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史

俾斯麦级战列舰有几艘-俾斯麦级战列舰设计图
2021-11-11 16:27:02

  俾斯麦级战列舰,是纳粹德国建成的最大的主力舰,当时世界上吨位最大的战舰,由布隆·福斯和威廉海军造船厂建造,研制时间1930年-1936年,下水时间1939年2月14日。

image.png

  历史

  设计及建造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战败的德国一直想摆脱《凡尔赛和约》的限制。早在1932年,德国海军就开始对建造3.5万吨的战列舰进行了理论性研究,并对其武备、装甲和航速进行了可行性论证。在纳粹德国宣布撕毁《凡尔赛和约》之后,1935年与英国签订《英德海军协定》。德国海军开始准备建造俾斯麦级战列舰。英国曾要求德国将该型舰的排水量限制在35000吨,但德国以其不是华盛顿海军条约签字国为由断然拒绝。同级舰两艘:俾斯麦号于1936年7月1日开工,1939年2月14日下水,并于第二年8月24日服役;二号舰提尔皮茨号于1936年11月2日开工,1939年4月1日下水,1941年2月25日服役。

  首舰俾斯麦号建成时标准排水量为41,700吨,这使其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战列舰,在海军史上也仅次于大和级及爱荷华级。俾斯麦级舰体因受基尔运河水深限制,因此适度加宽舰体减少吃水,长宽比为6.67比1。上层建筑比较紧凑,提高了舰体的稳定性。由于这是德国自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败以后首次建造真正的战列舰,为了降低风险,保证研制进度,尽量采用现成的技术。主炮为4座SK C34 52倍口径38cm双连装炮,其主炮理论射速很高,射速为3发/分(注:实战中远达不到此水平),这是同期战列舰的最高水准;主炮塔采用前后对称呈背负式布局,舰桥前后各布置两座,射程亦不低于纳尔逊级战列舰的45倍口径16英寸主炮,性能在当时很先进。 主炮穿甲弹采用“高初速轻型弹”,在中近交战距离拥有很好的威力,但存速性能不佳,远距离交火时炮弹威力急遽下降。 其装甲防护沿用 “Incremental Armor Scheme”的设计模式(称为“全面防护”),拥有同期战列舰中的最大防护范围,其主装甲堡侧壁覆盖了70%的水线长度和56%的舷侧高度,同时装甲总重量达到同期战列舰中的最大比重,占标准排水量的41.85%。此外该舰在实现大防护尺度的同时,依赖大防护尺度提供的空间补偿,将主水平装甲安排在第三层甲板,让其与主舷侧装甲同时重叠在弹道上,使舰体要害部位的防护也得到了很大强化,超越同期建造的其它战列舰。

  它的TDS(鱼雷防御系统)设计为抵御250kg TNT的水下爆破,实际上约可抵御300kg德国黑希尔烈性炸药(德国当时使用的制式鱼雷/水雷用装药,由60%TNT与40%六硝基二苯胺组成,其威力为TNT的1.07倍,德国的译文将其误译为威力为TNT的1.58倍的黑索金,结果令俾斯麦的水下防御能力凭空增长了至少三分之一。)。不过它的装甲材料并不算优秀,根据战后美国海军的测试,在Nathan Okun的书中写到,俾斯麦级的KCn/A装甲性能并不如美国艾奥瓦级战列舰的Class-A装甲,而只有Class-B的等级 ,而日本大和级战列舰的VH装甲性能据信浓号遗留装甲板测试,美国认为日本的VH装甲强度比美国战列舰用于关键部位的class-A装甲板低10%。 总的来说俾斯麦级的主炮和装甲方案很近似一战时的巴伐利亚级战列舰。不过比起英国的英王乔治五世级战列舰和法国黎塞留级战列舰,大部分部位的装甲厚度相对较不足,次要部位防护则略嫌过剩。

  俾斯麦级设计上的主要瑕疵即防空火力不足。这主要是因为德国人在高平两用炮的研制上进展缓慢,因此不得不在俾斯麦级上安装大量的6英寸副炮及105毫米高炮,占用了很大的甲板空间。而同时期英国人建造的战列舰上使用了5英寸高平两用炮,既可以用于水面作战,亦可用于防空,这样可以节省空间以安装更多的高炮。

  服役生涯

  1941年5月19日,新服役的俾斯麦号首次出航,前往大西洋破坏英国海运航线。皇家海军调遣胡德号战列巡洋舰和威尔士亲王号战列舰拦截。战斗仅仅进行了7分钟,俾斯麦号的穿甲弹幸运地击中并且穿透了胡德号的艉部“Y”主炮的弹药舱,引发了大爆炸,胡德号舰体迅速爆炸进而断裂沉没。威尔士亲王号随后受到俾斯麦号火力重创,导致航速下降、燃油流失,舰桥人员大部死伤。英国随后调遣皇家海军的近一半舰只前来围击。5月27日,俾斯麦号被英国皇家方舟号航空母舰的舰载鱼雷机打坏船舵,无法操舵。由英王乔治五世号及罗德尼号战列舰组成的本土舰队次日赶到,群起围攻。俾斯麦号在战斗中被大量16及14英寸穿甲弹击中。该舰的上层结构几乎全被摧毁,但船体仍大致完好,英国多塞特郡号重巡洋舰向俾斯麦号发射了鱼雷,俾斯麦号随后沉没于距法国布雷斯特以西400海里的水域。坐镇指挥俾斯麦号的德国海军上将刚瑟·吕特晏斯( Günther Lütjens )随舰阵亡。

  二号舰提尔皮茨号建成后自从1942年就一直隐藏在挪威的峡湾中,严重威胁盟军北极航线并吸引了盟国大量的海军兵力。1942年,提尔皮茨号带领一艘重巡洋舰和十艘驱逐舰对PQ17护航队(包括40艘商船、12艘护航巡洋舰和驱逐舰,以及在后方掩护的一艘航空母舰和两艘战列舰)的攻击时,英国海军在得到提尔皮茨号出击的消息之后下令船队解散,护航战舰全数撤退。致使PQ17护航队遭到毁灭性打击,75%以上船只和物资沉没。后英国海空军动用重型轰炸机、袖珍潜艇、航空母舰舰载飞机多次发动袭击都未能将其击沉,直到1944年11月12日被英国皇家空军使用重型轰炸机携带专门研制的5500公斤的“高脚柜”重型炸弹将其炸沉。

  同型舰

  俾斯麦号(一号舰)

  提尔皮茨号(二号舰)

  相关条目

  德国海军战列舰列表

  外部链接

  (英文) Bismarck (英文) Bismarck-class

推荐中…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历史与传说之间的妲己:从真实人物到狐狸精的转变

  在中国古代的历史与神话传说中,妲己是一个充满争议的人物。她的名字与狐狸精这一形象紧密相连,成为了后世文化中代表妖媚女性的典型符号。然而,历史上的妲己是否真如传说中那样妖媚惑主?她又是如何被丑化成狐狸精的呢?  第一段:历史上的妲己  根据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