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

元弘之乱名词解释-元弘之乱影响日本商人
2021-11-10 14:49:01

  元弘之乱发生在1331年,这一年的八月九日改元为元弘,所以称为“元弘之乱”。

  背景

  经过长期经营的镰仓幕府,即使出现有衰微的迹象,也不是公家所能轻易消灭的。幕府灭亡实际经过了十年。公元1324年,正中元年,天皇寄希望于近臣日野资朝,日野俊基到各地方募集武士勤王,打击六波罗,然而计划败露,武士遭到清洗,日野资朝被流放到佐渡(正中之变)。天皇并不罢休,又让法盛寺的圆观,醍醐寺的文官动员全国各社寺,各地广募勤王之军。

image.png

  经过

  公元1331年,计划又被幕府得知。六波罗兵马迫近皇居,天皇逃到山城的笠置寺。在幕府大军面前,笠置寺的防卫过于薄弱,最终天皇被捕获。天皇被迁到隐岐,所有参与谋划的皇子朝臣于元弘二年(公元1332年)被流放。至此天皇的讨幕计划完全失败。

  但天皇并未死心,认为只是暂时迁移到隐岐。同时,早就参与天皇谋划的第一皇子护良亲王(尊云法亲王),在笠置寺被占后,躲过追踪,潜入熊野,高野,吉野一带,广向各地颁发令旨,招募勤王之兵。楠木正成逃离赤坂城后,在河内金刚山修筑千早城自守,吸引了由镰仓西上的大军,而且寸步不让,大涨了勤王之军的志气。由此,各地的勤王之师如肥后的菊池武时,伊予的土居通增,得能通纲,播磨的赤松则村等闻风而动。

  天皇见此形势,元弘三年(公元1333年)逃出隐岐,被武士名和长年迎接到船上山。天皇亲笔写下敕令交与出云大社,祈祷王道再兴,四海升平。敕语的笔调悠扬从容,含有无限神韵,表达了王道威严的不可侵犯和克服时艰的坚强的决心。幕府闻勤王之军东上,便以足利高氏为将迎敌。但足利高氏后来在接受天皇敕令之后响应了勤王之军,同其他军队会师,逼近京都。六波罗幕府军抵挡不住,欲出近江奔赴关东,遭到夹击,全体自尽。

  另一路勤王军,上野的新田义贞受护良亲王令举兵,攻陷镰仓,高时及同族诸将多自杀,镰仓幕府就此灭亡。

推荐中…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朱元璋的免死金牌:权力游戏中的虚幻护符

  在明朝开国历史中,朱元璋为笼络功臣而颁发的免死金牌(丹书铁券)始终笼罩着一层神秘色彩。这些用精铁铸造、鎏金刻文的凭证,表面承载着皇帝对功臣的承诺,实则暗藏皇权对生杀大权的绝对掌控。从制度设计到实际执行,朱元璋的免死金牌最终沦为一场精心策划的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