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破仑战争,欧洲历史上的战争,发生时间1803年5月13日—1815年11月20日,开始标志1803年5月13日英国向法国宣战,最终结果法国失败、欧洲反法同盟获得胜利。
简介
拿破仑战争(法文:Guerres Napoléoniennes,英文:Napoleonic Wars,德文:Napoleons Kriege,俄文:Наполеоновские войны),是指1803年—1815年爆发的各场战争,这些战事可说是自1789年法国大革命所引发的战争的延续。它促使了欧洲的军队和火炮发生重大变革,特别是军事制度,因为实施全民征兵制,使得战争规模庞大、史无前例。
法国国势迅速崛起,雄霸欧洲;但在1812年侵俄惨败后,国势一落千丈。拿破仑建立的帝国最终战败,让波旁王朝得于1814年和1815年两度复辟。随着拿破仑在滑铁卢败北(1815.06.18.),各交战国签订巴黎条约后,拿破仑战争于1815年11月20日结束。
过程
1789年-1797年
法国大革命让欧洲各王室感受威胁,法王路易十六被拘禁后遭处决,更是火上加油。在1792年奥地利、萨丁尼亚、那不勒斯王国、普鲁士、西班牙和大不列颠(英国)结成了第一次反法同盟,试图毁灭法兰西共和国。法国共和政府运用各样办法,如全国征兵、军事改革、总体战等,战胜了各国。1797年拿破仑在意大利击败奥军,强迫奥地利接受及签下坎波福尔米奥条约,从此只剩下大不列颠跟法国作战。
1798年-1804年
第二次反法同盟是由奥地利、英国、那不勒斯、奥斯曼帝国、教宗国、葡萄牙和俄罗斯在1798年结成。饱受督政府的分裂和腐败,缺乏资金,又没有了在1790年代推导大量改革,却因政变避难国外的前军政部长拉扎尔·卡诺(Lazare Carnot)的领导,拿破仑也远在埃及作战,使法国面对那些由英国资助的敌国,屡战屡败。
拿破仑在埃及
1799年8月23日拿破仑秘密地从埃及回到法国。他随即在11月9日的雾月政变中,推翻督政府,夺取了政权。拿破仑急忙重整法国陆军,建立一支预备军来支援法军在莱茵地区和意大利的战事。1800年拿破仑在意大利的马伦戈击败奥军。稍后,法军更在霍恩林登大胜奥军,奥地利签下吕内维尔和约(1801年2月9日)后,退出同盟。第二次反法同盟因法国的再次胜利而结束。但是英国对鼓动欧洲各强国抵抗法国,还有很大的影响力,因为它为了结盟成功,用大量金钱和物资补助同盟国。拿破仑理解如果不能打败英国,就得跟英国签订和约,否则他是无法取得和平。
虽然英法两国在1802年3月25日签署了亚眠和约,但和平不可能长久。因为双方政府都不满意条约内容,所以它们没有全面履行和约。法国介入瑞士内部纷争,又占领数个意大利沿海城镇,英国继续占据马耳他。拿破仑更藉这次短暂的和平,派兵海地,镇压当地的独立革命。
1803年5月13日英国向法国宣战。1804年5月18日拿破仑废除法兰西共和国,改建帝制。12月2日拿破仑在巴黎圣母院自封皇帝。
1805年
拿破仑在布洛涅集结十八万法军,准备入侵英国,但是要让大军安全渡过英伦海峡,他必须取得制海权。一支由维尔纳夫海军上将指挥的法国及西班牙联合舰队,远征西印度群岛,意图侵扰英国在那里的属土,引诱英国舰队离开海峡。7月22日,法国-西班牙联合舰队在非尼斯泰尔角(Cape Finisterre)跟英国舰队发生战斗,维尔纳夫损失了两艘战船后,命令回航西班牙。英海军穷追不舍,法国-西班牙舰队被困在加的斯港内,不敢动弹。10月19日,维尔纳夫率领舰队溜出加的斯。10月21日,法国-西班牙舰队在特拉法加角附近海上遭到由英国海军上将纳尔逊率领的舰队猛烈攻击,全军覆没。从此拿破仑再没有能力跟英国争雄海上。
特拉法加海战发生前,拿破仑早已放弃进攻英国的计划,把法 军转 移,东向巴伐利亚,迎战奥地利军。10月20日,拿破仑在乌尔姆击溃奥军,稍后更占领奥地利首都维也纳。奥皇弗朗茨二世逃住汇合俄军,预备再战。12月2日,拿破仑在奥斯特里茨打败奥地利-俄罗斯联军。奥皇再次丧师,不得不与法国签订普雷斯堡条约,退出第三次反法同盟。
1806年-1807年
随着普雷斯堡条约的签订、第三次反法同盟的瓦解,拿破仑变得野心勃勃,不再对普鲁士做任何的让步,甚至要求普鲁士放弃其在波兰的领地,才会将汉诺威给予普鲁士。这令腓特烈威廉三世大怒,他下令准备与法国开战,第四次反法同盟成立。1806年7月,拿破仑将许多莱茵兰的德意志小邦国及德意志地区西部合并成为莱茵邦联。
8月,普鲁士单独向法国宣战,但此时只有遥远的俄国支持他。然而在普鲁士宣战时,俄军并不在普鲁士附近。9月,拿破仑派遣他在莱茵河以东的全部兵力对付普鲁士。普鲁士的军队薄弱,战术老旧,又由于援救的俄军行动缓慢,普军迅速在10月14日的耶拿会战中惨败,折损了大部分的主力。同期,约16万法军(而且战争爆发后仍持续增加)攻入普鲁士,有效地迅速摧毁了整支25万人的普鲁士军事力量。10月27日,拿破仑进入柏林,柏林在19天内便沦陷。普军主力尽失,腓特烈威廉三世逃往东普鲁士首府柯尼斯堡。
拿破仑下一步行动就将普鲁士力量从波兰逐出,并成立了一个新政权-华沙大公国。拿破仑随即挥军北进攻击俄军,并试图夺取普鲁士的临时首都柯尼斯堡。双方在1807年2月的埃劳战役中杀得难分难解,但俄军最后撤向更北的地区。最终,俄普联军撤往柯尼斯堡,法军也无力再追。俄普同盟签订了巴腾斯坦条约后不久,拿破仑与波兰军队在但泽围城战击败普俄联军攻入但泽。6月14日,拿破仑追击俄军,在弗里德兰战役击败了俄普联军。
弗里德兰的战败后,沙皇亚历山大一世被逼要与拿破仑议和,最后与法国在7月缔结了提尔西特条约,而普鲁士则没有发言权,被迫接受屈辱的条款,第四次反法同盟战争结束。9月,法军占领了瑞典属波美拉尼亚。1807年同时,英国舰队攻击丹麦-挪威,并掳获其舰队,引发炮舰战争,而英国的进攻使丹麦加入法国方。1808年埃尔福特会议中,法俄决定逼使瑞典加入大陆封锁体系,引起芬兰战争。
1808年
马德里之降(Gros)。半岛战争期间,拿破仑进入西班牙的首都。
拿破仑在1808年派兵进入西班牙,宣称是为了处罚擅自行动的葡萄牙。不久,让-安多许·朱诺攻陷里斯本,后续部队一支接着一支进入西班牙,此时拿破仑决定占领西班牙,于是就开启了半岛战争。这场半岛战争拖垮了拿破仑,他原先以为可以很快地就征服西班牙,但没想到西班牙人游击战争及英军的支援让这一切变得十分泥淖,更让拿破仑被迫进行两面作战。
1809年
英法在伊比利亚半岛激战时,同时法国、奥地利之间的冲突又再起。起初第五次反法同盟战争,英国再次只能单靠自己。战争期间,皇家海军接连取胜,夺取了大量法国的殖民地。陆上英军则进行了数次军事尝试,包括1809年远征荷兰的瓦尔赫伦岛,这次行动最后因为英军指挥官,约翰·皮特,第二代查塔姆伯爵未能攻取安特卫普而灾难性失败了。英军于是转为快速袭击海岸地区,封锁法国海岸线,并截断法国商船航运。另外英海军亦会随时派兵登陆,或协助联盟作战,但这些登陆行动时常因为陆军兵力数量及质素而流产。
1809年2月欧洲战略形势图。
经济战争亦仍然持续,法国组建的大陆封锁体系,对抗著英海军封锁法国势力海岸线。由于武器缺乏及法控制区缺乏组织,大陆封锁体系形成很多缺口,不少法国的傀儡政权与英国走私商人贸易。双方都为了加强封锁的手段,而引发了不同新的冲突,如法军发动了半岛战争、英军发动了1812年战争。
曾属法国同盟的奥地利,借此机会去收复它早前丧失在奥斯特利茨战役的德意志地区。奥地利起初嬴得了数次胜利,打败了法军将领路易·尼古拉·达武。达武当时只有17万兵力来防守整个法国东部前线,结果无力招架奥军入侵。拿破仑在西班牙嬴得数次胜仗、重占马德里和逼使大批英军撤离伊比利亚半岛。但当拿破仑离开西班牙后,对抗法军的游击战争开始,并牵制了极大数量的法军。奥地利的侵略使拿破仑无暇返回西班牙,截击英军的行动,而且自此他亦未有回到伊比利亚半岛上。法军在西班牙的形势开始恶化,并在阿瑟·韦尔斯利,第一代威灵顿公爵指挥英葡联军后情势更坏。
奥军开进华沙大公国,但却在1809年4月19日的雷兹因战役遭到波军击败,波兰人反攻夺取了西加里西亚。
拿破仑自领东线指挥,并领导其军队发动对奥反攻。经过数次小型战斗,原本情势正好的奥地利军队撤出巴伐利亚,拿破仑随之攻入奥地利境内。他过早试图冒险渡过多瑙河,结果遭遇到他平生首次正面惨败,1809年5月22日的阿斯佩恩-艾斯林战役。但是奥军指挥官卡尔大公,未能继续维持胜利,使拿破仑得以在7月初攻占了维也纳。最后拿破仑在7月5至6日的瓦格拉姆战役中重创了奥军,逼使奥地利求和。第五次反法同盟结束于申布伦条约的签订。同期,蒂罗尔的叛乱被法国-巴伐利亚联军平定,而半岛战争仍然继续进行。
至1810年,法兰西第一帝国达致其顶峰版图。整块欧洲大陆上,仅英葡联军在里斯本和加的斯附近地区仍然继续顽抗。拿破仑同时迎娶了奥地利的公主玛丽·路易莎,以维持与奥地利的稳定联盟及留下继承人。除了法兰西帝国以外,拿破仑还操纵了瑞士邦联、莱茵邦联、华沙大公国及意大利王国,而且并建立起一系列波拿巴王朝的政权在西班牙、意大利及西德意志,两个过往的敌人普鲁士及俄罗斯亦变成了法国盟友。
1812年
自提尔西特条约签订于1807年后,沙皇亚历山大一世在英国进攻丹麦后正式向英宣战。英国兵船在芬兰战争中协助瑞典舰队作战,并于芬兰湾两度击败了俄军。但俄军在陆路上的胜利,逼使瑞典对俄、法求和,瑞典遂加入了大陆封锁体系之中。然而于1810年后,法俄关系开始恶化,俄国遂停止对英战争。1812年4月,英、俄、瑞签订了秘密盟约对付拿破仑。
1812年,拿破仑一世入侵俄国。他意图逼使亚历山大一世继续留在大陆封锁体系之中,并去除俄军随时入侵波兰的威胁。法军组成的大军,共有65万兵力,当中只有27万人为法军,其余为法国的卫星国及盟国的军队。法军于6月23日渡过涅曼河,俄国称之为卫国战争,而拿破仑则称之为第二次波兰战争。波兰人提供了近10万士兵作为入侵部队,但拿破仑避免让步予波兰人,因为他希望与俄国谈判。俄罗斯人执行了焦土政策来对抗,直至9月7日双方于博罗金诺开战。此战的结果应使拿破仑大军重新调整其行动策略,然而最后它还是没有改变策略 。没有改变策略,终使拿破仑大军遭遇到严重的损失,例如曾在一星期内失去了9万5千人 。博罗金诺的血战引致俄军决定采取防御策略,于是莫斯科的大门就向拿破仑打开了 。
拿破仑夺取了莫斯科后,蔓延3日的毁灭大火。
在同年9月14日,拿破仑大军夺取了莫斯科。不过其实俄国人已放弃了这座城市,甚至放走了所有囚犯,结果使法军陷入麻烦。亚历山大一世拒绝投降,而莫斯科市长Fyodor Vasilievich Rostopchin下令把莫斯科烧成平地 。因为预见已没有胜算,拿破仑遂开始撤离莫斯科,结果此举变成一次灾难性的行动。拿破仑大军的残余部队在11月渡过别列津纳河,整支大军当时只剩下了2万7千人而已。
拿破仑抛弃他的部队,并抢先回到巴黎,预备在波兰对抗俄军的反攻入侵。整场战争使法军方面遭受38万人死亡、10万人沦为俘虏的损失 。起初这个损失并不令人十分沮丧,因为俄国人也遭受了21万人的损失,整支俄军都几乎被消耗了。但是随后因为俄国较短的补给线,俄军比法军更迅速地补充了部队,并开始展开对拿破仑的反击。
1813年-1814年
维多利亚战役的形势图。蓝色代表联军,红色代表法军。
目击到拿破仑在俄罗斯的历史性惨败后,普鲁士、瑞典、奥地利和很多德意志邦国蠢蠢欲动,重新投入对抗法国的战争中,不过奥地利还是立场摇摆不定,尚未决定加入哪一方。而且,俄军亦乘胜追击,大举攻入拿破仑的帝国境内:1813年1月夺取大部分的华沙公国,5月与普鲁士一起瓜分了公国。拿破仑发誓重组一支新军,规模与当初攻俄部队一样大。而他事实上几乎做到,拿破仑重建起一支最终达40万人的部队。他的军队在吕岑和包岑中给予联军4万人的伤亡,抢先在第六次反法同盟战争中打了胜仗。
可是与此同时,伊比利亚半岛上的形势却愈趋恶化,半岛战争中阿瑟·韦尔斯利指挥的英葡联军,在1811年成功抵挡了安德烈·马塞纳对葡萄牙的入侵后,随即于1812年新年时反攻入西班牙境内。联军围困并夺取了巴达霍斯、罗德里戈,并在萨拉曼卡一战中重挫法军。法军放弃西班牙的首都马德里。当法军重组时,英葡联军开入马德里,并转向布尔戈斯进军。作为萨拉曼卡战役的失败结果,法国人被逼终止他们对加的斯的长期围城,并永久放弃了安达卢西亚及阿斯图里亚斯。
在战略移动中,韦尔斯利计划将他的补给基地由里斯本移到桑坦德。英葡联军在1813年5月末北进,并围攻布尔戈斯。6月21日,决定性的战役在维多利亚展开,英葡西联军打败了儒尔当元帅和西班牙国王约瑟夫·波拿巴,最终摧毁了法国对西班牙的统治政权。法军迫于无奈撤出伊比利亚半岛,跨越比利牛斯山返回法国本土,半岛战争以英葡西联军胜利告终。随着半岛战争结束,韦尔斯利亦率军侵入法国西南部境内,牵制着苏尔特统率的法军。
返回东线方面,交战双方缔结了停战协定,由1813年6月4日停战至8月13日,双方试图在这段时间恢复战力,因双方过去两个月合计损失了25万兵力。在这段期间,反法同盟终于游说到奥地利加入,两支奥军主力开入德意志战场,为联军增加了30万战力。在德意志战场上,反法联军在前线组织起约80万兵力,更有35万战略预备队支援作战。
拿破仑同时亦成功带领全个帝国的力量来到前线,约有65万兵力,但是只有25万人直接隶属其指挥,而有12万人在法国元帅尼古拉·夏尔·乌迪诺辖下、3万人由达武元帅指挥。其余部队均属于莱茵邦联的部队,大多来自萨克森及巴伐利亚。另外在南线的意大利,缪拉及欧仁·博阿尔内合计拥有10万法军。西班牙战场上,15至20万人的法军渐被10万英葡联军逐回法国境内。由此总计,整个欧洲有90万法军,对抗着180万的反法联军。但是这个总数可能有些误导,因为实际上绝大部分法方的德意志士兵都不可靠,而且已经站在投向联盟的边缘。合理来说,拿破仑在德意志战场上,只能依靠少于45万人的部队作战,一个法军士兵需要面对四个联军士兵。
随着停战协定的结束,拿破仑似乎再度取回主动权,在德累斯顿战役中他击败了数量庞大的联军,并给予他们巨大的伤亡,而法军则损失轻微。然而,拿破仑将领的失败、不断对他的攻势的缓慢消耗,使他的胜利变得岌岌可危。在8月的莱比锡战役中,19万1千人的法军抵抗著超过30万的联军。法军遭到打败,被逼撤向法国。而且战败后,莱茵邦联的成员国都纷纷变节投向反法同盟,莱茵邦联亦告瓦解。拿破仑仍未心死,在法国境内发动了一连串战役,数次战胜了联军。但是数量远胜于他部队的联军,持续地将他逐退。1814年,拿破仑的剩余盟友丹麦-挪威投降,并签订了《基尔条约》,倒向了反法同盟一方。
1814年俄军进入巴黎。
反法联军于1814年3月30日进入巴黎。在此期间,拿破仑正在六日战役中奋战,他打嬴了几场仗,阻止联军向巴黎前进。整场战役中他仅以最多7万人,对抗著超过50万的反法军队。在3月9日的《储蒙条约》签订后,联盟各国同意保留反法同盟,直至拿破仑的最终战败。
尽管落得如此田地,拿破仑根本已无力收复他的权力,但他仍然坚决要继续战斗。他在战斗时下令征召90万人入伍,但只有很少人加入。拿破仑的愈加不实际的求胜计划,最终亦要让路予无望的现实。拿破仑遂于4月6日退位。不过在整个1814年春季中,意大利、西班牙及荷兰仍不时有军事行动持续。
第六次反法同盟经历了五度失败,终于成为胜利者。他们决议将拿破仑流放到厄尔巴岛上,并复辟了波旁王朝的路易十八为法国国王。他们缔结了《枫丹白露条约》,并召开了维也纳会议,将被战争蹂躏了22年的欧洲,重划一幅新的版图。
1815年
滑铁卢的威灵顿。
第七次反法同盟由英国、俄国、普鲁士、瑞典、奥地利、荷兰与很多德意志邦国组成,共同对抗法国。自拿破仑逃离厄尔巴岛、在康城附近登陆后,这段时间又称为百日王朝。在前进巴黎的途中,拿破仑取回法国人对他的支持,他最后推翻了路易十八的政权。
反法同盟得悉拿破仑再度返法,迅速抛开维也纳会议上的成见,聚集大量兵力准备将拿破仑再度推翻。拿破仑为了抵抗联军,组织了28万兵力,并将他们分派到不同战线上。拿破仑为增加9万常备军,于是召回超过25万的老兵,并颁行法案使250万新兵入伍。法军面对着联盟的原军事力量,约有70万人,但是按联盟的计划,他们想在前线准备达百万兵力,并有20万辅助人员。联盟希望以压倒性的实力打败处于下风的法军,而法军人数亦一直未有达致拿破仑的250万武装部队的目标。
荷兰军队在滑铁卢战役中使用的战旗。
滑铁卢战役的形势图。
拿破仑先发制人,带领12万4千兵力攻击比利时的反法同盟军队。拿破仑意图在联军汇合前攻击他们,如此一来就可将英国人驱赶下海,并逼使普鲁士人退出战争。他的主动攻击确实使联盟吓了一跳,使英荷联军陷于分散。普军因而变得更加谨慎,将其3/4的兵力集结在利尼及附近地区。普军顽强抵抗,阻止法军逼近利尼 。拿破仑最后于6月15日逼使普军打了利尼之战,并成功将普军打败,逼使他们撤退 ,布吕歇尔更在此战中受伤。同日,法军成功阻止威灵顿的英军前来支援布吕歇尔的普军,但是法军指挥失误,使威灵顿得以重新集结兵力准备攻击。然而普军战败撤退,使英军亦逼于无奈要撤退,威灵顿遂将部队驻扎在滑铁卢村以南附近。
拿破仑带同预备队,追击威灵顿的部队,同时命令格鲁希元帅带兵阻止普军重组。因为一连串的计算错误,格鲁希与拿破仑都没察觉到普军已经重组完成,并驻军在瓦夫尔村。因此,法军没有作出任何措施来阻止普军从容撤退 。普军朝着滑铁卢战场进军,而格鲁希即使在瓦夫尔之战中打败了普军,但还是迟了12个小时。
拿破仑延迟在滑铁卢战役的攻击开始时间,因为他只想等待昨夜大雨后的地面变干。在当日下午,法军未能成功将威灵顿的部队打败,当普军不断开进战场并攻击法军时,拿破仑试图分散联军的策略终告失败,而联军汇合亦使法军陷入混乱之中,拿破仑在滑铁卢的孤注一掷尝试完全失败。
英军反骑兵方阵
格鲁希组织了一次成功并完整的撤退,法军撤回巴黎。在巴黎,达武元帅预备了11万7千人予拿破仑,对抗11万6千人的英普联军。军事上拿破仑还是有望战胜威灵顿与布吕歇尔,但是政治上的情况却不容许他这样做,滑铁卢的惨败证实了帝国的没落。投降谈判开始。
滑铁卢战役结束后3日拿破仑回到巴黎后,他还想组织一次全国性的抗击,但是社会大众及议院已经对他们的皇帝失去耐性,不愿支持他的主张。政客们开始逼使拿破仑再次退位,他于6月22日屈服,再度退位。不过即使皇帝退位,仍时有战事发生在东线边界及巴黎城郊,直至到7月4日停火协定签订为止。7月15日,拿破仑在罗歇福尔向英国投降。反法同盟将他流放到南大西洋上的遥远小岛,圣赫勒拿。拿破仑自此困在岛上,直至他死于1821年5月5日前,他再没有回到法国。
同时在南线的意大利,原本缪拉在1814年拿破仑第一次倒台前,与反法同盟协议保留他在那不勒斯的王位,但是缪拉在拿破仑回归后再次倒向拿破仑,发动了那不勒斯战争。缪拉试图争取害怕哈布斯堡王朝控制意大利的意大利民族主义者支持,发表了里米尼宣言,煽动民族主义者投入战争。但是宣言毫无成效,而且奥军也轻易地在托伦蒂诺击溃他的部队,逼使缪拉逃跑到科西嘉岛。波旁王室于5月20日再度重夺那不勒斯的王座。缪拉在科西嘉聚集了一些部队,登陆意大利并试图夺回其王位,旋即遭到打败,缪拉被俘,不久遭到枪决,那不勒斯战争结束。
重要战役
马伦哥战役
马伦哥会战(BatailledeMarengo,1800年6月14日),为法国与奥地利帝国于第二次反法同盟时期的一场战役。法军由当时任法兰西第一共和国第一执政的拿破仑领军,拿破仑于此役的胜利,不仅保住了法国的革命政权,也是拿破仑毕生最引以为傲的一次胜利。
奥斯特利茨战役
奥斯特里茨战役又作奥斯特利茨战役,因参战方为法国皇帝拿破仑·波拿巴,俄罗斯皇帝亚历山大一世,奥地利皇帝弗朗茨二世,所以又称“三皇之战”,它是世界战争中的一场著名战役。73000人的法国军队在拿破仑的指挥下,在奥斯特里茨村(位于今捷克摩拉维亚境内),利用地形与指挥技巧取得了对86000俄罗斯-奥地利联军的决定性胜利。第三次反法同盟随之瓦解,奥地利皇帝也被迫取消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封号。
耶拿战役
1806年10月初,不伦瑞克公爵指挥的普鲁士—萨克森联军(10万余人)在耶拿和魏玛地域设防。拿破仑军队(15万余人)由班贝克、拜罗伊特地域向前推进,企图前出至对方的翼侧和后方。除留在耶拿和魏玛的霍恩洛厄公爵的一个军(3.8万人)和吕谢尔将军的一个军(1.5万人)之外,普军主力(5.3万人)开始向奥厄施泰特撤退。拿破仑误认霍恩洛厄军为普军主力,将大部兵力投向耶拿和阿波尔达,只有达武一个军(2.7万人)进攻奥厄施泰特。拿破仑决定使用主力(9万人)突击耶拿。
10月14日,内伊元帅率先遣部队进展顺利,在缪拉骑兵支援下,法军发起冲击,各纵队迅速击败普军,迫其溃逃。沿魏玛大道进攻的奥热罗军正迂回普军右翼。这时,普军吕谢尔将军的军成两列横队展开,骑步位于两翼,向法军攻击。法军先以猛烈枪炮火力迎击,继之以优势兵力从正面和两翼对普军实施反冲击。吕谢尔军被击溃,法军追击其残部直至魏玛。普军各军共伤亡2.7万人,损失火炮200门;法军伤亡5000人。这次战役之后,对于政治军事上仍相当专制的普鲁士来说,自由改革的必要性及迫切性日渐明显。他们的军事改革与之后持续多年的社会改革,开始了普鲁士转变成为现代国家的过程。
弗里德兰战役
弗里德兰战役爆发于1807年,它是法军与第四次反法联盟军队在弗里德兰的决定性胜利战役。从此拿破仑胜利的光环又多了一颗明珠。
远征俄罗斯系列战役
1812年6月24日夜间,不可一世的法皇拿破仑,突然向俄罗斯发起大规模的进攻。法军迅速向俄罗斯腹地进军,很快占领了维尔诺、明斯克、波洛茨克等地。俄皇亚历山大一世是个庸碌无能而又刚愎自信的人,缺乏指挥才能,俄军节节败退,举国上下一致要求尽快任命具有全权的统帅。8月,亚历山大迫不得已再次起用库图佐夫为总司令。当拿破仑占领莫斯科时,库图佐夫已完成了反击拿破仑的战略部署。当拿破仑从莫斯科向南撤退时,库图佐夫已在马洛雅罗斯拉维茨部署就绪,单等法军到来。10月下旬,拿破仑军队在马洛雅罗斯拉维茨同俄军遭遇,双方展开一场恶战,马洛雅罗斯拉维茨易手八次,俄军终于把法军彻底击败。远征俄罗斯的惨败却改变了拿破仑的命运,他一手缔造的法兰西帝国从此一蹶不振逐渐走向衰亡。对于这次失败,世人议论纷纭,说法不一,遂成历史之谜。
莱比锡战役
发生于1813年10月在德国莱比锡附近。拿破仑以十八万人与俄罗斯、普鲁士、奥地利及其他各国三十万联军苦战,最后败阵。拿破仑败返莱茵河西岸,最后返回巴黎。
隔年元老院宣告废除拿破仑的帝位。整场战役下来,反法联盟死伤约5.4万人,法军约死伤3.7万人。莱比锡战役是拿破仑战争中最激烈的战役,拿破仑的战败代表著拿破仑统治德意志的最后希望已经幻灭。
滑铁卢战役
1815年6月18日,拿破仑军队同英普军队进行了历史上著名的滑铁卢战役。英军由威灵顿率领,普军由布吕歇尔元帅率领,驻扎在比利时附近。6月18日午后,滑铁卢战役正式展开。法军在224门大炮的猛烈轰击下,向威灵顿的军队发动了猛烈进攻。威灵顿率领英军顽强抵抗,始终坚守着阵地。当日傍晚,普鲁士军队摆脱了法军的尾追,按计划赶到了滑铁卢,猛攻法军的右翼。威灵顿在普鲁士军队的配合下,乘势转入反攻,法军大败。
这场战役法军伤亡3万多人,拿破仑逃回了巴黎。拿破仑再次宣布退位,结束了百日政权。不久,他被流放到大西洋中的圣赫勒拿岛。由于这场战役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后世的人们常常用来形容遭遇惨败。
政治影响
意大利的国王,拿破仑。
一系列的拿破仑战争为欧洲及美洲都带来了翻天覆地的改变。拿破仑成功使大部分的西欧都落入同一统治之下,这个功绩是自罗马帝国(查理曼亦几乎做到)以来首次。但是法国20年来持续与其他欧洲强权的战争,最终使他的成功被摧毁。拿破仑战争终结后,法国进入路易十八统治,并自此失去它在欧陆上的领导地位。取而代之的是,英国在第二次百年战争(1689-1815年)中获得最后胜利,成为全欧、甚至全球最强大的国家——日不落帝国,而且英国皇家海军亦毫无疑问地取得了全球性的海上霸权。英国的强大,配合英国庞大并成熟的工业经济,使它成为首个真正的超级大国,并使欧洲在未来100年迎来了不列颠治世的和平时期。
大部分的欧洲国家都不免渗入了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如民主、正当法律程序或特权取消等。随着中产阶级的繁荣及影响力持续增加,开始融入习俗及法律之中。而且,资产阶级活动产生的大量新财富,如贸易、工业,也使欧洲君主更加难以回复1789年前的专制原状,而且逼使他们要在拿破仑控制时推行改革。另外拿破仑统治留下的遗产还有宪法上的影响,并且在当时持续。大部分欧洲国家都拥有了欧陆法系,配合一部精确编辑的民法典。这些法典都是源于一部最基本的法典,拿破仑法典。
另外,拿破仑战争亦带来一个相对地新鲜及持续增强的运动,民族主义。民族主义将会塑造未来欧洲历史的轨道,它的成长注定了一些国家的开始及另一些国家的结束。欧洲的版图亦在拿破仑时代(Napoleonic Era)后一个世纪发生了剧烈地转变。这种转变并非基于封地及贵族,而是基于人文、民族起源和民族思想。拿破仑在欧洲的统治时,将城邦和王公领土合并,播下了日后德意志及意大利建立民族一统国家的种子。
拿破仑战争亦在西属和葡属美洲殖民地独立上发挥了重大角色。这场战争严重地削弱了欧洲殖民国家的管治及军事力量,尤其是盛极一时的西班牙帝国,特别于特拉法尔加海战以后,这次海战阻碍了西班牙与西属美洲的联络,削弱其统治力量。在拿破仑战争结束后,西属美洲纷纷爆发起事都是上述的证明,最终引致到西属美洲独立战争。在葡萄牙统治上,巴西经历起更大的自治,因为葡萄牙王室从欧洲逃到巴西,并建立起葡萄牙-巴西-阿尔加维联合王国。这些事件后引致到1820年革命中的葡萄牙自由革命,以及1822年巴西独立。
为纪念拿破仑战争的胜利及为之牺牲的人民,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一世于1812年12月25日下令在莫斯科修建救世主大教堂。该教堂于1883年5月26日年完工。
在拿破仑战争以后,为了防止类似战争再度爆发,欧洲按着势力平衡的原则分割国土。理论上代表没有任何欧洲国家,在未来能够强大至单独主导欧洲。同时亦出现了另一理念,就是统一的欧洲。在拿破仑政权倾覆后,他为创造一个自由和平、统一货币、统一民法典及统一量度制度的联合欧洲的美梦未能完成而痛心。然而其失败还是产生了一点努力,使得欧洲出现了欧洲协调来维持和平。尽管他的失败使这个想法被遗弃达一个半世纪,但是欧洲联合的概念又再度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出现,并成为今天的欧洲联盟。
军事遗产
《跨越阿尔卑斯山圣伯纳隘道的拿破仑》,雅克-路易·大卫。1800年拿破仑率兵翻越阿尔卑斯山,最终在马伦哥战役打败奥地利军队。
拿破仑战争带来了深远的军事影响。在拿破仑时代以前,欧洲国家均雇佣相对较小型的军队,当中包括职业军人和雇佣兵在内。然而至18世纪中期,军事创革者都开始认识到整个国家投入战争的潜力 。
因此其中一个在18世纪末人口最多的欧洲国家,法国(2,700万人口,相对于英国的1,200万及俄国的3,500至4,000万人),在"全民动员"(levée en masse)之中取得极大益处,迅速组建大军迎击试图镇压法国大革命的欧洲联军。由于法国大革命及拿破仑在位见证了18世纪战争带来的教训的首次尝试,评论者时常都会错误地以为这些教训是于大革命中出现,而不是发现这些教训是在大革命中实行。
另外,各国军队规模的改变,都明显地指出了军事上的大改变。在大革命战争前的欧洲,如1756至1763年的七年战争,只有少数军队拥有超过20万人的数目。相反,在1790年代的最顶峰期时,法国军队人数是多达150万人。总计280万法国人在陆上作战,15万人在海上作战,当时出现了300万法国战士。
在1792至1815年间,英国有747,670的人武装起来,而且皇家海军亦有达25万人员。在1812年9月,俄罗斯帝国拥有90万4千人的陆军,而在1792至1815年间有达210万于俄军服役,在1792至1799年间已有40万人服役。1792至1815年间约有20万俄国人在海军中作战。奥地利军队则最高峰时有达57万6千人,但只有很少量的海军人员。除了英国外,奥地利亦是法国的恒常敌人,可以合理估计它曾有超过100万奥地利人作战。普鲁士则在任何时期都从未有超过32万人作战。西班牙军队最高峰时亦有30万人,这个数字不包括日后半岛战争中的西班牙游击人员。另外美国亦有28万人左右的军队,马拉地帝国、意大利王国、那不勒斯王国和华沙公国均有超过10万人武装起来。即使欧洲小国也组建起以往战争中欧洲强国军队的规模。
拿破仑战争中的所有参与者。蓝色 :反法同盟及其同盟和殖民地。绿色 :法兰西第一帝国及其保护国与殖民地。 (实际上,法国及美国都未有正式联盟,但是美国在1812年战争与英国交战,并从法国手中购得路易斯安那)。
工业革命的第一阶段亦需要感谢于大规模的军事力量,使它变得更容易大规模生产武器,并随之能够武装起大型军队。英国成为当时单一最大的军备生产国,向反法同盟诸国提供大部分的武器。法国则生产了第二最多的军备,用以武装起它自己的庞大军队,以及莱茵邦联和其他盟国。
拿破仑自己亦显示出创新的倾向,利用速度来抵消数目上的劣势,尤其在奥斯特里茨战役大败奥俄联军中漂亮地展现了。法军亦使炮兵角色得到改变,变成独立、流动的单位,一改以往传统将炮兵分散支援步兵的方式。
另一创新是旗语。旗语使得法国的战争部长,拉扎尔·卡诺能够与前线法军沟通。法国人在整个拿破仑战争中都继续保持这种系统。除此之外,空中侦察亦首次获得使用,当时法国人利用热气球来监视联军阵地,就在1794年6月26日的福鲁尔斯战役发生之前。武器和火箭的进步亦出现在拿破仑战争之中。
战争性质
拿破仑战争具有革命性。参加反法同盟的欧洲大陆各君主国害怕法国革命会引起本国革命,自己也落得与路易十六同样的下场,因而十分仇视革命的法国,他们要设法扑灭法国革命以恢复欧洲大陆的封建统治秩序,拿破仑政权则是以战争的手段来维护法国的利益和巩固法国大革命的成果。从这个角度看,拿破仑前期战争是两种社会制度的战争,这些战争是革命的:保卫伟大的革命,反对反革命君主国联盟。
拿破仑战争具有侵略性和争霸性。就其侵略性来说,拿破仑曾把比利时、荷兰及意大利一部分合并为法国领土;他入侵埃及,攻打莫斯科,还想霸占西班牙,以及派兵远征海地等,都是拿破仑战争侵略性的体现。此外,当拿破仑征服一个国家时,便强迫被征服国家降低关税或干脆取消关税,以利于法国商品的倾销。同时,他也从被征服国家中夺取原料和财富。所以这些都有利于法国的工商业发展。拿破仑还在被征服国家的学校中强制推行法语,加重人民的捐税,大量地征兵,用被征服国家的人力、物力来扩大他对欧洲的侵略。就其争霸性来说,英国担心法国强大后会与它争夺欧洲和海上霸权,就积极联合欧洲各君主国,组织反法同盟,以削弱法国在欧洲大陆的影响,因而拿破仑与英国的战争,是两国之间为争夺世界市场和霸权而进行的战争,而与俄罗斯的战争也是要争夺欧洲的霸权。所以说,当拿破仑建立了法兰西帝国,奴役欧洲许多早已形成的、大的、有生命力的民族国家的时候,法国的民族战争便成了帝国主义战争。
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是北宋时期著名的书法家、文学家,被尊称为江西诗派鼻祖。他的一生充满了详情
在中国的历史上,三国时期是一个充满战争和英雄的时代。在这个时期,有一位文学家以其卓越的才华和独特详情
在明朝的历史中,有一位皇帝一直备受争议,他就是嘉靖皇帝。有人认为他是一位昏君,但也有人认为他有一详情
在中国古代历史的长河中,战争频繁的战国时期孕育了许多杰出的军事家和思想家。其中,吴起无疑是这一时详情
在明朝的历史中,有这样一位官员,他以严峻刚直著称,甚至连首辅张居正都对他忌惮三分。他就是明朝著名详情
王昌龄是盛唐时期的诗人。 王昌龄,字少伯,生于唐朝的鼎盛时期,这一时期也是边塞诗风最为盛行的时详情
慈禧太后,作为清朝末期的实际统治者,她的生活方式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据史料记载,慈禧每日凌晨便详情
在中国历史上,楚汉之争是一段充满传奇色彩的历史。而在这场争斗中,有一个问题一直引人关注:项羽为何详情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许多人物的形象常常因为各种原因而被扭曲,而我们今天要探讨的,就是明朝末年的一位详情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朝代,而在这个时代中,有一个人物的名字总是引人争议,他就是魏忠详情
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人物和故事被时间的尘埃所掩盖,而今天我们要探讨的,便是关于曹睿身世的一段详情
在蒙古帝国的历史中,成吉思汗的崛起是一个传奇。他的成功征服和统一了蒙古诸部,并最终建立了一个横跨详情
在中国古代社会,孝道是传统文化的核心之一。其中,入土为安是一种普遍的丧葬观念,意指人死后应被安葬详情
清朝乾隆年间,一个名叫和珅的官员迅速崛起,最终成为乾隆皇帝身边最受宠信的大臣。和珅的权势之大,影详情
在中国历史上,女性诗人的身影虽然稀少,但她们的作品却如璀璨的星辰般闪耀着不朽的光芒。东晋时期的女详情
在中国封建历史的长河中,皇帝后宫佳丽三千是常有的事,然而历史上却有这样一位特殊的帝王——明朝的建详情
冲绳岛战役,又称冲绳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太平洋战场的最后一场重要陆地战役。XXXX年X月X日至6详情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政治联姻往往是为了国家的利益而精心策划的一种手段。宣太后与义渠王的结合便是其中详情
在中国文学史上,诗歌一直是表达情感、传递思想的重要载体。特别是在南宋时期,面对国家危亡和社会动荡详情
在中国悠久的封建历史中,牛一直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动力来源。因此,不少朝代出于对农业生产的重视,出台详情
在中国封建社会的长卷中,清朝乾隆年间的和珅无疑是一个极具争议的历史人物。作为乾隆皇帝身边最受宠信详情
在中国历史上,有许多女性因她们的智慧、美貌或权力而被后世铭记。王宝钏就是其中之一,她的名字与唐宣详情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一场战争以惨烈著称,却在最绝望的时刻上演了逆转的奇迹——那就是发生在16世纪末详情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长平之战是一场影响深远的军事冲突,它不仅改变了战国时期的国家力量对比,也对后世详情
在历史长河中,蒙古铁骑和八旗都是以勇猛善战而著称的军队。然而,谁才是更厉害的战争之王呢?这是一个详情
野狼坡之战,是唐朝历史上一场具有重要意义的战役。这场战役不仅对唐朝的边疆安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详情
在历史的长河中,战争往往是国家之间力量对比、文化碰撞和利益争夺的直接体现。公元前14世纪至公元前详情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有一场战役以其激烈的战斗和深远的影响而闻名于世,那就是明朝末年的车厢峡之战。详情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有许多重要的战役都以其独特的战术和深远的影响而被人们铭记。其中,车厢峡之战就详情
好水川之战是一场发生在1038年北宋与辽国之间的战役。这场战役发生在今天的四川省南部,因为当时的详情
浅水原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战役之一,发生在公元755年。这场战争是唐朝与安史之乱叛军之间的一场详情
雅克萨之战是中俄两国之间的一场重要战役,发生在1858年。在这场战役中,清朝军队和俄罗斯帝国军队详情
雅克萨之战是中俄两国之间的一场重要战役,发生在1858年。在这场战役中,清朝军队和俄罗斯帝国军队详情
在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中,姜子牙和鬼谷子都是极具智慧和能力的传奇人物。他们分别代表了道家和兵家的智详情
一、背景介绍 秦始皇陵兵马俑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考古发现之一,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然而,这些详情
标题:秦始皇10大诡异事件 一、陵墓之谜 1. 兵马俑:秦始皇陵的兵马俑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大的详情
虞姬,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女性人物,她与项羽的爱情故事被后人传颂不衰。而刘邦,作为项羽的对手和汉朝的详情
胤祥没有遭到雍正的清洗,但他在年轻时去世,这一点对于一些历史学家来说存在着一些争议。 一些人质详情
满清十二帝内没有溥仪的画像,只有照片,是什么原因呢? 在满清十二帝中,没有任何一位皇帝画过溥仪详情
溥仪的文化水平不仅仅是初中程度,尽管他的户口本上写着初中,但这并不是他真实的文化水平。 作为大详情
古人常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而在皇权社会,皇帝不具备生育能力,可不仅仅是不孝的问题,毕竟古代历来详情
息肌丸是什么东西?真的有这种药存在吗?息肌丸是一种有催情作用的美容香精,塞到肚脐眼里融化到体内,详情
赵飞燕服用息肌丸保持美貌,息肌丸是什么东西呢?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往下看。 据说详情
历史上绵亿是荣亲王永琪与侧福晋索绰罗氏所生育的王府中的第五子,但其他的孩子都早早过世了,所以绵亿详情
彼岸花,又称曼珠沙华,是一种充满神秘色彩的花卉。这种花通常盛开在秋季,其鲜红的花瓣和细长的花蕊形详情
在现代社会,我们依赖于各种产品来完成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从智能手机到笔记本电脑,从家用电器到汽车详情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忽视地球上的一些奇妙之处。然而,当我们从太空中俯瞰地球时,这些事物详情
在生物多样性的广阔领域中,每一次新的物种发现都像是打开了一扇通向未知世界的窗户。最近,科学家们在详情
在这个世界上,有些物品的价值超越了我们的想象。它们不仅仅是物质的存在,更是艺术、历史和文化的象征详情
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无论是热血沸腾的球场,还是电视机前的粉丝,都被一位女性棒球选手的魅力所吸引。详情
位于中国云南的九龙河瀑布群,被誉为中国的尼亚加拉,是中国最大的瀑布群。这里的瀑布高低错落,气势磅详情
北仑河口,位于中国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是中国大陆海岸线的最南点。这里既有美丽的海滨风光,也有丰富详情
鸭绿江口,位于中国东北地区,是中国大陆海岸线的最北点。这里既有壮丽的山川河流,也有悠久的历史文化详情
湖北省,位于中国中部,素有千湖之省的美誉。全省湖泊众多,水域面积占总面积的四分之一。今天,就让我详情
京九铁路,这条连接北京、上海、香港、澳门等9个省市的铁路干线,被誉为中国跨省市最多的铁路。今天,详情
中国的传统俗语承载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和历史智慧,其中男不拜月,女不拜灶是一句流传甚广的老话。这句俗详情
在中国的古代神话传说中,有四只凶猛无比的神兽,它们被称为四凶。这四只神兽分别是饕餮、混沌、穷奇和详情
在中国古代的神话与民间传说中,判官是地府中的司法官员,负责审判阴间亡魂的善恶与罪责。传说中的判官详情
《资治通鉴》是中国历史上一部极具影响力的编年体史书,它诞生于宋朝,由著名的历史学家司马光主编。这详情
中国的烹饪艺术以其多样性和复杂性而闻名于世,其中最为人熟知的便是分布在各地的八大菜系。每一菜系都详情
李时珍,明代著名医学家,他的代表作《本草纲目》被誉为中国乃至世界药学史上的一部巨著。这部书籍不仅详情
在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中,有许多神兽的形象深入人心。其中,最为人所熟知的莫过于饕餮。这个名字,源自详情
《洗冤集录》,作为世界上第一部系统的法医学专著,自南宋时期问世以来,就以其严谨的科学态度、细致的详情
在中国现代教育史上,蔡元培先生的名字如同一座里程碑,标志着中国高等教育的转型与飞跃。作为北京大学详情
西门吹雪,这个名字在文学和影视作品中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他以剑术高超、性格孤傲而著称,被誉为剑神详情
在中国古代,丹书铁券被视为一种至高无上的免死金牌,它代表着持有者可以免受一切法律的制裁。而在《水详情
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是北宋时期著名的书法家、文学家,被尊称为江西诗派鼻祖。他的一生充满了对艺术的追求和创造,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文化遗产。本文将简要介绍黄庭坚的生平和他的艺术成就。 黄庭坚生于1045年,自幼聪颖过人,博览群书。他在文学