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文改制,是明惠帝、方孝儒、齐泰、黄子澄等人推行的改革,以先秦儒家的理想政治理念作为指导,遵循先圣之教诲,而实行“德治宽政”,解决“朱元璋后”的严刑峻法、苛捐杂税、藩王拥兵等问题。
背景
明惠帝受方孝儒的影响,悉去明太祖苛酷专滥之政,减轻江浙重赋,广开言路,虚心纳谏;并且在黄子澄与齐泰协助下,实施削藩政策。
建文帝的改制,大多是托古改制,具有理想性质。在继位诏书中,宣布要推行“维新之政”,使明朝达到“雍熙之盛”。
洪武31年六月,任齐泰为兵部尚书、黄子澄为太常寺卿,参预国事,明为东宫伴读,实是建文帝之师。
明惠帝
建文改制的背景有四点:
一、洪武年间屡屡爆发大案要案,朱元璋丧心病狂的杀戮开国功臣、武将,尤其是在“蓝党”案爆发后,牵连甚众,主犯大将军蓝玉行刑前,曾大呼:
“朱公谓天下已定,何不留一二以防不测?”
可朱元璋却将洪武年间所封的11公57候几乎全灭。
所造成的恶劣后果,就是:
不仅造成洪武晚期大明中枢高级官僚梯队青黄不接的被动局面,而且也使得大明中枢的威望与权势渐趋衰弱。
二、大明开国时,朱元璋认为:
“水弱民狎而玩之,故多死也。盖法严则人知惧,……,故守成者不可轻改祖法”。
从这样的“法治”指导思想出发,整个洪武年间的大明帝国,政治酷寒,法峻刑严。
朱元璋的严刑峻法,虽然使大明帝国的中央集权得到空前的加强,但它不利于明初社会秩序的真正稳定与和谐,这也就大大妨碍了大明帝国的长治久安。
三、洪武年间,尽管朱元璋多次下诏减免自然灾害发生地区农民的赋税与徭役,但这毕竟是有限的,大明开国,无论是修建皇宫都城,还是修建明孝陵,都需要耗费大量人力。
当时,中国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于农民税收,使得大明帝国一开始,就对江南地区实行重赋,建文帝诏书中所说:
“国家有惟正之供,江、浙赋独重”。
四、朱元璋大肆分封,欲以地方藩王辅翼中央皇室,但又赋予他们极大的军事权。
虽说朱元璋活用“荆条除刺”理论,几乎全灭大明的异姓功臣勋将,但大明武装动乱的种子仍随分封制的推行而埋下。
其中最使人尴尬的,是藩王与建文帝的政治君臣关系和家族内部的叔侄关系,这种双方错位的关系,加剧了大明皇室与藩王、地方与中央的矛盾。
政治理想
本着用人不疑、疑问不用的精神,建文帝在军国大事上,完全放权黄子澄、齐泰,削藩虽然符合其想法,但对建文帝而言,却不是最要紧的事务。
建文朝的大部分时间,建文帝的精力放在改制以实现自己和父亲的政治理想上,对朱棣不够重视。
所以,虽在战场上屡战屡败,但建文改制则得到了天下人的支持和期待。
建文帝即位初年,主要精力放在改制,而非与朱棣的战争上,这是他自幼以来的政治理想,也是他父亲朱标的遗愿。
官制改革,为建文改制最主要内容,自不待言;由于建文史料《皇明典礼》的发现,使建文礼制竟而获得了最原始材料,因而也有了予以特别关注的必要;改变洪武肃杀的政治气氛,使治国之道由猛趋宽,本属建文改制的宗旨,因而法律之改,理所当然位列其中;经济、社会政策,作为“制度史本位”的“外缘”,将在最后讨论。
建文官制改革是有计划、分步骤进行的,显系一套对政治制度的通盘设计,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它带有浓重的方孝孺个人政治学说的痕迹,也饱含了朱允炆本人对治国之道的考量。
无论从纵向,还是横向上看,建文官制都如“常山之蛇”,击首则尾应,击尾则首应,是一系列有系统的措施。
措施
更定官制
一、完善中枢文职化——以品行佳优的文臣循吏充实大明中枢机构,完善其文职化
建文帝以文臣学士作为主要仕进对象,大开科举,从而相当提高了建文朝廷的整体文化素质,或称为“秀才朝廷”。
除此之外,建文帝还特别看重朝廷中枢主要官僚的个人品质与政治实践经验。
挑选拥有丰富的地方治理经验、政绩突出、品行良好的封疆大吏,担任六部尚书和侍郎。其中较为出名的,有:云南右布政使陈迪提为礼部尚书 、浙江左布政使王纯提为户部尚书。
更为重要的是,建文朝的司法、监察机构主管领导或清正廉明或忠贞刚烈,对于整治官场风气与纠正冤假错案都十分有益的。
二、提高文臣地位、精减地方官制——以提高文臣学士政治待遇为中心的官制改革
建文帝的官制改革体现出儒家仁义礼乐化民的治国理念,这实际上是对朱元璋的“专意右武”政策性错误的矫正。
洪武时期,朱元璋将分掌天下的六部定为正二品,将中央军都督府的左右都督定为正一品,这显然是与文武并称是相悖的,更可笑的是培养文官的国子监祭酒(校长)定为正四品,而皇帝管理军马的太仆寺卿却定为从三品。
由此可见,建文帝的改制是必不可少的。这里就不赘述具体改革了。
总之,大批亢官亢员的淘汰,减轻了人民的负担,也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后世史学家朱鹭说:
“然在后世,民残于多牧,禄縻于亢员,重以中官出使,道路绎骚,则汰官,省邑二事,固亦有足采者。未可谓建文时政,毕竟非也。”
宽政减刑
一、宽和政治——创造比较宽松的政治氛围
大明初期三十多年内,洪武政治是恐怖而又伴随着血腥的,而在朱允炆主政时期,其贯彻的总的精神就是“改严为宽”,建文帝改变了朱元璋万机皆亲断的做法,将许多国家政务委派给手下大臣,放权下去,尊重他们的人格与地位;改变了朱元璋设置六科给事中监察百官,自己乾纲独断的做法,而是将六科给事中改为左右拾遗,不监察百官,而是专门给皇帝提意见,规谏皇帝,虚心纳谏,宽和对待大臣,注重礼教德化,确实是一位宽厚、眼光远大的帝王。
二、宽减刑罚——纠正冤假错案,改轻刑典
建文帝在皇太孙时期,就已参与到大明司法案件的审理当中,并且参考礼经和历朝刑法,修改大明律数处。
继位后,除了改轻刑典、宽刑疏法外,还展开对洪武年间的大量冤假错案的平反工作。
这些做法,对于缓和社会矛盾与稳定大明帝国的统治,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宽免赋税
由于朱元璋早年当过和尚,所以比较熟悉佛教教义。中晚年的朱元璋恐惧因果报应,因此青睐佛教,导致大量寺院佛道广占田地,不向政府纳税,加重了人民负担;大明初期不知为何,朱元璋独重江南赋税,财税政策厚此薄彼。
建文帝继位后,禁止私自出家为僧尼,限制佛道势力的发展,建文三年规定:
“天下寺院道观,每僧道一人各存田五亩,免其租税,以供香火,余者入官,均给平民。”
建文帝一上台,就下诏要求江南赋税与其余地方相同,并且不必像洪武年间一样,不得在户部为官,而是一视同仁,即使是朱棣在北方已经搅得鸡飞狗跳,建文帝依然坚定推行政策。
建文削藩
削藩三策
一、武力削藩
以齐泰、黄子澄、方孝孺为首主张武力削藩,他们都熟读史书,深知藩王之害,所以力主武力削藩,予以彻底解决问题。
优点:干脆利落,一劳永逸。
缺点:来势很猛,极可能使皇帝背上屠杀骨肉的恶名,而且可能会激起藩王造反。
二、曲线削藩
以高巍为代表人物,仿西汉主父偃“推恩法”,采用推恩削藩。除此之外,还倡导“徙地推恩”,即:将子孙分封到其他地方。
优点:节省财政开支,避免武力削藩耗费的大量军费,吻合国法祖制,有效削除藩王势力,徙地分封,使北方的藩王子孙到南方去,大大削弱藩王势力。
缺点:该策耗费时间较长,朱允炆作为最年长的孙子辈,才22岁,其他藩王儿子就更小了,易让藩王找到借口。
三、徙地削藩
由卓敬提出,该法要求北方的藩王重新分封到南方去。并且,卓敬指出,应首先铲除燕王。
从后世眼光看,卓敬的方法最合时宜,而且直指要害——燕王,但由于建文帝的软弱与畏惧燕王,没有采用此策。
最终,建文帝意图削藩的想法泄露,被迫不得不选择武力削藩。
三大失误
一、如果建文帝身处太平盛世,那么极有可能成为一代明君。
但他偏偏出生在社会转型时期,这时帝国需要的是心狠手辣的铁腕人物,显然建文帝优柔寡断,婆婆妈妈,致其当断不断,使原本的优势逐渐变为劣势。
二、如果处于太平盛世,那么方孝孺、齐泰等人确实能成就一番事业。
但处于洪武转变为建文的时期,主张武力削藩,作为武力削藩的高层决策人,却无一人有军事背景,充其量只是纸上谈兵,加上建文帝,也不过是四个“书生”。
三、由于建文帝的软弱与智囊团书生大臣的偏激,在削藩的方案选择上一开始就犯了错。
既然选择武力,就存在拿谁开刀的问题,建文帝又一次犯错,首削的不是燕王,而是燕王的弟弟,而之后十个月内连削五王,竟一个都没有燕王,反而一次又一次打草惊蛇,致使燕王有喘息的机会,反而为燕王造反提供了充足的时间准备。
结果
建文改制,一方面对武官的利益多有触动,故在改革时受到了勋臣们的阻碍;另一方面,其成果因为靖难之变而大打折扣。
由于明惠帝与方孝儒专心于托古改制的不急之务,在削藩方面没有马上针对燕王朱棣,促使朱棣发现危机,并且以“更改祖制”为由,发起靖难之变;战争开始后,惠帝又一再在军事上犯错,使得政府军节节败退,最终战败。
朱棣攻入南京之后,在南京称帝,即明成祖。
明成祖为了证明自己的皇位合法性,以抹除篡位的污点,便将建文年间改变的制度,几乎全部恢复为洪武旧制;并且,革除建文年号,将建文四年的记事,改沿用洪武年号记录。
此外,还将钱粮、兵马以外所有榜文、奏书,尽数烧毁。
评价
自从登基起,建文帝就不断下诏,实施新政,去除朱棣的刻意丑化,客观理性的看建文帝,他确实是少有的好皇帝,但历史是无情的,“建文新政”最终是失败了,失败的原因有两个方面:
外部原因就是:
朱棣“靖难”造反的成功,打断了“建文新政”的进程;
内部原因有至少四点:
一、太过理想化。
建文帝的“宽仁”,是太过于理想化的宽,是无原则的宽,是典型的迂腐书呆子气。
二、“建文新政”操之过急,求成太切。
新政本就侵犯了大明许多官僚的利益,又与削藩同时进行,一下子激化了中央与藩王的矛盾,使朝廷陷入了内外交困的局面。
三、用人不合适,选择时机不对。
诚然,方孝孺、齐泰等是”智囊“,但他们虽有满腔热血,却缺乏政务的实际经验,统御与领导能力不足,他们的经验虽来自于历史,却完全不懂政界的凶险与人性的丑恶,终于产出恶果。
四、“建文新政”的复古色彩太浓。
最明显的是,建文帝为了改变贫富不均的局面,竟采纳方孝孺不合时宜的建议,恢复两千年前西周时的井田制。
改革出现问题,虽然是很正常的,但偏偏出在削藩时,终于让朱棣抓到把柄,以“变更祖制”为由,起兵造反,发动了“靖难之役”。
在中国的历史上,三国时期是一个充满战争和英雄的时代。在这个时期,有一位文学家以其卓越的才华和独特详情
在明朝的历史中,有一位皇帝一直备受争议,他就是嘉靖皇帝。有人认为他是一位昏君,但也有人认为他有一详情
在中国古代历史的长河中,战争频繁的战国时期孕育了许多杰出的军事家和思想家。其中,吴起无疑是这一时详情
在明朝的历史中,有这样一位官员,他以严峻刚直著称,甚至连首辅张居正都对他忌惮三分。他就是明朝著名详情
王昌龄是盛唐时期的诗人。 王昌龄,字少伯,生于唐朝的鼎盛时期,这一时期也是边塞诗风最为盛行的时详情
慈禧太后,作为清朝末期的实际统治者,她的生活方式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据史料记载,慈禧每日凌晨便详情
在中国历史上,楚汉之争是一段充满传奇色彩的历史。而在这场争斗中,有一个问题一直引人关注:项羽为何详情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许多人物的形象常常因为各种原因而被扭曲,而我们今天要探讨的,就是明朝末年的一位详情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朝代,而在这个时代中,有一个人物的名字总是引人争议,他就是魏忠详情
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人物和故事被时间的尘埃所掩盖,而今天我们要探讨的,便是关于曹睿身世的一段详情
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有许多人物以其非凡的智慧和策略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司马懿,这个名字在三国时期的详情
在蒙古帝国的历史中,成吉思汗的崛起是一个传奇。他的成功征服和统一了蒙古诸部,并最终建立了一个横跨详情
在中国古代社会,孝道是传统文化的核心之一。其中,入土为安是一种普遍的丧葬观念,意指人死后应被安葬详情
清朝乾隆年间,一个名叫和珅的官员迅速崛起,最终成为乾隆皇帝身边最受宠信的大臣。和珅的权势之大,影详情
在中国历史上,女性诗人的身影虽然稀少,但她们的作品却如璀璨的星辰般闪耀着不朽的光芒。东晋时期的女详情
在中国封建历史的长河中,皇帝后宫佳丽三千是常有的事,然而历史上却有这样一位特殊的帝王——明朝的建详情
冲绳岛战役,又称冲绳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太平洋战场的最后一场重要陆地战役。XXXX年X月X日至6详情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政治联姻往往是为了国家的利益而精心策划的一种手段。宣太后与义渠王的结合便是其中详情
在中国文学史上,诗歌一直是表达情感、传递思想的重要载体。特别是在南宋时期,面对国家危亡和社会动荡详情
在中国悠久的封建历史中,牛一直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动力来源。因此,不少朝代出于对农业生产的重视,出台详情
在中国封建社会的长卷中,清朝乾隆年间的和珅无疑是一个极具争议的历史人物。作为乾隆皇帝身边最受宠信详情
在中国历史上,有许多女性因她们的智慧、美貌或权力而被后世铭记。王宝钏就是其中之一,她的名字与唐宣详情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一场战争以惨烈著称,却在最绝望的时刻上演了逆转的奇迹——那就是发生在16世纪末详情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长平之战是一场影响深远的军事冲突,它不仅改变了战国时期的国家力量对比,也对后世详情
在历史长河中,蒙古铁骑和八旗都是以勇猛善战而著称的军队。然而,谁才是更厉害的战争之王呢?这是一个详情
野狼坡之战,是唐朝历史上一场具有重要意义的战役。这场战役不仅对唐朝的边疆安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详情
在历史的长河中,战争往往是国家之间力量对比、文化碰撞和利益争夺的直接体现。公元前14世纪至公元前详情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有一场战役以其激烈的战斗和深远的影响而闻名于世,那就是明朝末年的车厢峡之战。详情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有许多重要的战役都以其独特的战术和深远的影响而被人们铭记。其中,车厢峡之战就详情
好水川之战是一场发生在1038年北宋与辽国之间的战役。这场战役发生在今天的四川省南部,因为当时的详情
浅水原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战役之一,发生在公元755年。这场战争是唐朝与安史之乱叛军之间的一场详情
雅克萨之战是中俄两国之间的一场重要战役,发生在1858年。在这场战役中,清朝军队和俄罗斯帝国军队详情
雅克萨之战是中俄两国之间的一场重要战役,发生在1858年。在这场战役中,清朝军队和俄罗斯帝国军队详情
在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中,姜子牙和鬼谷子都是极具智慧和能力的传奇人物。他们分别代表了道家和兵家的智详情
一、背景介绍 秦始皇陵兵马俑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考古发现之一,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然而,这些详情
标题:秦始皇10大诡异事件 一、陵墓之谜 1. 兵马俑:秦始皇陵的兵马俑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大的详情
虞姬,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女性人物,她与项羽的爱情故事被后人传颂不衰。而刘邦,作为项羽的对手和汉朝的详情
胤祥没有遭到雍正的清洗,但他在年轻时去世,这一点对于一些历史学家来说存在着一些争议。 一些人质详情
满清十二帝内没有溥仪的画像,只有照片,是什么原因呢? 在满清十二帝中,没有任何一位皇帝画过溥仪详情
溥仪的文化水平不仅仅是初中程度,尽管他的户口本上写着初中,但这并不是他真实的文化水平。 作为大详情
古人常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而在皇权社会,皇帝不具备生育能力,可不仅仅是不孝的问题,毕竟古代历来详情
息肌丸是什么东西?真的有这种药存在吗?息肌丸是一种有催情作用的美容香精,塞到肚脐眼里融化到体内,详情
赵飞燕服用息肌丸保持美貌,息肌丸是什么东西呢?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往下看。 据说详情
历史上绵亿是荣亲王永琪与侧福晋索绰罗氏所生育的王府中的第五子,但其他的孩子都早早过世了,所以绵亿详情
彼岸花,又称曼珠沙华,是一种充满神秘色彩的花卉。这种花通常盛开在秋季,其鲜红的花瓣和细长的花蕊形详情
在现代社会,我们依赖于各种产品来完成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从智能手机到笔记本电脑,从家用电器到汽车详情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忽视地球上的一些奇妙之处。然而,当我们从太空中俯瞰地球时,这些事物详情
在生物多样性的广阔领域中,每一次新的物种发现都像是打开了一扇通向未知世界的窗户。最近,科学家们在详情
在这个世界上,有些物品的价值超越了我们的想象。它们不仅仅是物质的存在,更是艺术、历史和文化的象征详情
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无论是热血沸腾的球场,还是电视机前的粉丝,都被一位女性棒球选手的魅力所吸引。详情
位于中国云南的九龙河瀑布群,被誉为中国的尼亚加拉,是中国最大的瀑布群。这里的瀑布高低错落,气势磅详情
北仑河口,位于中国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是中国大陆海岸线的最南点。这里既有美丽的海滨风光,也有丰富详情
鸭绿江口,位于中国东北地区,是中国大陆海岸线的最北点。这里既有壮丽的山川河流,也有悠久的历史文化详情
湖北省,位于中国中部,素有千湖之省的美誉。全省湖泊众多,水域面积占总面积的四分之一。今天,就让我详情
京九铁路,这条连接北京、上海、香港、澳门等9个省市的铁路干线,被誉为中国跨省市最多的铁路。今天,详情
中国的传统俗语承载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和历史智慧,其中男不拜月,女不拜灶是一句流传甚广的老话。这句俗详情
在中国的古代神话传说中,有四只凶猛无比的神兽,它们被称为四凶。这四只神兽分别是饕餮、混沌、穷奇和详情
在中国古代的神话与民间传说中,判官是地府中的司法官员,负责审判阴间亡魂的善恶与罪责。传说中的判官详情
《资治通鉴》是中国历史上一部极具影响力的编年体史书,它诞生于宋朝,由著名的历史学家司马光主编。这详情
中国的烹饪艺术以其多样性和复杂性而闻名于世,其中最为人熟知的便是分布在各地的八大菜系。每一菜系都详情
李时珍,明代著名医学家,他的代表作《本草纲目》被誉为中国乃至世界药学史上的一部巨著。这部书籍不仅详情
在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中,有许多神兽的形象深入人心。其中,最为人所熟知的莫过于饕餮。这个名字,源自详情
《洗冤集录》,作为世界上第一部系统的法医学专著,自南宋时期问世以来,就以其严谨的科学态度、细致的详情
在中国现代教育史上,蔡元培先生的名字如同一座里程碑,标志着中国高等教育的转型与飞跃。作为北京大学详情
西门吹雪,这个名字在文学和影视作品中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他以剑术高超、性格孤傲而著称,被誉为剑神详情
在中国古代,丹书铁券被视为一种至高无上的免死金牌,它代表着持有者可以免受一切法律的制裁。而在《水详情
在中国的历史上,三国时期是一个充满战争和英雄的时代。在这个时期,有一位文学家以其卓越的才华和独特的风格脱颖而出,他就是曹植。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这位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曹植。 曹植,字子建,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曹操的儿子。他生于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