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史

大义觉迷录原文-大义觉迷录为什么是禁书
2021-11-01 17:39:01

  《大义觉迷录》是清代雍正帝编著的一本清史文献汇编著作,全书共四卷,发布于雍正七年(公元1729年)。

  著书原因

  清初汉人文人曾静和张熙受到吕留良华夷之辨思想的影响,不满身为“蛮夷”的满人皇帝的统治,并宣扬雍正帝得位不法的言论。曾静于雍正六年(1728年)试图游说当时的川陕总督岳钟琪反清,岳钟琪假装同意,骗出口供,反过来逮捕二人,送返燕京。

  之后在刑部侍郎杭奕禄等的审问下,曾静表示认罪,写了《归仁录》,表示悔过并颂扬雍正帝。雍正帝赦免曾、张二人,下令收录两年来关于此案的上谕,以及曾静口供和《师仁录》,合成《大义觉迷录》,对曾静等人指责他的十大罪状(谋父、逼母、弑兄、屠弟、贪财、好杀、酗酒、淫色、怀疑、株忠、好谀任佞)进行了一一辩解。雍正帝刊版发行此书,并要求公家朝廷上下、地方官吏人手一册,所有地方官、学官必须据《大义觉迷录》的内容及论点向百姓讲解,还命曾静到全国各地巡讲,现身说法朝廷之英明,痛斥自己误入邪教歧途。

image.png

  翻案处死

  雍正帝驾崩仅两个月,刑部尚书徐本上奏请停其讲,雍正十三年(1735年)十月十九日,已经登基尚未改元的乾隆帝即违背父训,反悔赦免,并公开翻案,于十二月敕,曾静、张熙二人凌迟处死,雍正生前特别告诫子孙,不可杀曾张二人,以作为“反面教员”:“即朕之子孙,将来亦不得以其诋毁朕躬,而追究诛戮之。”但是乾隆违犯遗命,诛杀了曾静、张熙,以绝后患。乾隆还宣布,《大义觉迷录》一书毁去其版,凡有私藏者,即有杀头灭身之罪。收禁此书,主要还是因为它“触到雍正本人宫闱内部、伦常之间的一些隐私”。

  乾隆之所以与雍正处置曾静谋反案大相径庭,是因为他认为雍正对曾静谋反案和吕留良文字狱案的公开审讯和批判,实际是把雍正自己推上法庭,让民众在内心审判皇帝;雍正的“华夷之别”的新释、十大罪状的自辩、皇宫中的秘闻丑事泄露、皇子抢帝位间尔虞我诈的斗争、文武大臣党争的利益倾轧等等,皆详细地记录于《大义觉迷录》一书中,暴露出雍正禁锢兄长,迫害弟弟,抢夺帝位,此般对兄弟的苛刻,无疑是损害了万乘之尊皇帝的光辉形象,更泄漏宫廷秘辛,属于反面宣传,达不到使臣民“觉迷”的目的,因此必须彻底剪除禁锢异端思想的蔓延,肃清其流毒。同时这两个“弥天重犯”当“反面教员”,更难以起到“感化”教育的作用。

  此书流至东瀛,为人所发觉,光绪末年革命党人在香港重印此书。

  英籍史学家史景迁著有一书《雍正王朝之大义觉迷》详述其事件由来,但该书颇多争议。《大义觉迷录》对研究雍正帝其人及其政治主张,提供了不少线索。此书还反映出康雍时期的一些社会情况、民间反清情绪等问题。材料虽然零碎,但其中有些内容仍是其他书籍所不载的。

推荐中…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曹植:三国时期的文学巨匠

  在中国的历史上,三国时期是一个充满战争和英雄的时代。在这个时期,有一位文学家以其卓越的才华和独特的风格脱颖而出,他就是曹植。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这位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曹植。  曹植,字子建,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曹操的儿子。他生于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