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史

石达开
2021-11-02 17:57:01

  石达开(别称:亚达、石敢当,1831年3月-1863年6月27日),太平天国主要将领之一,中国近代著名的军事家、被认为是“中国历代农民起义中最完美的形象”。

  简介

  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石达开追随洪秀全,入拜上帝教,咸丰元年(1851年)12月,永安建制,石达开晋封“翼王五千岁”。咸丰五年(1855年)2月,石达开在九江、湖口重创湘军水师,乘胜西征,三克武昌。11月,石达开进军江西,攻占皖、赣、鄂三省大片疆土。咸丰七年(1857年),天京事变时他被封为“左军主将翼王”。6月2日,石达开再度从天京出走,10月,驱安庆将士进入江西,东西转战,试图救出被湘军围困的瑞州、临江、吉安的翼殿诸军,失利之后放弃江西,经略浙闽,流动转战于南方各省,同治二年(1863年)5月,石达开率众深入越西山,直抵大渡河南岸,最后全军覆没,石达开被俘。6月27日,石达开就义于成都,享年32岁。

  石达开是太平天国最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之一,他体恤百姓民生,生平事迹为后世所传颂,被认为是“中国历代农民起义中最完美的形象”。

image.png

  石达开

  生平

  早年经历

  石达开于1831年出生于广西贵县北山里那邦村,家道小康,因幼年丧父,没有兄弟,八、九岁起独撑门户,务农经商之余,习武修文不辍。石达开长得高大俊秀,十三岁已“凛然如成人,自雄其才,慷慨有经略四方志” ,因急公好义,常为人排难解纷,年未弱冠即被尊称为“石相公”,十六岁时,洪秀全、冯云山慕名拜访,邀他共图反清大计,石达开遂加入拜上帝会,三年后毁家纾难,率四千余人参加金田起义,封为左军主将。

  北进东征

  1851年12月,太平天国在永安建制,二十岁的石达开晋封“翼王五千岁”,意为“羽翼天朝”。

  从1851年1月到1853年3月,石达开随太平军转战数省,战功卓著,尤其是1852年西王萧朝贵在湖南长沙阵亡后,太平军在长沙城下陷入清军反包围,形势万分危急,石达开率部西渡湘江,开辟河西基地,缓解了太平军的缺粮之危,又多次击败进犯之敌,取得“水陆洲大捷”,重挫清军士气,其后,为全军先导,经河西安全撤军,跳出反包围圈,夺岳阳,占武汉,自武昌东下金陵,二十八天挺进一千八百里,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时人号之“石敢当”。

  天京佐政

  1853年3月,太平天国定都金陵,改号天京,石达开留京辅佐东王杨秀清处理政务。定都之后,诸王广选美女,为修王府而毁民宅,据国库财富为己有,唯石达开洁身自好,从不参与。

  首与西征

  1853年秋,石达开奉命出镇安庆,首度节制西征,他打破太平天国以往重视攻占城池、轻视根据地建设的传统,采取稳扎稳打的策略,逐步扩大根据地范围,亲自指挥攻克清安徽临时省会庐州(今合肥),迫使新任安徽巡抚、楚军名将江忠源自尽。

  安庆易制

  过去,太平天国没有基层政府,地方行政一片空白,石达开到安徽后,组织各地人民登记户口,选举基层官吏 ,又开科举试,招揽人材,建立起省、郡、县三级地方行政体系,使太平天国真正具备了国家的规模;与此同时,整肃军纪,恢复治安,赈济贫困,慰问疾苦,使士农工商各安其业,并制定税法,征收税赋,为太平天国的政治、军事活动提供所需物资。1854年初,石达开在安徽民众的赞颂声中离开安徽,回京述职,太平天国领导层对他的实践给予充分肯定,此放弃绝对平均主义的空想,推行符合实情的经济政策。

  再主西征

  1854年夏秋,太平军在西征战场遭遇湘军反扑,节节败退,失地千里。石达开看出两军最大差距在于水师,便命人仿照湘军的船式造舰,加紧操练水师。在湘军兵逼九江的危急时刻,石达开再度出任西征军主帅,亲赴前敌指挥,于1855年初在湖口、九江两次大败湘军,湘军水师溃不成军,统帅曾国藩投水自尽,被部下救起,西线军事步入全盛。同年秋天,石达开又挥师江西,四个月连下七府四十七县,由于军纪严明,施政务实,爱护百姓,求才若渴,江西民众争相拥戴,许多原本对太平天国不友好的知识分子也转而支持太平军,队伍很快从一万多人扩充到十万余众。

  1856年3月,石达开在江西樟树大败湘军,至此,湘军统帅曾国藩所在的南昌城已经陷入太平军的四面合围,对外联络全被切断,然石达开适于此时被调回天京参加解围战,虽大破江南大营,解除清军对天京三年的包围,却令曾国藩免遭灭顶。

  天京事变

  1856年9月,“天京事变”爆发,东王杨秀清被杀,上万东王部属惨遭株连,石达开在前线听到天京可能发生内讧的消息后赶回阻止,但为时已晚。北王韦昌辉把石达开反对滥杀无辜的主张看成对东王的偏袒,意图予以加害,石达开逃出天京,京中家人与部属全部遇难。

  石达开在安徽举兵靖难,上书天王,请杀北王以平民愤,天王见全体军民都支持石达开,遂下诏诛韦。11月,石达开奉诏回京,被军民尊为“义王”,合朝同举“提理政务”。他不计私怨,追究屠杀责任时只惩首恶,不咎部属,北王亲族也得到保护和重用,人心迅速安定下来。在石达开的部署下,太平军稳守要隘,伺机反攻,陈玉成、李秀成、杨辅清、石镇吉等后起之秀开始走上一线,独当一面,内讧造成的被动局面逐渐得到扭转。

  被逼离京

  天京事变后,太平天国合朝推荐石达开主持朝政,但洪秀全却忌惮石达开的声望才能,虽迫于民意命他提理朝政 ,却不肯授予他“军师”的地位和实权,衹封他为“圣神电通军主将义王”,局势稍见好转后,又对他产生谋害之意。为免再次爆发内讧,石达开被迫逃出天京,前往安庆。

  以天京根据地为中心的作战

  1857年9月,洪秀全迫于形势的恶化遣使请石达开回天京,石达开上奏表示不会回京,但会调陈玉成、李秀成、韦俊等将领回援,并以“通军主将”身份继续为太平天国作战,洪秀全诏准了这一方案,天京官方遂承认石达开此后的作战是太平天国的远征活动。

  此后,石达开前往江西救援被困的临江、吉安,拥戴他的安徽太平军将领大都留守安徽。因没有水师,无法渡过赣江,救援行动失败,石达开又于次年进军浙江,并联合国宗杨辅清进军福建,欲开辟浙闽根据地,与天京根据地连成一体。

  浙江是江浙皖清军的主要饷源,为阻止石达开攻浙,清廷急调各路兵马增援,最终不得不命丁忧在籍的曾国藩重任湘军统帅,领兵入浙。太平军在浙江取得许多胜利,但江西建昌、抚州失守后,入浙部队失去了后方,协同作战的杨辅清又在被天王封为“木天义”后从福建撤军,为免四面受敌,石达开决定放弃攻浙,撤往福建,后又转战到江西。石达开建立浙闽根据地的努力以失败告终,但牵制了大量清军,为太平军取得浦口大捷、二破江北大营、三河大捷等胜利创造了有利条件。

  是冬,石达开经与部将会商,决定进攻湖南,取上游之势,再下趋湖北,配合安徽太平军作战,并伺机分兵入川。1859年春,石达开自江西起兵入湘,发动“宝庆会战”。彼时湘军正计划分兵三路进攻安庆,闻石达开长驱直入湖南腹地,军心全线动摇,只得将因势利导,全力援湘。面对湘军的重兵驰援,石达开孤军作战,未能攻克宝庆,被迫退入广西。

  广西离散

  1859年秋,石达开率太平军数万人进入广西,10月首克庆远府。进入广西之后,因粮食短缺日益严重,部下思乡情切,石达开不愿自立一国、无法满足部下对高官厚禄的需求等原因,一些部下产生去意,适逢英王陈玉成致书石达开,邀其攻打湖南,配合安庆解围,石达开遂因势利导,于1860年命童容海、彭大顺等将率五、六万有意离去的部众攻打湖南,回应陈玉成所请,成为人数最多的一支脱离石达开部队,另有一些部队因内讧、退路被切断等原因脱离石达开。这些部队脱离石达开后,有些成功通过清军控制区返回天京一带会合太平军本部,有些则在半途被清军打散,并有多名将领死于内讧。其中,彭大顺在途中战死,童容海、吉庆元、朱衣点等与部队约五万人在1861年到达江西与忠王李秀成部会合。

  远征川、黔、滇

  1861年9月,石达开自桂南北上,于1862年初经湖北入四川,自此,为北渡长江,夺取成都,建立四川根据地,石达开转战川、黔、滇三省,先后四进四川,并于1863年4月兵不血刃渡过金沙江,突破长江防线。5月,太平军到达大渡河,对岸尚无清军,石达开下令多备船筏,次日渡河,但当晚天降大雨,河水暴涨,无法行船。三日后,清军陆续赶到布防,太平军为大渡河暴涨的洪流所阻,多次抢渡不成,“战守俱穷,进退失据,粮尽食及草根,草尽食及战马,兼之疟痢流行,死亡枕籍。阅时一月,而军心屹然不动”,令当地人发出“其得士心如此,岂田横之客所可同日而语哉”的惊叹。

  为求生擒石达开,四川总督骆秉章遣使谈判,石达开决心舍命以全三军,经双方谈判,由太平军自行遣散四千人,这些人大多得以逃生。剩余两千人保留武器随行,石达开被押往成都,清军未遵守承诺,两千官兵战死。

  1863年6月27日,石达开与部将曾仕和、黄再忠、韦普成着天国衣冠,在成都公堂受审,举止沉着,陈词慷慨,“寓坚强于和婉之中”“枭杰坚强之气,溢于颜面,词色不亢不卑,不作摇尾乞怜之语”,令主审官崇实理屈词穷,无言以对,而后从容就义,临刑之际,神色怡然,身受凌迟酷刑,至死默然无声,观者无不动容,叹为“奇男子”。

  评价

  石达开被认为是太平天国将领中最富有谋略的人。曾国藩说“查贼渠以石为最悍,其诳煽莠民,张大声势,亦以石为最谲”,左宗棠说“石逆狡悍着闻,素得群贼之心,其才智出诸贼之上,而观其所为,颇以结人心,求人才为急,不甚附会邪教俚说,是贼之宗主,而我所畏忌也”。

  太平军的高级将领们对石达开的胆略十分推崇,如忠王李秀成谈及各王优劣才能时“皆云中中,而独服石王,言其谋略甚深”,英王陈玉成认为太平军将领“皆非将才,独冯云山石达开差可耳”。不只如此,他还赢得了众多与他敌对立场的人的敬重,如文人周洵在《蜀海丛谈》中称其为“奇男子”,清朝一位贡生在湘军军宴上公开说他有“龙凤之姿,天日之表”,在大渡河畔与他为敌的许亮儒对他的英雄气概与仁义之风钦佩不已。直到他死去近40年后,由清朝文人所撰的著作《江表忠略》之中还有这样的记叙:“至今江淮间犹称……石达开威仪器量为不可及。”

  当代中国学术界对石达开的总体评价是:“他在太平天国前期建立了不朽的功勋,是一位农民起义的杰出领袖,太平天国第一流的军事家与政治家”“在太平天国后期孤军奋斗,最后虽然失败,仍然起了牵制清军,配合长江下游的太平军作战的作用。他自己的奋斗精神也很能激励后人。”

  武艺

  石达开是晚清中国的武学大家,《北平国术馆讲义》中将他与许宣平、达摩祖师、宋太祖、岳武穆、张三丰、戚继光、甘凤池等人并论为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拳术名家,然因英年早逝及身份敏感,事迹多隐没。

  据记载,石达开的拳术“高曰弓箭装,低曰悬狮装,九面应敌。每决斗,矗立敌前,骈五指,蔽其眼,即反跳百步外,俟敌踵至,疾转踢其腹脐下。如敌劲,则数转环踢之,敌随足飞起,跌出数丈外,甚至跌出数十丈外者,曰连环鸳鸯步”,民间认为这种武艺就是后来号称“北腿之杰”的“戳脚拳”,并传说石达开曾将这种武艺传授给选拔出来的士兵,用于作战。

  石达开不仅外功出众,而且内外兼修,他和陈邦森比武的故事已成为后世武林口耳相传的掌故。根据文字记载和口碑传说,二人相约各自击打对方三拳,受拳者不得还击,“邦森拳石,石腹软如绵,邦森拳如著碑,拳启而腹平。石还击邦森,邦森知不可敌,侧身避,碑裂为数段”。

  轶事典故

  文学风采

  石达开以能诗闻名于世。可惜他在十多年戎马倥偬的生活中,无暇吟诗作赋。所以没有较多的作品遗留下。后人伪造石达开诗文的现象比较突出。石达开在安庆易制与经略江西之后,湖南人传说他是湖南拔贡,咸丰帝甚至下旨令查明,证明石达开在当时已经广有"才名",后来梁启超伪造石达开遗诗,一时无人怀疑,翼王的能诗之名更为人知。辛亥革命前后许多革命志士,把石达开选作古为今用的对象。为了激发民气,鼓吹革命,就托他的名写了许多伪诗,八方流传,到处宣扬。

  不过石达开的确会写诗。他在咸丰十年(1860年)驻节庆远府(今广西宜山),曾率部下10人游览城郊白龙洞,共留下11首五律,一首古风,格律工稳,四联皆对仗,但他意境刚强有余,回味不足,是典型的“武将诗”,不算一流佳作。目前保留下来的石达开诗词只有两首半:白龙洞五律;1861年石达开在贵州化屋基和苗民欢宴,写过一首七绝:“万颗明珠一瓮收,君王到此也低头。五龙抱住擎天柱,吸得黄河水倒流”;所谓“半首”则是指那篇以古风体写成的出走告。

  太平石碑

  据旧时的《长宁县志》记载,“同治元年(1862年)五月初,太平军翼王石达开率兵二十余万,由张懋江导引,从兴文入长宁,扎营百余里。”史料显示,当年石达开曾率领20万太平军,攻破了长宁县城。并在在龙峰山上驻扎了近一月。龙峰古城墙还保存有一块刻有“天下太平”字样的石碑,据考证龙峰山峰顶寺就是太平天国遗址。

  后世纪念

  翼王亭

  翼王亭,位于广西贵港(贵县)东湖公园。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由李宗仁、白崇禧为纪念石达开所建”建,亭柱上的对联“忍令上国衣冠沦于夷狄,相率中原豪杰还我河山”系白崇禧手书,就来自一篇伪造的《石达开檄文》。以他名字命名的纪念建筑光“翼王亭”,就有贵港、宜山、石棉、南宁、黄石5座。

  1966年,碑亭上所有的人物题字均被毁抹。1986年,时贵县政府在东湖公园石达开系列纪念物的官方修缮工程中,将翼王亭上李、白、黄、于四人的题词近原字迹进行补书恢复。

  石达开纪念碑

  石达开纪念碑,位于广西贵港县中山公园。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年由白崇禧倡导、贵港县长黄绍耿为纪念石达开所建,高二丈余。碑身西面镌李宗仁的碑文题字,东面有汪精卫的“太平人杰”题字和国民政府司法院长居正的题词。贵港市政府于2007年将该纪念碑列为市级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

  贵港市达开高级中学

  贵港市达开高级中学,位于贵港县城区郁江北岸,民国三十年(1941年)10月20日由地方士绅为纪念石达开所建。原为贵县私立达开中学,取纪念石达开之意,先借用县立公医院后座(现总工会旧址)上课,录取了新生两班,林伯均为首任校长。于10月20日在县立公医院后座(现总工会旧址)举行成立典礼。

推荐中…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元朝一共有多少位皇帝?相关简要信息介绍

  元朝自1206年铁木真被尊为成吉思汗起,至1368年末帝妥懽帖睦尔退位止,**历经了15位皇帝**。以下是元朝各位皇帝的简要信息:  1. **元太祖铁木真**:作为元朝的开国皇帝,铁木真在位期间奠定了蒙古帝国的基础,并在1206年至1227年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