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史

郑和下西洋
2021-10-28 14:55:02

  郑和下西洋(1405年-1433年)是明代永乐、宣德年间,郑和担任正使先后七次率领船队进行的海上远航活动。

  郑和下西洋这天,两万七千八百余人聚集在刘家港码头,排队等候登船。

  民间议论说此番下西洋,是为寻找建文帝朱允炆。建文帝失踪,下令开此次航行的明成祖难辞其咎。

  明成祖朱棣是典型的金牛座,对权力过分执着,另外他还有战斗型人格。

  当初为从侄子手中夺皇位,他发动靖难之变,搞得朱允炆从此人间蒸发,没想到皇帝的玉玺也失踪了。(《明太宗实录》:“朕于宫中遍寻皇考宸翰不可得,有言建文自焚时,并宝玺皆毁矣。朕深恸之”)

  没有帝王印,皇位坐着不踏实。

  被派去搜寻朱允炆的明朝官员李挺一路找到了泉州。泉州是前朝航海的重要港口,当地传说有人见到两位僧人登上了阿拉伯人的船,永乐以为可能是朱允炆逃亡海外了。

  所以这西洋得下,一来将朱允炆带回,避免来日复辟再生事端,二来面子工程要做足,民间皆知他朱棣逼宫夺位,帝王根基不稳,如果能借此扬名海外,让世人信服,倒也一举两得。

  当朝文武众多,为什么挑中宦官郑和做总管事?永乐考虑了三点:

  其一,他在靖难之变中立过战功,带兵作战没有问题;

  其二,郑和祖上是阿拉伯人,路上伊斯兰国家多,方便交流,但他本人是佛教徒;

  其三,颜值过关。

  “三保姿貌、才智,内侍中无与比者,臣察其气色,诚可任。”“遂令统督以往,所至威服。”总而言之,郑和成了皇帝眼前的最佳人选。

  豪华梦之队

  郑和的“梦之队”员工人数之众,编制之详尽,胜过今天大型的上市公司。

  《瀛涯胜览》记载,船上两万七千余人包含了正使太监、监丞、西洋官、军士、买办、舍人、医官、厨师、后勤,还有管理财务的核算人员。

  员工分属5个主要部门:

  1.指挥部:以郑和为首,负责外交、贸易往来、军事的决策;

  2.航海业务部:以王景弘为代表的航线规划部门,还有维修服务、观测天象的相关人员;

  3.外交部:处理外交事宜,负责经济贸易、路上的翻译;

  4.后勤部:管理财务、起草文书、后勤供应、医护人员;

  5.军事护航:负责保障航行安全,武力执行。

  指挥部是整个船队的中枢。郑和任总指挥,实际也是船队的军事领导者。王景弘是管理航线的”船长“,洪保是郑和的副使。

  随行的文书“翻译官”记录了不少旅行见闻。

  超级“航母”

  郑和七次下西洋,平均每次人数在27000人以上,大小船只两百艘起。

  《星槎胜览》:宝船六十三号,大者长四十四丈四尺,阔一十八丈,中者长三十七丈,阔一十五丈。《明史·兵志》:(宝船)高大如楼,底尖上阔,可容千人。船队有63艘长达151米、宽61米的巨型大船,两百余艘中型小船。

  大型船队如何出游?两百多艘船一齐出行是何模样,我们不好描述,你不妨想象一下科幻电影里的地球人民迁移的盛况。由于船只众多,船队出行按照严格的军事组织纪律,各类船只按区域对号入座,具体模样可参照每年国庆在天安门前进行的阅兵仪式。

  船只根据功能坚守各自的坐标,而坐标原点就是指挥部所在的“帅船”。“帅船”与众宝船位列船队最中央,受外围船队的层层保护。

  “帅船”是郑和、王景弘等高级领导搭乘的船只,共有四艘。其余宝船上除了装载送给各国的金银供器、丝绢布匹等等,也有各国进贡珍宝。前来明朝朝圣的番国国王(比如锡兰、古里)及使臣搭乘的也是宝船。

image.png

  宝船

  为保证船队稳步前行,各船白天以旗帜为通讯信号,晚上以灯笼代替。如若遇上浓雾或雨雪,谁也看不清谁,就会敲锣打鼓、吹喇叭奏乐,让身边的船只知晓自己的位置。看来郑和西行路上应该带了不少Live乐队。

  李约瑟高度评价了明朝以郑和时代为首的造船水平:

  在它的黄金时代,约公元1420年,明代水师在历史上可能比任何其他亚洲国家的任何时代都出色,甚至较同时代的任何欧洲国家,乃至所有欧洲国家联合起来,都可说不是他的对手。在永乐皇朝时代,它有3800艘船,其中包括1350艘巡船,1350艘属于卫、所或寨的的战船,以南京附近新江口为基地的主力船队的400艘大船,以及400艘运粮的槽船。

  海上GPS

  郑和船队能在海上安全的航行,依托了强大的航海技术支持。这些技术体现在资深的罗盘经验、科学的星象观测、计程法。

  料想两百个人在操场上走方阵,也难免右脚绊左脚。郑和船队的海上航行靠的是风力和摇橹划桨,一半靠天一半靠人力。作为“掌舵人”就得有相当的智慧和绝妙的方向感。

  中国是最早使用罗盘的国家,战国时就有关于“原始指南针”——司南的记载。

image.png

  司南

  宋朝,人们将罗盘运用到航海当中,但是只有南北向,不分东西。

  到了明朝有了更精确的导航方法,郑和船队惯用的是水罗盘,巩珍随郑和西洋行记录了它的用法:把磁针穿在灯芯草上,令其浮在水面指引方向。

  海道针经怎么用?举个栗子,说“太仓港口开船用丹乙针”,指的是单针乙位方向,为105度(参照上图,也可查看罗盘度数表),如果用双针方法,例如乙辰针,就是取乙辰位的中间值,大约是112.5度方位。

  除了用罗盘辨认方向,“过洋牵星术”也是导航的重要手段。这是一种利用观测星辰的高度确定船只纬度的科学方法。

  “过洋牵星术”通过在航行的船舶上测得的星体高度「指」数,对照目的港的星体高度「指」数,就可以确定船的南北位置及与目的港的距离。

  此外,船队行驶还有效地利用了季风。航海者只要善于观察,就可以做到借自然外力减小行船阻力。以宝船为例,船帆是可以旋转和升降的平式梯形斜帆,任尔东西南北风,船员只要合理调整船帆,都能让它顺风而行。

  中国航海者非常精通季风规律,通常“北风航海南风归”。除了第一次是夏季起航秋季返航以外,其余六次下西洋都是在下半年的东北季风期出发,然后趁着东南季风期返航。

  军舰”装备

  和陈祖义的巨港一战,是郑和下西洋途中最著名的一次战役。当时陈祖义率领的海盗队伍有几万人,长期“盘踞”在东南亚附近海域。陈祖义先挑起了战争,结果双方从夜里打到清晨,死了五千多海寇,陈也终被擒获。

  前面在说明船队分工时,我们有提到战船作为护卫和军事力量的存在。作为当时世界上第一大舰队,船上的军事装备遥遥领先。

  战船的标配有弓、弩、标枪、梨头镖、砍刀等多样冷兵器,每种约有10-15把。另外还有火器,比如火球、烟球、火药箭、火蒺藜。大型武器配备有铁火炮、石榴炮、大中小火铳(chōng)及火筒,几十种武器总数近几百件。

image.png

  火铳

  如此先进、全面的军事装备当时几乎没有第二个国家可以实现,其规模接近于今天美国海军最强大的10万吨级尼米兹级核动力舰母编队。

  贸易外交

  郑和带出去的以瓷器、金银、布匹居多,这些器物赏赐给各国能收获奇效。

  异域人士对中国来的青瓷、青花瓷(景德镇)爱得深沉,这些物件摆在屋子里就是身份尊贵的标志,因为他们通常只会送给王公贵族。

  “永乐七年,皇上命正使太监郑和等赍捧诏敕,赐以双台银印,冠带袍服,建碑封域,为满剌加国……永乐十三年,酋长感慕圣,挈妻携子贡献方物”

  封赏番国,封赏使臣,建碑、赐印,送钱、送宝贝,这样的“封赏一条龙”,让当时的“小国寡民”很受用。领了赏的他们派遣使臣跟随返回明朝,对明成祖俯首称臣,永乐年间来往的遣使络绎不绝,于番国自身也觉得是至高无上的荣幸。

  永乐七年,郑和带着金银供器在锡兰(今斯里兰卡)布施,并留下了《布施锡兰山佛寺碑》,这座石碑今天仍保存在斯里兰卡的博物馆里。

  碑上刻印中文、波斯文、泰米尔文,中文记录郑和下西洋造访锡兰一事。不过这石碑并非当地居民纪念郑和所造,据传是在南京打造好,由郑和千里迢迢运过去的。

  船队走到哪儿,就赏到哪儿。郑和又在古里(印度科泽科德)、柯枝(印度柯钦Cochin)等地立碑铭文。永乐十五年,郑和第五次下西洋,受成祖之命护送众使臣回国。

  前有古里、爪哇、满剌加、占城、锡兰山、木骨都束、溜山、南渤利、卜剌哇、苏门答腊、麻林、剌撒、忽鲁谟斯、柯枝、南巫里、彭亨等使者和旧港宣慰使(永乐帝封),十八国使臣来朝贡,“万国来朝”的盛况让大明王朝和明成祖都站到了巅峰。

  “天价”香料

  郑和带着铜钱、丝绸、瓷器、茶叶、金银出去,也带回了珠宝、香料、动物、药材,尤其是香料,样样炒出了天价。以胡椒为例,苏门答腊购入的胡椒官称100斤只需1两,柯枝的胡椒每400斤5两,运到大明帝国,每斤售价可达10至20两。除了当时中国少有的胡椒 ,还有沉香、檀香、珈蓝香、龙涎香、苏木等珍贵香料也是从西洋各国运回来的。

  洪武年间,彭亨、占城、暹罗等地朝贡的货物,有如胡椒、苏木、檀香等等,三五千斤地往过运,再按照20倍的价格差在明朝售卖,胡人都赚疯了,以至“番人慕利,贡无虚月”。

  香料还能当银两流通,胡椒在明朝经常被户部用来给官员发放俸禄,或用来赏赐官兵。

  郑和第五次下西洋,首次到达非洲,从阿拉伯的忽鲁谟、来到祖法儿、再到阿丹,途经东非海岸的木骨都束(索马里)、卜剌哇(今非洲不哇)、麻林(坦桑尼亚)等地。

  在非洲,郑和第一次见到狮子、豹子、骆驼、斑马、犀牛、鸵鸟……还兴高采烈地将它们带回了家。回航的船队仿佛载着一个动物园,脑补一下船上的味道……

  麒麟居然是长颈鹿?永乐十二年,榜葛剌国(今孟加拉)使者进献麒麟,随航船来到明朝。时儒林郎翰林院修撰沈度还为此神物作画,名曰《瑞应麒麟图》。据说当时朱棣见了麒麟神兽,欣喜异常,不过今天看来神兽似乎有点跑偏……

推荐中…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曹植:三国时期的文学巨匠

  在中国的历史上,三国时期是一个充满战争和英雄的时代。在这个时期,有一位文学家以其卓越的才华和独特的风格脱颖而出,他就是曹植。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这位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曹植。  曹植,字子建,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曹操的儿子。他生于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