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史

哈柏法
2021-11-09 10:59:03

  哈柏法,是一种通过氮气及氢气产生氨气的方法,外文名叫做Haber Process,直到20世纪初期,德国的弗里茨·哈伯(Fritz Haber)和卡尔·博施(Carl Bosch)才开发出大气中的氮转化为可提供营养的氨的第一个实用过程来。

image.png

  历史

  这个实验首先在1908年由弗里茨·哈伯进行。于1910年,Carl Bosch于德国巴斯夫化学公司工作时,成功把这个实验商业化,使之符合成本效益。这个实验最早期于1911年被德军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使用。之前,德国要制作氨气需要从智利进口硝酸钠,但由于战争使其供应不稳定。哈伯亦以此项发明获得1918年诺贝尔化学奖。

  原料的制备

  合成氨的原料氮气来自于空气(以液态空气的分馏取得),氢气来自于水和燃料。原料气包含杂质,因此在参与反应前需要去除杂质,即原料气的净化。

  第一步先把原料中的硫化物清除,是为硫化物会毒害哈柏法所使用的催化剂。催化加氢可以把有机硫化物变成硫化氢:

  产生的硫化氢会被氧化锌吸收,变成水和硫化锌:

  在镍的催化下与水反应,经脱硫的碳氢化合物(如甲烷)转变成氢气和一氧化碳的混合物:

  一氧化碳与水反应,转化成二氧化碳及制造更多的氢气:

  接下来二氧化碳可经2-氨基乙醇溶液吸收或使用变压吸附(Pressure Swing Adsorption,PSA,在此使用具有专利的固态吸附媒介)清除。

  制备氢的最后步骤是以使用催化剂的甲烷化(methanation)移除在氢气中残留的少量一氧化碳及二氧化碳:

  反应过程

  一个历史性(1921年)的用于生产氨的哈柏法高压合金钢反应器被展示, 在德国的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KIT)。

  合成氨的反应是在高压环境的合成塔中完成的,氮气和氢气混合后经过压缩从塔的上部进入合成塔。经过合成塔下部的热交换器,混合气体的温度升高,并进入放有触媒(催化剂)的接触室。在接触室,一部分氮气和氢气发生反应,合成了氨,混有氮气,氢气和氨气的混合气体经过热交换器离开合成塔。混合气体要经由冷凝器,将氨液化,因而将氨分离出来,而氮气和氢气的混合气体经压缩再次送入合成塔,形成循环。 这样做节省原料,循环利用。硫酸合成工业中也有类似应用。

  参看

  氨

推荐中…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唐朝太穆皇后窦氏:李渊的贤内助与大唐的奠基者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有许多女性以其卓越的智慧和才能在政治舞台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其中,唐朝太穆皇后窦氏便是一位不可忽视的重要人物。她是唐高祖李渊的皇后,以她的贤良淑德、深思熟虑的政治智慧,对唐朝的建立与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窦氏出生于一个将门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