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恩菲尔德步枪,又叫做李恩飞步枪,英七七,是1896年至1965年英军制式手动步,外文名叫做Lee-Enfield,口径7.7毫米,是二十世纪生产量第二大的步枪。
历史及设计
1888年英国军队采用发射药为黑火药.303口径李-梅特福弹匣式步枪(Magazine Lee-Metford),简称MLM步枪。李-恩菲尔德步枪衍生自.303口径枪弹的Lee-Metford改进型,.303口径枪弹改成无烟发射药后,由恩菲尔德兵工厂改进枪管膛线,1895年命名为 李-恩菲尔德弹匣式步枪 (Magazine Lee-Enfield),简称MLE步枪。为与后来的“短”步枪(SMLE)区别,MLM步枪和MLE步枪(枪管长30英寸,全长约1257mm)统称为“李氏长步枪”(Long Lees)。此外,还有供骑兵用的卡宾枪(全长约1013mm)。布尔战争之后,在李氏长步枪的基础上改进,首创“短步枪”的概念,名为“ 李-恩菲尔德弹匣式短步枪 ”(Short Magazine Lee-Enfield),简称SMLE,在1903年投产。直到现代,仍有SMLE步枪在民用市场用于狩猎和打靶,或作为纪念品被收藏。
1916年索姆河战役中的英军士兵,手持李-恩菲尔德步枪
李-恩菲尔德步枪的特点在于采用由詹姆斯·帕里斯·李(James Paris Lee)发明的旋转后拉式枪机和盒形可卸式弹匣(此后,英军的多种恩菲尔德手动步枪均是这个系统的改进),后端闭锁的旋转后拉式枪机,装填子弹速度比较快;安装固定式盒型双排容量10发弹匣装弹(弹匣虽可拆卸,只是为维护或损坏更换方便,在使用中弹匣不拆卸,子弹通过机匣顶部抛壳口(装弹口)填装),提高了持续火力,是实战中射速最快的旋转后拉式枪机步枪之一,而且具有可靠、枪机行程短、操作方便的优点。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堑壕战中,它迅猛的火力给它的敌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曾有一个排英军士兵用其射击时,火力密度让对面的德军以为受到了机枪压制。当时的恩菲尔德兵工厂甚至曾生产了可装20发子弹的弧形固定弹匣用于堑壕战。
各型号服役时间表
MLE Mk I
MLE Mk I步枪改进自使用黑火药发射药枪弹的MLM步枪,1895年11月推出。.303枪弹发射药由黑火药换成无烟发射药,对枪管烧蚀较大,弹道性能也发生变化,由恩菲尔德兵工厂改进的MLE Mk I步枪改变了枪管膛线和瞄准具。部分MLM步枪直接更换枪管转换成成MLE步枪。MLE Mk I步枪枪弹通过机匣顶部的抛壳口(装弹口)装填,配有称为“弹匣隔断器”(Magazine Cutoff)的装置从机匣右侧插入阻隔从弹匣供弹,每射完一发子弹后须另外装填,防止士兵在较远的距离拼命开枪可起节约枪弹的作用,需要快速射击时再把隔断器取出改由弹匣供弹。 后来很多MLE步枪改进更换短枪管转换成SMLE标准以降低更换的成本。
SMLE Mk I
李-恩菲尔德短步枪MK I
1902年12月正式命名为“第1型李-恩菲尔德弹匣式短步枪”(Short Magazine Lee-Enfield Mark I,简称SMLE Mk I),SMLE在1903年开始量产 ,它比原本的MLE(Magazine Lee-Enfield,李-恩菲尔德弹匣式步枪)更短更轻,枪管只有25.2寸(640毫米) ,亦比原本尺寸更短,总长度缩短至约1138mm,介于标凖型长步枪及卡宾枪型中间。SMLE其中一个明显的标记是枪托前端比标凖型较为圆钝,主要原因是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前枪托与枪口齐平是外形上最显著的特征。在抛壳口增加导槽以两个5发弹夹在机匣顶部抛壳口(装弹口)装填弹药,MLE步枪只能一发一发地装填。SMLE亦加入了改良自毛瑟步枪的的突击者式枪机系统(Charger system) 。然而大众对缩短长度有争议,当时很多枪匠及步枪协会皆认为短枪管无法达到原本MLE的凖确度、后座力会更大及瞄凖基线太短 ,而当时官方认为这设计较适合骑兵作战而全面采用。 由李氏长步枪按SMLE标准转换的短步枪命名为“SMLE转换型Mk II”(SMLE Converted Mark II)。
SMLE Mk III
李-恩菲尔德短步枪MK III
李-恩菲尔德MkIII步枪
SMLE Mk III的弹匣隔断器,Mk III*移除了这个装置
SMLE Mk III在1907年1月26日推出 ,进一步简化和改进,改用简化的后照门,护木及弹匣亦有所改良,英军亦改用当时新型Mk VII高初速.303弹药。很多早期的MLE及MLM (Magazine Lee Metford)及SMLE Mk I亦更新成Mk III标准,名为Mk IV Cond. 。
一战时期,标准型的SMLE Mk III被认为结构过于复杂难以生产,结果在1915年推出了Mk III* ,这种简化型主要分别是移除了弹匣隔断器 及加入远距离齐射照门 ,风偏调整功能亦被取消,拉机抦由平滑圆头改为带锯齿圆头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部分工厂恢复生产Mk.III,弹匣隔断器在一战结束时又再被重新加入 ,但直至1942年才完全地弃用。
SMLE Mk III*(在1926年改名为Rifle No.1 Mk III*)亦是二战中大量生产和广泛采用的李-恩菲尔德步枪之一,由其是在北非、意大利、太平洋及缅甸战场的英军及英联邦部队中。而澳大利亚和印度将他们原有及重新生产的SMLE Mk III*用作制式步枪 ,澳大利亚军队一直采用至朝鲜战争,才在1950年代后期才被L1A1 SLR取代(SAF Lithgow在1953年才停产SMLE Mk III* )。
爱尔兰国民军在1922年开始装备SMLE作制式步枪,爱尔兰共和军亦有捕获采用,SMLE是爱尔兰内战中双方的武器,而爱尔兰共和军甚至一直采用至1970年代。
P14/M1917
恩菲尔德1914(Pattern 1914或P14,1914年定型)及M1917(United States Rifle, cal .30, Model of 1917,英国人习惯称为P17)从结构上并非李-恩菲尔德步枪系列之一,P14及M1917皆采用类似德国毛瑟系列枪机,而且M1917口径亦不同,美军改用的.30-06口径弹药。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英国工厂没有多余的生产能力英军决定在美国委托承包商自1916年为英军生产P14步枪,以补充战争期间步枪需求的空缺。一战结束后,英军撤装P14步枪,一部分给了英联邦国家,另一部分封存。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英国将重新命名为No.3的P14步枪进行翻修重新服役。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
英国兵工部门在1926年改新的统一命名方式代替较混乱的原本命名原则 ,原有.303口径SMLE被改名为No.1 ,同时亦淘汰了原装的MLE、LEC及早期型的SMLE。有很多Mk III及III*被改为.22口径作训练步枪,名为No.2。而P14亦改名为No.3 。
SMLE的设计包含了大量需要锻造及机器造的部件,导致生产成本相当高。因此在1920年代,生产商开始试验性地减小步枪本身的复杂部件,如SMLE Mk V(后来改称No. 1 Mk V)改用了新设计,将原本在枪管尾部的缺口式后照门改为觇孔式并固定在机匣上 ,觇孔亦有所扩大以改善视场和加快瞄凖速度,护木前端加装金属箍来强化上刺刀时的力量及重新装上弹匣隔断器 。但SMLE Mk V的设计比Mk III更复杂、成本更高 ,所以恩菲尔德皇家兵工厂最终在1922年至1924年只生产了约两万把SMLE Mk V 。
No. 1 Mk VI亦改用了不会与护木接触的独立浮动重枪管,减小步枪所需的归零次数,Mk V固定在机匣上觇孔式的后照门及弹匣隔断器仍然保留 ,Mk VI在1930年至1933年共生产了1025把。
No. 4 Mk I
Longbranch生产的李-恩菲尔德No. 4 Mk I*
在1920年代对SMLE改进定型No.1 Mk VI,1931年稍加改进后设计出No.4 Mk I(英文正式名称为Rifle, No. 4 Mk I),1930年后期,英军又提出新型步枪的需求,在1939年英军正式采用No.4 Mk I为制式步枪。No. 4 Mk I比以前版本更轻、更坚固且更易于生产 ,但直至1941年No. 4 Mk I才开始量产 。
No. 4与SMLE的设计有所不同,如安装觇孔瞄具,改用了重枪管、新设计的 刺刀座 ( 英语 : Bayonet lug ) 和钉状刺刀 ,外形上与No.1很容易区分,枪管在枪托前端突出,相关修改令总重量有所增加。
二战时期,厂商一直不断地简化No. 4的设计以提高量产数量,如在1942年推出的No. 4 Mk I* ,No. 4 Mk I*由北美、加拿大Long Branch及美国Savage-Stevens生产,而No.4 Mk I则由英国本土生产 。
No. 4 Mk 2
二战后,英国生产的No. 4 Mk 2步枪(1944年官方以阿拉伯数字取代罗马数字作命名)进行了修改,将原本悬挂在扳机护环的扳机改为悬挂在机匣底部 ,及装有榉木枪托及黄铜部分,在推出了No. 4 Mk 2后,英国又把所有No. 4更新成Mk 2标准 ,而No. 4 Mk 1则更新成No. 4 Mk I/2,No. 4 Mk I*更新成No. 4 Mk I/3 。
爱尔兰陆军正规军在二战后亦有采用No. 4 Mk 2,一直到1960年代早期才被FN FAL取代,而陆军后备军则采用至1990年。
No. 5 Mk I(丛林卡宾枪)
No. 5 Mk I(Rifle, No. 5 Mk I),又名丛林卡宾枪(Jungle Carbine),是李-恩菲尔德步枪的缩短型,枪管只有520毫米,木制枪托亦缩短,比4号步枪轻了2磅(907克),为了克服枪管缩短导致 枪口焰 ( 英语 : Muzzle flash ) 过多的问题,在枪口安装了喇叭形 消焰器 ( 英语 : Flash Suppressor ) 。1944年经过试验后正式定型投产,二战中主要用于东南亚战场对抗日军 ,由于枪管过短,因此作战时精确度较低 ,但丛林卡宾枪仍后是主要步枪之一 。
澳大利亚采用试验性丛林卡宾枪名为Rifle, No. 6, Mk I ,No. 6 Mk I是以SMLE MK III*作改良,但没有进入大量生产阶段。澳大利亚部队亦有采用的另一种试验性李-恩菲尔德卡宾枪 ,这种“缩短轻量化”版本以SMLE Mk III*修改而成,由SAF Lithgow作小量生产 。
美国进口商Santa Fe Arms Corporation在1950年代也将他们入口的李-恩菲尔德步枪(剩余物资)称为“丛林卡宾枪” ,以吸引民间市场的买家,而其实英国和英联邦官方从来没有以丛林卡宾枪作正式称呼,只是在太平洋和缅甸战场的部队非正式地采用这词来区别SMLE、No. 4和No. 5 。
No. 4和No. 5皆有在朝鲜战争中英国和英联邦部队中服役,而SMLE Mk III*则服役澳大利亚部队 。
其他李-恩菲尔德步枪改装型
狙击步枪
加拿大中士H.A. Marshall及他的No.4 Mk I (T)狙击步枪
在二战及朝战时期,一部分李-恩菲尔德步枪被改为狙击步枪。
澳大利亚陆军将1,612把 Lithgow生产的SMLE No1 Mk III*改用比赛级重枪管,加上腮托板及一战时P1918步枪的望远式瞄准镜,成为了李-恩菲尔德弹匣式短步枪III*(HT,SMLE No1 Mk III*(HT),HT指重枪管-Heavy Barrel及望远式瞄准镜-Telescopic Sight ),这种改装版在二战、朝鲜战争、马来亚冲突及1970年代后期的狙击训练中皆有采用 。
二战期间,英国在1942年把标凖型No. 4加上木制腮托板及No. 32 3.5倍望远式瞄准镜 ,成为了Mk 1,其后在1943年推出了Mk 2,1944年又推出了Mk 3, 。英国著名运动枪械生产商 Holland and Holland 将以上版本改为No 4 Mk I (T)狙击步枪 ,而BSA及加拿大Long Branch兵工厂亦有参与修改 ,这批狙击步枪一直沿用至1960年代后,而英军在1950年代又将No 4 Mk I (T)狙击步枪的口径改为北约制式7.62 x 51毫米,变成了L42A1 。L42A1一直装备英军至1982年才被L96A1取代。
在1970年代除L42A1外,皇家轻武器工厂(RSAF Enfield)亦推出了7.62×51 NATO的强制者(Enforcer)系列狙击步枪供英国警队使用,现在这批强制者狙击步枪成为了民用市场的珍品 。
.22口径训练步枪
一战后,英国将一批SMLE改为.22 LR口径给军校生及新兵作射击训练步枪用途,名为No. 2步枪Mk IV(Rifle, No. 2 Mk IV),这种改装版的弹仓只能放一发子弹。二战后又推出了No. 7步枪(Rifle, No. 7)、No. 8步枪(Rifle, No. 8)及No. 9步枪(Rifle, No. 9),这批.22口径步枪成为了英联邦国家的新兵训练步枪。
查尔顿自动步枪
有少数的李-恩菲尔德步枪生产及改装上一种由新西兰人Philip Charlton在1941年设计 的试验性自动装填系统,名为查尔顿自动步枪(Charlton Automatic Rifle),以替代当时长期缺少的布伦轻机枪及李维斯轻机枪 。
二战时期,大多数新西兰地面部队都部署在北非,当日本在1941年加入战争时,新西兰发现本土的军队欠缺轻机枪来防卫日军入侵,新西兰政府立刻提供资金来改装李-恩菲尔德步枪(MLE) 成为1,500把半自动步枪 ,并在1942年装备国土防卫军。
查尔顿自动步枪有两种版本,分别是澳大利亚Electrolux公司以英国Lithgow生产的SMLE Mk III*步枪的改装版本,及新西兰本土的改装版,新西兰版本装有前握把及两脚架,以上两种版本皆采用相同的自动装填原理。大部分查尔顿自动步枪在二战后在一次大火中烧毁 ,只有少数保留于新西兰的怀乌鲁陆军博物馆(Waiouru Army Museum)、奥克兰战争纪念馆、澳大利亚的Singleton步兵博物馆及英国伦敦的帝国战争博物馆(Imperial War Museum)中。
德利尔卡宾枪
德利尔卡宾枪
德利尔卡宾枪(De Lisle Carbine)由英国人威廉·德利尔(William De Lisle)设计,发射.45 ACP手枪子弹,是英军在二战时的手动消音步枪,主要用于暗杀等的秘密任务 。
7.62×51 NATO改装型
在1960年代,为了防卫冷战中苏联及华约国的入侵,当时L1A1 SLR的数量不足以装备所有本土部队,英国政府及国防部将大批No. 4改装成7.62×51 NATO口径作英军和民间防卫部队的编队及后备步枪,以作本土防卫用途。
改用7.62 NATO的No. 4系列需要改用由英国皇家轻兵器工厂及斯达令(Sterling)生产的新枪管、枪机、退壳勾、照门及新的10发弹匣,其他沿用No. 4的部件,这批步枪被更名为L8系列,后来由以No. 4 (T)狙击步枪修改成的L42A1。
Ishapore 2A/2A1
7.62mm 2A1
在中印边境战争后,印度的Ishapore工厂开始生产以SMLE Mk III*为基础,改用7.62 NATO及20发方型弹匣的新式步枪,名为7.62 mm 2A。Ishapore 2A步枪采用了增强的钢制部件及改良排壳勾以应付7.62 NATO有缘弹药的压力,1965年至1975年生产的版本改用800米照门(原为2000米),配有10发方型弹匣,名为2A1。2A1步枪是一种用于民间发售的一般手动步枪(非狙击及精确射击用途),主要售给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民间市场。
Ishapore 2A与2A1基本上没有太大分别,亦不是SMLE Mk III的.308改装版本,2A/2A1是原全由印度Ishapore工厂生产,由于7.62×51 NATO膛压较高,即使发射民间的.308 Winchester也不会出现问题。
生产商
印有LSA Co的SMLE Mk III*
以下是 MLE 、 CLLE 及 SMLE Mk I- Mk III* 步枪的生产商:
使用国
直到2011年为止,加拿大游骑兵仍有采用李-恩菲尔德步枪
李-恩菲尔德步枪仍有出现在今天的一些武装冲突当中
奥斯曼帝国于一战期间缴获的李-恩菲尔德步枪,大部分均被转换为8亳米口径
阿富汗
澳大利亚-在新南威尔士州的利特高兵工厂制造。
孟加拉国-孟加拉警察仍有采用。
比利时-二战后期由英国捐赠。
巴西
柬埔寨
加拿大-在加拿大安大略省的龙科兵工厂生产,直到2014年加拿大游骑兵仍有采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
古巴-古巴革命期间使用。
塞浦路斯
埃及
法国-曾被法国外籍军团和自由法国军队所使用。
斐济
希腊-二战期间及二战过后被希腊军队所采用,后来被M1加兰德所取代。
冰岛-曾被冰岛海岸警卫队及冰岛国家警察所采用。
印度-由Ishapore步枪工厂授权生产。
印尼-曾在印尼国民革命中被共和党人所使用,另外一些是缴获自荷兰军队。
意大利-二战后被意大利陆军和海军所采用。
伊拉克-至今仍有作仪仗枪使用。
爱尔兰-被爱尔兰国防军所采用。
以色列-在建国初年使用。
牙买加-至今仍被牙买加警察部队,惩教署和牙买加联合少年队所采用。
约旦
日本- 二战期间缴获自英军及殖民地军队。
肯尼亚
老挝
拉脱维亚
立陶宛
利比亚-在2011年利比亚内战期间被起义群众及国民解放军所使用。
卢森堡
马来西亚
墨西哥
缅甸-至今仍有装备警察部队。
纳粹德国- 二战期间缴获使用。
荷兰-二战后使用。
尼泊尔
尼日利亚
挪威-二战期间由英国提供给当地抵抗运动以作为军事援助;二战后被挪威军队使用直到被M1加兰德所取代。
新西兰
奥斯曼帝国-为于一战期间缴获的步枪,全部均统一为8亳米口径。
巴基斯坦
菲律宾
波兰-二战期间被波兰流亡政府军所使用。
葡萄牙-一战期间被葡萄牙远征军所使用。
塞拉利昂
新加坡-被隶属于新加坡武装部队宪兵司令部的精密行动小组所采用。
南非
韩国
斯里兰卡
泰国-合同于1920年12月10日结束,同时国王收到10000支船运到来的步枪。
特立尼达和多巴哥-被特里尼达和多巴哥队少年队所采用。
土耳其
乌干达
英国与其殖民地
美国-一战期间被布处到英国及澳大利亚单位的 美国远征军 ( 英语 : American Expeditionary Force ) 所使用。 另外,在二战期间No.4 MkI步枪通过租借法案由萨维奇-史蒂文斯枪械生产,并提供给英军及殖民地军队使用。而一些被改编为殖民地军队的美军被派到缅甸作战时亦有使用李-恩菲尔德步枪。
委内瑞拉
越南民主共和国:法越战争期间缴获自法军。
西德-由英国援助的18,000支步枪装备了当时刚成立的德国联邦国防军的空军部队。
参考
毛瑟Kar98k步枪
M1903春田步枪
M1加兰德步枪
勒贝尔M1886步枪
中正式步枪
三八式步枪
史奈德步枪
参考文献
Skennerton, Ian: The Lee-Enfield (2007)Arms & Militaria Press, Gold Coast QLD (Australia) ISBN 978-0-949749-82-6
Skennerton, Ian The Lee-Enfield Story (1993). Arms & Militaria Press, Gold Coast QLD (Australia) ISBN 978-1-85367-138-8
Skennerton, Ian: Small Arms Identification Series No. 1: .303 Rifle, No. 1, S.M.L.E. Marks III and III* (1994) Arms & Militaria Press, Gold Coast QLD (Australia) ISBN 978-0-949749-19-2
Smith, W.H.B. 1943 Basic Manual of Military Small Arms (Facsimile Edition) , Stackpole Books, Harrisburg PA (USA), ISBN 978-0-8117-1699-4
Wilson, Royce. "Jungle Fever- The Lee-Enfield .303 Rifle" . Australian Shooter Magazine, May 2006
Wilson, Royce "SMLE: The Short Magazine Lee-Enfield Mk III" , Australian Shooter Magazine, September 2007
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是北宋时期著名的书法家、文学家,被尊称为江西诗派鼻祖。他的一生充满了详情
在中国的历史上,三国时期是一个充满战争和英雄的时代。在这个时期,有一位文学家以其卓越的才华和独特详情
在明朝的历史中,有一位皇帝一直备受争议,他就是嘉靖皇帝。有人认为他是一位昏君,但也有人认为他有一详情
在中国古代历史的长河中,战争频繁的战国时期孕育了许多杰出的军事家和思想家。其中,吴起无疑是这一时详情
在明朝的历史中,有这样一位官员,他以严峻刚直著称,甚至连首辅张居正都对他忌惮三分。他就是明朝著名详情
王昌龄是盛唐时期的诗人。 王昌龄,字少伯,生于唐朝的鼎盛时期,这一时期也是边塞诗风最为盛行的时详情
慈禧太后,作为清朝末期的实际统治者,她的生活方式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据史料记载,慈禧每日凌晨便详情
在中国历史上,楚汉之争是一段充满传奇色彩的历史。而在这场争斗中,有一个问题一直引人关注:项羽为何详情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许多人物的形象常常因为各种原因而被扭曲,而我们今天要探讨的,就是明朝末年的一位详情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朝代,而在这个时代中,有一个人物的名字总是引人争议,他就是魏忠详情
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人物和故事被时间的尘埃所掩盖,而今天我们要探讨的,便是关于曹睿身世的一段详情
在蒙古帝国的历史中,成吉思汗的崛起是一个传奇。他的成功征服和统一了蒙古诸部,并最终建立了一个横跨详情
在中国古代社会,孝道是传统文化的核心之一。其中,入土为安是一种普遍的丧葬观念,意指人死后应被安葬详情
清朝乾隆年间,一个名叫和珅的官员迅速崛起,最终成为乾隆皇帝身边最受宠信的大臣。和珅的权势之大,影详情
在中国历史上,女性诗人的身影虽然稀少,但她们的作品却如璀璨的星辰般闪耀着不朽的光芒。东晋时期的女详情
在中国封建历史的长河中,皇帝后宫佳丽三千是常有的事,然而历史上却有这样一位特殊的帝王——明朝的建详情
冲绳岛战役,又称冲绳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太平洋战场的最后一场重要陆地战役。XXXX年X月X日至6详情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政治联姻往往是为了国家的利益而精心策划的一种手段。宣太后与义渠王的结合便是其中详情
在中国文学史上,诗歌一直是表达情感、传递思想的重要载体。特别是在南宋时期,面对国家危亡和社会动荡详情
在中国悠久的封建历史中,牛一直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动力来源。因此,不少朝代出于对农业生产的重视,出台详情
在中国封建社会的长卷中,清朝乾隆年间的和珅无疑是一个极具争议的历史人物。作为乾隆皇帝身边最受宠信详情
在中国历史上,有许多女性因她们的智慧、美貌或权力而被后世铭记。王宝钏就是其中之一,她的名字与唐宣详情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一场战争以惨烈著称,却在最绝望的时刻上演了逆转的奇迹——那就是发生在16世纪末详情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长平之战是一场影响深远的军事冲突,它不仅改变了战国时期的国家力量对比,也对后世详情
在历史长河中,蒙古铁骑和八旗都是以勇猛善战而著称的军队。然而,谁才是更厉害的战争之王呢?这是一个详情
野狼坡之战,是唐朝历史上一场具有重要意义的战役。这场战役不仅对唐朝的边疆安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详情
在历史的长河中,战争往往是国家之间力量对比、文化碰撞和利益争夺的直接体现。公元前14世纪至公元前详情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有一场战役以其激烈的战斗和深远的影响而闻名于世,那就是明朝末年的车厢峡之战。详情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有许多重要的战役都以其独特的战术和深远的影响而被人们铭记。其中,车厢峡之战就详情
好水川之战是一场发生在1038年北宋与辽国之间的战役。这场战役发生在今天的四川省南部,因为当时的详情
浅水原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战役之一,发生在公元755年。这场战争是唐朝与安史之乱叛军之间的一场详情
雅克萨之战是中俄两国之间的一场重要战役,发生在1858年。在这场战役中,清朝军队和俄罗斯帝国军队详情
雅克萨之战是中俄两国之间的一场重要战役,发生在1858年。在这场战役中,清朝军队和俄罗斯帝国军队详情
在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中,姜子牙和鬼谷子都是极具智慧和能力的传奇人物。他们分别代表了道家和兵家的智详情
一、背景介绍 秦始皇陵兵马俑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考古发现之一,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然而,这些详情
标题:秦始皇10大诡异事件 一、陵墓之谜 1. 兵马俑:秦始皇陵的兵马俑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大的详情
虞姬,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女性人物,她与项羽的爱情故事被后人传颂不衰。而刘邦,作为项羽的对手和汉朝的详情
胤祥没有遭到雍正的清洗,但他在年轻时去世,这一点对于一些历史学家来说存在着一些争议。 一些人质详情
满清十二帝内没有溥仪的画像,只有照片,是什么原因呢? 在满清十二帝中,没有任何一位皇帝画过溥仪详情
溥仪的文化水平不仅仅是初中程度,尽管他的户口本上写着初中,但这并不是他真实的文化水平。 作为大详情
古人常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而在皇权社会,皇帝不具备生育能力,可不仅仅是不孝的问题,毕竟古代历来详情
息肌丸是什么东西?真的有这种药存在吗?息肌丸是一种有催情作用的美容香精,塞到肚脐眼里融化到体内,详情
赵飞燕服用息肌丸保持美貌,息肌丸是什么东西呢?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往下看。 据说详情
历史上绵亿是荣亲王永琪与侧福晋索绰罗氏所生育的王府中的第五子,但其他的孩子都早早过世了,所以绵亿详情
彼岸花,又称曼珠沙华,是一种充满神秘色彩的花卉。这种花通常盛开在秋季,其鲜红的花瓣和细长的花蕊形详情
在现代社会,我们依赖于各种产品来完成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从智能手机到笔记本电脑,从家用电器到汽车详情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忽视地球上的一些奇妙之处。然而,当我们从太空中俯瞰地球时,这些事物详情
在生物多样性的广阔领域中,每一次新的物种发现都像是打开了一扇通向未知世界的窗户。最近,科学家们在详情
在这个世界上,有些物品的价值超越了我们的想象。它们不仅仅是物质的存在,更是艺术、历史和文化的象征详情
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无论是热血沸腾的球场,还是电视机前的粉丝,都被一位女性棒球选手的魅力所吸引。详情
位于中国云南的九龙河瀑布群,被誉为中国的尼亚加拉,是中国最大的瀑布群。这里的瀑布高低错落,气势磅详情
北仑河口,位于中国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是中国大陆海岸线的最南点。这里既有美丽的海滨风光,也有丰富详情
鸭绿江口,位于中国东北地区,是中国大陆海岸线的最北点。这里既有壮丽的山川河流,也有悠久的历史文化详情
湖北省,位于中国中部,素有千湖之省的美誉。全省湖泊众多,水域面积占总面积的四分之一。今天,就让我详情
京九铁路,这条连接北京、上海、香港、澳门等9个省市的铁路干线,被誉为中国跨省市最多的铁路。今天,详情
中国的传统俗语承载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和历史智慧,其中男不拜月,女不拜灶是一句流传甚广的老话。这句俗详情
在中国的古代神话传说中,有四只凶猛无比的神兽,它们被称为四凶。这四只神兽分别是饕餮、混沌、穷奇和详情
在中国古代的神话与民间传说中,判官是地府中的司法官员,负责审判阴间亡魂的善恶与罪责。传说中的判官详情
《资治通鉴》是中国历史上一部极具影响力的编年体史书,它诞生于宋朝,由著名的历史学家司马光主编。这详情
中国的烹饪艺术以其多样性和复杂性而闻名于世,其中最为人熟知的便是分布在各地的八大菜系。每一菜系都详情
李时珍,明代著名医学家,他的代表作《本草纲目》被誉为中国乃至世界药学史上的一部巨著。这部书籍不仅详情
在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中,有许多神兽的形象深入人心。其中,最为人所熟知的莫过于饕餮。这个名字,源自详情
《洗冤集录》,作为世界上第一部系统的法医学专著,自南宋时期问世以来,就以其严谨的科学态度、细致的详情
在中国现代教育史上,蔡元培先生的名字如同一座里程碑,标志着中国高等教育的转型与飞跃。作为北京大学详情
西门吹雪,这个名字在文学和影视作品中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他以剑术高超、性格孤傲而著称,被誉为剑神详情
在中国古代,丹书铁券被视为一种至高无上的免死金牌,它代表着持有者可以免受一切法律的制裁。而在《水详情
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是北宋时期著名的书法家、文学家,被尊称为江西诗派鼻祖。他的一生充满了对艺术的追求和创造,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文化遗产。本文将简要介绍黄庭坚的生平和他的艺术成就。 黄庭坚生于1045年,自幼聪颖过人,博览群书。他在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