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史

德意志帝国海军法历史-德意志帝国海军法历史百科
2021-11-09 10:05:05

  布列斯特-立陶夫斯克条约一般指布列斯特-立托夫斯克和约,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苏俄政府与德国为首的同盟国在布列斯特-立托夫斯克(今布列斯特)签订的和约,签订时间1918年3月3日,意义是充分地利用了国际间的矛盾,使新生的苏俄政府有了巩固政权的时间,为此后维护政权创造了有利条件。

  简介

  布列斯特和约,全称《布列斯特-立陶夫斯克条约》,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苏俄政府与德国为首的同盟国在布列斯特-立陶夫斯克(今布列斯特)签订的和约。它是苏维埃俄国(以下简称苏俄)同德意志帝国及其同盟国(奥匈帝国奥斯曼帝国、保加利亚)1918年3月3日在布列斯特-立陶夫斯克(今白俄罗斯共和国布列斯特)签订的条约。

  条约背景

  托洛茨基与德国军官谈判,1918年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之后,由于原来俄国属于协约国一方而与同盟国处于交战状态,为了退出战争,新成立不久的苏俄政府在提出的和平建议被协约国拒绝后,便与同盟国的德国进行和平谈判。

  1917年12月3日,谈判开始,德国提出了把波兰、立陶宛、爱沙尼亚的局部和拉脱维亚、白俄罗斯的全部割让给德国并赔款30亿卢布的苛刻条件,这引起了布尔什维克党内严重的分歧。列宁主张接受德国的条件,签订和约,为新生政权争得喘息机会,季诺维也夫、索柯里尼柯夫、斯大林、阿尔乔姆、斯塔索娃、斯维尔德洛夫等六名中央委员支持列宁;布哈林为代表的“左派共产主义者”反对签订和约,主张对帝国主义继续世界大战,中央委员布勃诺夫、乌里茨基、洛莫夫支持布哈林;托洛茨基则主张停战,复员军队,但不与德国签约(即“不战不和”),中央委员克列斯廷斯基、捷尔任斯基、越飞支持托洛茨基。

  1918年1月2日,苏俄政府召开中央和地方负责人会议。60人出席的会议上,赞成布哈林主张的32人,赞成托洛茨基主张的16人,赞成列宁主张的仅15人。最终,列宁的主张因处于少数而未能被通过。

  1918年1月24日,苏俄政府召开中央会议,重新表决签约的问题。托洛茨基的主张以9票对7票的多数通过,列宁的主张仍然没有被多数所接受。

  1月30日,布列斯特谈判恢复。作为外交人民委员(即外交部长)、谈判代表团团长,托洛茨基临行前与列宁约定:如果德国下了最后通牒就让步签约。结果德国果然向苏俄下了最后通牒,托洛茨基向列宁电报询问对策,列宁立即覆电坚持:接受德国条件,立即签约。但是托洛茨基没有接受列宁的建议,而是发表了拒绝签约的声明,率团离开布列斯特。结果,德国开始对苏俄大举进攻。

  2月18日,在十分紧急的情况下,苏俄中央委员会召开了紧急会议。会上,列宁的主张又被以6:7的票数否决。随后,中央又连夜开会,经过激烈的争论,托洛茨基转而支持列宁,会议结果以7票赞成、5票反对、1票弃权的结果通过了列宁的提案。苏俄政府连夜通知德国方面,同意签约。

  但是,德国在得到通知后没有停止进攻,并于2月23日提出更加苛刻的条件。苏俄党中央又召开有15名委员参加的紧急会议。会议中,大多数委员表示不赞成列宁的主张。列宁只得提出,如果这种空谈继续下去,他就要辞职,退出政府和中央委员会。布哈林对此毫不在乎,斯大林也未发生动摇。托洛茨基不同意列宁的意见,但为了防止列宁辞职和党的分裂,他的态度发生变化。在他的影响下,出现了4票弃权。结果列宁的主张以7票赞成、4票弃权、4票反对获得通过。同日在苏维埃中央执行委员会上再以116:85(26票弃权)之多数通过。托洛茨基被解除了外交人民委员的职务,改由格奥尔基·契切林接任。

  2月24日,苏俄政府重新派出了谈判代表团与德国进行谈判。

  条约内容

  布列斯特和约中规定俄国将割让的土地

  3月3日,布列斯特和约正式签订。条约包括下列文件:

  苏俄和德国、奥匈帝国、保加利亚、土耳其的和约及附件。

  苏俄和德国的法律政治条约。

  苏俄和奥匈帝国的法律政治条约。

  苏俄和保加利亚的法律政治条约。

  苏俄和土耳其的法律政治条约。

  苏俄和德国关于若干政治问题的附加条约#苏俄和德国的财政协定。

  苏俄和德国的私法协定。

  上述条约(一)至(五)项于1918年3月3日在布列斯特-立陶夫斯克签订,3月29日在柏林互换批准书之后生效。(六)至(八)项于1918年8月27日在柏林签订,9月6日在柏林互换批准书生效。

  条约主要内容如下:

  苏俄终止与德国、奥匈帝国、保加利亚和土耳其的战争状态;

  苏俄军队全面复员,海军军舰驶回海港并解除武装;

  苏俄承认芬兰、乌克兰、白俄罗斯之独立,并有义务同乌克兰人民共和国立即缔结和约;

  苏俄将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库尔兰(今拉脱维亚西部)、俄属波兰等地割与德意志帝国与奥匈帝国,上述各地今后之政治状态,仅德奥二国有权决定;

  苏俄将沙皇俄国于1877-1878年俄土战争中占领的阿达罕(Ardakhan)、卡尔斯(Kars)、巴统(Batumi)等地区归还给奥斯曼土耳其帝国;

  苏俄拆除阿兰群岛上所有防御工事,其未来地位由德奥瑞芬四国共同决定。

  此外,在8月27日时于柏林所签订之补充条款中尚规定苏俄需给付德国60亿马克赔款,分五期偿还,但最后付款日期不得超过1918年底。

  结果

  2月24日,苏俄政府重新派出了谈判代表团与德国进行谈判。

  3月3日,布列斯特和约正式签订。按照合约,苏俄割让323万平方公里领土,赔款60亿马克。托洛茨基被解除了外交人民委员的职务。但苏俄成功地退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为刚刚诞生的苏维埃政权争取了喘息的时间。

  德国战败后,于11月11日同协约国签订了停战协定,苏俄政府立即于11月12日宣布废除此条约,使得该条约的内容实际上成了一纸空文。

  1922年,苏俄与德国魏玛政府签署了拉帕洛条约。两国借此宣布放弃在布列斯特-立陶夫斯克条约及一战后向对方提出的领土和金钱之要求。

  意义

  一般认为,这是苏俄政府以空间换时间的成功外交。它充分地利用了国际间的矛盾,使新生的苏俄政府有了巩固政权的时间,为此后维护政权创造了有利条件,为组织红军、恢复和发展社会主义经济争取了宝贵时间,为后来粉碎帝国主义的武装干涉和国内反革命叛乱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且,由于此一外交策略的成功,列宁的个人声望也达到了顶峰。

推荐中…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孙尚香:历史的真相与传说的融合

  在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学中,孙尚香这个名字往往与英雄、战争和爱情紧密相连。她是东汉末年东吴君主孙权的妹妹,也是蜀汉开国皇帝刘备的妻子。然而,关于她的真实身份和生平,历史记载与民间传说之间存在诸多差异。本文将探讨正史中的孙尚香是否真的是刘备的妻子,并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