·塞克特所挑选,成为“特殊R部门”的一员,负责规避《凡尔赛条约》的限武条例,包括前往苏联境内组织与训练往后为德国大肆扩军的人事基础,还有包括坦克与飞机等武器的开发和战术运用,博克中校为其中的一名活跃份子。
R部门的联络官为恩斯特·布钦鲁克少校(Ernst Buchrucker),他领导了一支名叫“工作指挥部”(Arbeits-Kommandos)的部门,表面上是支援民间建设的官方机关,实际上是暗中培养数量超过《凡尔赛条约》规定的德军兵员,这些人员被称作“黑色国防军”,它们亦依据其“秘密法庭”机关(Femegerichte)的命令,将为盟军管制委员会工作的左翼线民谋杀,以保护德国的军事机密、维持遵守条约的表象。博克在这些谋杀行动中涉入颇深,其中一次的谋杀案中,德国记者卡尔·冯·奥西茨基写道:“舒尔兹中尉(Schulz,被指控为杀害线民的“黑色国防军”成员)什么都没做,只是执行了命令,但无疑地,冯·博克上校、冯·施莱谢尔与塞克特将军,应该要坐在被告(指舒尔兹)旁边。”博克则在法庭上做过数次伪证,表示防卫军并未和“黑色国防军”有所关联,也没有做过谋杀一类的事。1923年9月27日,布钦鲁克动员4,500名“黑色国防军”成员聚集于柏林外,准备发起政变推翻共和政府、建立专制国家(此事件被称为“库斯春政变”),博克对于布钦鲁克未得到防卫军的允许就擅自行动一事十分愤怒,尽管他当机立断马上下达了复员令,但布钦鲁克也提早于9月30日就发动了政变,最终行动彻底失败。
1924年初,博克成为了驻科沃布热格的第4步兵团第2营营长。在1925至1926年期间又成为国防部的参谋军官。在1928年后期,博克被任命为驻奥得河畔法兰克福的第1骑兵师师长。1930年再被任命为驻东普鲁士的第1步兵师师长。1931至1935年期间,博克还担任了德国在斯德丁的第二军区司令。他的晋升相当顺利,1925年5月20日,博克晋升为上校、1929年2月6日为少将(一说2月1日)、1931年2月7日为中将(一说2月1日)。1935年,当希特勒上台宣布征兵后不久,博克被任命为德累斯顿的第3集团军群司令,并在同年3月1日晋升步兵上将,就在这个时期,他结识了空军的阿尔贝特·凯塞林将军,未来博克将与后者在各大军事行动中携手合作。1936年10月20日,博克与威海尔敏·歌德莱贝·杰尼·冯·波登(Wilhelmine Gottliebe Jenny von Boddien)再婚。
希特勒和其纳粹政府上台后施行扩军政策,博克尽管私下对纳粹党员的诸多行径抱着不苟同与怀疑的态度,但十分欢迎希特勒让德国重新武装的决定,对于国内外政治也基本上抱着漠不关心的态度,因此当希特勒强迫许多德军将领退伍时(如布伦堡-弗理屈事件),博克仍留于现役。博克以集团军群司令的身份参与许多重建德国军事力量的工作,包括对未来国防军甚为重要的陆空协同作战训练。1938年3月15日,博克晋升大将。1938年3月,博克指挥了进军奥地利的德军第8集团军,并对于路上装甲部队妥善率低所造成的行军效率颇有怨言,还因此与第2装甲师师长海因兹·古德里安发生冲突。不久,博克再指挥部队占领捷克斯洛伐克苏台德地区。10月,格特·冯·伦德施泰特大将被强迫退役,博克因此成了德国陆军中最资深的将领。11月10日,博克调任至驻于柏林的第1集团军群担任总司令。
波兰战役
1939年8月25日博克被任命为北方集团军群司令,该部队预计担任进攻波兰时德军的北翼兵力,并施行将维斯瓦河以北的波军包围歼灭的行动,兵力约630000人,下辖格奥尔格·冯·屈希勒的第3集团军与克鲁格的第4集团军,与其对阵的主要是波军的“莫德林”和“波莫查”集团军。9月1日北方集团军群的第3集团军自东普鲁士南下,前往比得哥什切断波兰走廊与第4集团军会师,直至9月4日德军即歼灭走廊一带的波军,并占领了格鲁琼兹与姆瓦瓦。9月14日博克的部队已推进到布列斯特-里托夫斯克与苏军会师,还举行了德苏联合阅兵。短短5个星期,波兰军在德苏两军的进攻下被摧毁,博克因为指挥战功而被授予骑士铁十字勋章。
西线战役
1940年4月博克正在准备发动西线攻势
1939年10月博克被任命为发动西线攻势的B集团军群司令,在原先的“黄色行动”进攻计划中,博克的部队要担任主攻,从比利时击退盟军部队到索姆河,并有37个师(其中有8个装甲师),这个计划极类似1914年失败过的《施里芬计划》,博克在他自己的备忘录中将黄色案大肆批评。后来陆军总司令部采用了由《曼斯坦计划》衍生出的新型计划,令博克改作助攻的角色,下辖瓦尔特·冯·赖歇瑙的第6集团军以及屈希勒的第18集团军,共28个师,其中有3装甲师,任务是要进入比利时与荷兰,吸引英法联军北上增援,进而让主力的A集团军群通过阿登森林将其包围歼灭,对于此计划,博克的反应有两种说法,一为支持,一为不悦其担当次要的任务。
5月10日攻势发起后,德国空军的空降猎兵迅速夺取了默兹河上的桥梁以及摧毁了艾本艾美尔要塞,陆军则遭遇了法军的第一流部队,显示出后者正落入陷阱。攻势发起仅5天,荷兰退出了战争,再过13天后比利时也跟着投降,由博克向比利时国王商谈该国投降事宜。在攻击敦克尔刻口袋的行动中,博克激烈地反对希特勒的停止命令,但仍无作用。盟军后,博克的部队同A集团军群重新布署,执行“红色行动”,南下将剩余的法军击溃。
6月下旬法国投降,博克也参加了投降仪式。6月24日博克将集团军群司令部设于巴黎。7月19日博克在希特勒所举办的胜利宴会中被晋升为陆军元帅。在1940年夏季大部分间里,博克辗转于柏林的家和巴黎的司令部之间,除了短暂担任法国军事占领司令的工作外,还预备要作为进攻英国的头一批部队指挥。博克曾向陆军参谋长弗朗兹·哈尔德商讨,表示要重建法国、安顿难民和释放部分战俘,令其归于安定,也方便他的占领工作(另一方面,博克其实也对管理占领事务感到厌恶,在日记中记述自己有如一名“管家”),但总是遭到哈尔德敷衍的回应。8月底陆军总司令部将博克的B集团军群调至东普鲁士,对于希特勒即将攻打苏联的意图,博克完全不知情,他在日记中写道:“他们可能要我作一个吓唬苏联人的稻草人”,9月11日博克将占领区工作交给了威廉·冯·里布元帅,动身前往柏林。
苏德战争
博克抵达柏林后先参与了军事会议,但不是讨论希特勒暗中已决定发动的德苏战争,而是集中于技术性的事务上。不久博克将B集团军群司令部设于波森,但他一度被陆军总司令部扣留于柏林,哈尔德用的理由是“波森与柏林间的交通状况不佳”,但实际上是欲使博克强迫退役,原因包括他对北海和西线的作战冷嘲热讽的批评、对于新式战争型态:闪击战存有疑虑和本身冷漠傲慢的个性令他受人嫌恶,下级指挥官也常批评:“博克是一个很难伺候的人”。早在1940年9月时陆军总司令部就曾想过把博克免职,但对于谁来接替其位置有所争论,意见无法统一,仲裁权再度回到希特勒手中,但提出的继任者名单(预计第1顺位者为克鲁格元帅,接着是威廉·李斯特元帅、赖歇瑙元帅,以及另外两、三位较低阶军官,其中包括一位少将)马上被其所否决,博克得以继续留任,希特勒作这个决定被认为是因为该人认定博克为职业军官,不过问政治,并会忠心的执行命令,另外也可能是该人想借由此机会加强控制军官团。然而博克因为长年患有的胃溃疡复发,不得不入院,一直病了4个月,在这期间由李斯特接替其集团军群司令职务,而后由于该人调至巴尔干,由克鲁格暂时代理其职务,这段时间主要由B集团军群参谋长汉斯·冯·沙莫斯(Hans von Salmuth)向博克报告集团军群事务。到了1940年12月3日是博克的60岁生日,希特勒前去探望,并向其表示:“将苏联从地球上消灭将是必要的”,一直到这个时候博克才知道德国正准备对苏联的战争,在此之前,陆军总司令部对此从未以正常军事管道透漏给博克,后者听闻后对德军的征苏行动感到不安,也并未支持,而希特勒则希望博克能担当一个决定性的角色。
中央集团军群的备战
德军的“巴巴罗萨作战”攻势路线图
1941年1月2日沙莫斯带给博克由哈尔德的参谋部拟定对苏作战的“巴巴罗萨作战”和集团军群准备事务资讯,按照该计划,博克将担任主攻,指挥兵力对苏作战部队中最强大的中央集团军群,其人数超过100万名士兵,共有48个师,其中有身为德国陆军主要战力的9个装甲师、6个摩托化步兵师、30个步兵师、3个保安师和“大德意志步兵团”与一个预备师(党卫队第2师“国家师”),由第2、第3装甲兵团(由于中央集团军群比另外两个集团军群多了1个装甲兵团,在进行传统的两翼包围歼灭战时会更加容易,相反地,另外两个集团军群缺乏速度同样快的另一翼,充其量只能将敌人击退而不能围歼,这也是中央集团军群在巴巴罗萨作战初期时比另外两个集团军的战果还要高的主要原因)和第4、第9集团军所组成,并得到了凯塞林元帅的第2航空舰队的空中支援,中央集团军群将同另外两个德军集团军群于广正面上对苏军发动攻击,再往北方绕过普莱皮特沼泽(Припятские болота)后直趋斯摩棱斯克,再歼灭白俄罗斯内的敌军,与原先巴巴罗萨计划的内容不同的是,博克建议绕过列宁格勒与喀琅施塔得,他不希望德军宝贵的战力被浪费到次要目标上,应全力进攻莫斯科这个交通与政经中心,其重要度仅次于歼灭苏军有生力量而已,但他的想法被陆军总司令部拒绝,列宁格勒、喀琅施塔得、基辅和莫斯科仍是应夺取之城市,而歼灭敌军的行动则仍为主要目标。与以往不同的是,博克因为预见苏联的广大正面与纵深,德军若采用保守的线性作战方式将会各个地方空无兵力,减少夺取任何单一目标之机会,故采用了德军的新式作战原则,即装甲兵暴露出侧翼的深入突穿、装甲兵不需再等步兵赶上等等的考虑。1月31日,博克病情暂时稳定下来,前去陆军总司令部开会,会议中布劳希奇与哈尔德对征俄行动十分悲观,甚至考虑放弃进攻行动,陆军也假定苏军将于道加瓦河—第聂伯河一线前进行抵抗,但当博克对此感到怀疑、而向哈尔德提问:“你是否有情报知道敌军会守在河流前面?”时,哈尔德仅回答:“(会不会)那差别不大”。
2月3日博克回到波森处理中央集团军群组织事务与图上演习、兵棋推演,而在隔天,一位来自陆军总司令部的哈尔斯特·拉铁克上校(Harst Ratheke)借口有机密事务而与博克密谈,前者表示是代表一群军官来向博克报告,他们认为在对英战争未结束前,德国不应发动对苏战争,希望博克能参加目前正在柏林秘密策划中的军事政变,以挽救德国的国运,但波客听了非常生气,他拒绝其提议,并马上把拉铁克免职,于日记中记述这是一个“极尽无聊之事”。2月与3月期间博克积极备战,并解决一些步兵派和装甲兵派将领的争执,如第3装甲兵团司令赫尔曼·霍特和第9集团军司令阿道夫·斯特劳斯之事,前者反对将第9集团军的5个步兵师派遣到第3装甲兵团,认为会妨碍前进,而斯特劳斯则认为霍特只指挥装甲部队而不支援步兵,违反统一指挥之基本原则。博克认为苏联领土内道路网原始、单有装甲部队容易造成壅塞,因此在第9集团军的地区中,霍特必须有装甲兵和步兵的指挥权。3月30日博克参加希特勒召集高级将领的会议,会中后者强调,这场战争必须是“空前的残忍和无情”,博克对此宣言感到怀疑,他对哈尔德与布劳希奇问道:“难道这是要我们杀害老百姓与非战斗人员”?但只得到回避的无意义答案,他认为,若不将俄国人视同战斗人员看待,他们将会是“抵抗到底”的敌人。6月4日博克收到了《政委命令》,这道命令要求德军一旦俘虏到苏联政委,将其直接就地处决,另外还有射杀任何涉嫌加入游击队的苏联百姓的命令书。博克对这些命令公然反对,认为这将破坏军纪,他打电话到陆军总部抗议,但只收到敷衍的回应。最终他决定对此命令进行修改,并设置军事法庭来管理俄国境内的法律事务。6月21日博克接见一位自莫斯科回来的德国官员,后者请求博克运用其影响力阻止这场战争,博克对他表示:“现在要阻止这场战争也为时已晚了,若我采取行动将被视作兵变,此外从世界上消灭共产主义的灾祸、给予苏俄人民文化与政治的自由乃德国至高的使命,再也没有比现在更适合执行这伟大的任务,德国也从未如现在准备的完善过”。
毕亚里斯托克-明斯克双重会战
图为1941年7月2日明斯克口袋中被德军俘虏的战俘。
1941年6月22日3点15分苏德边界上的数千门德军火炮开火射击,其空军也攻击预定的机场和补给站,德国陆军越过国界向苏联发动进攻,开始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陆上战斗。在战斗开始后1小时,博克收到最初的作战报告,各处都是成功而充满信心的消息,博克相信苏军已遭到战略上的奇袭。古德里安的部分部队已渡过布格河、霍特也顺利地朝尼门河畔的格罗德诺挺进、斯特劳斯与克鲁格的先头部队也跨越了杰斯纳河,位于中路的布列斯特-里托夫斯克要塞也在开战四天后被占领。然而南翼的主力部队在布格河的渡河行动被拖延至26日,因此造成了原本大范围包围明斯克计划有所改变。毕亚里斯托克的苏军仅能由步兵为主的第4与第5集团军进行纵深较浅的钳形包围。6月23日中央集团军群的侦察机报告大量苏军向东方撤退,博克担心苏军的混乱是否业已恢复?是否有意进行有组织的突围?亦或退至别列津纳河的沼泽中?然而根据先前的状况分析,苏军仅进行零散的而不协调的反击,即便大部分抵抗得非常剧烈,其主力业已被德军所分散,博克认为,将该区敌军包围歼灭的时机应未失去。6月23日晚博克命令第3装甲兵团占领波里姆斯克与维特布斯克的交叉口,以阻止敌人建立起新防线。
6月24日博克的两个装甲兵团先头部队已分别占领了斯洛尼姆与维尔纳,但南翼的第2装甲兵团遭遇到一些困难,北翼则是畅行无阻地朝白俄罗斯境内深入,这时碰到了一个问题:北面的装甲部队应南下完成钳形攻势,还是应以更深入的维特布斯克为目标继续挺进?博克倾向后者,他认为包围明斯克不具决定性,而且敌人应预料到他们会攻击该目标,苏军将大量集中部队于该处,除此之外博克也认为若要让德军的战事顺利,苏军必须一直处于目前这样的混乱之中,持续深入境内可达到如此效果;然而博克因为先前与陆军总司令部多次的不愉快,他不希望因擅自命令霍特的装甲兵团攻势方向而再额外增加与后者的冲突,因此他请示陆军总司令布劳希奇,后者同意他的看法,博克非常高兴,并期望未来战事时能获得部队布署的自由,这时他决定要将装甲部队推进到斯摩棱斯克前的高地,但6月25日希特勒下令要求博克的装甲兵团停止东进,南下去歼灭明斯克口袋中的苏军,之所以如此的决定乃是因为希特勒接获苏军远比西方国家士兵抵抗得更为激烈的报告,而导致其过于谨慎和踌躇。博克对此决定极力反对,他和部下:“闪击战之父”兼第2装甲兵团司令的古德里安将军意见相同,应由步兵担任扫荡,而不该限制装甲部队的行进,他命希特勒的副官鲁道夫·许蒙特(Rudolf Schmundt)向希特勒陈述其意见,在等待期间,博克召集其步兵军团指挥官的斯特劳斯和克鲁格,要求他们尽快赶上并包围明斯克口袋中的敌军,这样可让希特勒感到在不动用装甲兵力时也能完成围歼作战,但克鲁格不愿意,认为敌人对右翼的反抗逐次增强,博克可能必须抽出装甲兵来对应。博克对此发怒,斥责克鲁格:“你到底站在哪一边”?当天下午希特勒回复:禁止博克在口袋的苏军被消灭前继续让装甲部队前进,博克更为愤怒,他于日记中写道:“这种强加于我装甲部队的限制,使得我们失去一个成功的大好机会”,但博克最终还是按照命令行事。
6月26日布劳希奇来到博克迁到科布林告诉后者希特勒的新决定,他将一直由博克直接指挥的两个装甲兵团拨交给克鲁格指挥,后者原先指挥的第4集团军步兵部队则拨给马克西米连·冯·魏克斯的第2集团军,克鲁格的单位变成新成立的“第4装甲集团军”,介于中央集团军群和第2与第3装甲兵团之间。博克激烈地反对,但于事无补(值得注意的是,古德里安于回忆录中提到,布劳希奇表示这是博克自愿转拨部队给克鲁格的,以让他自己可以规避作战之责任)。6月28日两只装甲兵团完成合围,6月30日第4与第9集团军部队于斯洛宁会师,他们一直不停地清剿包围圈中的敌军。到了7月,毕亚里斯托克-明斯克双重会战到此结束,德军消灭了苏军的3个集团军,后者共损失417,000人、3,332辆坦克、1809门火炮和250架飞机。博克注意到有大量俄军挣脱了德军薄弱的包围圈(约250,000人左右),因此想解除包围的部分部队,继续东进,但这时陆军总司令部又再度干涉,要求博克留下部队拘束包围圈中的苏军部队(实际上当时正快速崩溃中),博克反驳苏军的情况以及报告德军的战果,这才获得了行动上的自由。
斯摩棱斯克包围战
1941年7月8日博克与其部下
7月3日博克继续让部队东进,意图夺取下一个目标—深具战略价值的“斯摩棱斯克陆桥”地区,此地为第聂伯河和道加瓦河两条河流间的缺口,无天然障碍,夺取其可对德军巩固对莫斯科的攻势。当天在博克的力促之下,古德里安与霍特的部队完成了苏德战争当时推进最晚的1天,1天内前进100多英哩,博克告诉他们不要顾虑克鲁格和陆军总司令部的命令,一切由他承担其责任。到了7月6日博克接获戈梅利的苏军正集中装甲兵力,准备向西北发动逆袭,这对中央集团军群的两个装甲兵团侧翼是一个潜在危机。同样地为了防止陆军总司令部因为此消息变得过于谨慎而不放手让他发挥,博克自行搭机侦查,最终他接受了古德里安的意见:继续前进。7月7日古德里安部队已经渡过第聂伯河,博克为其进展迅速感到高兴,但前者在隔天又退回了西岸,博克询问后才知道克鲁格又未准许古德里安渡河,后两者还因此起了很大的争执,博克替古德里安辩护,并下令重新渡河。博克后来虽打电话给陆军总司令部抗议克鲁格指挥装甲部队一事,但仍没有结果。7月10日第3装甲兵团全部部队抵达维布切斯克,第2装甲兵团也重新展开渡河,并于隔天占领了什克洛夫。步兵赶上后,装甲兵团又再度东进,斯摩棱斯克逐渐有合围之势。然而在目前对德军有利的情势下,博克于13日接到了陆军总司令部的消息,希特勒将要在斯摩棱斯克战事结束后将主攻目标移至乌克兰,博克感到极为震惊,他向布劳希奇抗议,陈述其侦查的结果判断,在斯摩棱斯克前方处苏军正集结大量部队,中央集团军群尚保有冲力,可以获得决定性胜利,并继续东进。布劳希奇告诉博克,别列津纳河附近的苏军仍激烈的抵抗,因此禁止装甲部队再继续东进,现在的情况与一个月前的明斯克口袋极为相似,博克的部队同样地又被禁止前进。
两支装甲兵团部队继续往斯摩棱斯克以东前进,在此期间,古德里安与博克两人发生了冲突,前者负责关闭“斯摩棱斯克口袋”东部的最后一个缺口,但古氏没有兴趣填补该缺口,而欲攻克斯摩棱斯克东南方的叶利尼亚,建立攻击莫斯科的跳板。博克认为古德里安这项行动会提高包围圈中苏军突围的可能,导致整体大局变动,博克因此写信给古德里安重申命令,但当后者收到时已攻克叶利尼亚,便向东北与霍特的第3装甲兵团会师。一直到7月27日“斯摩棱斯克口袋”才完成。此时包围翼仅是薄弱的装甲部队,要扫荡的步兵部队还在河岸对面,魏克斯的第2集团军因担忧渡河受苏军逆袭而犹豫不决,博克仍继续催促其渡河。待各步兵军团赶上压缩口袋后战斗才算结束,斯摩棱斯克战役一直要到8月5日才消灭掉包围圈内所有苏军,自7月10日以来,德军已于此地俘虏了310,000名士兵、3,205辆坦克和3,126门火炮。然而即使战果庞大,中央集团军群自开战以来已经过长期激烈的战斗,装备严重耗损,必须进行换装检修,苏军将领谢苗·铁木辛哥亦将于明斯克和斯摩棱斯克被重创西部方面军残部集结起来,在叶利尼亚给中央集团军群前锋的装甲部队很大的压力。
转向基辅与列宁格勒
巴巴罗萨作战策划之初,南方与中央集团军群间存在着不适宜作战的普莱皮特沼泽,故德军并未计划于该区部署兵力,到了8月初该区苏军兵力尚保持完整,而南方集团军群又迟迟攻不下基辅,从而使苏军在莫斯科至黑海的战线上形成一个巨大的突出部(中央集团军群部队也因为该区沼泽地形而部队行进缓慢),这时希特勒已决定要将莫斯科列为次要目标,调动中央集团军群装甲部队南下与南方集团军群合作去包围乌克兰,他认为这不仅能拔除该区的苏联陆军之威胁,也能将德军极为依赖的罗马尼亚油田屏除于苏联轰炸机航程之外和占领苏联的农业核心、主要粮食产区的乌克兰可显示出德军的胜利。8月1日博克收到一道指示将中央集团军群转调部队至乌克兰的命令,他对陆军总部的命令不解,要求后者解释,但仍没有收到明确之答复。8月6日希特勒前往中央集团军群司令部视察,博克以极好的心情迎接,但这时希特勒并未表现出对攻打莫斯科的热情,博克大为失望。在接见前希氏前,博克就曾将古德里安与霍特召来,告诉他们俩必须将进攻莫斯科的理由力陈给希特勒,博克自己再进一步表态支持两人,尝试说服他,为防止节外生枝,博克并未叫各集团军的司令前来接见希特勒。然而希特勒却没有召开会议,而改采用个别会谈,当希特勒召见博克后,后者力陈继续追击苏军与攻击莫斯科的重要性,而希特勒则问道其部队要多久才能抵达莫斯科,博克估计在8月底。希特勒尔后又召见了博克、霍特和古德里安3人,突然表示乌克兰与克里米亚半岛的重要性,并拒绝继续往莫斯科前进,接着便讨论起其他问题。博克一直耐心等待希特勒表达完看法,欲继续尝试说服他,但希特勒之后又没有答应,而且也匆匆离开了该地,就这样,博克失去了最后影响希特勒战略决策的机会。
博克心中还未放弃对莫斯科的攻击,故在8月上旬修整完毕后,中央集团军群仍没有立刻倾全力南下与南方集团军群的第6集团军围歼“基辅口袋”的苏军,博克心想希特勒与陆军总司令部可能会对他的决定作事后的认可。然而8月16日,博克接获要求将霍特的第3装甲兵团的4个师转调北方集团军群的命令;18日又接获将古德里安的部队调至南方的命令,博克相当气愤,对于这种作法向陆军总司令部抗议(然而博克并未将此事怪罪于希特勒,反认为最高统帅部“神智不清了”),同样没有效果。古德里安与博克虽然之间因为个性不合而有些宿怨,但对于当前的南进同样持以反对,博克告诉古德里安一定要在8月24日晋见希特勒时以一个前线将领的身份说服他,但隔天见过希特勒回来后,古德里安告诉博克:“南进已成定局,反对均为无效”,博克再次被他所激怒,认为古德里安不忠实、太容易被说服。博克即使暂时失去了装甲部队也下令各步兵军团继续前进,让回调之装甲部队可以更好发挥,但到了8月31日又被陆军总司令部下令停止前进,博克即失去机动兵力的情况下于莫斯科前方采取守势。
至9月下旬南部的基辅会战宣告结束,德军再度获得一个决定性的胜利,完成史上最大规模的包围歼灭战。然而当时苏联已进入秋雨季,路面因为雨水的冲刷而变得满地泥泞,坦克行驶速度大为减缓。因为对基辅和列宁格勒的支援,使得博克丧失了他最有力的装甲兵力,只能在这期间停留于司令部规划对莫斯科的攻势—“台风作战”,博克对此计划督导与制定的极为周详,希望可获得陆军总司令部的满意以早日展开攻势,后者同意后,告诉博克该行动最晚将在9月30日开始。博克告知部下必须在11月7日冬季开始前将莫斯科攻下,并答应希特勒将在此日占领莫斯科。中央集团军群此时也为台风作战而被增强了兵力,各区的装甲师陆续汇集于该集团军群,最终博克的中央集团军群集结了56个步兵师、14个装甲师和8个摩托化师,有14,000件间接火力支援武器和1,000多辆坦克,总兵力达到1,929,000名士兵,但离最初预计发起攻击时间因南北的额外战事已经延迟了1个月,苏军争取到时间加强对首都的防护。
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是北宋时期著名的书法家、文学家,被尊称为江西诗派鼻祖。他的一生充满了详情
在中国的历史上,三国时期是一个充满战争和英雄的时代。在这个时期,有一位文学家以其卓越的才华和独特详情
在明朝的历史中,有一位皇帝一直备受争议,他就是嘉靖皇帝。有人认为他是一位昏君,但也有人认为他有一详情
在中国古代历史的长河中,战争频繁的战国时期孕育了许多杰出的军事家和思想家。其中,吴起无疑是这一时详情
在明朝的历史中,有这样一位官员,他以严峻刚直著称,甚至连首辅张居正都对他忌惮三分。他就是明朝著名详情
王昌龄是盛唐时期的诗人。 王昌龄,字少伯,生于唐朝的鼎盛时期,这一时期也是边塞诗风最为盛行的时详情
慈禧太后,作为清朝末期的实际统治者,她的生活方式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据史料记载,慈禧每日凌晨便详情
在中国历史上,楚汉之争是一段充满传奇色彩的历史。而在这场争斗中,有一个问题一直引人关注:项羽为何详情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许多人物的形象常常因为各种原因而被扭曲,而我们今天要探讨的,就是明朝末年的一位详情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朝代,而在这个时代中,有一个人物的名字总是引人争议,他就是魏忠详情
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人物和故事被时间的尘埃所掩盖,而今天我们要探讨的,便是关于曹睿身世的一段详情
在蒙古帝国的历史中,成吉思汗的崛起是一个传奇。他的成功征服和统一了蒙古诸部,并最终建立了一个横跨详情
在中国古代社会,孝道是传统文化的核心之一。其中,入土为安是一种普遍的丧葬观念,意指人死后应被安葬详情
清朝乾隆年间,一个名叫和珅的官员迅速崛起,最终成为乾隆皇帝身边最受宠信的大臣。和珅的权势之大,影详情
在中国历史上,女性诗人的身影虽然稀少,但她们的作品却如璀璨的星辰般闪耀着不朽的光芒。东晋时期的女详情
在中国封建历史的长河中,皇帝后宫佳丽三千是常有的事,然而历史上却有这样一位特殊的帝王——明朝的建详情
冲绳岛战役,又称冲绳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太平洋战场的最后一场重要陆地战役。XXXX年X月X日至6详情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政治联姻往往是为了国家的利益而精心策划的一种手段。宣太后与义渠王的结合便是其中详情
在中国文学史上,诗歌一直是表达情感、传递思想的重要载体。特别是在南宋时期,面对国家危亡和社会动荡详情
在中国悠久的封建历史中,牛一直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动力来源。因此,不少朝代出于对农业生产的重视,出台详情
在中国封建社会的长卷中,清朝乾隆年间的和珅无疑是一个极具争议的历史人物。作为乾隆皇帝身边最受宠信详情
在中国历史上,有许多女性因她们的智慧、美貌或权力而被后世铭记。王宝钏就是其中之一,她的名字与唐宣详情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一场战争以惨烈著称,却在最绝望的时刻上演了逆转的奇迹——那就是发生在16世纪末详情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长平之战是一场影响深远的军事冲突,它不仅改变了战国时期的国家力量对比,也对后世详情
在历史长河中,蒙古铁骑和八旗都是以勇猛善战而著称的军队。然而,谁才是更厉害的战争之王呢?这是一个详情
野狼坡之战,是唐朝历史上一场具有重要意义的战役。这场战役不仅对唐朝的边疆安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详情
在历史的长河中,战争往往是国家之间力量对比、文化碰撞和利益争夺的直接体现。公元前14世纪至公元前详情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有一场战役以其激烈的战斗和深远的影响而闻名于世,那就是明朝末年的车厢峡之战。详情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有许多重要的战役都以其独特的战术和深远的影响而被人们铭记。其中,车厢峡之战就详情
好水川之战是一场发生在1038年北宋与辽国之间的战役。这场战役发生在今天的四川省南部,因为当时的详情
浅水原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战役之一,发生在公元755年。这场战争是唐朝与安史之乱叛军之间的一场详情
雅克萨之战是中俄两国之间的一场重要战役,发生在1858年。在这场战役中,清朝军队和俄罗斯帝国军队详情
雅克萨之战是中俄两国之间的一场重要战役,发生在1858年。在这场战役中,清朝军队和俄罗斯帝国军队详情
在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中,姜子牙和鬼谷子都是极具智慧和能力的传奇人物。他们分别代表了道家和兵家的智详情
一、背景介绍 秦始皇陵兵马俑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考古发现之一,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然而,这些详情
标题:秦始皇10大诡异事件 一、陵墓之谜 1. 兵马俑:秦始皇陵的兵马俑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大的详情
虞姬,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女性人物,她与项羽的爱情故事被后人传颂不衰。而刘邦,作为项羽的对手和汉朝的详情
胤祥没有遭到雍正的清洗,但他在年轻时去世,这一点对于一些历史学家来说存在着一些争议。 一些人质详情
满清十二帝内没有溥仪的画像,只有照片,是什么原因呢? 在满清十二帝中,没有任何一位皇帝画过溥仪详情
溥仪的文化水平不仅仅是初中程度,尽管他的户口本上写着初中,但这并不是他真实的文化水平。 作为大详情
古人常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而在皇权社会,皇帝不具备生育能力,可不仅仅是不孝的问题,毕竟古代历来详情
息肌丸是什么东西?真的有这种药存在吗?息肌丸是一种有催情作用的美容香精,塞到肚脐眼里融化到体内,详情
赵飞燕服用息肌丸保持美貌,息肌丸是什么东西呢?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往下看。 据说详情
历史上绵亿是荣亲王永琪与侧福晋索绰罗氏所生育的王府中的第五子,但其他的孩子都早早过世了,所以绵亿详情
彼岸花,又称曼珠沙华,是一种充满神秘色彩的花卉。这种花通常盛开在秋季,其鲜红的花瓣和细长的花蕊形详情
在现代社会,我们依赖于各种产品来完成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从智能手机到笔记本电脑,从家用电器到汽车详情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忽视地球上的一些奇妙之处。然而,当我们从太空中俯瞰地球时,这些事物详情
在生物多样性的广阔领域中,每一次新的物种发现都像是打开了一扇通向未知世界的窗户。最近,科学家们在详情
在这个世界上,有些物品的价值超越了我们的想象。它们不仅仅是物质的存在,更是艺术、历史和文化的象征详情
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无论是热血沸腾的球场,还是电视机前的粉丝,都被一位女性棒球选手的魅力所吸引。详情
位于中国云南的九龙河瀑布群,被誉为中国的尼亚加拉,是中国最大的瀑布群。这里的瀑布高低错落,气势磅详情
北仑河口,位于中国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是中国大陆海岸线的最南点。这里既有美丽的海滨风光,也有丰富详情
鸭绿江口,位于中国东北地区,是中国大陆海岸线的最北点。这里既有壮丽的山川河流,也有悠久的历史文化详情
湖北省,位于中国中部,素有千湖之省的美誉。全省湖泊众多,水域面积占总面积的四分之一。今天,就让我详情
京九铁路,这条连接北京、上海、香港、澳门等9个省市的铁路干线,被誉为中国跨省市最多的铁路。今天,详情
中国的传统俗语承载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和历史智慧,其中男不拜月,女不拜灶是一句流传甚广的老话。这句俗详情
在中国的古代神话传说中,有四只凶猛无比的神兽,它们被称为四凶。这四只神兽分别是饕餮、混沌、穷奇和详情
在中国古代的神话与民间传说中,判官是地府中的司法官员,负责审判阴间亡魂的善恶与罪责。传说中的判官详情
《资治通鉴》是中国历史上一部极具影响力的编年体史书,它诞生于宋朝,由著名的历史学家司马光主编。这详情
中国的烹饪艺术以其多样性和复杂性而闻名于世,其中最为人熟知的便是分布在各地的八大菜系。每一菜系都详情
李时珍,明代著名医学家,他的代表作《本草纲目》被誉为中国乃至世界药学史上的一部巨著。这部书籍不仅详情
在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中,有许多神兽的形象深入人心。其中,最为人所熟知的莫过于饕餮。这个名字,源自详情
《洗冤集录》,作为世界上第一部系统的法医学专著,自南宋时期问世以来,就以其严谨的科学态度、细致的详情
在中国现代教育史上,蔡元培先生的名字如同一座里程碑,标志着中国高等教育的转型与飞跃。作为北京大学详情
西门吹雪,这个名字在文学和影视作品中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他以剑术高超、性格孤傲而著称,被誉为剑神详情
在中国古代,丹书铁券被视为一种至高无上的免死金牌,它代表着持有者可以免受一切法律的制裁。而在《水详情
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是北宋时期著名的书法家、文学家,被尊称为江西诗派鼻祖。他的一生充满了对艺术的追求和创造,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文化遗产。本文将简要介绍黄庭坚的生平和他的艺术成就。 黄庭坚生于1045年,自幼聪颖过人,博览群书。他在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