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史

神圣同盟条约-神圣同盟瓦解
2021-11-06 18:02:45

  神圣同盟,由俄罗斯、奥地利和普鲁士建立的一个同盟,时间1815年9月26日,目的是为了维护君主政体,反对法国大革命在欧洲所传播的革命理想。

image.png

  建立

  神圣同盟首先是由俄罗斯沙皇亚历山大一世发起的。亚历山大特别地信奉宗教,而且受尤里安娜·冯·克吕德娜女伯爵的影响。冯·克吕德娜是崇信神秘学,她也被称为“神圣同盟之母”。亚历山大也是神圣同盟的协议的起草人。虽然发起这个同盟的三位君主信奉不同的基督宗教教派,但是他们还是建立了这个同盟:俄罗斯沙皇信东正教,奥地利皇帝弗兰茨一世信天主教,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威廉三世信新教。

  1815年9月26日的成立宣言部分内容如下:

  同年11月19日,法国国王路易十八加入。除教宗国(反对跨宗教联盟)、奥斯曼帝国(不是基督徒,因此无法参加这个基督教组织)和英国外所有欧洲大陆的国家全部接受了参加这个同盟的呼吁。英国国王乔治四世虽然本人表示同意这个同盟,而且他个人也以汉诺威王国国王的身份参加了这个同盟,但是英国政府认为这个同盟只有抽象的基础声明,不包含任何义务,尤其是可能限制英国日后大陆外交的灵活性,因此拒绝参加。这个同盟的目标在于维持君主制以及在维也纳会议上所决定的欧洲政治和国家体系,这个体系激化了国民内民族和社会运动的冲突。

  尤其克莱门斯·梅特涅在“协调”时期奉行的保守政策加强了镇压(如检查制度)。

  1820年代里由于就希腊独立和比利时革命问题的分歧使得神圣同盟开始分裂。不过欧洲君主之间的团结互助原则一直维持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内涵和组织

  神圣同盟的签署人赞成君权神授的说法,将基督宗教看作是政治系统的基础。他们承诺以宗教维系保护这个系统、在反对所有市民和民族国家运动员的过程中互相帮助。并各自劝令子民信奉基督教义,以保护“宗教信仰、和平及公义”(即反对自由思想、市民动员及维持君权神授)为同盟间的最高目标

  不过事实上,当日的君主没有一个诚心接纳这一同盟,但大部分都为应酬沙皇而在同盟条约上签字,奥斯曼帝国苏丹、英国的国王及教皇更拒绝签署盟约,奥地利外相梅特涅认为它是“高调而空洞无物”,不相信以宗教为名的保证能产生实质作用,英国外相卡苏里更形容它是:

  1815年11月20日俄罗斯、英国、奥地利和普鲁士建立的四国同盟被看作是神圣同盟的核心。不过实际上四国同盟更似弥补神圣同盟欠缺英国参与,内容空洞的缺点。这个四国同盟的协议包括定期聚会。1818年11月15日法国加入四国同盟后这个同盟成为了一个五国同盟。

  对市民和民族主义运动的镇压

  在1818年的亚琛会议上神圣同盟讨论对付德国的市民和民族主义运动的策略。在特拉波会议和莱巴赫会议上神圣同盟决定出兵镇压意大利的市民起义,并间接决定支持土耳其镇压希腊独立运动。在神圣同盟的最后一次会议,1822年的凡罗拿会议上决定让法国镇压西班牙的立宪革命。

  七月革命后的重组

  在维也纳会议上英国就已经彻底与封建保守的干涉政策决裂了。1830年法国七月革命使得神圣同盟丧失了其跨欧洲的特征和影响。1833年秋俄罗斯、奥地利和普鲁士重新复苏神圣同盟。它们组成了欧洲各国中不完全一致的封建保守阵营的核心。这个同盟由欧洲最强大的封建势力俄罗斯领导人和组织。

  没落和解散

  1848年和1849年的革命被镇压后在保守的1850年代神圣同盟复苏,并成为沙皇支配德国的工具。随着市民阶层利益和民族国家在所有欧洲国家外交政策上的体现神圣同盟终结。

  克里米亚战争最后导致了神圣同盟的结束。在1849年的大革命中奥地利依靠俄罗斯的帮助逃避了分裂的命运,但是在1854年6月3日就要求俄罗斯撤出多瑙河流域,而且在俄罗斯撤兵后自己占领了这个地区。此后奥地利与俄罗斯之间的关系破裂。奥地利与普鲁士之间的关系也开始紧张。除此之外英国和拿破仑三世统治的法国在外交上向俄罗斯接近,由此奥地利有被孤立的危险。由此从维也纳会议以来所建立的欧洲各国之间的相对稳定的势力关系开始改变。

  塔列朗

推荐中…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诸葛亮的忠诚与奉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在中国历史上,诸葛亮是一个家喻户晓的名字。作为三国时期蜀汉的丞相,他以卓越的智慧、坚定的忠诚和不懈的努力,为蜀汉的存续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本文将以鞠躬尽瘁为主题,探讨诸葛亮的一生和他的精神遗产。  一、鞠躬尽瘁的背景  诸葛亮生活在一个动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