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史

徐霞客游记翻译-徐霞客游记读后感
2021-10-31 11:37:01

  《徐霞客游记》是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创作的一部散文游记,记载了作者在1613年至1639年间旅行观察所得,对地理、水文等现象,均做了详细记录。

  简介

  《徐霞客游记》写有天台山、雁荡山、黄山、庐山等名山游记17篇和《浙游日记》、《江右游日记》、《楚游日记》、《粤西游日记》、《黔游日记》、《滇游日记》等著作,除佚散者外,遗有60余万字游记资料。死后由他人整理成《徐霞客游记》。世传本有10卷、12卷、20卷等数种。在原稿的基础之上,王忠纫手校、季梦良续成稿本,成书于崇祯十五年(1642年)。

  《徐霞客游记》主要按日记述作者1613年至1639年间旅行观察所得,对地理、水文、地质、植物等现象,均做了详细记录。

  《徐霞客游记》是系统考察中国地貌地质的开山之作,同时也描绘了中国大好河山的风景资源,此外优美的文字也使之成为文学佳作,在地理学和文学上都有着重要的价值。

image.png

  徐霞客游记

  内容简介

  徐霞客的出游大至分为两个时期:前期北登恒山,南及闽粤,东涉普陀,西攀太华之岭,偏重搜奇访胜,写下了天台山、雁荡山、黄山、庐山、嵩山、华山、五台山、恒山等名山游记十七篇;后期的西南地区之行,则在探寻山川源流、风土文物的同时,重点考察和记述喀斯特(石灰岩)地貌的分布及其发育规律。

  地貌学

  徐霞客三十多年的旅行考察,看见过许多地貌形态。记录在游记中的地貌类型就有岩溶地貌.山岳地貌、红层地貌、流水地貌、火山地貌、冰缘地貌和应用地貌七种。被他描述过的地貌形态名称多达一百零二种。其中中国西南地区岩溶地貌尤为详细。

  地表岩溶方面,徐霞客通过实地考察我国东南、中南和西南地区岩溶地貌最发达的地区,非常全面而系统地记录了这些地区地表岩溶的各类地貌形态,如石芽、溶沟、岩溶裂隙、落水洞、漏斗、竖井、溶蚀洼地、岩溶槽谷、岩溶盆地、盲谷、干谷岩溶嶂谷、天窗、天生桥、岩溶湖岩溶泉、峰林、孤峰、岩洞、穿山、溶帽山等。徐霞客还对岩溶地貌的分布范围及地区差异作了精辟的论述。由此可见,徐霞客对地表岩溶地貌已有一套系统的分类和命名。

  地下岩溶方面,内容十分丰富,包括溶洞洞穴堆积、地下河、地下湖、洞穴瀑布等。《徐霞客游记》中记载的溶洞共二百八十八个,经他亲自人洞考察的有二百五十个,占百分之八十七,这个数字不包括他游过但现存《徐霞客游记》中没有记载的溶洞,如张公洞、善卷洞等。描述洞穴的内容包括洞穴大小和洞口方向,洞穴类型和形态结构,洞穴堆积,洞穴生物,洞穴气候,洞穴音响,洞穴考古,洞穴利用,洞内石头的颜色,洞穴成因等十二项。有的地方还记述了他考察洞穴的技术。

  水文学

  《徐霞客游记》用较大的篇幅描述了各地的水体类型和水文特征,记载大小河流五百五十一条,湖、泽潭、池、沼泽一百九十八个。对河流水文的描述包括流域范围、水系、河流大小、河水的流速、含沙量水量变化、水质、分水岭、伏流、河床的地区差异等。为了论证长江的源头,晚年他专门写了《江源考》,据理反驳“岷山导江”的错误,理直气壮地主张:“推江源者,必当以金沙为首”。为人们正确地认识江源作出了贡献。

  《徐霞客游记》把沼泽称作“阻洳”、“湖”或“干海子”。当他考察了云南保山大寨的干海子后,写了一篇相当精彩的论述沼泽形态性质、生产性能水文特征的专题论文,把这个沼泽的形状、大小、生物、土壤、水文、生产、交通,物理性质作了详细的描述。像这样详细而具有科学价值的论述沼泽的文献,在徐霞客以前没有出现过。根据徐霞客的描述,现代地理学者认为这个沼泽“可能是一片泥炭沼泽地。在这片泥炭沼泽地里,上面生长着芜草青青的茂密植被,下有草士浮结’和‘芜土交工陷的泥炭层,而且还有补给沼泽的溪水流经其间。这个地方,已建成水库,叫做大海坝水库。再也见不到当年徐霞客所描述的景象了。

  《徐霞客游记》关于地下热水的记载也很丰富。他把水温不同的地下热水分成四类:(1)冷水泉,与冷矿水相当,水温在25℃以下。(2)温泉,与低中温热水相当,温度在25—55℃。(3)热水泉,与高温热水相当,温度在55—90℃。(4)沸泉,与过热水相当,温度在90℃以上。徐霞客对地下热水的分类跟现代地下热水分类很接近,难能可贵。此外,记载了当时人们利用地下热水资源的各种办法,如沐浴、治病、食品加工、提取地下热水中的矿物资源—硫黄、硝等。

  人文地理

  《徐霞客游记》中有不少人文地理内容,如手工业矿业、农业、交通运输,商业贸易、城镇聚落、少数民族、各地民情风俗等。如书中记载了煤、锡、银、金、铜、铅、硝、盐、雄黄、硫黄、玛瑙、大理石等十二种矿物的产地、开采和冶炼情况,是明代重要的矿冶史料。

  另外,徐霞客纠正了地理文献中的一些错误,如否定《尚书》以来流行一千多年的“泯山导江”说,肯定了金沙江是长江上源,还正确指出河床坡度和侵蚀力成正比。植物学方面,他明确提出了地形、气温、风速对植物分布和开花早晚的各种影响。

  创作背景

  徐霞客的游历大致可分为两阶段,第一阶段始自丁未年(1607年)泛舟太湖、登洞庭山,但因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虽然他的母亲也鼓励他,并为他制作远游冠,以壮行色,但直到天启五年(1625),他每次出游的时间都不会太长,甚至有些年整年家居未出。例如万历三十八年(1610)、三十九年(1611)、四十年(1612)、四十三年(1615)、四十五年(1617)、四十七年(1619)、天启元年(1621)、二年(1622)都未出游;泰昌元年(1620)出游63日;天启三年(1623)出游54日。第二阶段则自天启五年(1625)他母亲王孺人逝世后直到崇祯十二年(1639),他的旅游“不计程亦不计年,旅泊岩栖,游行无碍”,这期间历游浙、闽、赣、楚、粤西、黔、滇等地。吴国华为徐霞客作《圹志铭》,说他的游历“最奇者,晚年流沙一行,登昆仑天柱,参西番法宝,往来鸡足山中,单装徒步,行十万余里,因得探江河发源,寻三大龙脉”。

  徐霞客的游历日记,在他自己有生之年并未加以整理编次。他于崇祯十三年(1640)从云南回到故家之后,将游历所记原稿托给他的家庭教师季梦良整理。季梦良先是推辞,后来要接受这项任务之时,徐霞客就过世了,这些文稿被徐的友人王忠纫携去,但此时文稿已有部分遗失。不久,王前往福建任官,仅将原稿略加排序,即交徐霞客之子徐屺带回。徐屺仍将文稿托给季梦良说:“非吾师不能成先君之志也。”于是季梦良“遍搜遗帙,补忠纫之所未补,因地分集,录成一篇”。《徐霞客游记》形成一部完整著作形式,是季梦良的整理之功,这也是《徐霞客游记》的第一个抄本。

  作品目录

  目录

  卷一上

  游天台山日记

  游雁宕山日记

  游白岳山日记

  游黄山日记

  游武彝山日记

  游庐山日记

  后游黄山日记

  卷一下

  游九鲤湖日记

  游嵩山日记

  游太华山日记

  游太和山日记

  闽游日记前

  后闽游日记

  后游天台山日记

  后游雁宕日记

  游五台山日记

  游恒山日记

  卷二上

  西南游日记一

  卷二下

  西南游日记二

  卷三上

  西南游日记三

  卷三下

  西南游日记四

  卷四上

  西南游日记五

  卷四下

  西南游日记六

  卷五上

  西南游日记七

  卷五下

  西南游日记八

  卷六上

  西南游日记九

  卷六下

  西南游日记十

  卷七上

  西南游日记十一

  卷七下

  西南游日记十二

  卷八上

  西南游日记十三

  卷八下

  西南游日记十四

  卷九上

  西南游日记十五

  卷九下

  西南游日记十六

  卷十上

  西南游日记十七

  卷十下

  西南游日记十八

  卷十一上

  西南游日记十九

  卷十一下

  西南游日记二十

  卷十二上

  西南游日记二十一

  卷十二下

  西南游日记二十二

  作品鉴赏

  景物描写

  《徐霞客游记》中关于景物的描写不仅贴近现实,而且十分准确。现代科技也印证了徐霞客对于地质地貌和岩石景观记载的准确性,据对比,徐霞客对华东地区和桂林许多岩石、溶洞的描述与科学工具的实际测量惊人地吻合。例如在《游桂林日记》中对伏波试剑石的描写:“一石柱下垂覆崖外,直抵下石,如莲萼倒挂,不属于下者,仅寸有余焉。是名伏波试剑石。”准确说明了石柱的具体位置是“下垂覆崖外,直抵下石”,形态形貌“如莲萼倒挂”,尤其是“仅寸有余”的精确描述,比前人笼统地记载要科学得多。

  徐霞客“欲尽绘天下名山胜水为通志”,为了达到“尽”的标准,《徐霞客游记》关于景观的描写也十分全面。这一方面体现游记所包含的内容跨时长、地域广。徐霞客二十二岁起在母亲的资助下开始云游四方,游历祖国的山水,一直到五十六岁过世之前几乎都在进行旅行考察。在这三十四年间,他的脚步东到浙江普陀,西到云南腾冲,北至河北盘山,南到闽奥一带,覆盖了十九个省、市(区)。另一方面体现对景物的描写全面。桂林的七星岩历来是游客和地理学家的关注点,徐霞客一生两次到访七星岩,为它作较为全面的记载。在《粤西游日记》中,他写道:“盖此处岩洞骈峙者三:栖霞在北,而下透山之东西;七星在中,而曲透山之西北;南岩在南,而上透山之东西。”从高角度全面说明了各个洞口的布局。

  语言特色

  灵动传神

  《徐霞客游记》的另一处魅力在于作者对语言有高超的驾驭能力。作者描写景观中的山、石、水、云、雾都十分生动,活灵活现。他写自己在丹江漂流的情景,“时浮云已尽,丽日乘空,山岚重叠竞秀,怒流送舟,两岸浓桃艳李,泛光欲舞”,“山岚重叠竞秀“生动地写出了乘船顺流而下的感受,”泛光欲舞“则是对两岸的桃树李树缤纷绽放,花势良好的生动描写,他写龙虎山龟峰的水市洞是“时朔风舞泉,游洋乘空声色俱异。霁色忽开,日采丽崖光水低徘徊不能去”,把水帘洞飞泉灵动的状态、色彩、声音、气势都栩栩如生地描绘了出来。

  修辞应用

  《徐霞客游记》的语言魅力还表现他善于使用各种修辞手法。一是生动贴切的比喻。他把桂林的叠彩山层层叠叠的山石比作浪花和鲜花,说是“如浪痕腾涌,花尊攒簇,令人目眩”,把桂林一座座俊俏秀丽的山峰比作一个个美人,说是“尤婷婷作搔首态”,《雁荡山游记》中写玉女峰好像是头戴花饰的少女,说是顶有春花,宛然插髻”,把山石比作大象、乌龟、蟾蜍、花卉、彩带等更是数不尽数。各种比喻无不新鲜贴切、奇特生动。二是气势磅礴的排比。徐霞客游历到云南洱海时,对水流湍急的普陀崆峡谷情有独钟,他在《滇游日记》中写道“江流捣崆中愈骤,崆中石耸突而激湍,或为横槛以扼之,或为夹门以束之,或为龃龉,或为剑戟,或为犀象,或为鸷鸟,百态以极其搏截之势,而水终不为所阻,或跨而出之,或穿而过之,或挟而潆之,百状以尽超越之观。”一连用了九个”或“,来表达自己对深峡陡崖的惊叹与赞美。三是丰富阅历基础上的比较。在《黄草坝札记》中,他写迤东之县,通海为最盛;迤东之州,石屏为最盛;迤东之堡聚,宝秀为最盛皆以免于普祸也。县以江川为最调,州以师宗为最敝堡聚以南庄诸处为最惨,皆为普所蹂躏也。“比较说滇东所有的县里,通海是最兴盛的;滇东所有的州里,石屏是最兴盛的;滇东所有的堡聚里,宝秀是最兴盛的,则都是因为它们没有受到普通名胜祸害。而这些县城里江川是最衰败的,州郡里师宗是最衰败的,堡聚里南庄是最凄衰败的,这是因为它们受到了普通名胜祸害的缘故。徐霞客以他丰富的地域阅历通过比较给出了较为综合的分析。

  作品评价

  清代学者钱谦益:霞客先生游览诸记,此世间真文字、大文字、奇文字,不当令泯灭不传,仁兄当急为编次,谋得好事者授梓,不惟霞客精神不磨,天壤问亦不可无此书也。

  英国科学家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徐霞客游记》读来并不像是十七世纪的学者所写的东西,倒像是一位二十世纪的野外勘测记录。

  民国学者刘虎如:其词意之高妙,备极诸长,非身历其境者,何能出此……霞客之游记,非仅写景物、谈风月而已,对于山岭之来脉、江海之源流,而未尝无所发现,其有助于地理,自不可没。

  美国匹兹堡大学教授、中国旅美地理学家谢觉民:读徐霞客的游记,最好是旅行时随身携带。

  学术价值

  文学

  《徐霞客游记》中描写事物所采用的清新优美文笔,使读者爱不释手。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以前的一百三十五年间,完全靠读者用笔抄写来流传。乾隆四十一年以后,才有刻本流传。对《徐霞客游记》的文学价值,不少名家有过中肯的评论。

  史学

  《徐霞客游记》的史料价值,涵盖层面甚广。徐霞客对于山水地理方面的贡献,除了对山形地貌的观察外,对于水文分布、江源探寻以及山水与气候关系的体验,也有翔实的记录。徐霞客对于当时政治情势的观察也很深入,他游历各地看到整体政治风气的败坏、藩镇的巧取豪夺、土司制度的紊乱、人民生活的困顿以及边关军事防卫的松弛,都显示出晚明政治的腐败现象。他的游记登录许多书院、古迹、碑碣、辞匾以及少数民族的特殊文化等等,对于文化古迹方面的记录保存,发挥很大的作用。另外,徐霞客对于各地的宗教信仰、道观寺庙也多有记载,为儒、释、道各种宗教在各地的传布情形,留下了历史的轨迹。由这些丰富的内容来看,这部游记能在历史上留名,被认为是晚明时期一部跨越文学与科学的著作,确实有其道理。

  版本信息

  季会明本

  季梦良,字会明,是徐氏家庭教师,又是徐霞客的好友,徐霞客亲自把整理《游记》的事托付给季会明,季会明也圆满完成了他的庄严承诺。他“遍搜遗帙,补忠纫之所未补,因地分集,录成一编”,一些散乱的篇页,是他寻获的,一些缺佚内容,甚至找同行的顾仆核补,《徐霞客西游记》作为完整著作的形象是经季会明之手形成的,该本现散逸流失。

  季本残本

  现藏于北京图书馆,书名《徐霞客西游记》,共五册,938面,计28万多字,每册皆有提纲。该书应是根据季会明整理本的重抄本。书上还有“莫友芝图书印”、莫绳孙印”、“吴兴刘氏嘉业堂藏书印”等,说明后来曾先后被著名藏书莫友芝、莫绳孙父子的影山草堂和民国年间著名藏书家刘承干的嘉业堂藏过。

  徐建极本

  1662年,徐霞客孙建极抄写,先后为邓之诚、谭其骧先生收藏,近年谭先生又交给邓先生的家属邓可。书名《游记》,今存第六册、第八册,第九、十两册皆分上、下,共六册。每册首页前面署有“孙建极录”四字。

  李寄校本

  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李寄获得曹骏甫本以后。他四处搜求佚文,把已缺的《滇游日记一》的《游太华山记》、《滇中花木记》、《游颜洞记》、《随笔二则》、《盘江考》等补人;还进行了大量的文字校改、订正;当然也不适当的作了若干删削、综合、改并。

  曹骏甫本

  曹本是早期用徐霞客原稿抄录的一种,共四册,较杂乱。康熙五年(1666年)归史夏隆,史氏“遂于甲子年清和月,率其子拜授原书”,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为李寄所得。

  史夏隆本

  据史夏隆序,史氏得曹骏甫本,先录其四分之一,20年后,又“日限一篇,凡九阅月而告竣”,史氏自认为这是“抄订”,霞客之书“五十年后,予为脱稿”。则已形成了史夏隆本。

  刘南开本

  据杨名时序一:“已丑仲夏,将赴淮浦,舟中无事,展阅外舅南开先生所抄《徐霞客游记》。抵寓后,既终卷。”此本于途中船上就看完,抄一遍也仅需两月,足见其分量不大。据杨名时序二,此本“出于宜兴史氏”。

  杨名时本

  据杨名时序一,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杨名时据刘南开本“手录而存之,凡两阅月而毕”。但由于底本系据史夏隆本抄录,删削太多,分量单薄。这是杨名时的第一一次抄本,杨对此很不满意。此本今不传。

  史氏序本

  现藏于上海图书馆,列目十册,装订为八册。第一册首为史夏隆序、陈函辉《墓志铭》。

  奚又溥本

  据奚序,奚又溥为霞客“同里后学”,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觐霞即徐曾起,为建极子,霞客曾孙。奚又溥从觐霞处借得的,是既经季会明整理、又经李寄补缺整理的本子,而不是徐霞客的原稿。奚本已不存。

  杨天赐本

  此本共十二册。今本《徐霞客游记》的基本轮廓已经形成,末附杨天赐跋,因称杨天赐本。可惜此本今已不存。

  夏氏又一本

  据陈泓《诸本异同考略》,此本前后编次俱同奚本,但最后增人诗文册,该本为草纸,用蝇头小楷书写,但讹字极多。

  奚氏又一本

  据陈泓《诸本异同考略》,此本从奚氏原本录出后,又以诸删本点窜于上而成。

  杨名时本二

  杨本二形成的时间,在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九月至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二月,杨名时是霞客的同乡,他是抄录过《徐霞客游记》两个本子的第一人,杨名时整理本流传广,对后世影响大。

  四库全书本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载:“《徐霞客游记》十二卷,两江总督采进本。”“没后手稿散逸,其友季梦良求得之,而中多缺失,宜兴史氏亦有抄本,而讹异尤甚。此则杨名时所重加编订者也。

  北大藏本

  北京大学图书馆藏,共八册,布套两函。原书抄誊工整,单面9行,每行24字,原未分卷。

  北图藏本

  北京图书馆藏,共十册,分十二卷四十二篇。每面9行,行23或24字。

  叶藏杨序本

  上海图书馆藏,共十册,不分卷。首为钱谦益《徐霞客公传》并附《瞩仲昭刻游记书》,但未落名。此系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购得,成书时间当比此更早。后来,曾为民国年间藏书家叶景葵收藏。卷首叶景葵题记。

  杨名宁抄本

  华东师大图书馆藏,共十册。

  浑然本

  南京图书馆藏,共六册,每单面10行,每行30字,编有页码,共377页,约22万多字。这是徐氏家族的藏本,且形成时间比较早。

  台湾藏本

  台湾图书馆藏,每单面10行,每行20字。有朱、墨二色批校。首为杨名时《徐霞客先生游记序》及《重录徐霞客游记序》。

  韵石山房本

  中国科学院图书馆藏,共四册。首页有“韵石山房”印章。首列《徐霞客传》并附《嘱仲昭刻游记书》,皆未落作者名。后为杨名时两篇序。不分卷。

  其他版本

  知不足斋抄本,北京图书馆藏;十册残抄本,上海图书馆藏;求是斋残抄本,上海图书馆藏等。

  作者简介

  徐霞客(1587—1641),名宏祖,字振之,霞客是他的别号,江阴(今江苏江阴)人,明代地理学家。他从22岁起第一次到太湖地区进行考察,直到逝世的30多年间,几乎每年都要外出进行地理考察,足迹踏遍了中国的16个省市。他把自己的考察所得记录下来,这就是闻名于世的《徐霞客游记》。这本书以散文和日记体的形式,记载了徐霞客在游历中所经历和观察到的各种地理现象、自然规律、气候状况、动植物情况,乃至少数民族地区的风俗习惯、经济状况等。他特别考察和研究了中国石灰岩地貌的分布区域、地貌特征及其发育规律,比西方人的考察早了二三百年。这部著作是中国地理史上的重要著作,在世界地理学史上也有着重要的地位。徐霞客对中国水文地理学的发展也故出了杰出的贡献。他对长江和盘江作了详细的考察后,写了《江源考》和《盘江考》。这两部书是水利科学史上的重要著作。

image.png

  徐霞客

  作品影响

  2020年4月,列入《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中小学生阅读指导目录(2020年版)》。

推荐中…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曹植:三国时期的文学巨匠

  在中国的历史上,三国时期是一个充满战争和英雄的时代。在这个时期,有一位文学家以其卓越的才华和独特的风格脱颖而出,他就是曹植。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这位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曹植。  曹植,字子建,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曹操的儿子。他生于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